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angelababy一幅畫為何拍出18萬?!9條收藏界潛規則

近日,angelababy的一幅抽象畫——這也是她的第一幅繪畫作品,竟拍出了18萬高價,這一消息引發了網友「輪番轟炸」式大吐槽。

拍出18萬的angelababy畫作《未來》

有網友戲稱:錢是黃曉明出的嗎?

還有網友調侃:還18萬,18塊也不一定有人買!

angelababy這幅畫究竟值不值18萬其實並不好說,畢竟藝術作品是好是壞,除了需專人鑒定外,還要經得住時間的檢驗。

話雖如此,但著名評論家王野夫卻直言:「明星字畫的價值不在書法上也不在繪畫上,而在知名度上。」

當代著名書法家羿耿庵也稱,明星字畫受到市場的認可,很多並不是來自明星的炒作,而是抱有投機心理的藏家造成的。

「明星字畫賣出高價是不正常的又是正常的。從藝術本身來說,其藝術性確實還沒有達到那麼高的價值。但從市場角度來看,就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因為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關鍵在於藏家本身。」

單從明星書畫引發爭議即可看出,收藏行業的「潛規則」並不少見。那麼,除了以上所說,這個行當的「潛規則」還有哪些呢?

一、收藏業水深,不代表「收藏鑒別」的水深

提及古玩收藏、藝術品收藏,許多人往往諱莫如深,覺得這是一個真假難辨、高深莫測的領域。

但瓷器鑒定專家李宗揚就專門以瓷器為例指出,「說瓷器水深我同意。所謂水深,無外乎『忽悠』的人太多了,防不勝防,而且被忽悠的結局很慘,能傾家蕩產。但是說瓷器鑒別水深我不同意,瓷器知識本身並不深,與研究高科技比起來,瓷器知識太簡單了。」

馬未都也表示:「這一行的水一點都不深,只是水渾。」意思其實是同一個意思,即是說圈子裡愛忽悠的人多,所以把水給攪渾了,而收藏品鑒定本身並非很難的事。

李宗揚給出建議,鑒定瓷器不能怕麻煩。他指出每個朝代的瓷器都有其本身固有的風格和特點,要將這些一一把握記牢,鑒定時有一個方面不對,就要三思。這種學習過程是枯燥無味的,但應堅持不懈。「不要怕麻煩,要將需要掌握的特徵牢記在腦子裡,到任何場合都能鑒定瓷器的真假,就這麼簡單。」

二、古董做假,見怪不怪

假文物、假名家書畫自古以來就有,不算奇事。在明朝萬曆年間,吳中一帶古董贗品更是層出不窮,防不勝防,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第26卷就寫道:「骨董(古董)自來多贗。」 自古以來古董就多贗品,而「吳中尤甚」。

談及古董造假,馬未都也表示,古董鑒定難度較大,沒有一家拍賣行能保證自己的東西全真。此外做假歷史很長,有的古董可能是清朝做的假,明朝也可以做宋朝的假。「自打宋朝有收藏意識以來,古董就在真假之間,考的就是你的眼力。」

北宋 郭熙 樹色平遠圖

所以當有人對馬未都說,「你們的行業很壞,凈賣假的」,馬未就反駁,「牛奶也有假,油也有假,肉也有假,葯也有假,這麼多商品都有假的時候,你指望古董都是真的,現實嗎」?

不過話說回來,古代仿更古的收藏品,其中一種在現代叫寄託款,仿得好的同樣值錢。而現代仿品相對來說就不怎麼值錢了。

三、學術包裝出來的機構很多愛忽悠人

如今許多機構動輒打出 「唐宋高古瓷硏究」「元青花硏究」等唬人的名號,反正沒人去深究,也沒有審批手續,這些機構專忽悠那些尚未入門的外行,有了自封的名頭,彷彿自己已經成了「專家」,也飄飄然以專家自居,像江湖游醫般四處為他人作鑒定,非法收取鑒定費,將真的斷成假的,將假的說成真的,或者乾脆一概斷成仿品。

因為欠缺眼力,自己也拿不出像樣的藏品,就貼著「硏究」的標籤勾引涉古玩圈不深的初學者,誑那些尚未開眼的企業家,利用他們急於求成的心理,作局將大量假貨推銷給他們。

如果不明就裡的人請他去鑒定,只要給錢,仿品可以全斷為到代的真品。沒有好處,即使從未上門看過,也一概叱為低仿品,很多急於求成的企業家都成了他們的犧牲品,花巨資買了大量贗品。

事實上古董浩如煙海,門類繁多,各個時代都在發展變化,不要說那些包裝出來的偽專家,就算是一個真正的專家,哪怕一生都在研究古董,也只能研究到極少一部分。對於大部分古董,沒見過,更談不上研究。

四、書上有的不一定真,書上沒有的不一定假

當前有許多收藏者只認書本上有記載、博物館中出現的藏品,在他們眼中,凡公立博物館沒有的品種一定是假的,凡書本沒有著錄過的東西不可能是真的。

這些收藏者忘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先有物品還是先有博物館?是先有東西還是先有書本?那些博物館的東西在博物館之前就存在了,同樣,在未著書前那些東西已經有了。大量的出土寶物是原博物館沒有的,也有無數的東西是書中未著錄的。

