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皈依道教這麼久,你可知道全真的含義!

全真派乃歷史在幾千年以來,修行人通過理論和實踐,應運而生之教派,其思想,祖述老莊,兼容諸子百家,其運用,廣納三教九流之大義。其於道也,體用兼賅,權實互用;其修持也,慈儉修身、自度度他、濟世利人。其宗旨,不離道德五千言之秒理,溶入南華內外篇之箴言。

全真教者,自老莊傳經、東華演教,修行人通過自我完善,結合理論實踐,歷經秦、漢、晉、魏、南北朝,以至於唐宋,孕育上千年,其成果漸漸成熟。重陽真人適逢其運,獨具匠心,尊老莊之遺教,集歷代真人達士之至要,冥心參悟,自我修證成真。於是高瞻遠矚,廣開教化,度七真於齊魯,闡道德於終南。嗣後七真於宋元之際,各自修鍊成真,在繼承同時,各各自開宗立派,往來於朝野之間,廣為傳播。

自是即今,隨著歷史推移,帝王互替,教門有興有衰,薪火相傳,可見全真之教義,紮根很深,適用於社會各階層,它不因教宗之爭端、詆毀而荒廢,不因宵小之無故貶斥、惡意攻訐而絕跡,其精神足以感染人與萬物。其義理可使與霄漢同輝光。

道本清虛,無所謂無為、有為,道用法象自然,因自然作用而生萬物,萬物各自有性命,道性自有先天、後天,道命亦有先天、後天。天之道即自然之道,體天之道而行教化,是為道教。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一切教門,包括五大宗教,無不體天道而行,因道而施教化。本來,各教聖人敷教,教義皆以天道為宗, 旨在導人向善,通過修持完善自我,返璞歸真,此至善之道也。然而,萬物類聚群分,各隨境遇而變化,人類也因根性之差殊,境遇之好壞,利益之大小,見識之遠近而生心,於是難免生出偽善。教門之間亦因利益使然,不免互相詆毀,導致爭端,朝野之間也不免於利益之大小,生出無故是非,互為貶斥。由是觀之,真,善、美所在,偽、惡、丑所伏,仁義用之太過,假仁假義出焉。

全真之為教,本亦導人向善,通過慈儉修身,捨身向道,去妄歸真。無奈,世人也因根性之利鈍,境遇之差殊,志向之大小而有別。況且天地生人,為人處世,自是各司其職,各盡所用,不可能皆為聖賢,不可能皆為帝王公卿,也不可能皆為百姓商賈,更不可能皆出家修行。即使依聖道而行,也不見得皆能有大成就,皆成聖賢仙佛。因此,任何教門之中,不免有不肖之徒,因利益而生出爭端,以致危害社會;不免有知見偏激之輩彼此互相詆毀、攻訐,導致教相衰微。若本是教門虔誠弟子,為愛教門心切,稍有言語之過錯,情有可原,及時改過猶可,若執迷不改,將遺禍於自己之教門,讓聖賢蒙羞。所謂宏教,實為敗教,修行人不可不慎也。

一、全真的來源

全真一詞最早來源於莊子,其後晉、魏、唐、宋歷朝,修身之士皆有沿用。

《莊子·盜跖》:「子之道狂狂 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晉書·嵇康傳》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愛肆姐,不訓不師。爰及冠帶,憑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賤物貴身,志在守朴,養素全真。

《唐高祖李淵·沙汰佛道詔》

門下:釋迦闡教,清靜為先,遠離塵垢,斷除貪慾。所以宏宣勝業,修殖善根,開導愚迷,津梁品庶。是以敷演經教,檢約學徒,調伏身心,舍諸染著,衣服飲食,咸資四輩。

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末代陵遲,漸以虧濫。乃有猥賤之侶,規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為剃度,托號出家,嗜欲無厭,營求不息。出入閭里,周旋闤闠,驅策畜產,聚積貨物,耕織為生,估販成業,事同編戶,跡等齊人。進違戒律之文,退無禮典之訓。至乃親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訛,交通豪猾,每罹憲網,自陷重刑,黷亂真如,傾毀妙法。譬茲稂莠,有穢嘉苗,類彼淤泥,混夫清水。又伽藍之地,本曰凈居,棲心之所,理尚幽寂。近代已來,多立寺舍,不求閑曠之境,唯趣喧雜之方。繕築崎嶇,甍宇舛錯,招來隱匿,誘納姦邪。或有接近鄽邸,鄰邇屠酤,埃塵滿室,膻腥盈道。徒長輕慢之心,有虧崇敬之義。且老氏垂化,本實沖虛,養志無為,遺情物外。全真守一,是為元門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曹毗〉

