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年制海歸碩士」的尷尬與無奈,誰能懂?

用人單位缺乏判斷力,不會深究海外的留學生學得到底如何。只用學習時間判斷一個應聘者,是一種簡單的判斷,可以說是偏見。學位含金量與制度無關,最關鍵的問題還在於培養過程,就是我們怎麼去安排課程,怎麼挑學生,以及質量把握等方面。

「和你一起面試的國內研究所都讀了兩三年,而你這個碩士實際只讀了大概九個月,你能學到什麼呢?」

這是王可找工作面試時最令她尷尬的問題。香港某高校新聞學碩士王可於去年夏天結束課程,返回內地找工作。

「當時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尷尬,畢竟是被質疑的感覺。也沒想到會被問到這個問題。」接受採訪時王可這樣向記者解釋。

其實,不僅是香港地區的留學生,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英聯邦國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碩士」,美國也有少量時長為一年的碩士課程,如法律碩士(LLM)。當他們回來的時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單位一定程度上的質疑。

2012年12月,《2012年出國留學趨勢調查報告》在京發布。這份由教育在線和留學監理服務網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出國留學人數再創新高,逼近40萬人,其中公派留學1.6萬人,自費出國留學人數約38萬人。自費留學學生中很大一部分修讀一年制碩士課程。

然而,在留學生數量「井噴」增長的同時,針對「海歸」的優惠政策卻開始逐漸縮緊。以留學生服務中心對於留學生落戶北京的政策為例,以出入境記錄為準,滿足「出國留學一年以上(滿360天)」條件的留學生方可申請落戶。於是很多學生在課程結束後為了湊足360天不能即刻回來。

從未停止的爭論

「讀MSc忠告:香港MSc(註: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甚至可能成為你簡歷上的污點!」1月27日晚上,王可如往常一樣隨意地瀏覽網頁,QQ系統忽然彈出了這麼一條群消息。該消息來自一個在香港讀書的內地生交流群,王可正準備打開鏈接看一下。群里緊接著有人發言:「老帖了。沒意思。」

「說得好恐怖,雖然估計部分真的被誇張了,但的確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

出於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處是寄託家園論壇,發表時間為2010年1月19日,參與討論的跟帖多達19頁,距今已經三年。

「事實上,關於讀授課式這種一年制碩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已經是『月經貼(討論話題出現頻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無奈地笑著說。

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讀經濟學碩士課程。在帖子中,他曆數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內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種種不愉快乃至「噩夢」,內地用人單位在學習時間上對他的質疑,某銀行簡歷篩選系統排斥港校等等。

他認為,這一切都是讀了這個碩士造成的。而寫這個帖子是為了告知後人:「這種一年制的培訓班絕對對你日後的工作之路害遠大於利, 來香港讀MSc不僅不能給你鍍上哪怕一層再假的金,甚至絕對可能成為你簡歷上的污點。」

「對於授課式碩士含金量的討論幾乎是每一個新人都會問的問題。」王可說。

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學很多,有的對他MSc比國內碩士清閑的說法不以為然,也有人對於他這種「潑冷水」的行為表示肯定。

香港和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些地區和國家的研究所課程分兩大類,一類叫做研究式課程(註:Research Postgraduate Programmes,RPG),一類叫做授課式課程(註: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TPG),二者的區別簡單講就是一個以日後從事學術研究為導向,招生人數很少,一個以就業為導向,招生名額比較多,課程也偏實際;研究式的要兩三年,授課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記者介紹道:「研究型碩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學碩士一般略寫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學碩士(Master of Arts,MA)、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課式。」

「各種聲音都有,每一種選擇都有得有失,關鍵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王可說,當時她也是查閱了很多資料才決定到香港讀授課式碩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開闊眼界,同時學習偏實用的課程,方便就業。」

時間與質量的關係

在簡歷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學習時間的長短,也是「一年制碩士」最容易被質疑的地方。因為即使按照入學時間到畢業典禮來計算,也最多一年半。這還是因為畢業典禮與課程結束時間相隔約半年。

那麼,姑且被統稱為就讀「一年制碩士」的學生們,他們的學習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hatehkust稱,他所認識的一些內地「985工程」學校的研究所,「起早貪黑地像頭牛一樣,上課、作業、考證、論文、項目、實習」,而讀MSc的同學「每天打遊戲到凌晨4點,中午才起床」。

「其實無論在什麼學校什麼課程,都有認真學習的學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學生。」王可介紹道,因為香港與英美等地的高校時間安排相同,所以都沒有內地的學期時間長。每學期只有13周左右的課程,而內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

「如此一來,課程就很緊湊,節奏很快。每門課的老師都會在第一堂課就把整學期的課程安排發下來,具體包括每節課的預備閱讀書目,每一次作業、什麼時候作課堂報告,有個人的,也有小組為單位的。一學期上三四門課覺得比在內地時上七八門課還累。」