另外,由於古玩收藏行業近年來巨額利潤的扶搖直上,在市場經濟大氣候大環境下,一些地下出版社、印刷所應運而生,他們急功近利,粗製濫造。許多高仿之作和贗品也堂而皇之地上了圖錄。而讓人垂涎三尺的天文數字價位,足以使那些紙上談兵的書痴們利令智昏,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他們醉生夢死地搞收藏,見著和書本上或圖錄上一樣的「玩物」便傾囊收購,期望有一天升值回報,結果卻大失所望。

五、越「老」不一定越值錢

在收藏市場,古玩並非越老越值錢。一隻唐代的瓷碗多則幾百元,精品的也不過上千元,而明清瓷器少則數千元、上萬元,青花瓷更是可以賣出億元的天價。

一塊清代老玉,甚至不及一塊玉石工藝品。武漢古玩估價師熊勝華表示,「古玩作為一種商品,它的特質集中表現在兩點:一點是古,具有歷史重負的滄桑感,往往這些東西,是一個歷史時期的最好見證;另一點是有文化,有品味,具有藝術性。具有了這兩大特點才能成為珍貴的古玩。」

之所以人們對古董產生「年代」誤區,從根本上講,是人們對古董認識不夠。古董價值的評判是個複雜的問題,而年代只是其中一個不很重要的因素。以陶瓷為例,陶瓷的價值主要看器形、用途、存世量、品相、工藝水平以及欣賞性。一些陶器,儘管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因其存世量大、製作粗劣,其價值也遠遠低於後世的一些珍稀藏品。

六、藏品總是有「美麗」的故事相伴

有收藏家資深人士表示:「每一個騙子一定是一個出色的故事家,這是騙子的基本功。」此話不假。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從藏品來歷介紹起,不是老城拆遷、挖地種菜、刨土燒磚給挖出來的,就是家裡祖傳多少代的。揮淚讓出原因不是家道中落急用錢、就是另有隱情賤賣給你撿漏。你如果要了解更多,大約可以聊上三天三夜。

而有人動員收藏家到拍賣會去買古董,同樣是因為那兒的東西「流傳有序」。這件瓷器做過檯燈;那件東西的藏者的祖上是英法聯軍,與圓明園有關。有的拍賣公司拿到一件東西,第一任務就是編故事。捫心設想,有幾個人能說得清自己父親的經歷?更不要說爺爺的了。

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金申也表示,做收藏不要相信故事。他笑言那些「故事」:前幾年說是土改分的,後來是文革埋的,後來是文革退賠的、海關罰沒的,現在又出新招了。

七、一萬個想收藏的人,只有一個人能成為收藏家

許多企業家、有錢者想當收藏家,但理念不對,或跟錯人,或怕吃虧,往往剛進入收藏便退出了。比如買第一件古董,花了1萬元,找了5個人掌眼,5個人說出了5種看法,結果他覺得自己上當了。雖然錢不多,但感覺虧得不值,收藏水太深,不玩了。只有不聽邪,善琢磨的人堅持下來,這人數不超過萬分之一。

宋 建窯兔毫盞

太過悲觀成不了收藏家,太過樂觀同樣也不行。在一次收藏論壇上,素有「收藏界深喉」之稱的文化學者吳樹拋出一個觀點:「現在的收藏品市場,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

然而,可笑的是,所有在場的數百位收藏者無人驚訝,因為他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屬於那幸運的5%。太過樂觀,忽略贗品大量存在的事實,用盲目的心態來搞收藏,恐怕也很難成為收藏家。

八、巨額成交大多是在拉高出貨

當一張紙賣到4個多億的時候,到底是藝術瘋了還是買者瘋了?其實,有時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可能在此之後,一批幾百萬的同類字畫登場了。

這樣的事並不少見。在某年蘇富比春拍中,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4億港元的價格購得一個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就讓全國的各類雞缸杯全面漲價。

而天價拍賣更是贗品製造的風向標,只要哪種藏品賣出天價,哪種贗品很快就鋪天蓋地到處都是,元青花、成化瓷、清三代等等,幾乎都是贗品的重災區。

對待天價藏品一定要理性分析。能成為明星藏品,有各種複雜的因素,甚至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真正的賣家是誰?真正的買家是誰?買賣雙方有什麼交易?中間有什麼內幕?「傳承有序」、「全世界只有多少件」等等是事實還是謊言?

九、你拍來的藝術品也許是最後一棒

資深收藏家和買家心裡都明白:由於拍賣價格本身偶然性、操作性很大,很多情況下這個價格不可信,至少不能僅僅依賴拍賣價格來作為收藏或投資的判斷標準。

所以很有可能,拍賣行一片熱鬧繁榮的景象就是為你一個人而表演。你一激動、一伸手,那件「天價」作品就歸你了,而且,很可能以後將「永久」歸你了,因為你是最後一個「接盤俠」。

有些初學收藏的有錢人幾千萬買了一張後人說不清真假的字畫,或者花800萬買一隻小小的成化雞缸杯,現在還在做「增值」夢。或許,「接盤」遊戲已經到你為止。

韓干照夜白圖

更多關於國內外古玩收藏家趣聞軼事

高古瓷鑒賞

敬請關注「茶邊求」近期推送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圖片來自網路。

茶邊求微信公眾號:chabianqiu2016

新浪微博:@茶邊求

歡迎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