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什麼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

當前的升學競爭引發了家長的焦慮,「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呼聲更使家長產生了必須要讓孩子去學點什麼,好早點站在「起跑線」上的決心。但什麼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如果說,培養關鍵社會能力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基礎,孩子的社會能力是什麼?又怎樣培養呢?

孩子社會能力的發展,需要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孩子正是在成人的關愛和引導中,建立起對人類社會的愛和基本信賴,從而逐步將正確的價值觀、社會的規則內化為自己行為的標準,才能形成關鍵的社會能力,為他們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礎,愉快而自信地站到人生的「起跑線」上。

怎樣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一個人如果在童年期學會與他人恰當相處,成年後會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兒童如想與同伴友好相處,必須學會理解對方,學會協商、讓步和合作。

嘗試與同伴建立友誼關係,會為兒童提供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學習一些交往技能包括:交流、解決衝突、建立和維持信任、建立親密的關係等,這將為兒童進入成年期后,與戀人、子女等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兒童的交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無師自通的,需要父母和老師的關注、理解和指導。家庭是兒童最初的生活場所,他們的社會化過程首先從家庭開始。

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是與他們在自我認識、情緒、認知、語言和身體等方面的發展交織在一起的,而不僅僅是交往技能的學習,因此,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將帶來兒童整體的、全面的發展。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心,會影響他們的自我感覺,影響對自己能力的判斷,同時,對在日後的人生中,能否獲得尊嚴和自豪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自尊心還與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獨立性、創造性等諸方面都有著重要的關聯。

相當部分的父母認為,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對孩子提出過高、過多的要求,希望處處超過別人。事實上,過高、過嚴要求,只會讓孩子經歷過多的失敗,導致自我懷疑、自卑、形成消極的自我形象,失去自尊和自信。

成人對孩子所傳達的積極或消極的信息,是形成高自尊或低自尊的關鍵因素,父母和老師的行為,既可促使孩子對自己作出積極的評價,也能導致孩子對自己作出消極的評價,因此,成人正確地理解兒童的自尊心非常關鍵,成人的支持,將促成孩子形成自尊。

培養孩子自尊的基礎,是成人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發現孩子的努力、能力、成功、進步、潛能,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讓孩子體驗到被接受、被肯定和成功的快樂情感。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有的父母認為,兒童時代應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地快樂生活。「樹大自然直」,沒有必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搞些「清規戒律」,外部的任何控制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於是就放棄了在「快樂」背後的「教育」,因此,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忽視孩子的任性,幾乎不讓孩子承擔責任。這會使兒童無法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難以形成是非準則,也就很難自覺遵守規則;這樣的兒童既不在乎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也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因而也不會約束自己。當他們不被別人接受時,由此產生的消極結果會使兒童感到焦慮和自卑。

有的父母認為,要想將來成功,從小就要高標準、嚴要求,一切都要有嚴格的規則,違反規則就要受到懲罰,他們往往強調「按我說的做」,把孩子的無條件「聽話」看成是最重要的,卻疏於教育孩子學會自律。這種做法過分強調控制,兒童出於害怕而盲目服從,長此以往,他們會依賴成人的判斷,失去自己的認識,難以自律。

兒童懂規矩、守規矩的核心內涵是認識、認同一些規則和要求,並學會自覺遵守。父母對兒童自律的理解和培養方式格外重要,需要知道並掌握兒童是怎樣由他人控制、引導而逐漸走向自律的規律。

怎樣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

多年獨生子女政策,較為普遍地出現了孩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控制自己、交友困難等現象,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指向了兒童對社會規則的認知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不論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論場合、不論時間、不加約束地隨意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必須了解和遵守社會規則、道德規範和行為標準,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每一個孩子未來都將融入社會,都必須在一定的社會規則和傳統文化中生活,因此,具有良好的情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學前期是兒童對自己情緒和別人情緒的理解力發展迅速的階段,兒童在與人和物的互動中,逐步理解了別人所表達的情緒和原因,並開始學習適宜地表達自己情緒,控制和調節不恰當的情緒,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回應。

