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見之書5月薦讀:出文入史,在傳統文化中安身立命

編者按: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為了尋找高品質的閱讀體現,鳳凰評論將推出「高見之書」欄目。該欄目旨在通過對新書的爬梳,大浪淘沙,遴選出優秀的書籍,推介給讀者,為泛娛樂時代的深閱讀提供指引。此為第三期,鳳凰網主筆張弘整理。

《學術與傳統》(上中下)

作者:劉夢溪著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7年3月

自1840年以來,被統治者強行封閉的國門,在西方列強的衝擊下的被迫打開。由此被捲入現代化的歷程,備受轉型的折磨和煎熬。其間,雖有出洋的士大夫、公使、留學生等睜眼看世界的人出版著作,一再鳴響警鐘,但統治者和滿清權貴等既得利益集團利令智昏,數次錯過政治變革的良好時機,最終導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成立。然而,因世界局勢風雲變幻,20世紀20年代政黨革命興起,走上了一條激進變革的道路,其間飽經曲折。迄今為止,現代化仍未完成。在大陸,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均遭受了革命的多次衝擊。與前輩學者一樣,劉夢溪先生煌煌三大本《學術與傳統》,既是其以學術對傳統的溫情致敬,同時也融入了他對文化現代轉型的思考。

《學術與傳統》圍繞學術與傳統的題旨,分上、中、下三本,內容則厘為六分卷,共百萬言,可謂劉夢溪先生幾十年學術歷程的重要結晶。書中選取了作者多年研究王國維、陳寅恪的專題文章,其題旨和角度則各有不同。以第一卷研究王國維和陳寅恪的專題論文為例,書中彙集了他三十多年研究兩位前輩學者的精髓。據劉夢溪先生自述,自己曾三次閱讀他們的全部著作。其用力之勤少有人匹,其所得之經堪稱豐富。例如,楊天石先生對於他考證陳寅恪祖父陳寶箴死因的論文《戊戌政變和陳寶箴之死》即讚嘆不已。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變爆發,百日維新宣告失敗,湖南巡撫陳寶箴以「濫保匪人」被罷黜。1900年春夏之間,陳寶箴突然去世。他的兒子(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的記載是:「是年六月二十六日,忽以微疾卒,享年七十」。去世前幾天,他還寫過《鶴冢詩》二章,前五天還在給陳三立寫信。而陳三立在其他場合論及他父親的時候,用詞用語都很沉痛很激昂很悲哀,讓人懷疑陳寶箴不大像生了小病而去世。

1983年,《文史資料》選集發表一篇文章,有一個人回憶他自己的父親當年曾經帶著病跟江西巡撫松壽到了南昌西山的陳寶箴的住所,其原文記載是「宣太后懿旨,賜陳寶箴自盡」。陳寶箴向北面匍匐而拜,接受了這個詔書,然後自縊而死。陳三立他作為兒子寫他父親的死原,和這位先生的記載有很大矛盾。到底誰可信?劉夢溪先生採取傳統考據學的方法,以詩正史,用陳三立的詩來研究陳寶箴死的原因,通過陳三立詩文講到趙氏孤兒、雨林孤兒的典故,考證出陳寶箴之死就是西太後下的懿旨讓他自盡。但是,戊戌政變是發生在1898年,慈禧已經給過處分了,為什麼到1900年又突然加重處分?

劉夢溪先生在研究陳三立的過程裡面又有一個重要的發現。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佔領了北京,西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匆忙忙逃難到西安,在東南地區張之洞、劉坤一等人與西方列強談判,發起東南互保運動,自己保自己。陳三立、張謇等人曾經有一個計劃,藉助張之洞、劉坤一兩位督撫的力量,把光緒皇帝從陝西接到南方,然後強迫西太后把政權交還給光緒皇帝。劉夢溪先生稱之為「倒后復帝」。但是,張之洞和劉坤一均未響應。劉夢溪先生挖掘了這個史料,把前人所不知道的陳寶箴的政治命運揭示出來。在楊天石先生看來,「這是劉夢溪先生對於近代史一個很重要的貢獻。幾天前,紐西蘭的一位學者訪問我,要談東南互保,八國聯軍入侵了,東南地區督撫們的真正反映。我想了想,就把劉夢溪先生這本著作介紹給他,重點就是其中『倒后復帝』的活動。這位紐西蘭的學者大喜過望,覺得他到來跑了一趟不虛此行。我介紹這麼一個研究成果,他非常感謝。」

