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逼孩子外向,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形容孩子時,我們常會用到這麼一個詞:可愛。

大部分時間裡,孩子的確可愛無比,

但也總有不可愛的時候。

比如,他明明白白地犯了錯,卻拒不認錯。

不僅不承認,反倒沖你發火,

跟你胡攪蠻纏,對你又踢又打。

這些行為何止不可愛,簡直不可理喻。

你用過很多方法,

試圖讓孩子好好認錯,可最終失敗了。

你困惑,那個倔強的、拒不認錯的孩子,

到底怎麼了?

你明明手握著偉大光明正確的「尚方寶劍」,

為什麼偏偏就「管」不了小小的他?

答案,也許就藏在你和孩子的關係里。

01

上周末,和其他孩子的家長一起帶孩子們聚會。遊樂場里,小傢伙們玩得很興奮。

我們則站在不遠處閑聊。

這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陽子媽發現,她家陽子正高舉拳頭,

而對面的小朋友一臉委屈,滿眼含淚。

顯然,陽子惹禍了。他打了人。

陽子媽快速跑過去,嚴厲說道:跟小朋友道歉!

陽子哇地哭出來,

憤怒的小拳頭狠狠地捶向媽媽。

場面一下子混亂起來。

自家孩子惹事了,必須要給人一個交代。

理智且周全的父母,尤其傾向於立刻批評孩子,

以示必要的禮節。

我們恰恰忘記了,衝突中的孩子都不好過。

打人的忐忑;被打的難過。

他們的情緒都緊繃著,需要被安撫。

在情緒被疏解之前,他們沒有能力去解決問題。

而你一上來就冰冷地告訴他:你錯了。

就像是對著一個陷入泥濘的人,

言辭犀利地批判。

這隻能激化孩子的情緒,讓他感到深刻的孤獨:

我陷入困難的時候,

我的媽媽卻站在我的對立面。

02

孩子犯錯了反倒表現倔強,還衝你發脾氣,

其實是在通過「發脾氣」傳達一個信息:

我不舒服,爸爸媽媽。

我需要你們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可惜,很多父母沒能看到孩子的真正需要。

他們急於管教孩子,糾正孩子的過錯,

反倒最後將問題複雜化,

和孩子陷入了一場不必要的爭戰。

這樣的困境現實中很常見。

打破困境的唯一方法,

就是先看見孩子的內心情緒,和孩子建立聯結,

再確定要不要糾錯,如何糾錯。

記得有一回出遠門。

火車的卧鋪車廂里,

一個約摸4、5歲的小男孩一直不睡。

他要麼是嘰喳說話,要麼就尖聲叫嚷。

他媽媽則忙不迭地沖孩子發脾氣,

不停地警告孩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

孩子跟媽媽各種對著干。媽媽乾脆不理孩子了。

孩子害怕了,

又開始一個勁叫嚷,帶著哭腔喊媽媽媽媽。

這種場面,旁觀者看著都累。

後來,孩子的外婆做了一件事。

外婆柔聲說:「你到我這裡來。」

然後,外婆抱著小男孩,用很輕的聲音,

一直在安撫他。

漸漸地,小男孩就不說話了,很踏實地睡著了。

在小男孩身上發生了什麼?

火車是個陌生的環境,孩子非常敏感,

當他覺得新奇,但又有些不太適應的時候,

不停地說話和叫嚷是他安撫自己的辦法。

這個行為的確招人煩,需要被約束。

但是,用同樣情緒化的方式,

很難讓孩子學會如何理性行事。

外婆則一點兒勁兒沒費,

就輕易讓孩子安靜下來。

她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看到孩子的內在情緒張力,並給以安撫。

通過這個動作,

她和孩子建立了真正的親密聯結。

03

為什麼孩子犯了錯,你怎麼管孩子,

他都不聽你的?

你寵他沒用?你凶他沒用?

你絕對正確也沒用?

因為孩子更願意去聽

一個和他關係親密的人的話。

那個人讓他親近和喜歡。

那個人的傾聽、理解和支持,讓他感覺有力量。

想和孩子建立這樣的親密聯結,

下面這些技巧也許能幫到你。

第一,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有陣子,我兒子在他爸面前顯得特別倔。

比如明明字寫錯了,

爸爸指出來,他就是不承認,還情緒激動地跟爸爸吼。

最後的結果往往是,

孩子爸氣得把本子筆一甩走開了,

兒子則獨自氣鼓鼓地杵在原地。

有一次,我回到家,

爺倆正以這樣的姿勢僵持著。

我走過去,輕輕摸了摸兒子的腦袋。

他的眼淚立馬大顆大顆地掉下來。

我靜靜陪著他,直到他情緒平復。

然後他自己主動

把之前老爸指出來的那些錯誤,

逐一更正了過來。

為什麼孩子會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態度呢?

