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全球「追猩」80年,「猩球」到底是如何崛起的?

作者/白羅那 編輯/曹樂溪

春天剛看完抖森的《金剛》,這個初秋,猩猩又來了。

全球席捲3.68億美元票房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昨日在上映,無論是網路還是線下交口稱讚,上映兩天票房達到3億,影院排片也高達46.3%。

尚未加入這波「追猩」潮流的觀眾,可能對於《金剛》、《人猿星球》、《決戰猩球》之類的「猩猩」電影傻傻分不清楚。和國內西遊記題材的影視作品經久不衰一樣,海外六大片廠也熱衷於把猩猩不斷推向大銀幕,難怪人們要開玩笑,只有猴子才能拯救全球票房。

「猩球崛起」三部曲系列是「人猿星球」系列前傳,2011年英國導演魯伯特·瓦耶特拍攝第一部時,給影片起名「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翻譯過來是「猩球升起」或者「猩球崛起」。

在今天看來,當年的翻譯似乎意味深長。同為靈長類,猩猩就是人類社會一面鏡子。從帶著皮套在微觀模型中登場,到如今耗資1.5億美元拍攝、利用動捕和擬人化視效塑造非人類英雄,「猩球」崛起的背後,既是電影工業的革命性進步,又何嘗不是人類對於進化史中人性與獸性博弈的探索與反思。

「猩球」是怎樣「崛起」的,小娛為你解讀。

猩猩與人類相愛相殺的

上下八十年:

從怪獸電影到成長哲學

說到以猩猩作為主角的電影,更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金剛》,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把金剛稱為「猩猩」,它是一種巨大的靈長類生物,外形類似於猩猩。但1933年美國導演梅里安·C·庫珀執導的《金剛》堪稱此類怪獸特效大片的開山之作,所以猩猩電影的起步就從這裡開始算起。

雖然日後彼得·傑克遜版本的《金剛》名氣更大些,但庫珀的這部《金剛》是一切的開始。

從《金剛》開始,人類開始了對於猩猩這類生物的各種電影解讀。猩猩是與人類最相近的生物,基因相似度高達96.4%,但猩猩與人類最大的不同在於,猩猩仍舊被稱為動物,仍舊具有野性,或許因為這樣,人類對於猩猩始終保持特別的好奇心,也不乏有人想象有一天猩猩是否會取代人類(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的科幻小說《人猿星球》背景設定就是未來世界由猩猩主宰),所以猩猩也成為越來越多電影中的主角。

《金剛》的出現為電影世界增添了一個新的怪獸,與觀眾以往看到的怪獸最為不同的是,猩猩雖然巨大而醜陋,但卻具有最類似人類的思維與內心,一個有感知會思考的怪獸,成為電影主角市場上新的寵兒。

以猩猩為主角的故事最初出現時,它幾乎完全被當做一個怪獸的形象來處理,故事主線就是進入人類世界之後被人類消滅。《金剛》是個悲傷的故事,影片以「美女與野獸」的套路塑造了一個加西莫多式的猩猩,金剛在帝國大廈上的垂死掙扎最讓人震撼與心痛,影片最終向觀眾展現的是異類無法與人類世界融合,怪獸最終死掉了。

故事設定的簡單化只是開端,之後猩猩類電影又有了新的內容發展。

1963年,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的科幻小說《人猿星球》出版,這部小說的靈感來自於他在動物園看到大猩猩的類人化行為。在小說中,皮埃爾·布爾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2500年(其實距離我們現在的時間不遠了……),世界已經被猩猩統治,人類失去語言能力,而誤入猩猩世界的人類要學著與猩猩共存並找到人類的生存之法。

皮埃爾·布爾的《人猿星球》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即人類不再是世界的主人,猩猩取而代之。在《人猿星球》的故事當中,猩猩建立了自己的國度,擁有自己的文化,與之前簡單的怪獸形象相比,《人猿星球》之後的猩猩成為一個更複雜的形象了。

