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造型人才的四種思維模式

壇主小傳

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核心提示

● 這就形成了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一個悖論: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於增加知識而提高創造性,另一方面又因減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減少創造性。

● 創造性心態是一種永不滿足於現狀,總想與眾不同的渴望。

● 科學探索,技術突破,商業創新,僅靠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好奇心和想象力,還需要一種開放的、多樣的心智模式。

全世界可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更加熱衷於創新了。國家把建立「創新型國家」定為戰略目標;企業把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大眾創新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從0到1》這本書在的銷量超過全球其餘國家的總和。但是我的一個判斷是,要成為創新型國家,不缺創新的意志、創新的熱情,也不缺創新的市場,甚至不缺創新的資金,最缺的是大量的具有創造力的人才。

我們的教育過於局限在知識傳授上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在校學生最多的國家。高等教育在學規模3600萬,高校在校生2700萬,高校每年錄取大學部專科學生700多萬,這些數字都是全球第一。經濟GDP總量是全球第二,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7。不過,相對於巨大的人口規模和潛在的人才規模,相對於巨大的經濟總量,具有創造性的人才,無論是在科學技術成就、人文藝術貢獻、還是新產品新品牌新商業模式方面,都顯得很不相稱,不令國人滿意。

缺少創造性人才,教育首先受到詬病。這讓我想到「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更一般的問題是:相對於教育投入、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從教育體制中走出來的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為什麼這麼少?

過去10年,我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擔任院長。這十年的經歷讓我確信,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它的長處,所以才有迄今為止的經濟增長,但也有它致命的短處,尤其不利於傑出人才成長,不利於創新。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對教育的認識,過於局限在「知識」上,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好像這就是教育的全部內容。但是,創造知識的力量又是什麼?僅靠知識就能創造新知識嗎,就能產生創造力嗎?

人的創造性或創造力從哪裡來?我有一個簡單的假說,就是創造力等於知識乘以好奇心和想象力(創造力 = 知識×好奇心和想象力)。這樣一個簡單的公式馬上告訴我們,知識越多,未必創造力越大;所以,創造力並不像知識那樣,隨受教育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經濟學家度量「人力資本」的通常做法,就是計算受教育的年限。但是,好奇心和想象力與受教育年限的關係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兒童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別好,但是隨著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會遞減。這是因為,知識體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會挑戰這些假定,突破現有框架,這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正確,所以會被批評,進而壓制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制度下,情況會更糟,當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好成績,教師教書的目標是傳授標準答案,那麼教育越投入,教師和學生越努力,好奇心和想象力被扼殺得越系統化、徹底化,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減少程度就越大。

這就形成了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一個悖論: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於增加知識而提高創造性,另一方面又因減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減少創造性。這兩種力量的合力使得預測教育對創造性的貢獻很難,但是能解釋為什麼有些大學輟學生很有創造性。

大學要鼓勵好奇心和想象力

對我的這個假說的一個支持是去年7月31日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介紹了一項、美國、俄羅斯三國教育學家正在進行的研究。在對電子工程和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初步比較中,在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測試是三個國家中最高的。但是,在美國和俄羅斯,大學三年級學生比大學一年級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要高,但是在卻恰恰相反。這似乎表明,的大學在批判性思維教育方面起的是負作用。由於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有一定相關性,所以這個證據與我前面的猜想是一致的。

所以,我對「錢學森之問」有一個簡單的回答:不是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而是我們的學校在增加學生知識的同時,有意無意地減少了創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如果這是對的話,它對大學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含義:大學除了教學生知識外,還要創造一種環境,儘力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對「錢學森之問」的回應是,創造力的產生不僅僅是培養的問題,更是環境是否寬鬆問題。這是我這些年來一直試圖在推動的大學改革。

我下面把以上的想法進一步擴展。比好奇心和想象力更深層的因素,英文有一個詞叫做Mindset,中文翻譯成思維模式、心智模式、或心態。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思維模式、心智模式、心態中的一種。所以,我的更為一般性的假說是,創造力等於知識乘以心智模式(創造力 = 知識×心智模式)。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德韋克寫過一本書,英文標題是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譯本標題是《看見成長的自己》,完全沒有翻譯Mindset這個關鍵詞。Mindset這個詞很重要,它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價值取向。創造性心態是一種永不滿足於現狀,總想與眾不同的渴望。

教育不僅是教,更是育

我下面舉四個人的例子從不同角度說明具有創造性人的心智模式的特徵。

第一個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簡潔思維」。愛因斯坦的心智模式是相信世界是可以被簡潔的理論理解,並可以用簡潔的公式表述。他說過,「如果你無法簡單地解釋,就說明你沒有理解透徹」。在他看來,科學研究不是為了智力上的快感,不是為了純粹功利的目的,而是想以最適當的方式來畫出一幅簡化的和易領悟的世界圖像。所以,推動他的創造性的動力並非來自深思熟慮的意向或計劃,而是來自激情。

第二個是喬布斯,喬布斯的「不同思維」。在面對IBM這樣的大公司在計算機領域的霸主地位時,喬布斯的心智模式是我要與你不同。長期以來,IBM的座右銘是創始人沃森提出的「Think」(思考),這就是ThinkPad名稱的來源。1997年,當喬布斯重返蘋果時,公司正處於低谷。他花重金為蘋果設計了一個劃時代的廣告,在展示出包括愛因斯坦、愛迪生、畢加索等傑出人物之後,推出的最後廣告詞是「Think different」,就是「不同思維」。

第三個是馬斯克,馬斯克的「反直覺思維」。馬斯克的心智模式受到物理學的影響。他從量子力學中受到啟發,發現在量子層面的物理規律與我們在宏觀層面的物理學直覺往往是相反的,卻是正確的。他從中悟到,不能跟著在通常世界中形成的直覺走。馬斯克還推崇用「物理學第一原理」,也就是一種「追究最原始假設」的方式思考,而不是人們通常用的「類比」方式思考,他運用此邏輯去打造可回收的火箭。這就是原始創新與邊際創新的差別。

第四個是蒂爾,《從0到1》的作者,蒂爾的「逆向思維」。蒂爾的心智模式是「Contrarian thinking」,但這種「逆向思維」並不是在多數人想法的前面加一個「負號」,而是要想別人沒有思考過的維度,要思考別人還沒有想到的領域。比如,當別人都在討論技術問題時,他要提出商業模式問題;當別人都在商業模式上糾纏的時候,他的思維更多集中於技術創新。他的逆向思維使他在2004年成為Facebook的第一個天使投資人。

在我看來,上面所描述的「簡潔思維」、「不同思維」、「反直覺思維」、「逆向思維」,都是具有創造力的思維模式、心智模式。它們不完全相同,也不應該相同。我想強調的是,它們絕不僅僅是思維技能或技巧,而是一種心態,一種習慣。心智模式雖然在學校很難講授,但是我相信學生自己可以在感悟中塑造。同好奇心和想象力類似,改變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需要我們的大學儘力創造條件,培育出一種寬鬆、寬容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自己「悟」出來,讓人才自己「冒」出來。這是我對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產生規律的一個基本判斷。

最後我想說,創新取決於創造性人才,創造性人才取決於教育。在這個意義上,教育決定未來。科學探索,技術突破,商業創新,僅靠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好奇心和想象力,還需要一種開放的、多樣的心智模式。

所以教育,不僅是教,更是育。

(本文編輯整理自錢穎一2017年2月8日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第十七屆年會上的開幕主題演講,內容未經本人審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