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追尋佛陀的足跡,從出生到涅槃:智慧寺院網印度朝聖之旅聖地盤點

2017年3月20日—3月31日,智慧寺院網為期十二天的「2017印度尼泊爾朝聖之旅」即將到來,我們對將要到達的朝聖地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期望我們在追尋佛陀足跡、緬懷偉大的佛陀的同時,能夠對佛陀的聖跡先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藍毗尼,佛陀的出生地

藍毗尼,位於現在尼泊爾的特爾奈。聖地遺址是公元1896年被發現的,由印度著名的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孔寧漢爵士認證為藍毗尼園。他也曾為恢復聖地作過許多努力,由於藍毗尼園地勢略高長著稠密的草木,被伸向地平線一望無際的農田所圍繞,遠遠的望去,好像一個小小的叢林島。

公元前623年五月,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夫人摩耶,在回娘家的路上,路過藍毗尼花園,在一株巨大的無憂樹下休息的時候,生下太子悉達多,偉大的三界教主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就誕生在這裡。關於朝聖者到達這些聖地的記載,我們知道最早到達印度的是公元五世紀的高僧法顯,他還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旅行記載:城東五十里有王園,園名藍莫,夫人入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舉手攀樹枝東向生太子。

七葉窟,那爛陀,吠舍離

七葉窟梵名Sapta-parn!a-guha^。音譯作薩多般那求訶。又作七葉樹窟、七葉樹林石室、剎帝山窟、車帝石室、七葉穴、七葉岩、七葉園。

位於印度王舍城附近毗婆羅(巴Vebha^ra)山中之石窟,為王舍城五精舍之一。因窟前有七葉樹,故名。其地原為釋尊說法之靈跡,佛滅后迦葉尊者於其處會五百賢聖,以阿難陀、優婆離、迦葉等為上首,結集經、律、論三藏,安居三月,完成大業。《法顯傳》曾記載:「山北陰中有一石室,名車帝。佛泥洹后五百阿羅漢結集經處。出經時,鋪三空座,莊嚴挍飾,舍利弗在左,目犍連在右。五百數中少一阿羅漢,大迦葉為上座,時阿難在門外不得入。」現七葉窟遺迹中,昔日石室已不見蹤影。

佛陀涅槃后第二次經典結集之所——吠舍離,也是阿難尊者的舍利塔所在之地。Vaiś&amacron;li,又作毗耶離,鞞舍離,維耶,維耶離,鞞舍隸夜。新雲吠舍厘,國名,譯曰廣嚴,中印度也,維摩大士住此國。又,佛滅一百年,七百賢聖為第二結集之處。

在佛陀滅度后百年,在此城中,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上座部長老,進行了第二次經典結集(又稱七百集結、毗舍離集結),造成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分裂,開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時期。

吠舍離對於佛陀一生的弘法事業是十分重要的,佛陀一生講法有五大精舍,吠舍離就有兩個,分別是獼猴池和庵摩羅園(另外三個是竹林精舍、王舍城和靈鷲山)。佛陀來吠舍離的緣起是拯救當地嚴重的瘟疫,所以吠舍離的離車人對佛陀是十分感念的。五百釋迦女祈請出家的地方也在這裡,阿難反覆勸請,佛陀終於同意,才有了女眾出家,開創了先例。

那爛陀[Nālandā]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學術中心。位於今印度比哈爾邦巴臘貢地方。據傳原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誕生及逝世之處,釋迦牟尼亦路經此地。

寺始建於5世紀,7世紀時已成為全印度矚目的大乘佛學中心。極盛時僧眾常達萬餘,兼弘大小乘及五明。世親以降之瑜伽行派大學者均在此住持弘法。玄奘、義凈等僧人曾留學於此。那爛陀寺規模宏大,建築壯麗,藏書豐富,學者輩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學府。

尚卡西亞,佛陀忉利天為母說法后重返人間時的聖地

佛陀為母說法返回人間的聖地尚卡西亞,位於印度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附近。佛陀當年上忉利天為佛母摩耶夫人宣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后,重返人間時的聖地。

