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經驗沒學到,厚黑一大堆,話說,年輕人職場的真實困擾到底是什麼? | 好奇心研究所

在互聯網上流傳的說法里,職場的面目可以說是猙獰了。

你不妨數數看,殘酷、廝殺、劍拔弩張、暗流涌動,還有那句著名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總之那些描述戰場的緊張詞句,幾乎都會被人們套用在職場上。國外的影視劇里,還有人專門給自己的職場勁敵列了個名單,起了個很嚇人的名字叫 office hit list—— 「辦公室謀殺名單」。

關於職場的水到底有多深,你當然是不會信上班就是談戀愛的國產影視劇——「無理取鬧凶老闆兩句老闆就愛上你,老闆像你一樣沒腦子嗎?再說了,整天搞曖昧不用做事的啊?」

但像上面那些看起來似乎有那麼點根據,而且還很唬人的職場殘酷物語,就不那麼容易被識破,還相當有市場:各種閱讀量超高的「老闆最愛聽的10句話」類厚黑指南、「國企勾心鬥角注意事項」類職場宮心計,即使如此煎熬,也要「心若在夢就在」的雞湯,還有「職場不相信眼淚,實習的真相就是拿外賣」類毒雞湯,灌完雞湯灌毒雞湯,走火入魔沒在怕的。

他們熱衷於教你一些話術和馬屁術,而話術本身不是陳詞濫調就是胡扯:

比如,誰都好面子,說話的時候你必須去體察周圍的氣氛和對方的情緒,要對老闆和客戶察言觀色,盡量少說「但是」,代之以「同時」什麼的。

還有一套自成體系的胡說八道,10 招獨門絕技「搞定」你老闆:Step 1 尊重老闆,Step 2 把老闆當客戶,Step 3 利用老闆……一點用也沒有,還很猥瑣。

把職場形容成戰場、宮斗,無限放大正常的資源競爭,營造一種人人自危步步為營的癲狂氛圍,讓你為「職場無朋友,信一次栽一次」、「上司人前誇你越多,你拿的好處就越少」、「理想很重要,但比理想更重要的是生存」這種語焉不詳的庸俗毒雞湯買賬。

說起來,難道不是那幫以為有經驗有話語權的人嚇唬大學生的嗎?

所以職場其實長啥樣?根據好奇心研究所此前關於職場的一系列調查和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的相關報道,我們梳理了 11 條似是而非的職場傳言:

1. 簡歷里一定要會包裝自己,同樣經歷換個高級表述就能脫穎而出哦

面經泛濫的求職季,「如何用高大上的辭彙炮製一份(你自己也不信)的高級簡歷」是很受歡迎的。

然而,一個真相是,你能想到的高級表述,HR 們很可能早就看吐了。

LinkedIn 上個月發布的 2016 年全球簡歷濫用詞榜單說,「精通(specialized)」「領導力(leadership)」和「富有激情(passionate)」是用戶簡歷里出現最多的三個詞,此外「有創新精神(creative)」、「有戰略思維(strategic)」、「經驗豐富(experienced)」這些大話也都是年年上榜,看起來,每年的職場新人或者在原單位干不下去的朋友都在沾沾自喜地做著一樣的傻事。

2. 職場穿衣事關體面,必須先下血本置裝才能安心入職

每到求職季,那些已經被職場公眾號搶佔了先機的公眾號只能教你求職穿搭。而他們沒有告訴你的真相是,如果帶有出奇制勝的邪念,購買了自己完全駕馭不了或者脫離職位實際需要的服飾,很有可能造成審美上的慘劇,給同事留下「好像偷穿爸爸的西裝上班」之類的第一印象。

從我們的調查來看,如果不是 dress code 非常嚴格的公司,其實基本的東西先搞搞好最要緊,比如保持潔凈,在好奇心研究所一項名為「在工作場合,你覺得什麼樣子的打扮無法接受」的調查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最不能接受的不是穿錯衣服,而是「身上有異味」。

3. 職場處處潛規則,想要立足必須拉幫結夥,要麼獻策要麼獻身,總之不可描述

辦公室遍布眼珠骨碌碌轉的小報告愛好者、年輕美貌受到老闆親自提攜的傻白甜……

這種對職場的猥瑣誤會多半來自職場小說/電視劇。

我們發現,年輕人們真正普遍遇到的職場潛規則更可能是一些沒人會教你,但真的很難拿得準的約定俗成,比如:

