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清代順承郡王及其府邸

清代順承郡王及其府邸

文/ 愛新覺羅•燾誠

順承郡王府即現今的全國政協機關所在地,坐落在太平橋大街以西,錦什坊街以東,南臨武定衚衕,北達大麻線衚衕,佔地四十餘畝,約合26600多平方米。

顯赫的家世

王府的第一代主人是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他具有顯赫的家世,其祖乃努爾哈赤的第二子禮親王代善,其父為代善的第三子穎親王薩哈廉(亦寫作薩哈璘)。

禮親王代善(1583——1648)一生經歷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不僅在努爾哈赤統一滿族、征服朝鮮、蒙古,進攻明朝的征戰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而且在清朝開國初期的幾次皇權更迭的鬥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為之立碑並撰文:「當太祖高皇帝草昧經綸之時,以本支之親,膺心膂之任。披堅執銳,不避矢石,捐軀裹傷,戮力疆場。」「太宗文皇帝平定朝鮮,收服察哈爾等蒙古諸國,攻明郡縣,式擴疆圉。王出則效力戎行,入則宣猷廊廟,無不殫厥心力。」「世祖章皇帝入關定鼎,剿除流寇,殄滅福王,統一寰宇。王丕襄泰治,翊贊鴻猷,裨益實多。」高度評價了他一生的豐功偉績。有人稱他為清初最偉大的政治家,此言或有過之,但在識利害,明得失,駕御形勢以維護大清統序及個人和家族的最大利益這一點上,此老確有過人的功力。他的所作所為,不僅保證了清初皇權的順利承繼和國力的強盛,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也為自己的子孫開拓了有清一朝始終富貴昌盛的萬代基業。他的八個兒子七個受封爵,其中有三個親王,兩個郡王,清初八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中,他和他的子孫佔了三個(禮親王、克勤郡王和順承郡王)。

穎親王薩哈廉(1604——1636)是代善之第三子,自幼聰穎,勇武過人。相傳他18歲時就擊斃一虎兩豹,成為八旗將士中有名的「巴圖魯」(滿語勇士)。多次從太祖、太宗出征,皆有功。又通曉滿、漢、蒙三種語言,且有謀略,皇太極登基,他是主要擁戴者,指陳時政戰策,多為太宗採納,視為腹心,皇太極評論薩哈廉曰:「群子弟中整理治道,啟我所不及,助我所不能,唯爾之賴。」因功於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郡王爵,是年突患重病而卒。太宗四次進入靈堂弔唁,為之輟朝三日,追封穎毅親王。關於薩哈廉之死因,另有一說:因多次懲處某些殘害百姓的宗室子弟和驕兵悍將,薩哈廉得罪了一些權貴政要,遭十數蒙面人半路截殺,重傷不治而死。其親信家將遵其遺囑,將其以懸棺暗葬於本溪太平嶺太平洞中,后家將皆自殺以殉,遂使太平洞懸棺成迷。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言,上不得正史的。

有這樣的乃祖乃父,勒克德渾怎麼能不感到十分榮幸呢?

