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個太陽不夠用?德國科學家研製「世界最大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裝置(網路圖片)

浙江在線杭州3月25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蔣敏華)美聯社等媒體3月23日報道,德國航天中心的科學家正在測試一台被稱作「世界最大人造太陽」的裝置,以此研究所產清潔燃料的新途徑。

可產生3000攝氏度高溫

美聯社等媒體報道稱,這個「大太陽」位於科隆市30公裡外,由德國航天中心研發,耗資380萬美元。它形似一個超大型的蜂巢,由149盞大號聚光燈組成,模擬太陽光,功率達350千瓦。

研究人員將人造太陽光聚焦在一塊長寬均為20厘米的平面上,產生的輻射強度是太陽光照射同等面積的1萬倍,溫度高達3000攝氏度。「我們實際上是把太陽帶到了地球上,」德國航天中心主任伯恩哈德·霍夫施密特說。

霍夫施密特說,這個「大太陽」可以製造出水蒸氣,而水可以被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可以被製成不含二氧化碳的清潔能源,為汽車、飛機等提供動力。」

「此太陽」非「彼太陽」

「『人造太陽』指通過可控熱核聚變的方式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許建南說。

太陽的光和熱,來源於氫的兩個同胞兄弟——同位素氘和氚,在聚變成一個氦原子的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人造太陽」就是「模仿」這一過程。

有專家考證,如果不是最早,起碼較早提出「人造太陽」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是一位蘇聯年輕少尉。這個高中學歷的「大男孩」在1950年提出這個「空想」時,蘇聯科學家們沒有笑話他,而是科學審慎分析了它在理論和實踐中的可行性。

全球科學家們研究實現可控熱核聚變的路徑主要有兩種:磁約束聚變和慣性約束聚變。美、法等國20世紀80年代發起ITER計劃,後來成為參與國之一。ITER計劃即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依據的是前一種實現路徑。

「人造太陽」獲突破

2016年1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在1月底的實驗中,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時,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專家們介紹,這一重大成果展示了EAST作為超導裝置在較高參數下開展穩態實驗研究的特長和能力,標誌著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是未來聚變堆的基本運行模式。歐盟和日本科學家曾獲得最長為60秒的高參數偏濾器等離子體。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既定科學目標是實現1億度1000秒的等離子體運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