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英知 | 教育需要什麼樣的技術

今天的教育處於一個怎樣的時代?全球化時代、信息時代、技術時代、互聯網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似乎每一種描述都些許窺見了歷史的奧秘,卻又都無力觸及未來的全部先機。

未來蘊含著無限的可能

不可否認的是,技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方面,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工作、讀寫與交流。我們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用電子文檔寫作,用通訊軟體交流,在社交平台上記錄人生。

伴隨著技術進步與知識革命而來的,是對工業化時代生產關係和生活狀態的全面顛覆,是對人類思維方式與文明模式的改寫與重塑。隨著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技術日益成熟,「未來」蘊含了無限的可能性,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契機。

對於教育,未來又意味著什麼?多數時候,我們能看到什麼,取決於我們從何處著眼。

教育技術應該以教育為本

「變革」聽起來是一個時髦的話題,勾勒未來的藍圖總是那樣令人心潮澎湃。人們樂此不疲地談論互聯網+和在線教育,談論 MOOC 和 SPOC,談論微課和翻轉課堂……然而,是不是把教學視頻放到網上就是在線教育?是不是電子白板裝到教室就意味著課程創新?是不是把課本裝進電子書包就意味著智慧校園?教育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技術?

技術熱衷者們則大膽預測數字技術對教學場景的重構,憧憬著「無限制」的未來學習王國;最堅定的技術懷疑者也無法否認,技術已然改變了傳統紙張加黑板的教學模式。

然而,技術的發展與其說是引發對於教育未來的探討,不如說是引發對於教育本真的思考。當知識的壁壘被打破,當學校的圍牆被推倒,我們需要思考的,不止是未來會怎樣的問題,更是我們要往哪裡去的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技術不曾改變教育的本質,也不必然具有某種進步的屬性,而是給予在泥淖中掙扎的教育,帶來了回歸本真的契機與可能。未來教育技術最讓人期待的地方,乃是個體的自由與力量得到充分的彰顯與解放。

一直以來,我們抨擊應試教育的危害與教育體制的僵化,根源於我們對於教育最美好的構想,呼喚讓生命自由呼吸的新教育。最大程度發展個體生命的潛能,是教育最熠熠閃光的使命;回歸個體,回歸學習者本身,始終是當代乃至未來教育孜孜以求的向標。

教育技術的價值在於增進個體自由

技術本身並不具有何種顛覆性的力量,只有當其本著對個體價值的尊重,進入當下的教育現實,才對傳統模式化、標準化教育敲響了警鐘,同時為個性化的自組織學習提供發展的土壤。

我們欣喜地看到,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普及,各種「新概念」教育技術日漸成熟,並在全世界範圍內改變人們對於教育的看法,塑造著對於未來教育的想象。

在未來,技術將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我們或許擁有機器人作為學習夥伴,感受體感技術帶來的全新學習體驗,但一切教育技術應用的關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重新構建學習條件和環境。

在技術的支持下,傳統課堂的組織形式、師生關係乃至校園形態被重新定義。學習者真正擁有學習過程的主動權與控制權,工具被應用於真實的學習過程,線上線下資源得以暢通共享,技術成為重新想象教育的線索,服務於真正自主的未來學習者。

因此,教育技術不但意味著學校和教師層面的教學革新,也意味著學習者自身學習方式的轉變。這種依託於教育技術、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是合作學習,也是適應性學習,是終身學習,也是個性化學習。

未來觸手可及

與其憂心互聯網普及對實體課堂的挑戰,不如思考怎樣創造性地利用技術促進課堂教學;與其擔心手機 PAD 帶來的教學管理問題,不如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技術激發新一代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其空談各種變革的風口與紅利,不如謹慎考量技術和教育互相滲透的可能性,回歸教育本真的價值與追求。

教育技術的價值不在於所謂變革,而是通過對教育實踐與想象的建構性參與,從而探索出新教育的發生方式,真正回歸教育「使人成為人」的主題追求。

這是觸手可及的未來,它本於人類從未黯淡的好奇心,和永不枯竭的創造力,是真正令人著迷的教育技術的未來。

本文由ENRICHIST(英知)原創編譯。英知將引介國內外學習科學和教學設計相關資訊,歡迎關注和交流,謝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