千佛之母摩耶夫人與天降

尚卡西亞(Sankasya)現在的地名是Sankisa。佛陀因為母親摩耶夫人在他出生7天後過世,所以佛陀前往三十三天——忉利天母親講述佛法,「大白傘蓋陀羅尼經」、「最勝佛頂陀羅尼經」等等經典,就是在這裡說的。

佛陀當時從祇園精舍的香室升到忉利天,在天界的波利質多樹下,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為母親及天人們說法。當佛陀返回人間時,天神變出三部天梯(中間的階梯為黃金、左邊為琉璃、右邊為白銀所造),也就是三道寶階,就是在尚卡西亞迦屍城菖蒲林伏魔樹下降下,這裡曾留有一個巨大的佛腳印。之後信徒們在此建造了四面有階梯的天降佛塔。此外,尚卡西亞也曾經挖掘出阿育王時代建造的象頭石柱。

佛陀說法台•王舍城之靈鷲山

王舍城靈鷲山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的山峰,因系佛陀說法之地而聞名。此山為王舍城五山中最高大者,園林清凈,聖人多居此處。佛亦常住於此,諸大乘經典亦多在此山中說。如《無量義經》雲(大正9·384a)︰『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然四阿含及南方所傳諸經典中,均未載此山,而多以給孤獨園、迦蘭陀竹園等為說法處。

釋迦牟尼佛主要說法地——王舍城靈鷲山之說法台,釋迦牟尼曾在此宣講佛法。晉朝高僧法顯和唐朝高僧玄奘都曾雲遊到此。

佛陀游化印度各國中,最常出入王舍城,住在靈鷲山中。靈鷲山又稱耆闍崛山,山頂東西長,南北狹,山中園林清凈,福德聚集,是歷來諸佛賢聖的住處。佛陀樂居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共住,宣說佛法妙義。

竹林精舍,佛陀結夏安居禪座、修學地

王舍城竹林精舍位於位於比哈爾邦的巴特那地區。王舍城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的國都,使王舍城聞名於世的竹林精舍是佛祖釋迦牟尼修行的地方,四周是岩山圍繞的堅固盆地。城壁像的萬里長城,外壁厚約5米,總長40千米,是印度現存最古老的石造城壁。舊城四周有山,佛經稱為「靈山」。

竹林精舍緣起於皈依佛陀的頻比沙羅王捐贈的竹林園,迦蘭陀長者為佛陀及其弟子的生活態度所感動,讓國王在自己的竹林內建立精舍,這是史上最初的寺院建設,是當時佛陀南方傳教的重要據點。佛陀當年以竹林精舍為中心,沿著恆訶遊行教化,也是雨季安居禪座、修學的地方。

在印度苦行林修行的沙門,平常多半散居於各處,一到雨季,他們就得各自尋找安居場所。等到雨季過了,大家又回到樹林去。當佛陀的教團越來越龐大后,就有必要為上千弟子找個安身辦道之處,因此竹林精舍的闢建,實在是佛教僧團發展過程中的一大盛事。

舍衛城,佛陀現神變降伏外道處

舍衛城(Sravasti)祗樹給孤獨園(Jetavana Vihara),釋迦牟尼長年在此居留說法長達二十多年。

佛陀一代弘化,多住在舍衛城祇園精舍與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其中舍衛城是中印度大國憍薩羅國都城,波斯匿王為城主,佛為法王,二主應住一處。佛於城內教化二十五年,其中祇園精舍為祇陀太子與須達長者共建而成。

佛住王舍城時,摩揭陀國瓶沙王已證初果,護持佛教,外道四事供養漸漸斷絕,比丘證果者甚眾,魔王波旬憂愁不樂,挑動六師外道,富蘭那等,欲與佛陀較量神通,瓶沙王不許。佛陀弘化舍衛,六師隨至波斯匿王所,請王應允此事,匿王秉佛再三,佛觀往昔諸佛,皆現神變降伏外道,故三請受之,令凈信者信根增長,未信者作生信因緣。