郡王的偉業

具有這樣顯赫的家世,勒克德渾本應順風順水,乘東風直上青雲的,但由於他是薩哈廉的第二子,初時,他並未能繼承爵位,繼承爵位的是其兄阿達禮,崇德元年(1636年)阿達禮襲郡王爵(降等襲爵)后,多次領兵出征,立有大功,後分管禮部並任參與議政之職,崇德八年(1643年),因主張擁立多爾袞為帝而獲罪,被奪爵,譴死,開除宗人籍。勒克德渾也因此受株連,革除宗人籍。多爾袞任攝政王后,為緩和皇族內部矛盾,大赦一批人。勒克德渾於順治元年(1644年)獲赦,恢復宗人籍,封為貝勒。封冊之冊文曰:「念爾年幼,未及與謀,今冊封爾為多羅貝勒,用示敦倫之義。」出事那年,勒克德渾只有十五歲。順治二年(1645年),勒克德渾受封為平南大將軍,代替其叔祖多鐸到南京掌管江南清軍,平定閩浙。是年在餘杭大敗南明馬士英部,於富陽擊敗明總兵方國安,陣斬副總兵以下將官七名,后又在錢塘江擊潰馬、方之聯軍。杭州、紹興一帶悉數平靖。這一年年底,因明總督何騰蛟聯合李自成余部一隻虎為禍湖廣,勒克德渾奉命率部赴湖廣,順治三年到達武昌,遂派兵於長沙擊潰叛投何騰蛟的兩總兵馬進忠、王進才,招降其副將黑運昌,繳獲大小船隻200餘艘。繼而攻克荊州,追擊逃敵到彝陵城下,逼使農民軍殘部李孜、田見秀、張耐、李佑、吳汝義等率部投降。順治帝下令嘉獎,賜黃金100兩,白銀2000兩。順治五年(1648年)晉封為多羅順承郡王,世襲罔替,是八大鐵帽子王中,受封最晚的一個。是年又與濟爾哈朗一同征討李錦。於順治六年,轉戰湘潭,生俘南明總督何騰蛟。后又移師廣西,攻佔全州。順治七年率部返回京城。順治帝非常高興,賞賜黃金50兩,白銀5000兩,並提升他為議政王大臣。次年又命他掌管刑部。聖眷正濃,他卻英年不永,於順治九年去世,享年34歲。

王府的格局

按清制規定,封爵即賜府。勒克德渾在順治元年封貝勒,順治五年(1648年)又晉封順承郡王,賞賜府邸,勢在必然。因為他的家族屬於正紅旗管轄,即於正紅旗的轄地內興建王府,到民國十年(1921年),勒克德渾及其子孫在這片宅子里居住了270餘年。

高高的宮牆把順承郡王府四面圍住,約略成正方形。王府的南牆外原有一條扁擔衚衕,王府隔衚衕與勒克德渾的親弟弟,貝勒杜蘭的宅邸相望,現今杜蘭貝勒府早已被改為民房,前些年又被全部拆除,成為一片廣場,供停車用,扁擔衚衕也自然消失,成為武定衚衕的一部分了。王府大門前是一個寬敞的院落,東西兩邊各有三間東西向的建築,筒瓦、起脊、有鴟吻,居中一間是穿堂門,兩邊兩間是值班房。這是王府的東西「阿斯門」(滿語,側門)。和一般王府相同,順承郡王府內部也分為中、東、西三路。院落北面正中是五開間的王府大門。居中三間是六扇朱漆大門,各有七排金漆門丁,餘下兩間是宿衛用房。大門兩旁各有三間南房,各連接一段府牆,分別開一側門。正門內兩側,各有一座五開間的翼樓,中央是一條高出地面兩尺的甬道,直通正殿前的月台,月台南北約一丈,東西與五開間殿面等寬。月台後的正殿前後建廊,為七開間,雙重檐、琉璃瓦起脊帶鴟吻獸的宮殿式建築,焚毀於八國聯軍進京時,后未能全部修復。正殿後仍有甬道通二層殿,是三開間建築,當中一間為穿堂門,殿兩側各有一段牆,各開一門,為平時通行用。二層殿西面是一道南北向的牆。東面有帶廊東房三間,又往南有西房三開間,居中一間是穿堂門,通東院。二層殿後又有一院落,北面正中是一帶廊子的七開間正殿,原為神殿,原正殿遭焚后,便以此為正殿。院東西各有帶廊子的五開間配殿,正殿左右各有邊牆與配殿相連,將院子格方。兩邊牆各開一屏風門,出西屏風門,其東是正殿西山牆,有一段南北牆與西山牆連接,西面也有一道南北牆,有隨牆門,可通西路建築。另有西房三間,房前有一苦水井。兩南北牆直達后府牆。東屏風門與東院相通。正殿後面是一長方院由東西北三面牆圍住,北牆正中有一屏風門通後院。後院有后罩樓七間,其中三間為佛堂,三間為庫房,一間是值更宿處。再后就是王府後牆了。以上為中路。