「怎樣稱呼比自己資深的同事?直呼其名還是叫哥/姐/老師?」

「用微信聊工作和有事就打電話,到底哪個是不禮貌?」

「接洽對方的名字實在分辨不出性別,到底應該怎麼稱呼?」

」所有相關郵件都抄送整個項目組的人,是打擾還是必要的團隊合作?」

4. 領導罵你是對你好,承受不了這點壓力就是不成熟

這種說法比較古早,來自於爸媽那個用嚴厲叱罵來表示信任和喜愛的年代。現如今,成熟也不是心甘情願挨臭罵:

在好奇心研究所的「測測你的熱愛工作指數」中,12487 人次參與調查,其中 78% 的朋友對直屬領導的誇獎很在意。另一項人力資源公司萬寶盛華報告也說,除了錢之外,被認可和肯定對年輕人來說也是必要的,全球 50% 年輕人因不被賞識和認可而最終離職,在這個數據是 36%。自食其力的大人也需要被表揚。

5. 辦公室政治就是勾心鬥角,不參與就會被孤立

人們身處不同職位,各有立場和需求,辦公室政治其實是從中協調的工具,它本身是中性的,雖然會有人選擇無事生非或溜須拍馬,但那不是辦公室政治的全部。

我們發現,人們更常遇到的辦公室政治可能是這樣的:加薪升職不止靠業績,也要向上司主動爭取;部門和部門間有微妙的歧視鏈,找別的部門辦事可能會被踢皮球;總是需要通過白紙黑字的契約達成協定而不能靠口頭承諾;和同事、上司維持在適當的距離等等。

你不應該被辦公室變成一個老油條,理想狀況是從職場學會硬技能, professional 指數加成,學會保護自己合法合理的利益,同時情商值 levels up。

6. 會討好老闆會邀功會耍手腕就掌握了職場情商的精髓

討好老闆的話術與其說是情商,不如說是「滑商」——職場油滑指數。

事實上人們認可的職場「高情商」是什麼?

分內事情做好,分外事情不問;

認真對待工作,有擔當有責任感,不吐槽不帶來負能量,能和同事平等友好相處。

7. Soho 超酷,足不出戶就能賺錢,Awesome!

有關職場的美好想象,介紹一些「人人都想要的工作」可能是一種固定門類,從這些故事裡,我們能看到不用通勤的 soho 一族,主要工作就是住酒店的試睡一族之類。

但事實上我們難以從中了解這些夢幻工作的真相。我們通常只看到不用通勤不用早起的愜意,卻沒有料到在家上班同時意味著全天都是上班時間;沒人說話,寂寞到和落在窗口的小鳥聊天;沒運動量,懶得動彈,soho 最後往往會變成 sobo(small office,bed office)「在床辦公」,腰酸背痛,一點都不 awesome,甚至還有點 awful。

一項研究刊登在美國心理學協會期刊上的研究說,每周在家工作兩天是最能提高工作滿意度的,超過兩天,就沒有那麼顯著的效果了。

8. 跨行業、多技能的斜杠青年在職場上很吃香

斜杠青年概念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 2007 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Marci Albohe 的書《One Person / multiple careers》,指擁有多重職業身份並用斜杠將它們區分開的人。

但很多國內年輕人卻熱衷把它變成堆砌愛好標籤的自嗨,比方說,「二狗,事業單位摸魚能手/未遂設計師/白日夢想家/小龍蝦剝殼大賽冠軍/飯醉分子……」

然而職場主要看重的仍然是專業技能,要是相互關聯的技能還有意義,但如果是無關技能的興趣愛好,寫得再花哨也不要天真地以為用人單位會買賬。

一項技能達到真正熟練的一萬小時定律仍然是必要的,萬寶盛華的調查結果顯示,80% 的年輕人都認可持續提升工作技能才是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關鍵。

