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玩轉線上的阿里、小米、京東,為何紛紛布局實體店

近日,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華爾街證券分析師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2017年互聯網女皇報告》提到,線下零售店倒閉數量打破了20年來的紀錄,但亞馬遜等電商巨頭卻「逆勢而為」開設線下實體店,且數量越來越多。

的情況也一樣,雖然目前電商在全球各大市場中滲透率增長最快,佔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5%,但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小米等電商巨頭在零售業電商化的熱潮中紛紛布局線下零售店。

玩轉線上的電商巨頭們將目光投向線下讓很多人看不懂,線下不是房租貴、服務差、利潤低嗎?它們看中的到底是什麼呢?

干倒線下書店后,亞馬遜也干實體店

近日,華爾街見聞的一篇文章提到,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營,亞馬遜在美國西雅圖的兩家實體食品雜貨店正式營業,同時亞馬遜還在紐約新開了一家實體書店。目前亞馬遜共有7家實體書店,未來還計劃再開6家。

儘管在不是很成功,但亞馬遜在全球,是當之無愧的電商鼻祖。去年亞馬遜銷售額達1360億美元,據研究機構Slice Intelligence統計,該銷售額佔2016年美國線上銷售額的43%。得益於業績的持續向好,今年4月份,亞馬遜股價一度升破900美元大關,刷新歷史新高,這讓亞馬遜CEO Jeff Bezos成為了全球第二富有的人。

在零售業紛紛轉戰線上的情況下,亞馬遜卻開始深耕線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個重要的數據是,看似線下零售被線上步步緊逼,但從佔比來看,卻是另一番情形,eMarketer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零售額為22萬億美元,而電子商務零售僅佔了1.9萬億美元,不到10%的比例。這樣的電商高度發展的國家,也才佔15%。由此可見,線下零售仍蘊藏著巨大商機。

京東的「百萬便利店計劃」

在線上競爭白熱化,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稀釋的情況下,京東也將目光放到線下,且連放大招。

4月10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宣布,「百萬京東便利店計劃」正式出爐,未來5年,京東要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每個村都有。這是繼1萬家京東家電專賣店、5000家「母嬰體驗店」后,京東計劃上線的第三個線下合作項目。

京東的線下布局從當前互聯網發展現狀來看也很好理解,美團CEO王興就說:「的互聯網用戶已經佔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再依靠網民數量增加來拉動市場已經不現實。」

互聯網下半場的競爭已經從人口紅利向用戶價值驅動轉移了,未來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自助化的服務會更受青睞。這也是京東的邏輯,社區便利店顆粒度小,也是離用戶生活更近的服務終端,用社區便利店來經營用戶關係,用服務黏住用戶,將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和互聯網轉型的關鍵,這將是大趨勢所在。

而且應該看到的是,社區便利店、專賣店和體驗店還有線上線下聯動的功效,比如消費者在社區便利店購物,既能享受線上營銷活動的優惠價格直接購物取貨,如滿足在便利店1公里輻射範圍內,也能夠在平台上下單,購買商品由便利店提供配送服務。

未來零售的競爭,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或將是服務的競爭。

小米的「大躍進」:3年1000家實體店

小米是另一個例子。作為線上營銷最成功的互聯網品牌,小米從線上向線下的拓展,可以從另一個維度來觀察電商大佬們的零售之道。

4月19日小米召開新品發布會,雷軍在發布會上宣布:原來定的5年內開1000家小米之家的目標作廢,改為:3年內在線下開出1000家實體店!做線上起家的小米,為什麼這麼自信?在實體倒閉潮下,為什麼小米要狂開零售店?

小米的自信不是沒有根源的。在今年2月份的亞布力論壇上,小米董事長雷軍表示,「我認為小米的商業模式不應該是電商,應該是新零售。」雷軍的新零售,從布局升級線下零售店開始,從2016年2月份開始,小米已經開始加快布局線下零售業務,並且全部是小米自營,到2016年年底,已經開了51家。

而在這些自營店鋪中,已經有了七八家月營業額超過1,000萬的店,小米之家已經是全球「單位面積效益」第二高的「實體電商」了(第一是蘋果)。

小米選擇線下的原因也簡單,小米的確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利用了互聯網的快捷進行低成本營銷,獲得了大量的擁躉。但互聯網營銷門檻低,很快就被友商複製,兩三年後,大家都會了,沒有了新鮮感,傳統渠道和線下零售店的鋪開在這時候反而不那麼容易了。

