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研究發現,印度人的咖喱始於青銅時代

credit: 123RF

當今,我們享受著咖喱帶來的味蕾衝擊,也對咖喱口味進行不斷地改進。可曾想,早在青銅時代的印度人就已經投身咖喱的研究之中。

早在5000年前,勤勞智慧的古印度人利用先進的農場管理技術培養出了大米、黃豆、扁豆,印度人利用這些食材製造了美味的咖喱和米飯。

考古學家發現,在公元前2800年,大米就開始於印度培養生長了,比之前的發現早了400多年,而當時的農業管理技術也發展的如火如荼。

科學家發現,古印度河流文明主要集中於現在的巴其斯坦和印度西南部,當時正好處於青銅時代。由於先進的種植技術,糧食再也不是抑制人口發展地重要因素,溫飽思淫慾,古印度人口增長迅速,大大小小的城鎮也不斷形成。在小鎮中,糧食與香料被用於貿易交換。

新的研究證明,印度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民。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印度人是從人那兒學到的種植技術。

研究也發現,印度人還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兩季種植的策略來提高土地利用率,他們在夏天種植大米、小米、大豆,天氣轉冷則種上小麥、大麥等耐寒作物。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還設計了一個農業流通網路,展示了農作物如何從古印度老農的田地里流向城鎮上的貨攤上的。

Jennifer Bates說他們發現古印度人馴化出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南亞諸國的稻子,這種稻用的可能是一年生的野生稻。

由於這種特別的稻,印度人用了一種旱地、濕地混合的種植方法,而人最早只是將稻子種於濕地上。

「濕地稻更高產,當濕地稻從引進入到印度本土時,濕地稻被廣泛種植。而且我們發現濕地稻在印度一年種植兩季。」

當前發現的這個更早品種的旱稻,主要存在於恆河流域,但是這種稻子沒能走出恆河、走向世界,未能進入南亞諸國的市場。當時印度人引入稻是在公元前2000年。

但是這種稻子出現的更早,比稻早了430年,所以科學家就把「農民始祖」的帽子給了印度人。

這一發現出版於《Antiquity and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雜誌上,該研究是由斯印度教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的考古團隊共同完成的。

論文作者之一Cameron Petrie表示:也許是印度當地的多雨氣候促進了印度人利用兩季種植這一種植策略。而是在商朝才使用了兩季種植。

Petrie還說:「同時代的一些其他地方也種植過冬季農作物,美索不達米亞交替種植小麥和乾草,交替種植水稻和小米,從而更大限度的利用土地。」

「古印度人生活的地方處在氣候交叉地帶,我們也發現了其他證據證明古印度人種水稻早於其他古國。」

科學家還推測,印度人高超的種植技術能支持40,000人口的大城市。

冬天麥呀豆呀~還有夏天米呀夏季豆呀~多種多樣的農作物豐富了古印度人的食譜。

根據碳同位素比值測定,這些作物最早有在2890-2630世紀前的,也有 2430-2140 世紀前的。

小米這種作物現在基本沒人吃(小米粥配小籠包啊!)大都用於做鳥食, Petrie 將小米描述為:沒東西吃的時候才吃的食物。(╯‵□′)╯︵┻━┻

各種各樣的莊稼被拉到古印度小城去賣,這也間接說明當時應該存在一種貿易機制,來適應糧食交易的需求。

Bates 說:「確實有可能存在一種經濟模式流通於印度河流域,人們根據自個家種的不同作物以物換物。」

「當然不同區域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交換機制,當然這都是猜想,還未經過驗證。」

「也許,現今印度的一些小農場還是沿襲了4000年前的一些種植習慣呢。」專家表示。

好吧,文章和咖喱的關係不太大。國外標題黨也挺會的嘛。(攤手)

本文譯自 dailymail,由譯者 Itit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