9. 單位人性化,你看都有人放偷懶假、男士產假、女士大姨媽假了

以上可能是職場類媒體或者公眾號的一種黔驢技窮,搬運一些境外公司職場福利惹人眼饞。說真的,與其討論別人家的福利,不如告訴我到底怎麼請年假。

在好奇心研究所名為「你去年的年假為啥沒休完的」調查中,1648 名受訪者中有 20.4% 表示是因為沒人能夠接手休假期間的工作,6.5% 感到時間緊迫,擔心休了年假就完不成 KPI,做不完的的工作一直都在,休不完的年假卻會作廢,令人沮喪。還有 13.0% 的朋友無法心安理得地請假,怕被老闆質疑「你最近沒事做嗎?」

10. 有些行業是青春飯,天天熬夜加班過勞死概率超大

年輕人是真的很拼,相比數前代, 現在 20-34 歲年輕人的工作時長是史無前例的。萬寶盛華的全球調查結果顯示 84% 受訪者每周工作超過 40 小時,30% 甚至每周工作 50 小時以上,相當於工作日每天 10 個小時不間斷地工作。而且自從大家習慣用微信工作后,常常就要24小時 standby,很苦。

但除了真忙,其實還有以下兩種情形:分別是把分分鐘的工作總結成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和把分分鐘的工作拖成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

越是不想幹活兒越追求儀式感,把幹活兒之前的拖延視為一種必要的情緒醞釀,裝模作樣等待「整點」,結果陷入「一定要等到整點才能停止摸魚開始工作,而總是控制不住超出一兩分鐘於是只好等下一個整點」的怠工死循環。

一位設計師用圖表的方式吐槽過自己的工作狀態,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都在無所事事,半夜三點秒變梵高,也並不是故意要熬夜,只是因為, 70% 的時間都用來刷劇了。

11. 你的工作馬上就要被機器人取代了,夕陽產業不走就死

不同科研或者學術機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幾篇「機器人替代人工」的預警報告,再由媒體取一個聳動的標題,引發年復一年的爭議。

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記者查閱近 60 年來有關「機器/機器人/自動化/人工智慧取代人工」的論文、報告和媒體報道之後發現,有 30 多種職業已經被宣判過至少一次死刑,包括行政文員、財務、手藝人、客服、中介……但現在它們多數還是好好的

科技摧毀了一些原有的職位,但卻催生了新的,不要怕!

作為大多數成年人生活場景的三分之一,職場日常並沒有厚黑學殘酷物語告訴你的那麼水深火熱,再說,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告,現如今大多數年輕人工作更多是為了「富裕起來」,而不是為了基本生存所需,即使身處一個難以適應的環境也沒必要硬撐,跳個槽能有多大的事。

人們也確實是這麼操作的,Linkedin 2014 年發布的《職場人士跳槽報告》顯示,職場人士越來越放蕩不羈愛自由,即使不跟瘋狂工作的日本人相比,只跟看起來輕鬆愉快的美國人相比,都心思活絡許多。調查的兩國職場人士平均在職時間來看,職場人士堅守同一個崗位的時間僅為 34 個月。但相比之下,美國人則會在同一崗位待上 56 個月。

雖然沒那麼苦兮兮,但上班嘛,畢竟也沒有那麼輕鬆,我們發現年輕人在職場上會遇到的真實困擾可能來自於以下 5 個方面:

1. 求職時的福利陷阱

對於職場新人,五險一金的繳納金額可能是比雙十一優惠規則更難搞懂的算數黑洞。在我所名為「工作之後,你覺得這份工作和你之前對它的預想有啥區別」的調查中,位列第一的選項就是「 Offer 上的工資扣完五險一金之後原來只剩這麼點」,招聘啟事上說明是「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待遇」最後拿到手往往是一份讓你懷疑行業就這麼江河日下了的待遇。

但年輕人真的還挺在意待遇的

除此之外的福利政策也常常讓人費解,尤其是擅長蠱惑人心的創業公司,其招聘帖上的用詞都必須經過二次翻譯,比如「全彈性工作制 ,幹活憑良心」,說的是「彈性大到不保證半夜不需要幹活,但如果半夜不幹活就是沒良心」,「提供股票期權」是「錢少發一點也不許鬧,因為我們要上市的呢,短視者請走不送」,聲稱提供「年度旅遊」則要從公司規模推斷,天使輪也就是去趟鐵嶺,別太當真。如果看到對方喜滋滋地把「辦公室有貓」寫進招聘啟事,基本可以判定:該公司不僅很小,而且真的真的真的沒有其他像樣的福利了。