王府大門平日並不開啟,大門旁邊的東側門才是供職人等進出王府的通道。東側門進去,就是東路院落。門內東側,有東屋三間,是回事處。正北是一間垂花門,門內是二層院,被東西北三面院牆圍住,院子很空曠,常用來練習騎馬。中間是一條甬路,通向北牆正中的一扇大門,這是三層院的大門,來訪客人的車轎須停在此門外,不得入內。三層院內東面有一道南北牆,牆南端開一隨牆門,進門是一四方院,有北房三間,東房兩間,是王府的廚房院。牆北端也有一門,是書房與後院的通道。院西面是一排六開間的西房,北面三間正中那間是穿堂門。院子北面有帶廊子的北房五間,三明兩暗,是書房。書房兩山牆各開一小門,門外均有一小院,各有北房三間。東面是客房,西面是管理人員宿舍。書房后是王府的小花園,院東有一間放置雜物的東房。北牆正中開有屏風門,門內院中有四棵柿子樹,院北有一道垂花門,進門是左右抄手游廊,有北房五間,左右各有耳房兩間,東西配房各三間,其南邊均有耳房一間。最後一代順承郡王文葵當年就住在此院。正房的東耳房后牆有一後門,通後院。後院也是四面游廊,有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五間,還有南房兩間,為女眷和丫鬟女僕的住所。院中間有假山、樹木、花圃。假山上有亭曰夢亭。再後面就是後院牆了。東側門東面還有一個小門,門內是一四方小院,院中有一口甜水井,整座王府用水都由此汲取。

西路建築就在西側門裡,由一道東西向高牆分為前後兩個部分,互不通行。從西側門進去,看到的是馬號。院落西邊是一排房屋,有車庫,有馬棚。北面正中是七間北房,正中一間高大而突出,供奉馬神,兩邊的房屋是馬倌和車夫的宿舍。宿舍後面就是那道東西向院牆。牆后是王府的特殊用房,正殿後面的西牆有一隨牆門,進去是一小院,有北房三間,存放王府與宗人府、各政府機構來往文件。小院西面有一個大院,院北面有北房七間,院中間有三間廈,是祭神用的。這是庚子年後,中路的神殿改為正殿,遂將神殿搬到這兒。西後院最北面靠近北府牆有一排建築,是王府的祠堂,七間房屋之間沒有隔斷,供奉了順承郡王的七代近祖。神殿和祠堂之間是一大空場,有三間西屋,為值班人員的宿舍。

順承郡王府有四大特點:一、清朝270餘年間傳承穩定,王府建築格局基本沒有大變動。二、一般王府東西阿斯門白天只開一扇,順承王府兩扇全開,容許百姓人等步行通過,故也被稱為穿堂門。三、別的王府門前都有兩座大石獅子?熏順承王府大門前沒有石獅。四、一般王府建築中路沒有樹木,尤其不能有大樹;順承王府的東西翼樓前,各有兩棵高大的楸樹。文葵老人說是唐時所栽,府內共六棵,另兩棵在東路後院。筆者考證當是清初栽種,樹齡不過三百年。王府改建為政協時尚在,後來,王府古建拆遷到朝陽公園,六棵楸樹全部移走了,拆遷王府,移植古樹,是耶,非耶?後人當有公論。

郡王的世襲傳承

順承郡王府修葺得美崙美奐,他的第一任主人在裡面居住的時間卻並不多。勒克德渾於順治五年(1644年)封郡王,時年29歲,隨即又領兵出征,兩年後返回京師,順治九年去世。真正住在王府的時間也就兩年。其第四子襲爵,至宣統三年(1911年)大清帝國滅亡,這267年間,順承郡王府換了十五個主人。依次是:勒克德渾、勒爾錦、勒爾貝、廷奇、充保、穆布巴、諾羅布、錫保、熙良、泰斐英阿、恆昌、倫柱、春山、慶恩、訥勒赫、勒克德渾的子孫鮮有能繼承乃祖偉業者。略可一提的唯勒爾錦與錫保二人。

