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用方言傳承文化"DNA" 讓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今天是我們抓住傳統文化的最後一個機會!」著名文化學者、作家馮驥才曾發出呼喊。從古至今,傳統文化皆以有形或無形的姿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一筆一劃皆文化,一字一句皆鄉愁,一磚一瓦皆記憶。但同時,它們又在歷史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中與我們漸行漸遠,讓人不禁擔憂,「江河若斷流,吾輩何以對子孫。文化若斷流,吾輩何以見祖先」。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將「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列入「重點任務」,提出:加強歷史文化街區管理;推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護傳承方言文化。這些措施,無疑將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回歸」人們的視野,並與現代生活緊緊交融。

保護方言,傳承文化的「DNA」

月是故鄉明,話是鄉音親。但在當下,特別是在城市中,普通話已然成為人們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而方言則裹著人們的鄉愁漸漸走遠。

「方言的消亡,並非危言聳聽。」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對方言式微衰弱的現狀表示擔憂:「在南方的很多城市,六歲以下的兒童幾乎不能說方言,甚至連聽懂也有困難;六歲到十五歲的少年,大體可以聽懂方言,但基本不說。十五歲以上的青年,有時會說說方言,但說得不地道,沒有『土味』。」

2月21日「國際母語日」剛剛過去,《人民日報》當天發表了一位語言學者的文章,專門提到了「方言」與「共同語」的關係,提出「方言與人的鄉土文化更為親昵、更為契合,它攜帶著更多的文化密碼」。此前,也有學者認為,方言是文化的「DNA」,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保護方言,即是傳承文化的「DNA」。那麼,我們要做些什麼?全國政協委員張泓銘提議,將保護方言納入國家的文化戰略,讓方言的生存和傳承得到法律的保障。趙麗宏則認為,對老百姓而言,最要緊的是,要讓人們有說方言、聽方言的機會和平台。

「方言保護就是在和時間賽跑」,投身方言保護已有五六年之久的著名主持人汪涵感觸很深。2015年,汪涵自費近500萬元,發起了「響應」計劃——湖南方言調查項目。該計劃內容是對湖南方言進行調查採集、分類整理,建設相應的語料資料庫。汪涵認為,最「響」的聲音是鄉音,希望更多人能參與到方言保護當中來。

保護方言不能僅停留在保存和記錄上。只有使用方言,才能讓方言活下來,而年輕人則是令方言存活的關鍵。2016年,一檔名為《十三億分貝》的綜藝節目在網路上熱播,成為了方言文化的有力推動者。該節目由海選自全國各地的「麥霸」用方言演繹流行歌曲,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了方言。

方言一旦消失,其所承載的文化也會消亡。此次《意見》強調,既要「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又要「保護傳承方言文化」,兩者并行不悖,才能真正留住文化發展的脈絡。

保護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2016年,人民日報前高級編輯李輝在微信公號「六根」連發三篇文章:《徽州,歸來吧!》《再說徽州:地名改錯了,真的不能恢復嗎?》《三說徽州: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呼籲將安徽黃山市改回「徽州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場關於城市改名現象與地名保護問題的熱烈討論就此展開。

「地名的替換與取消,顯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為文化的一部分,存在於史書、碑刻、文學經典之中。」李輝為保護地名大聲疾呼已不是第一次。1994年,他曾發表《可惜從此失荊州》一文,為捨棄著名歷史地名荊州不用,卻用「荊沙」一名而打抱不平,並呼籲恢復荊州地名。1996年12月,湖北省政府頒布通知,撤銷「荊沙」名稱,恢復「荊州」地名。這讓很多與李輝一樣關注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地名,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接續了千百年的情感傳承。正如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所言:地名是人類歷史的一塊「活化石」,是一種看得見的鄉愁。一位老人在給家鄉官員的信中這樣寫到:「你們經濟發展得很好,建設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地名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出行、乘車、購物等日常活動都與一定的社區或街區、街道、建築等發生關係,這都離不開地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王長松認為,當前保護地名文化遺產有兩個有效途徑:一是制定地名保護名錄,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二是科學規劃城鄉地名,使地名規劃在滿足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對地名需求的同時,又保護地名文化遺產,維持城市特色文化與居民的文化歸屬感。

2004年,民政部啟動了「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和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保護試點,取得了一些成效。此次,「推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被寫入《意見》,必將更進一步推動地名文化遺產保護。

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留下人們的鄉愁

走進北京南鑼鼓巷,兩旁開設了近百家店鋪,其中售賣與老北京文化產品相關的店鋪寥寥無幾,多為餐廳、酒吧、雜貨店等。店鋪外觀看似古色古香,內部商品卻極具現代氣息,甚至國內外著名連鎖品牌也進駐其中。走進「老北京小吃一條街」,其中的「老北京小吃」雖有老北京小吃的形式,卻缺少了老北京小吃的地道美味。一位來自外地的遊客表示:「對南鑼鼓巷有點失望,感覺和別的地方沒什麼區別。」

2015年,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名單公布,南鑼鼓巷、什剎海等由於缺少原汁原味兒的文化保護,未能入選。有專家提醒,歷史文化街區在保護傳統風貌格局的同時,更需要保護的是歷史文脈和優秀的文化傳統。

如今,很多歷史文化街區存在重物不重人、重表不重里等問題,很多房子建設修繕得很漂亮,但原住民和傳統的文化、民俗、風味不足。在近期出爐的廣州傳統中軸線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中,人們注意到,留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原住居民被作為優先考慮的措施,一些與歷史文化街區歷史上的功能不相符合的設施被列入重新規劃。

此次《意見》提出,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活,不僅要「加強歷史文化街區管理」,還需要「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價值,提煉精選一批凸顯文化特色的經典性元素和標誌性符號,納入城鎮化建設、城市規劃設計,合理應用於城市雕塑、廣場園林等公共空間,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位於福建晉江市中心的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位於晉江市中心黃金地段的五店市,就像一座晉江傳統民居博物館:既有原地保留的老房子,也有一磚一石搬運到此的遷建建築,還有根據一比一的比例還原的標本複製式更新建築。來自晉江市旅遊局的陳芳介紹,「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樑畫棟皇宮式,在這裡,你幾乎可以見到晉江各個時代不同風格的特色建築。」

在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眼中,原汁原味的五店市,「老年人看了很懷舊,年輕人看了很時尚,外地人看了很閩南,僑鄉人看了很鄉土」。而從小在五店市長大的老居民庄炮成則感嘆,「把五店市保留了下來,就是留下了根,留下了鄉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