2. 永遠不能對症下藥的入職培訓

進入一個新單位,你迫切需要了解的可能是財務報銷流程、哪裡有性價比高的午市套餐、甲方和乙方到底誰是誰、部門和部門之間的鄙視鏈詳情,以及到底幾點才是大家公認的下班時間等等,但以上這些,統統不會出現在老闆熱情洋溢的催眠演說里。結果由於羞於詢問如何列印複印最後把草稿發到了老闆辦公室的印表機;跟客戶簽合同,在甲方一欄痛快簽下自己名字……被同事笑話一年。

3. 越心虛越是花式裝忙

一項有 6193 人參與的好奇心研究所調查顯示,很多人都會對自己的職場能力感到心虛,15% 的朋友覺得自己能力配不上學歷,14.3% 的年輕人很慫,從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意見。而人們應對職場心虛的辦法則主要是,總感覺需要裝忙。

另一項名為「你發現職場上最實用的技能其實是什麼」的調查中,除了綱領性的「不說硬話,不做軟事」,大家還選出了各種具體的花式裝忙手法,比如把分分鐘的工作總結成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報告里把平淡無奇說成百花齊放;掌握各種不露聲色曬加班的方法等等。而那些真正事關業務的技能點,比如公開演講不哆嗦,製作可視化信息圖表,和陌生人打交道之類的,卻始終停留在「好想學」的階段。

4. 後生可畏式焦慮

「你覺得職場上比你更年輕的人有啥特點」的問卷中,人們對職場上的新生代的判斷大多是正向的,比如見多識廣、心思活絡、能力強等等。讀者@廖潔雲Joanna 在調查里充分表達了她的憂慮,「他們聰明又勤奮,主動學習的意識很強,互聯網時代資訊的獲取又極為容易,稍用點心就可以見多識廣,視野開闊,並且比那時的我們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有時候真覺得現在畢業兩三年的年輕人跟工作十年的我沒有太大差距,自己的職場價值岌岌可危」。

5. 變相加班,休息不好最鬧心

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過一項名為「測測你的熱愛工作指數?」的調查,共收穫了 10498 次表態。在這組總分為 8 分的題目中,男性們普遍預估自己的得分為 4.55 ,而平均實際得分為 3.75;女性普遍預估自己的得分為 4.51,而平均實際得分為 3.51。分數越高代表越熱愛工作,平均來看,人們的工作態度更偏向「上班如上墳」。

最戳心的莫過於得不到應有的休息: 82% 的人對「休年假的時候還要繼續工作」這件事情表現出了強烈憤怒;遇到「 8 點了還要加班兩個小時」這種緊急情況,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是心甘情願的。

年輕人最討厭的職場客套是變相催加班,下午五點半突然得知「不用著急,報告今天給我就行」幾乎要原地爆炸;

年輕人最希望單位附近具有的配套設施是「有 Wi-Fi,能小睡,辦張包月卡每天能睡兩小時的午休店」;

年輕人對當下工作的最大不滿則是「六點到了為什麼沒人敢先走」,單位實際下班時間相當於規定下班時間的買家秀。

職場固然有可能險惡,但是和現實脫離太遠的職場電視劇往往放大和扭曲了職場的矛盾,而聽從各種雞賊的職場厚黑學,結果也無非是囿於「職場小白秒變精英」的庸俗想象。

事實上大多數時候,職場上的人們操心的都是真實的小煩惱,以上我們觀察到的職場真面目,其實跟生活本人差不多——有苦頭,但也沒有傳說中那麼糟。

總的來說,職場不是什麼極端兇險之地,辨清以上的職場真相,希望有助於緩解職場新人們的焦慮。

是的,別太焦慮了。

不過,你手上工作 deadline 是不是又快到了?

題圖、插圖均來自:林小妖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的一個調查欄目,這是一個探討各種生活方式問題的互動平台,它針對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個品牌的服務。你可以在這裡投票、吐槽、表明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