勒爾錦是勒克德渾之第四子,於順治九年襲爵,據傳他天生神力,「視古賁育蔑如也」(賁育為傳說中的古代大力士孟賁和夏育,能力舉千鈞。典出宋玉《高唐賦》)。對於勒爾錦的神力,當時有一個傳說:扁擔衚衕夾在順承郡王府和納蘇貝勒府之間,衚衕中再無別的人家,兩家又是親戚,這條衚衕幾乎成為兩家的私產,遂不許平民推車經過。有一個推車賣貨的小伙兒,自覺力大,兩膀一較力,抬起小車走過衚衕,觀者大奇叫好,恰逢勒爾錦經過,便叫其過來,佯買貨物,拿出一摞銅錢,用兩指捏住給小夥子,小伙兩手無論怎樣用力,也無法取出銅錢。後來用繩索套住銅錢,用盡全力,才把銅錢拽出來,再看銅錢個個都裂成兩半了。勒爾錦也得到了「神力王」的美稱。康熙十二年,吳三桂作亂於湘貴,是年底命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次年率師至湖廣,擊退了吳三桂軍的進攻。此後兩軍交戰互有勝負,吳三桂正兵勢強盛,勒爾錦遂心生畏懼,多次向朝廷乞援,援兵至,卻不及時進軍,屢次延誤戰機,直到康熙十五年才出兵交戰,戰事拖到康熙十八年總算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這位王爺還算不糊塗,於康熙十九年上書自劾,請解大將軍印。后被革爵,羈禁,沒有再加其他懲處。細考勒爾錦平叛的經過,有「老師靡餉,坐失軍機」的大過,卻也有阻擋吳三桂軍北上,使叛亂未得蔓延到北方及京畿重地的功勞,康熙判罰,不失公允。

錫保乃勒克德渾第三子諾羅布的第四個兒子,是勒爾錦的侄子。康熙五十六年襲爵,建立勛業是在雍正時期。從雍正三年直至十一年,錫保曾掌宗人府、任內廷行走,后授鑲藍旗滿洲都統、正黃旗漢軍都統及振武將軍,雍正九年授靖遠大將軍。他主要是在西北與葛爾丹作戰,戰功卓著,雍正也給了他很大的許可權。雍正十一年七月,因支援不力,坐失戰機,罷大將軍,削爵。

末代郡王的冊封

民國六年(1917年)舊曆正月二十三日,第十五代順承郡王愛新覺羅•納勒赫病逝,歿后無子。經過多方協商,選定將其堂兄常福之子六歲的愛新覺羅•文葵過繼為納勒赫之子,繼承郡王爵。上世紀末,文葵?穴後用名為文仰宸?雪老人曾詳細敘述他當年冊封儀式的經過,現簡述如次:

按大清會典,冊封親、郡王應由禮部辦理,但清帝已遜位,清皇室只保留了內務府、宗人府等少數機構,冊封儀式自然也要隨機變通,且需要清皇室與大總統府會同辦理。冊封之事報請總統府批准后,由總統府通知造幣廠打造印綬和封冊。郡王印為四寸見方厚一寸,麒麟鈕的銀質鍍金印,因是世襲罔替,此印本在王府,不必新制。郡王封冊為銀制鍍金,四塊,長約七寸,寬約兩寸五分,之間用銀制鍍金環連接,可合可分,上刻文為「清皇室順承郡王文葵之藩封仍將帶礪河山以垂永久」。原本應為滿漢兩種文字,因已共和,故只用漢文。此封冊相當於今天的正式文件,用內紅外黃的綢子包袱包好,外貼黃紙標籤,上寫「多羅順承郡王文葵封冊」。冊封儀式就是要把這個封冊送到順承王府,交給襲爵郡王文葵。

