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近代河東「一老」「雙秀」「二景」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近代河東「一老」「雙秀」「二景」

喬閣老、李毓秀、楊深秀、景耀月、景梅九

【作者:黃勛會】

喬應甲遺像

喬應甲(1559—1627),字汝儁(jun),號儆我,山西省臨猗人。民間尊稱喬閣老。明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任湖北襄陽府推官(古代文職官名,屬於九品級)。在任上,喬應甲剛正耿直,不阿權貴。喬應甲平反冤案,辦事從寬從簡,在當時頗有廉聲,訟者爭就之。在路上遇到權貴,言語不合,喬應甲便拂袖而去。曾說:「推官行李一擔負足矣。」后喬應甲入京為御史,又相繼被任命為南京太常少卿、左副都御史。天啟六年春(1626),遷南京右都御史,落職閑住,開始著《半九亭集》。《半九亭集》名字是「蓋取行百里者半九十,以警末路之難也。」

喬應甲墓碑

喬應甲一生著述頗豐,有《便民實政》、《三實奏章》、《看山集》、《半九亭集》等。其中,《半九亭集》多為對聯、律詩等內容。專就對聯而言,大約幾千副,有山河勝跡、官場君鑒、吏治腐敗、人生感觸、園林隱趣、讀史心得、處事格言、農事活動、廟祀墳墓等,可謂林林總總、包羅萬象。一般而言,評判對聯的標準為格律、切題、立意、用詞等。下面我們擇其一幅對聯,以立意或境界為標準,與大家共賞。

「清晨端坐坐無營,取架上左傳文、馬遷史、相如賦、南華經、少陵詩、右軍帖、屈子離騷,開卷廣胸中識見;亭午高眠眠且覺,想世間滄海日、赤城霞、巫峽雲、洞庭月、峨嵋雪、廣陵濤、廬山瀑布,何地非物外逍遙。」

在這副對聯中,上聯是文史著述,下聯是壯美山河。人文與地理相得益彰,又不覺得突兀難解。從對聯的寓意而言,文史中有儒(《左傳》)、有道(《南華經》),地理中有佛教名山(峨眉山)、有道教名山(廬山),作者在「開卷廣胸中識見」的基礎上,能做到「何地非物外逍遙」,的確做到了物我一體、自在逍遙的境界。

李毓秀畫像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代絳州人,著名學者、教育家。

李毓秀平生只考中秀才,後來師從學者黨冰壑,遊歷近二十年。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著有《弟子規》、《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大文約》、《水仙百詠》等,其中以《弟子規》最為知名。

《弟子規》初版稱為《訓蒙文》,後由浮山縣賈木齋修訂為《弟子規》,輾轉翻印,流傳甚廣,成為清代至民國年間通用的兒童啟蒙讀物。從思想淵源而言,《弟子規》是根據2000年前《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而展開的。

《弟子規》的大綱為「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裡面包含了七個科目,即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其中,前六個為德性修養,最後一個為文化修養或智育修養。從「有餘力,則學文」看,德性修養是必備的,而文化修養或智育修養則具有條件性。這也充分說明德性修養的重要性。

《弟子規》把為人處事原則與人格教育融為一體,蒙以養正、敦倫盡份、防邪存誠、果行育德,是古代啟蒙培智教育之大成。其內容主要是對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處世、求學時應有的禮儀規範和處事原則。《弟子規》以孝為基礎,重點熏陶與培養人的恭敬之心,同時,孝是人倫之基,也是天經地義的道德存在,把對父母的愛,擴充之兄弟、人民、社會,步步相連、合情合理,這也是《弟子規》為人民所接受的理論基礎。《弟子規》以孝為始,也有效的和儒家經典《大學》聯繫了起來。孝弟也是《大學》格物致知所必須的,在此基礎上,才能使他們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李毓秀墓地

近年來,《弟子規》被一部分傳統文化學者大力提倡,在「兒童讀經」等活動中被大量誦讀,絳州學者李毓秀的名字因此也廣為人知。筆者也湊了一次熱鬧,寫了一首歌,名曰《永遠的弟子規》,在此奉獻給大家。

有多少規矩早已淡忘,

有多少規矩歷久彌香。

一部三百年的華章,

總是在歷史的星座閃光。

入則孝,出則弟,

謹信掛心上,

感受《弟子規》的光芒,一規方圓天地仰。

有多少人生迷失方向,

有多少人生仁愛至上。

一位三百歲的老人,

總是在我們的迷途導航。

泛愛眾,而親仁,

餘力學文章。

感受李毓秀的思想,一世鴻儒蓋四方。

啊,《弟子規》,

你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家國因你和諧安康。

你把真善美點燃,

中華因你大愛無疆

楊深秀墓

楊深秀(1849—1898)字漪邨(cun),本名毓秀,聞喜人。1889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1897年底授山東道監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為己任」。當時俄羅斯要求割讓旅順及大連灣,楊深秀上疏請聯合英國、日本拒俄,那時的人都知楊深秀國學根底深,卻不知他也明了世界局勢,因此均感驚服。1898年3月他和御史宋伯魯發起關學會,講求變法。4月列名康有為組織的保國會。他與康有為過從甚密,不少奏疏是和康有為商量后寫成,或為康有為代擬。在百餘天的變法改革過程中,楊深秀和譚嗣同一樣,骨頭最硬,態度最堅決、最積極,最後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去喚醒國人。

今天,在山西運城聞喜縣儀張村村南50米處,靜靜地長眠著這位為變法而獻身的英傑。楊深秀墓是一座用石塊圍砌的土墳,矗立著一通最普通不過的「萬古流芳」碑,上書「戊戌志士楊深秀之墓」,是山西省文物局和聞喜文保部門1990年所立。站在楊深秀的墓前,人們還會記起這位維新志士的獄中詩:

久拼生死一毛輕,臣罪偏由積毀成。

自曉龍逢非俊物,何嘗虎會敢徒行。

聖人豈有胸中氣,下士空思身後名。

縲紲(lei xie)到頭真不怨,未知誰復請長纓。

詩句最後兩句,表達的就是楊深秀為變法不惜犧牲的決心和希望後來者繼承救亡圖強的遺志。

景耀月

景耀月(1881-1944年),字太招,別署大招、帝召、瑞星、秋綠、秋陸。山西芮城人。18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受書於閻敬銘,被譽為大器天成。有較厚實的國學基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考中舉人。后留學日本,得法學士學位,並參加了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舉為議長。草擬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並參與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任南京政法大學校長。1937年秋創立夏學會,進行抗日活動。1944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景耀月既是革命鬥士,又是優秀學者。早在日本東京留學期間,他與留日同學、辛亥革命志士景定成(即景梅九)均已文思敏捷,文筆犀利而著稱,有「山西二景」之美譽;他國學根基深厚,著有《清詩存》《新雅頌》《解除國局書》《復古篇》《教育史》《芮城金石志》《庄經發微》《共和國卅年史》等,可謂著作等身,因此,他與國學大師章太炎齊名,文壇素有「南章北景」之說;景耀月在古典詩上造詣較深,曾寫出兩三萬首詩,實為近代詩壇上不可多得的名家,時人又將他與著名學者黃侃(即黃季剛)並稱「南黃北景」,並由評論說:「黃以辭誇,景以氣行」。魯迅在北大教書時也曾稱讚景是「當代古典文學的最佳作者」。

景梅九

景梅九(1882-1961年)名定成,字梅九,筆名老梅、滅奴又一人,晚號無礙居士。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同盟會元老和民主革命鬥士。1882年,景梅九出生在安邑縣(今運城市鹽湖區)一戶耕讀之家。七歲入私塾,十歲通「五經」。1897年,他來到太原,就讀於晉陽書院、山西大學堂西齋。1901年,清朝朝廷令山西優選五名學子進入剛成立的京師大學堂,景梅九位列其中。21歲時,他考取了清政府首批36名赴日留學名額,入帝國大學預科,享受「官費」待遇。與眾多到日本的留學生一樣,景梅九很快就成為武裝反清的堅定擁護者。1906年3月,景梅九在山西同盟會主盟人古思慎的介紹下加入同盟會並擔任山西分會評議部部長。1908年回國后,他先是到達西安,在陝西高等學堂任教,后又於1911年到北京,編輯出版了《國風日報》。太原光復后,受山西同盟會敦請,由京返晉,參與戎機,任山西軍政府政事部部長。

李岐山

1915年,景梅九與李岐山、鄧寶珊、續范亭等組織西北護國軍,和孫中山、蔡鍔、李烈鈞等南北呼應,共圖討袁。1916年曾草擬《討袁世凱檄文》,義正詞嚴,鐵筆誅心,國人爭誦,被推為「討袁檄中第一文字」。他也曾因此被捕,押解北京,直到袁世凱死去方才出獄。

1923年,景梅九在廣州參加了國民黨改組會議,堅決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之後,他參與馮玉祥、胡景翼在河南反對直系軍閥吳佩孚的鬥爭。「四一二」政變時,景梅九避難廬山,旋迴太原,策動反蔣。1930年,他拒絕了國民政府高官厚祿的誘惑,回歸家園,潛心纂修《安邑縣誌》。1932年遷居西安,1934年在西安任教育部部長,宣傳抗日救國。1938年7月,朱德總司令從太行山抗日前線回延安,8月中旬途徑西安,楊明軒在蓮湖公園設宴犒勞,請林伯渠、景梅九諸人作陪。景即席作《贈朱德將軍》詩四首,其中寫道:「百戰歸來意態閑,當筵說笑露歡顏。迂迴周轉八千里,於羽而今駐歷山」。他繼而和韓望塵、劉文伯等七人為延安捐贈圖書五馬車。毛澤東異常喜悅,稱景梅九等為「長安八大家」,指示有關方面每月與之聯繫一次。

景梅九除了一生從事革命活動之外,還是當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文學家、書法家。所著辛亥革命回憶錄《罪案》一書,1924年由京津印書局出版后,曾風靡一時;他的《<石頭記>真諦》與蔡元培《<石頭記>索隱》、胡適《<紅樓夢>考證》、俞平伯《<紅樓夢>辨》,歷來被推為開紅學研究先河的專著。他精通日文、英文及世界語,是研究世界語的先驅,並曾翻譯過但丁的長詩《神曲》、托爾斯泰的劇本《救贖》和泰戈爾的小說《家庭與世界》。

景梅九多才多藝,對戲劇藝術有獨特的看法和卓越的見解,對晉劇、蒲劇、秦腔等戲曲貢獻頗多,在戲曲藝術破舊立新方面,更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在近現代,在河東,呈現給我們的是劇烈變動的時代,波瀾壯闊的時代,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樣一個非凡的時代,令我們為之驕傲的重要歷史名人還有名臣閻敬銘,辛亥元勛姚以價、王用賓、張士秀,辛亥革命志士名將及文學評論界「三劍客」之一的李岐山,著名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李岐山之子李健吾,教育家解榮輅、早期建黨活動家王鴻鈞、革命活動家、教育家嘉康傑,戰士式學者、哲學家杜任之,被毛澤東形容為「野有遺賢」的薛篤弼,北平和平解放功臣傅作義、劉厚同,「無冕大將」程子華,新空軍奠基人常乾坤,等等。

對於這些風流、風雲人物,我要說:運城不能忘記!共和國不能忘記!共產黨不能忘記!中華民族不能忘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