也正因為如此,人人網上有一條被廣泛轉發的狀態,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一位同學在考試周用網上流行的「咆哮體」進行的吐槽。該同學說,自己讀研究所了還考試、閉卷考試,還要作報告、寫論文,還不止一門課如此,「畢業之後還被人說你不就是TPG畢業的嗎,不就是花錢買的嗎,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請到的嗎,等姐拿到學位證非得供起來,那是姐拿血和汗換來的!」

雖然是語氣誇張的調侃,但是王可覺得這條狀態還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後兩句,其實也是對質疑授課式課程的一種回應」。

對於用人單位對學習時間的質疑,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凱表示,用人單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較偏向海歸,有的也會因一些質量問題有所渲染的報道而對某種類型的碩士「並不買賬」。「他們缺乏判斷力,不會深究海外的留學生學得到底如何。只用學習時間判斷一個應聘者,是一種蠻簡單的判斷,可以說是偏見。」

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郭英劍也向記者表示,他堅決反對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用學習時間長短去質疑或者評價一個學生,「這對學生很不公平」。

如何衡量含金量

關於大家通常所說的含金量,侯定凱分析道:「首先是從學習時間上衡量,其次就是從寫不寫論文來衡量,認為寫論文的情況比不寫論文的情況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這兩方面來說,侯定凱認為,這與一個國家本身的學術傳統有很大的關係,不存在哪一個制度比哪一個制度更好的問題。

「如果僅從時間與論文兩方面來衡量,那麼我們的研究所培養無疑應該是很好的,碩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但事實上我們的研究所培養得並不好,批評聲音很多。」侯定凱說。

在招聘的時候對人才進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進行的活動。但是,招聘負責人或者公司領導真的具有評價一個學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資格嗎?

對此,侯定凱認為,評價一個學位的含金量如何,實際上最終應該是由教授、學者、專家這群人來把握的,外行實際上無法判斷和評價一個學位的含金量。

「因此,有關學位含金量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一個培養過程的問題,就是說我們怎麼去安排課程,怎麼挑學生,以及質量把握等方面。」

王可說,自己所讀的課程沒有畢業論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為選修。如果寫論文,相當於修一門3學分的課程。「但是事實上,一些課程也會要求我們寫論文、寫報告。」

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碩士的一位同學更是向記者「訴苦」,因為學習的課程偏理論一些,除了課堂報告外,每門課都要寫論文,「尤其期末快結課那一兩周,寫論文的壓力特別大。不能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所謂的畢業論文,就覺得我們很悠閑啊」。英國華威大學國際安全專業的張晨則表示,他們是需要寫畢業論文的,自己當時寫了一個月。

「國內的想法偏傳統,認為論文是控制質量的手段,喜歡從結果出發,用一次性的方式來控制整個過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凱對此分析道,據他了解的情況,國外的課程一般有系統的培養方案和考核,平時的作業、報告等形式也較為多樣,「當然學校與學校的差異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負責任的教學情況存在」。

「總之,學生的發展是多樣性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寫一篇四五萬字的論文。有想法和寫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凱說。

專學分開是大勢所趨

何青去年報考傳媒大學學術型碩士,以一分之差被調劑為傳播學的專業碩士,因為專業碩士的招生名額多於學碩。而她現在表示,「讀專業碩士也不錯,本來就沒想要走學術路」,只是擔心用人單位可能會歧視專業碩士。

「國內目前的學術型碩士已經開始銳減,而是大力發展專業型即職業型碩士。研究所教育由學術型向專業型轉型的指導思想是極其明確的。這一點,由於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見成效。」郭英劍對專碩學碩之分表示肯定。

侯定凱說,這種改變是教育部門針對現實作出的反思,包括考慮研究所縮短學制。「拖三年也不見得有積極作用。有的課程可以進行調整,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參加社會實踐工作。」

而現在研究所就業情況並不樂觀,因此才要變革,「改革的方式不是從學術本身來考慮問題的,更多的是從人才市場的角度來作一些調整。包括以前的擴招,到現在對擴招人數的控制,以及學制的改變,都是如此」。

王可覺得,授課式碩士對應為國內的專業碩士,都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從人才市場的角度來說,它們更需要學生掌握與崗位要求有更多對接的知識或者技能。侯定凱說:「現在的專業碩士,就是按照這樣的方向在走的。」

雖然關於這種國外的「專業型碩士」的一些不理解和爭論存在,但是,身為一位高校教師,郭英劍還是鼓勵自己的學生出去留學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在國內接受了多年的基礎教育以及大學部階段的高等教育,應該出去看看並接受一下比我們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在拓展個人高等教育多元經歷的同時,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