以前清廷冊封親、郡王要在太和殿前搭起黃亭子,由御前大臣從黃亭子上取下封冊,代表皇帝經由午門送到王府。如今外三殿已交給北洋政府,宗人府只好在乾清門內的丹陛之上搭起一個黃亭子,四周飾以綵綢,將銀冊放在黃亭子上。冊封當天,遜皇帝溥儀派一位御前大臣為特使,率領十幾個隨員,鑾儀衛抬著黃亭子,舉著旗、傘、扇、牌等全副鑾儀執仗,由北洋政府派出的一支衛隊護送,前導后從,由乾清門出發,出西華門,走北長街,過御河橋,到丁字街,然後向南穿過豐盛衚衕,來到順承王府的東阿斯門外。這時的順承郡王府早已做好準備,大開府門,直到正殿,殿內中央面南背北設一香案,圍以彩繪桌幃,精銅香爐內青煙裊裊,殿內彌散著好聞的檀香氣息。東面向西另設一案,上鋪紅氈,也圍以彩幃,這是準備放封冊用的。小文葵戴紅寶石頂的紅纓帽,身穿袍褂,佩朝珠,著官靴,率領閤府四至九品翎頂輝煌、吉服鮮亮的大小官員已經守候在東阿斯門外了。主持儀式的正副使臣人等來到東阿斯門時,文葵率閤府官員按品級跪在路右側。黃亭子抬進東阿斯門時,文葵起立,率官員等隨後跟進。儀仗隊排列在正門前,黃亭子抬到正門內中央放好。正副使捧冊率領有執事的隨員進入正殿,把封冊放在東面的桌案上。文葵帶兩名本府官員入殿,居中面北,立於香案前。贊禮開始,文葵向上行三跪九叩大禮,走到香案前跪下聽宣。宣讀官宣讀冊文,副使捧起封冊遞交正使,正使將封冊交到文葵手中。此時文葵一隨員雙手捧一長方紅色漆盤,上鋪黃綾一方,舉過頭頂跪在一旁,文葵接過封冊,放在漆盤內,那隨員托盤走到東側桌案前,跪下,將封冊放好。所有人等依次退出正殿。冊封儀式就算全部結束了。至此,六歲的小文葵正式成為第十六位順承郡王。

郡王府邸的沒落

順承郡王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從順治元年(1644年)封王以來,直到宣統三年(1911年)大清帝國滅亡,這近二百七十年裡,王府基本保持了穩定,沒有大的變故,憑藉王府的特權,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到光緒、宣統年間,十五代順承郡王納勒赫每年的收入有郡王俸銀5000兩(實領2500兩),西太后特旨每歲加俸銀2000兩,任「右宗人」津貼每月200兩,全年就是2400兩,還有藍甲、白甲、紅甲(宗室親、郡王的親兵衛隊)、護軍、領催等王府護衛雜役人等的錢糧幾千兩,另有俸米2500石及錢糧米等,總計在萬兩以上。王府還有三十萬畝莊園地,分佈在京郊和東北,僅定興一縣就有庄地八萬畝,可收取大量田租。辛亥革命后,宣統退位,王府的特權沒有了。對王爺的最大影響就是俸銀、津貼、錢糧等等全沒了,每年損失一萬餘兩的進項。王爺的俸祿沒有了,王爺的架子還不能倒。浩繁的開支,使得王府入不敷出,只好變賣莊園和古玩珍寶。民國二年,順承郡王府就曾因奉天省丁佃欠租佔地和庄頭吞沒租銀一事,呈文寫道:「竊本府受賞之地,坐落奉天瀋陽、遼陽、海城、本溪等地向令本府旗丁承領,名曰庄頭,由庄頭招佃領種交租,歷年除納課賦之外,酌定租數交府,余歸該庄頭瞻仰家口,歷有年所,毫無異同。即偶逢災歉,在本府亦隨即酌減緩免,而伊等亦無強索抗衡之舉。不期國體變更,共和肇興,該庄佃不察共和之真相,竟將王產視為己有,不但額租連年拖欠,抑且有自行稅契轉售之事。」請求民國政府查核追究。王府田莊的庄頭不僅不交地租銀糧,還私自變賣田莊的土地,可見王府已權威全無,到了須靠民國政府幫助維繫的地步,經濟狀況也到了面臨全面崩潰的境地。文葵雖被冊封,卻無分文俸祿,只有一個乾乾的爵位,莊園也賣得只剩京畿的八萬畝地了。虧得宣統元年,隆裕皇太后在無法發放俸銀時,與攝政王載灃商議,然後下了一道懿旨,將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的府邸賞給個人所有,使他們有了最後的一種生存手段。民國初年,文葵將王府的房產契據抵押在東交民巷的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作為息借貸款的償還物。民國六年(1917年)文葵又將王府租給皖系軍閥徐樹錚,不久,奉軍攻入北京,皖軍南逃,順承王府就被奉軍的湯玉麟當作戰利品接受,並住了進去。1920年,張作霖進京后,相中了順承王府,便把它作為自己在京的帥府。這樣一來,文葵不但拿不到房租,連房產也要白白丟失,只好找到貝勒爺載濤,請他出面說合,最後,由京師警察廳督察長李達三、載灃的管家張彬舫和貝勒載濤三人作中保,出價75000大洋,算是由張作霖買下了順承王府。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從張學良的親屬手中購回順承王府。1950年八月,這座王府成為全國政協的辦公機關。上世紀末,改建政協機關的建築,將王府原房舍全部拆除,說是搬至朝陽公園按原樣重建。可惜房屋按原樣搭建了,卻未按王府原來的排列格式,因而完全失去了王府的韻味,實在讓人嘆惋!