1968年,美國導演富蘭克林·沙夫納將這部小說改編,同名電影《人猿星球》上映,在此後五年間,這個系列的電影以平均每年一部的速度出產,分別是《人猿星球》(1968)、《失陷猩球》(1970)、《逃離星球》(1971)、《猩球征服》(1972)和《決戰猩球》(1973)。

這五部電影的故事時間線並非與電影上映時間一致,是跳躍式講述人類與猩猩之間的主宰權爭奪(網站上有很多帖子細細整理的這一系列的故事線索,有興趣可以去搜索看一下),在反覆的形象塑造中,電影為猩猩這一主角賦予了越來越多的設定,從一個野生的靈長類生物發展成為一隻可以將人類取而代之的物種,猩猩的角色有了更多可能性,從而也引發了觀眾更多思考與解讀,這時候,猩猩類電影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衝擊力,還有銀幕之後的許多思考,猩猩類電影從簡單的電影變成了一項吸引了無數人的文化現象。

1973年「人猿星球」系列最後一部之後,這個系列暫時中止,除了蒂姆·波頓2001年翻拍了一版《人猿星球》(翻拍自1968年版本)撲街,此系列沉寂多年。

在「人猿星球」系列沉默的近四十年中,猩猩卻並沒有消失於銀幕中。

1987年的美國喜劇《X計劃》塑造了一隻會武功的逗逼猩猩,1998年的《巨猩喬揚》(翻拍自1949年同名電影)講述了一段人類與猩猩的友情故事,2000-2004年間美國還拍攝了《大展猴威》系列家庭喜劇共三部,以猩猩超人的運動能力為主要展現方面。在這些電影中,猩猩不再是怪獸形象,而以友善萌態出現,有時候也作為人類的寵物,可以說這一階段內猩猩的形象向著卡通化進展了一些。

接下來,猩猩類電影迎來了重要的一年——2005年彼得·傑克遜版的《金剛》上映,仍舊是1933年的那個故事,但這一部在技術方面有了改朝換代的革新,不僅為猩猩類電影重新定位,也開闢了電影工業的新階段。

2011年,英國導演魯伯特·瓦耶特重啟「人猿星球」系列,故事設定為《人猿星球》前傳,取名為「猩球崛起」,在這個系列中,世界仍舊被人類主宰,除了人猿兩類的對抗,更著重講述主角「凱撒」從一個失去母親的孤兒成長為猩族英雄的個猩成長史。

與之前所有的猩猩類電影不同,「猩球崛起」系列用三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猩猩的成長故事,與人類的對抗只是他成長的一部分,他還擁有了自己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內心深處有了對於自己身份的思考,此時的猩猩其實不再是猩猩,而是一個人,當電影發展到現在,故事核心也已經與人性思考達到統一,如今的猩猩類電影早不是怪獸電影,而是一部講述人類自己的寓意故事。所以看吧,猩球真的崛起了。

電影工業突飛猛進

全球觀眾都愛看

「來自猩猩的你」

猩球崛起,除了猩猩形象的豐富與多樣,更重要的一點是,此類電影的發展背後便是一段電影工業發展簡史。

1933年梅里安·C·庫珀拍攝《金剛》時,電影還處在黑白片時代,庫珀將動畫、真人和模型相結合,製造出了當時最震撼的特效畫面。

如今看起來像皮影戲式的這幅畫面,確實就是當時的創世之舉。

為了呈現金剛形象,庫珀專門製作了模型,模型主要是用金屬搭建,以兔子毛模擬金剛的皮毛,拍攝時是用模型逐幀拍攝的。

在1973年的《人猿星球》中,猩猩都是由演員扮演的,整個形象也是很簡單地套了一個頭套。

片中的猩猩看上去像是偷穿了七十年代星戰戲服的至尊寶,不過這部電影誕生時正是特效化妝飛躍的時代,所以《人猿星球》也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作品。