劉夢溪先生早年治古典文學和文學思想史,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轉入學術史和思想史研究。引領他「出文入史」的便是王國維、陳寅恪、錢鍾書三位學術大師。其「出文入史」為近代史研究做出如此貢獻,在同輩學者中並不多見。他早在「陳寅恪熱、錢鍾書熱」興起之前,就選定他們為研究對象並卓有建樹,由此可見其識人之准。而《學術與傳統》第三卷,他研究了傳統文化與國學,以及傳統文化價值理念在今天可能有的意義。他總結出13項傳統文化一些標誌性的現象,認為「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社會文化以家族為本位,政治文化家國一體,道德文化崇尚家族倫理,宗教文化三教並存和三教合一」。對於國學,他傾向於馬一浮先生定義的「六藝之學」,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在我看來,劉夢溪先生對傳統文化感情深厚,其文史研究自成一家。在思想和價值觀上,他並非抱殘守缺。然而問題在於,這樣的立場選擇不可避免地意味著現代性不足。以王亞楠、劉澤華等古代政治史學者為對照,他們對傳統的批判可謂鞭辟入裡。在劉澤華先生看來,儒家先秦就尊王,漢代之後更是尊王卑臣淪為專制幫凶。所謂的家國一體,倫理宗教,這些無不籠罩於王權專制主義之下,臣服於統治者膝下。以陳寶箴、陳三立父子的命運為例,若在民主法治國家,陳寶箴只需要對本省公民負責,最高統治者無權將其革職,更無權將其賜死。陳寶箴、陳三立父子是否有罪,那隻能由法院判定,而不是最高統治者說了算。1897-1901年的美國總統是威廉·麥金萊,很難想象,他擁有如此無法無天的權力。1900年的英國女王是維多利亞,首相是索爾茲伯里,他們的權力同樣受到嚴格限制。

一方面,劉夢溪先生的著作讓人感受到傳統與讀者自身血脈的聯繫;另一方面,劉澤華先生對王權專制主義的批判無法迴避。王國維先生在評論西方哲學的兩種風格時曾說「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對於傳統文化,只要的現代化還未完成,人就將繼續在這兩種情緒中糾結。

薦讀:

《1945:革命與美國的選擇》

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年3月

本書主要討論的問題是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面對複雜的時局美國的政策抉擇。1945年,駐華美國官員試圖達成三個自相矛盾的目標:其一,阻止爆發內戰;其二,保證美國政府不捲入這場戰爭;其三,阻止共產黨及蘇聯從美國與蔣介石政府手中奪去對北方的控制權。然而,與共產黨人合作能避免一邊倒向蘇聯,或者給予蔣介石政府更多支持就能夠避免其垮台並能建立一個親美國的政府進而可以避免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作者認為,無論當時美國採取怎樣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變歷史的走向,決定未來結局的絕不是美國政策,而是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擁有巨大但並非無限的實力的美國從來就沒有對實施決定性的控制。

評點:作為民主國家,美國介入內戰的力度和速度,都不能與蘇聯相比。

《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

出版社:北京三聯書店

2017年1月

關於國家的治理邏輯,本書主要沿著兩條脈絡進行探討:一是中央權威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這體現在各級政府體制的制度設施和行為方式;一是國家與民眾之間的關係,這體現在國家與社會群體的相互影響上。本書從學術上推進了當前國內的國家治理研究,並為社會科學研究者提供了一種可以參照的研究路徑和視角。

評點:從統治到治理,從無限征服到有限政府,最核心的改革尚未啟動,本書可做參閱。

《大屠殺:巴黎公社的生與死》

作者:約翰·梅里曼著

出版社: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7年03月

法國在普法戰爭中遭受災難性失敗之後,饑寒交迫而又對政治感到幻滅的巴黎人民拿起武器,以爭取社會公正的名義奮起反抗他們的政府。1871年春,自稱公社社員的人們宣布他們自由了。在光榮的八個星期里,巴黎公社孕育出19世紀的一些偉大的夢想——公社以極為開明進步的形象亮相,開啟了一系列重大的社會改革,包括對婦女聯盟的認可、呼籲國小義務教育、為女孩辦學等等。然而,他們的烏托邦在那一年的5月22日走到了混亂而血腥的盡頭,十三萬凡爾賽政府軍自沒有設防的西城牆湧入,在巴黎的火海中對公社社員進行了大規模處決。

在《大屠殺》一書中,歷史學家約翰·梅里曼記述了那永遠改變了歐洲政治面貌的64天。他向讀者介紹了一連串難以比擬的人物——從「死魚眼」拿破崙三世到將「肥大身軀」塞進衣櫃以躲避追捕的畫家庫爾貝,從每燒一棟房子便可獲得十法郎的女縱火犯到藏在屠夫的凍肉塊里逃離巴黎卻被士兵一刀刺死的無辜者,書中形形色色的生死故事,帶給讀者對自由生命無止境的感嘆。

評點:烏托邦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人比任何其他的國家的人更有切膚之痛。核心在於,人被捲入烏托邦實驗時沒有選擇。

《青年斯大林》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奧里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2月

作者蒙蒂菲奧里歷時10年,走訪9個國家23座城市,掌握披露的權威檔案,重述斯大林如何從鞋匠的兒子最終成為列寧的左右手這一鮮為人知的成長曆程,還原一部前蘇聯的史前史。

斯大林是修鞋匠的兒子,有溺愛自己的母親,以及給他帶來童年陰影的父親;他是神學院的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他是詩人,有著俊美的面容、憂鬱的表情,深受女孩子喜歡,因此有過諸多的情人;他是西伯利亞流放者,是「逃跑大師」,多次從監獄和流放地逃脫……本書跌宕起伏地講述了一個多面、矛盾的斯大林形象。