著對儒以自釋。其辭曰:或問曹子曰:「夫寶以含珍為貴,士以藏器為峻,麟以絕標奇,松以負霜稱雋,是以蘭生幽澗,玉輝千仞。故子州浮滄瀾而龍蟠,吳季忽萬乘以解印,虞公潛崇岩以頤神,梁生適南越以保慎,固能全真養和,夷跡洞潤,陵冬揚芳,披雪獨振也

由以上語典可見,自莊子以來,歷代修真之士,都在以「全真」為準則,逐漸完善自我。由此推知,無論東華帝君、鍾離正陽帝君、呂祖、以及後面的南宗北派各位宗師的修行,都沒有離開全真思想。所以後世修行之不明理者,無故強分宗派,惡意攻擊全真教,都是敗家子弟,替祖師丟人現眼。世俗或有為利益而詆毀全真者,隨口說弘道而實際是敗道之徒。知錯者,速速懺悔,以免深陷惡途,迷失自我。怙惡不悛者,亦當引以為戒。

二、全真的定義

全真者,保全天性、修繕我性、齊物格致,舍妄歸真也。 即是全精、全氣、全神也。也即全其先天性命也。

全者:《說文》完也。《玉篇》具也。

天地無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莊子·庚桑楚》 。

真者:仙人變形而登天也。——《說文》。 。

夫免乎外內之刑者,唯真人能之。——《莊子·列禦寇》

歸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虛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莊子·大宗師》

本性、本原也。

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莊子·秋水》

見利而忘其真。——《莊子·山水》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道德經》

真誠;誠實,情感真切;

真者,精誠之至也。…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莊子·漁父》

真性天性;本性;

《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重陽真人云:所謂全真者,純真不假之意也。人誰無真心?一轉便非了。人誰無真意?一雜便亡了。 人誰無真情?一偏便差了。初心為真,變幻即為假心;始意為真,計較即為假意。至情為真,乖戾即為假惰。所謂初心者,即固有之心也;所謂始意者,即朕兆之意也。

所謂至情者,即本性之情也。心中有真意真情,情中方見真心真意,由真心發而為真意,由真意發而為真情。是情即自然景象,無時非天機之呈露,然則人可不真哉。入不真心,即無真意,無真意即無真情。 驗真道先驗真情,驗真情即可知心真與未真,知意真與未真,故修真之道,必以意始,意誠心亦誠,即心所發之情亦誠矣,誠斯真也。誠若不真,見之於言,則言不由衷,非真言也。見之於行,則行不率性,非真行也。修之者,修去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情外之情,當於舉念發言時,提起天良,放下人心,不許疑二其心,混雜其意,方為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是真道。真道遍行,故謂之全真也。 ——《七真傳》

三、全真教的思想

全真教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三教合一思想比較突出。如重陽真人在山東所創之五會皆以「三教」二字冠首;規定以三教之經書《道德經》、《般若心經》、《孝經》為全真道士必修的經典。他和七弟子的詩文中,三教合一言論更是俯拾皆是。如「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天下無二道,聖人不兩心」,「教雖分三,道則唯一」等等。尤以融合禪宗理論最為突出。馬鈺《神光燦》:「禪為宗,道為祖」,清初全真道士柳守元《玄言正旨序》:玄宗(指全真道)「與禪宗實為相近」。

(二)教義中,出世思想十分濃厚。在重陽真人和七弟子詩文中,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獄」、「火宅」,夫妻恩愛為「金枷玉鎖」,勸人「跳出樊籠」,看破功名富貴,學道煉丹,以離「苦海」。

(三)在成仙信仰和修鍊理論上,一返舊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不實追求,倡導「陽神」、「真性」不死。認為人之肉體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王嚞《金關玉鎖訣》:「唯一靈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立教十五論》:「欲永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劉處玄《至真語錄》:「萬形至其百年則身死,其性不死也。……陰陽之外則其神不死也。」因此在內丹修鍊理論上,主張先性后命,以性兼命。以澄心遣欲為真功,以明心見性為首務。

(四)在修鍊方法上,主內丹修鍊,兼用符籙,形成獨具特色的內丹理論。在教制教規上,規定道士須出家住道觀,不鼓勵蓄妻室。為了約束道士言行,制定各項清規戒律,督促道眾嚴格遵守。 全真道在宋金時代的發展有限,至蒙元前期,以成吉思汗之召見、尊奉丘處機為契機,在丘處機及其弟子們的推動下,全真道發展至鼎盛。當時全真道宮觀遍布北方各省區,「雖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此鼎盛局面,自丘處機起,歷經尹志平、李志常兩任掌教,大約三十年。至元憲宗五年(1255),佛道《化胡經》之爭起,元室袒佛,道教敗北。此後元室下令焚毀除《道德經》之外的一切道經,道教遭受沉重打擊,全真道鼎盛局面因之結束。故在張志敬、王志坦、祁志誠、張志仙幾任掌教中,處境都較困難。又經歷約三十年,元成宗即位,馳焚經之禁,全真道獲得正常發展。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平定江南,全國統一,全真道成為道教主流。