文葵用賣房款在鼓樓王佐衚衕買了一所房產,餘款存入銀行,坐吃山空。民國十七年(1928年),定興縣的庄地也被「旗產管理局全部賣光」。自此,文葵失去了錢財所有固定來源。當時曾有人介紹他到民國政府中做事,他予以堅決拒絕。因為他自認「民族意識很強」,「自己是亡國奴,與民國是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東北失守,日本人在東北扶持溥儀當了滿洲國的皇帝。文葵覺得那兒還算是自己的國家,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跑到東北,在日偽軍官訓練班學炮兵,畢業后,分到瀋陽預備炮兵隊當隊副,少尉軍銜。他感到「同樣是受氣,抬不起頭來」,幹了不久,又跑回北京,又作了三個月的西陵守衛,正趕上他母親病重住院,文葵終於以照顧母親的名義辭職回家,從此閉門在家,不問世事。母親去世后,文葵開始跟隨堂兄溥雪齋學習繪畫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生活。延續了近300年的順承郡王府,至此是徹底沒落了。

末代郡王的新生

1949年北平解放。文葵遺留的家產已蕩然無存,他只好畫些書籤、賀年片出賣,以此糊口。文葵愛畫小畫,小畫不必題寫姓名,不顯山不露水的,這才能隱姓埋名。正經的大畫有時也作,但從不出售,親朋知己索求急了,偶爾送給一張兩張的;因為大的畫要署名,有可能彰顯自己的名姓。為什麼文葵執意要與世隔絕呢?他害怕啊!你想,一個末代王爺,偽滿時期又跑到滿州國去從軍受訓,雖說後來一直躲在家裡不再出門,沒幹過什麼壞事,可按照解放初期一個運動接著一個運動的,那種陣勢,能不讓他害怕嗎?即便不算他是漢奸,戴上個反動派的帽子不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他得自己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家人啊!千方百計隱姓埋名,儘可能地與世隔絕,是文葵所能採取的唯一的自我保護的最好方法。沒料到,在一次東城區政協座談會上,有位親戚發言時,不小心把他給說了出來。政協發現了他,他開始參加一些社會活動。1958年,他被請到國畫廠工作,薪酬優厚,還有稿費,其妻原在刺繡廠工作,后因病回家,幫助文葵畫畫,兒子分配到國營七三八廠工作,經濟狀況有了很大改善。1959年,文葵於將銀質順承郡王封冊獻給東城區政協(現存於市文物館),這件事反映出末代郡王文葵思想上的一個大變化。1961年文葵被選為東城區政協委員,但他除一些政協的活動外,極少外出,只在家畫畫,基本上仍是過著他的隱居生活。就這樣,文葵也未能逃過文革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劫難。1979年,落實政策,受盡折磨的文葵老人又恢復了區政協委員的名譽。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開了文葵心中的塊壘,1990年,北京舉辦亞運會,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他向大會捐贈了兩幅山水和一幅書法,署名文仰宸。他的畫受到專家們的好評。亞運村建成后,老人一定要去女兒家住幾天,他要在女兒家的陽台上欣賞亞運村的壯觀景色。聽說京城建了29座立交橋,他堅持要家人為他找了一輛小車,載著他繞城轉了一圈,還特意要求把車停在玉蜓橋上照了一張像。1992年秋,老人又堅持要去圓明園看菊展。看到園中保存下來的殘垣斷壁,他又聯想起順承王府正殿被八國聯軍焚毀的景象,感慨萬端地對陪同他去參觀的孫子說:「一個國家若不富強,就要受人家欺侮呀!」

1992年12月23日,愛新覺羅•文葵與世長辭了。這位歷史上最後一位王爺,享年84歲。在有清歷史上,他是最後一位王爺,也是最高壽的一位王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