比試時至,世尊入勝三摩地,於座上隱,東方虛空中出,於空中現四威儀神通,行立坐卧,乃至現十八種神變,身下出火身上出水等,以施無畏手摩地,地中湧出千葉寶蓮,世尊於蓮上安隱而坐,周匝無量寶華圍繞,一一華上化佛安坐,彼化佛亦現種種神變,天樂鳴空天花繽紛,人天大眾嘆未曾有,世尊欲調伏有情,說偈曰:「汝當求出離,於佛教勤修,降伏生死軍,如象摧草舍,於此法律中,常為不放逸,能竭煩惱海,當盡苦邊際。」與會大眾,得殊勝解,或獲果證,或發三乘菩提心,奉教歡喜。

鹿野苑,佛陀在這裡初轉法輪

鹿野苑位於古迦屍國波羅奈城,今北印印度教聖地瓦拉那西市北方,又稱鹿園,乃遠古梵摩達王時,世尊行菩薩道,身現鹿王教化有情之處,此處常有佛及大仙人居住,又稱「仙人住處」,五百仙人,曾飛行空中,遇五欲惡緣而墮落,所以又稱為「仙人墮處」。

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勸請佛轉法輪,佛觀察外道二仙,阿藍迦蘭與郁頭藍弗皆已命終,無得度緣,昔五位隨侍,憍陳如等,少塵少垢,薄使利智,堪受妙法,便往化度。

這裡有個小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國王喜歡獵鹿,於是鹿王令眾鹿抽籤,每天都要有一頭鹿把自己獻出去給國王射殺,以此保護其他的鹿群。這樣,國王每天射到一頭鹿,便心滿意足地回宮。有一天,他正想彎弓搭箭時,忽然看到那姍姍來遲的公鹿氣度高華,兩眼含淚,非同一般。國王很驚訝,不由收起了弓箭向那頭鹿仔細打量。而那頭鹿在這時忽然口吐人言,原來,他是鹿王,因為今天輪到一頭母鹿要被國王射殺,而那頭母鹿懷了孕。鹿王不忍心一屍兩命,讓鹿群的數量加倍遞減,但是重新抽籤對其他的鹿又不公平,於是就決定由自己來代替那頭母鹿獻給國王。國王聽了十分感動,從此下令這一帶永不許獵鹿,這樣子,Sārnāth便成了鹿的天堂。中文名字便譯為鹿野苑。

菩提伽耶,佛陀在這裡成道

菩提伽耶梵名Buddha-gaya^。又稱菩提道場(梵Bodhi-man!d!a )、佛陀伽耶、摩訶菩提(梵Maha^-bodhi)、菩提場。為佛陀成正覺之地。位於印度比哈爾(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處之布達葛雅(Bodhgaya^),面臨恆河支流尼連禪河(梵Nairan~jana^,今法爾古河),其地原為古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方之優樓頻螺(梵Uruvela^)聚落。據經典記載,佛陀經歷六年苦行之後,行至此地,於畢缽羅樹下之金剛座上結跏趺坐,而得正覺,故畢缽羅樹又稱菩提樹,即『覺樹』之意。

永恆的懷念,佛陀涅槃地:拘屍那羅

八十歲的佛陀,於拘屍那羅的娑羅樹間進入涅槃。在入滅前,佛陀切切叮嚀:如來滅度后,以戒為師,於法精進,安住於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拘屍那羅因為是佛陀入滅的地方,佛教徒對整個地方十分敬重,加以禮膜朝拜。

在這裡建了佛塔、僧院。阿育王時,曾立有2根石柱,現已毀壞。1852年西方學者開始在此進行發掘,歷時60年才停止,取得了不少成果。現已發掘出的遺址有卧佛殿、大涅槃塔、安加羅塔和聖者殿等,以及不少佛像。20世紀以來印度政府和各國佛教徒投資修復、新建不少佛寺佛塔,成為世界佛教徒重要朝聖之地,也吸引了各國的遊客。

5世紀時,晉僧法顯來此禮佛,看到「城中人民亦稀曠,止有眾僧民戶」,說明已經開始凋零。7世紀時,唐僧玄奘來此,描繪當地「城郭頹毀,邑里蕭條,故城磚基,周十餘里。居人稀曠,閻巷荒蕪」。城西北阿恃多伐底河西岸有婆羅樹林,其樹皮青白,葉甚光潤。有兩棵樹特別高,為佛陀涅槃處。

至此,祝智慧寺院網2017印度尼泊爾朝聖之旅圓滿。

聲明:本文為智慧寺院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