學前兒童情緒能力的發展,需要成人的引導、理解和教育。首先,父母需要理解情緒在兒童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其次,父母要了解影響兒童情緒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第三,父母還應了解兒童情緒發展的一般性規律,如嬰兒期應注重發展信任感和安全感,2-3歲應注重發展自主性;4-5歲則注重發展主動性;以及他們怎樣理解自己的情緒,識別別人情緒,調節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等。

有研究表明,不少青少年表現出的攻擊性行為、暴躁的脾氣、偏激的性格等,追溯到童年,都會發現一些由於家庭環境、養育方式、文化影響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兒童早期關注他們情緒能力的培養,會使孩子的終身受益。

怎樣培養孩子的積極主動性

凡是積極主動的兒童,都表現出較高的自信心、好奇心、應對挑戰的積極態度、創造性等,也得會到更多的讚賞和機會,擁有更多的成功,而這些成功又激勵著他們繼續挑戰新任務,形成積極的循環。

但並不是每個兒童都具有積極主動的特徵,也不是每個父母都認識到孩子具有積極主動性的重要。事實上,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學了多少漢字、英語單詞等學習結果,卻幾乎沒有關注過孩子是否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

兒童是否表現出積極主動性的背後,是兒童動機的狀況。「動機」最通俗的比喻就是人的發動機系統,但是,這個「發動機」不是兒童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其狀況受到不同的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幼稚園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刻影響。如果教養方式不當,將對兒童的一生帶來負面影響。

兒童也是有成就需要的,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就是要促進兒童追求重要的目標,通過努力達到這些目標,並因成功和成就而自豪。

人生中的機會和成功只屬於積極進取的人,從兒童早期就著眼於積極主動性的培養,就是為他們未來的成功打基礎。因此,父母需要了解兒童產生和保持積極主動性的一般規律,積極嘗試培養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建立和發展他們的「發動機系統」,這將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無價的貢獻。

怎樣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

一個熱心、充滿善意的兒童,可以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產生滿足感,產生對自己能力和價值的認識;善意還可以表達自己的愛心和與夥伴建立友誼的主動性,因此,熱心和善的兒童更易於融入社會情境,更易於在需要時獲得別人的幫助或合作。

「4+1」、「6+1」家庭模式的客觀存在,使兒童經常處於被人施與、被人關愛、被人保護的情境中,而鮮有機會需要他們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到成年期,他們則很少會關心他人,缺乏同情心,缺乏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不易融入社會,很難尋求到幫助和合作,也少有安慰和支持。

由於年齡特點,學前兒童常常會弄不清別人的狀況和情感,難以體驗別人的痛苦,產生同情。因此,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培養,要採用符合其認知規律的作法,如通過創設環境,提高兒童的社會認知能力,理解別人的困境和需要;父母、老師要明確教育孩子應幫助哪些人;運用分享、合作、幫助、援助他人的事例讓兒童理解這些行為的價值;通過樹立榜樣讓兒童觀察和模仿等,其本質就是培養他們樂於分享、善於合作、關心別人,富有同情心、主動幫助別人的親社會態度和行為。

兒童生活在獨生子女的環境中,並非只有消極意義,應積極引導兒童感受別人對他們的關愛,培育感恩之心;觀察、學習如何實施親社會行為;學會對別人的善意作出回應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學會同情、安慰、幫助、分享、合作等,為他們今後融入社會,成為好公民奠定基礎。

以觀點均來自《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作者朱慕菊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手繪實案版)

專家推薦

這套書依據心理學及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成果,對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違背客觀規律、傷害孩子的想法、做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並提出了具體改進的建議。這套書會讓你認真思考在孩子剛剛開始人生的時候,究竟什麼最重要。它打開了家庭教育發人深省的另一扇門。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 陳幗眉

書中列舉了一系列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的例子,似乎見怪不怪,然而,作者對這些例子的解讀和見解卻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仔細琢磨,可能引發頓悟:兒童未來能否融入社會,取得事業成功,獲得家庭幸福,關鍵社會能力的培育和發展是不可忽視的基礎和起點。

­

——北京市第五幼稚園園長 朱小娟

小金獅學堂

一起分享世界的點滴

微信公眾號ID :jingshishaoer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