(五)重陽真人「其遜讓似儒,其勤苦似墨,其慈愛似佛」的全真道教,除了直接把數以萬計的漢族遺民在刀口下拯救出來,更為當時北方的眾多遺民提供了心靈的避難所。「遺民淚盡胡塵里」,當備受歧視的北方遺民對懦弱腐朽的南宋小朝廷徹底失去信心時,越來越多的北方遺民尤其是漢族知識分子歸入全真道。

重陽真人開創了內丹北宗並以道派教團形式弘揚丹道學,從而在道文化發展史上第一次正式地將丹派與道派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重陽真人推廣修持自身陰陽的清凈丹法,以廣度有緣,體現出普度眾生的**豪氣。

王重陽創立全真道,革故鼎新,以卓然不俗而又至真至純的「全真家風」,上承中唐以來日漸興盛的鐘呂及陳摶、張伯端的內丹學,在符籙道教極其凋弊的條件下,發展出新的道教理論,以三教合一為宗,以性命雙修、功行並重為修鍊門徑,汲取禪宗的心性理論、修行方式等諸多因素,對傳統道教從教義、戒律,到宮觀組織、修行方式,以及終極超越境界等方面都進行全面革新,可以說是開道文化千百年來未有之局面,從而促成了道教的新生。

同中唐以降先後出現的呂洞賓、陳摶、劉海蟾、張伯端等內丹大師相比,儘管他們的內丹理論著作影響深遠,但始終未能形成內丹派教團組織,只限於個別丹家遞相密授。而王重陽則不同,他不僅有絕大的思想創造力,而且顯示了超凡的傳道智慧和組織才能,並吸收馬丹陽、邱處機等七人為徒,終於使教門大盛。

所以,全真道儘管比東漢時張道陵創立的天師道要晚出1000餘年,卻發展迅速,成為道教史上可與天師道相比肩的影響最大的兩個教派之一。此後道教的發展,全真道成為主流,而由丘處機開創的龍門派又成為全真道的主流,直到近現代,全真道保持了八百多年連綿不斷的發展。

而重陽真人引儒入道,力倡「三教合一」,不僅提升了道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統攝與融合功用,更於衰危亂世中保存了中華道學文化之命脈。金元時期,北方漢族遺民連生存尚且無法保證,更談不到漢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延續,王重陽汲取儒釋道三教精華,提煉升華為全真教義,傳播給弟子道眾,繼而散播到全國各地,自此以後,全真道不滅、內丹學不失傳、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則無滅絕之虞。

同時,重陽真人發起帶動的內丹修行風潮,是一種在異族統治下,保護民族文化、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也是道教的宗教改革運動,更是一種「內在靈性的覺醒」運動。在當今人類生命深為物質文明所迷惑的時代中,王重陽全真道的「返本還原,求其本真」的內丹修行,仍有重大的啟示作用。

回首重陽真人創教至今的八百年來,全真道沐風櫛雨,與世浮沉,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尤其是全真道的歷代宗師們,更是屹立潮頭,執掌著全真道教發展的方向。從重陽真人棄家修道,焚庵東行,投譚捉馬,招徒佈道,立會創教,力行全真;到馬丹陽力挽危局,開肇門風,團結眾師弟,鞏固、發展教務。譚處端力倡在家修行,使全真道更合民情。

劉處玄廣建宮觀,大行齋醮,促使全真道向積極入世修行轉變。至丘處機,萬里西行,一言止殺,救萬民於水火,自此,全真教盛極一時,丘處機的聲譽亦登峰造極。尹志平寵膺上命,簪裳接跡,宮觀相望,撫慰遺民,群盜羅拜受教,悉為良民,雖遐方遠裔,深山大澤,皆有其人。又命編纂《元藏》,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得以繼續發展。李志常體含妙用,動應玄機,通明中正,價重一時, 元武宗在至大三年(1310),加封全真教的祖師和重要弟子,北五祖由真君升帝君;北七真由真人升真君。

其後,孫德彧、蘭道元、孫履道、完顏德明等相繼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為真人、演教大宗師、知集賢院道教事。這是除玄教以外,其他道派掌教皆未獲得過的褒封。

在《道藏》第24冊元彭致中編《鳴鶴餘音》卷三中找到一首題名王重陽的《滿庭芳》詞,詞中說:「汝奉全真,繼分五祖,略將宗派稱揚。老君金口,親付與西王,聖母賜東華教主,東華降、鍾離承當。傳玄理,富春劉相,呂祖悟黃梁。登仙,弘誓願,行緣甘水,復度重陽,過山東遊歷,直至東洋,見七朵金蓮出水,邱劉譚、馬郝孫王,吾門弟,天元慶會,萬朵玉蓮芳。」如果這首詞真為王重陽所撰,則北五祖之說,為王重陽親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