雷軍表示,「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就算在手機市場里佔50%的份額,在整個市場也只佔4%。今天傳統零售和傳統渠道依然是80%的市場,這是小米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突破商業模式的障礙。」

馬雲的新零售

2016年,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提出未來五大新趨勢: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與新能源,並稱未來這五個新的發展將會深刻地影響到、世界,及未來的所有人。

關於排在第一位的新零售,馬雲的觀點是,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新零售概念剛出來,還遭到不少製造業大佬的嘲笑,但仔細分析目前的零售環境與業態現狀,你會發現有幾個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一是線上線下趨於統一化、專業化;二是大型零售體或將面臨整合重組;三是體驗式消費、個性化服務融入消費者生活;四是企業生產更智能、科技化。

而且關心阿里巴巴發展的應該注意到,馬雲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近兩年來,馬雲不斷加碼實體商業,從海淘超市,到O2O的生鮮超市,到開咖啡店,到聯手鵬欣開體驗式商場,再到入股肯德基和拿下區域級商超霸主的三江購物,2017年2月20日,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宣布達成正式戰略合作,被看成是阿里集團真正落地新零售的第一步。

新零售強調效率、個性和體驗,以體驗為例,提出新零售概念后,馬雲立馬開了家屬於天貓的新零售實體店:就試衣間,整個門店所佔面積近2000平,天貓100個熱銷服飾、鞋、包、化妝品品牌,設計出來5大高顏值主題區。

因需而供的新時代

到底線上和線下,哪個才是未來的主流呢?

在電商巨頭紛紛回歸線下的時候,全球最大的線下零售商沃爾瑪卻正在積極進軍線上業務,僅僅在2017年,它在1月份收購shoebuy;2月份將京東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2%、收購Moosejaw;3月份收購Modcloth.com……

沃爾瑪進軍電商的理由似乎也很簡單,90%美國人所住的10英里(約16公里)以內都有一家沃爾瑪超市,線下它已經不缺,線上則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的要求,要將互聯網服務至上精神和線下的體驗與便捷相結合。Warby Parker聯席首席執行官尼爾•布盧門撒爾(Neil Blumenthal)說,我不認為零售業已死,但平平無奇的零售體驗已死。

扎堆線下的互聯網巨頭們都在拼體驗。以小米為例,小米在將「小米之家」由「服務店」升級為「線下零售店」后,開創了無需店員全開放式購物方式,配件類產品就在貨架上,用戶在體驗完展示樣品,了解產品信息之後就能直接從貨架上拿走並付款,過程中無需店員,大大地提高了店內的購物體驗。

亞馬遜也在通過技術的手段提升購物體驗。亞馬遜的實體雜貨店Amazon Go與傳統零售店有很大不同,各類高科技加身讓顧客能夠拿著商品就走出商店大門,而無需結賬,整個付款過程會自動完成。這家雜貨店用上了機器視覺技術,它可以確定用戶購買了何種商品,通過壓力感測器與人臉識別技術的結合,整個計價過程就可完成,亞馬遜會直接從顧客的線上賬戶中扣款。

零售研究公司Conlumino總經理Neil Saunders此前曾表示:「結賬通道一直是實體店購物體驗中效率最低的部分。省去這一流程,不但能夠節省大量人力成本,而且能使消費者結賬更加滿意。」

每一個電商巨頭事實上都是一家大數據公司,它們不僅掌握了海量的消費者數據,還有著深刻的數據、技術理解能力,以及基於這一切開發出來的技術和應用能力。電商巨頭們利用手中掌握著的數億網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水平和居住地等精準數據形成用戶畫像,精準地將商品與用戶匹配。

BankRate.com高級經濟分析師Mark Hamrick在點評亞馬遜的線下戰略時說道,「數據正在成為新的原油,一種寶貴的資源。亞馬遜將其收集的數據整合到線下世界中,目的是擴大其在全球零售業務中的領先地位。」

這也是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邏輯,電商巨頭將利用收集到的數據為線下渠道賦能,通過大數據的精準匹配,用戶剛下單,離他最近的零售店立刻就可以給他送貨上門;甚至用戶還沒有下單,大數據就知道你將會買什麼,從而提前備貨,徹底解決庫存積壓和物流運輸帶來的煩惱。

從線上向線下的拓展,將傳統渠道與新技術融合,未來的零售將更加高效,因需而供的時代也許很快就將來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