因為孩子爸是個嚴謹、較真的人,

總是盯著兒子的錯處,這讓兒子很不舒服,

所以才會反抗,他的反抗方式就是——故意錯。

小傢伙在用逆反的姿勢向爸爸宣告:

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情。

孩子就是在錯誤中不斷學習並增長智慧的。

沒犯過錯的孩子,他長不大。

避免在孩子犯錯惹事的時候,輕易貼標籤。

你若信任孩子,孩子會以行動去證明,

他配得上你的信任。

第二,先關注孩子,而不是錯誤本身

某次酒店裡吃飯。

一孩子手裡端著碗想要離開餐桌,

沒走穩絆了下,碗給摔碎了。

他媽媽的大嗓門立刻亮起來:

怎麼這麼不小心!

再搞壞了東西小心人家把你扣這裡!

孩子當時愣了一下,但很快大哭起來。

邊哭邊撲到媽媽身上捶打。

孩子是在無理取鬧嗎?

不,他在用憤怒排解內心的恐懼與脆弱:

我犯錯了,心裡很怕;

可在媽媽眼裡,我還不如一隻碗重要。

借這個例子,想跟所有父母提個醒:

孩子犯了錯的當下,無論他是有意還是無意,

你都該第一時間關注他是否受傷。

要讓孩子知道,比起外在事物,

你在意的是孩子這個人。

當眾犯錯的處理方式也應如此。

比如文章開頭陽子的例子。

孩子在公共場合惹了禍,犯了錯,

必須要立刻處理,那你完全可以先替他道歉,

緩和局面。

爾後轉身,

用你的愛給孩子安撫和溫和引導,

而不是當眾讓孩子丟臉。

當孩子犯錯的那一刻,他的確不可愛,

但也最需要你的愛。

你需要確保,哪怕全世界都去指責孩子,

起碼還有你站在他身後。

第三,使用共情的態度和技巧

想象一下,你開著車,

而你的伴侶坐在副駕駛上。

某個路口你拐錯了。

你的另一半說:「那麼大的標識,

你剛才沒看到嗎?你怎麼犯這種低級的錯……」

我相信,你很容易會有要吵架的衝動。

但是,若你的另一半安慰式地拍拍你的手,

然後簡單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走,

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這就是共情。孩子也需要這個。

當他犯錯了,你著急忙慌去糾錯,

他不僅聽不見,還容易逆反。

相反,若孩子犯了錯,

你能忍住不教訓他、打罵他,

亦不企圖立刻糾正他,

而是看見並理解他的情緒,非常非常可貴。

哪怕孩子真的不講理、大發脾氣,

你對孩子情緒的照見,

你對孩子攻擊性(跟你捶打撕扯)的耐受,

都會保護孩子,幫孩子擺脫那些黑暗的感受,

給孩子戰勝困境的勇氣和力量。

當然,除了共情的態度,

你還需要共情的技巧。下面這個句式非常實用:

我看見(客觀描述孩子的言行造成的局面),

我感到(害怕/擔心/震驚/不舒服……等具體感受),

我認為(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自己的建議等)。」

這個表達能幫父母更靠近孩子的心。

沒有辱罵、斥責和巴掌的情況下,

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更為理性地去考慮問題,

進而主動調整自己的偏差行為,

以便更符合社會規範,更為大眾接受。

若這個溝通法你用過一次兩次沒效果,

那就再試三次,四次,更多次。

溫和卻堅定地去影響孩子,孩子最終會明白,

你的底線在哪裡,哪些事情可以做,而哪些不能。

當孩子犯了錯,請把它看成一個機會,

而不是一個麻煩。

當孩子犯錯了還發脾氣,

請把它聽做一個求助信號,而不是一個攻擊。

若你回應得恰當,

孩子不僅能從錯誤中學到寶貴的教訓,

還將從你這裡接收到重要的價值觀和信念,

包括:

我的人身安全和我的感受,

比起錯誤本身重要的多;

我是被愛著的;

我能搞定我惹的禍……

最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確認:

我是被理解和尊重的;爸爸媽媽跟我在一起。

爾後,不需用力的「管」和「教」,

孩子自會心甘情願,與你合作。

作者簡介花山:自媒體主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二孩媽媽。

大白爸爸更多精彩推薦

這幾種老公,會讓老婆活得累死!

女人不管你奔幾了,都需要看看這15句話!

這幾種女人活得最累,有你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