因為之前的頭套不能展現演員的面部表情,所以好萊塢化妝師約翰·錢伯斯為《人猿星球》設計了革命性的乳膠面具,以演員的臉塑性做出模具,再倒入乳膠使面具成型,最後粘在演員臉上。在當時的特效化妝水平下,乳膠面具的使用是電影工業中一項革命性創造。

除了利用乳膠面具,《人猿星球》里的演員也會在手上貼上動物毛、將指甲塗上深色指甲油,以模擬猩猩的樣貌。

七十年代的「人猿星球」系列中,猩猩形象都是用這種方法塑造的,1976年的《金剛:傳奇重生》中,化妝師李克·貝克自己套上一層皮毛大衣扮演金剛。

2000年左右出現的一撥猩猩類電影則完全沒有炫技,直接用了猩猩自己做演員上場。

2001年彼得·傑克遜翻拍《金剛》,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技術不再是那套技術了,彼得·傑克遜將新舊手法結合,打造了一部劃時代特效大片。在猩猩形象方面,彼得·傑克遜再次請來動作捕捉大師安迪·瑟金斯飾演金剛。

在扮演金剛的過程中,安迪·瑟金斯穿上仿生設備,臉上貼著132個用於傳輸數據的感測器,拍攝過程中有52台攝像機同時捕捉瑟金斯的身體運動,20台攝像機捕捉他的面部表情變化,所有的數據傳入電腦之後再進行電腦後期合成,從而在電腦中形成一隻猩猩的形象。

有了這些畫面之後,電腦動畫師會繼續進行渲染、添加特效等工作,與CG技術結合,最後完成一隻猩猩的形象塑造。

將人體表演與電腦特效結合所塑造的猩猩形象,遠超以往單獨由演員表演或是電腦製作的形象,技術的升級也為猩猩形象的進一步深刻塑造提供了條件。

2005年的《金剛》之後,安迪·瑟金斯繼續參加了《猩球崛起》系列的拍攝,飾演主角凱撒。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中,猩猩形象的塑造更上層級,除了在棚內綠幕前的拍攝,劇組還將動作捕捉的拍攝場景搬到了戶外,網路上之前也曝光了主演穿著動作捕捉設備在海邊的片場照。

除了猩猩的形象塑造,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中,凱撒的眼神簡直是當今特效展現的一個頂峰,關於凱撒的眼神,威塔公司的視效總監丹·雷蒙表示,在特效工作開始前他們專門研究了猩猩的眼睛,並向眼科醫生了解人眼的各種細節,開發了包括瞳孔變化和眼部肌肉變化的眼睛系統,在這樣的系統中,可以做出凱撒眼神的多種變化。

而且,在製作凱撒的眼神時,他們特意讓猩猩的眼神像人類眼睛的方向靠近,這樣一來,除了技術的展現效果更加細膩,也契合了凱撒內心狀態的變化。

從一個模型發展到今天人機結合共同塑造的一個可以穿透人心的眼神,猩猩類電影特效技術的發展也是電影工業發展的一個側面表達,同樣的,電影拍攝技術的發達與崛起,也推動了猩猩電影的時代崛起。

最後,看一下猩猩類電影的票房情況。

從猩猩類電影在北美地區的票房情況來看,七十年代票房收入層次不齊,2005年版《金剛》成為當時的全球爆款,之後猩猩類電影的票房穩定增長(《猩3》的海外票房表現有所下降),可以看出觀眾此類電影佔據穩定市場且在不斷擴張。

國內引進猩猩類電影時間較晚,但從國內票房數據可以明顯看出觀眾對於此類電影的關注度與喜愛度始終攀升,似乎與海外市場相比,猩猩類電影在國內的崛起與霸主之態更加明顯。

從猩猩的形象設定到樣貌塑造,是一段電影特效發展史,也是一段電影人對於電影內核的思考歷史,當凱撒完成使命以英雄的姿態倒下,正是猩球崛起的高潮時刻。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