評點:斯大林是影響命運的關鍵人物,曾被某些人尊為「偉大的父親」。作為惡魔,他深諳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本質,並出色地做到了讓其他人都害怕。

「中世紀歐洲三部曲」

《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

《諾曼風云:從蠻族到王族的三個世紀》

《拜占庭帝國:拯救西方文明的東羅馬千年史》

作者:[美] 拉爾斯·布朗沃思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2月

《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內容簡介

公元793年,古斯堪的納維亞的勇士襲擊了英格蘭的林迪斯法恩小島,將其夷為一片廢墟。從此之後,一批又一批「海狼」從北方的神秘海域接踵而至,肆無忌憚地到處搶劫、殺戮,炫耀他們的英勇、詭計和搶來的財富;而歐陸居民所看重的土地、爵位和基督教信仰,他們一概視如糞土。這就是維京人,8世紀末突然降臨在歐洲人頭頂的噩夢。

那之後的兩個世紀,維京人在他們的主神奧丁和雷神托爾的庇佑下所向披靡,不列顛、法國、德國、西班牙,甚至北非的阿拉伯城市,都遭到了維京龍船和利斧的掃蕩。接著,他們又沿著大陸內部那些人跡罕至的河流一路向東,佔領了基輔,攻打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維京人的故事並非只有暴力。他們是中世紀歐洲*志在四方的民族,誕生了傳奇的探險家、商人、殖民者和雇傭兵。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冰島、格陵蘭和西伯利亞的雪原上,巴格達的集市上,以及拜占庭帝國對陣波斯的戰場上。維京人的歷史上湧現出很多性格鮮明的英雄,比如發現了美洲新世界的幸運的萊夫、征服了法國的朗納爾•洛德布羅克、統治約克的「血斧王」埃里克,以及詭計多端的「無情者」哈拉爾——英雄們的事迹被寫入北歐的「薩迦」史詩,世代傳頌。《維京傳奇》把這些史詩故事串聯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個充滿了傳奇戰士、詩人和旅者的北歐世界。

《諾曼風云:從蠻族到王族的三個世紀》內容簡介

諾曼人本是北歐來的「蠻族」,他們從10世紀開始登上歐洲的歷史舞台,出場的方式不同於匈人或阿拉伯人那種強大的軍事征服。諾曼人很快加入了歐洲的權力遊戲,以他們天賦的智慧和精打細算的武力,縱橫捭闔於中世紀的封建王侯之間。在短短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他們從一幫「野蠻人」轉身成為稱霸四方的王公貴族。僅憑手中的劍問鼎無上的榮耀——要問*傑出的中世紀騎士是什麼樣子,諾曼人就堪稱典範。

這本書用歷史演義般的精彩語言,講述了諾曼人這段傳奇般的崛起歷程。在諾曼人的時代,沒有誰的威嚴不可撼動:諾曼騎士征服了整個英格蘭王國,奪走拜占庭帝國統治了4個世紀的義大利,把一位羅馬教皇虜作自己的戰俘,擊退不可一世的德意志皇帝,並且統領十字軍在東方勢如破竹。到了12世紀,歐洲和地中海一些*富庶的土地紛紛落入諾曼人的掌握之中。

《拜占庭帝國:拯救西方文明的東羅馬千年史》內容簡介

公元5世紀,在數十年外族入侵的腥風血雨中,羅馬帝國西面的一半崩解了。但是這個時候,東羅馬帝國(或稱拜占庭帝國)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它將羅馬帝國的文明與榮耀又守衛了一千年,親眼見證了羅馬帝國的落日,並親手帶來現代世界的黎明。

在它的漫長歷史中,拜占庭帝國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經歷過君士坦丁、狄奧多西、巴西爾二世、科穆寧等明君的輝煌時代,也時常陷入軍閥割據、外族入侵的黑暗時代。它矗立在歐、亞、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來這裡發生了一次又一次東西文明大碰撞:匈人入侵,西羅馬帝國崩潰,阿拉伯帝國崛起並建立伊斯蘭世界,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十字軍數次東征,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土耳其帝國興起……拜占庭迎戰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者,主宰著一片以君士坦丁堡為核心的廣袤的東正教世界,其鼎盛時代的影響範圍覆蓋了如今的土耳其、巴爾幹半島、烏克蘭、俄羅斯西南部、南義大利和非洲地中海沿岸。

但是,拜占庭*終失掉了這個世界。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軍隊攻陷,偉大的拜占庭帝國滅亡了。它留給後世的遺產是永恆的。從啟發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的珍貴典籍,到被俄羅斯完整繼承下來的東正教和西里爾字母系統,再到千古名城伊斯坦布爾,拜占庭的遺產已經深深影響了世界的發展進程。可以說,沒有拜占庭帝國,我們的世界一定不會是今天的樣子。

評點:人們習慣於「黑暗的中世紀」這一稱謂,對其了解並不太多,本書可謂極好的普及讀物。事實上,所謂「黑暗的中世紀」,與中華帝國的王權專制主義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