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被神話的創新,其實每個普通人都有

[摘要] 你有沒有認真問過自己,創新能力究竟是什麼?創新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回看人類簡史,關於創新創造的故事好像都顯得挺神秘,與靈感、頓悟、醞釀以及天才息息相關。

馬維

「創新」一詞,如今已經將地球人的生活整個包圍了:政府公文里,有「萬眾創新」;商業策劃中,「創新」是不可或缺的萬金油;學校教育,更是立志把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當作頭等大事—從「幼升小」考試、奧數競賽,到高校自主招生,如今教育最看重的,好像都是學生的創造力。可是,你有沒有認真問過自己,創新能力究竟是什麼?創新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回看人類簡史,關於創新創造的故事好像都顯得挺神秘,與靈感、頓悟、醞釀以及天才息息相關:詩是在夢中寫成的,交響樂是一氣呵成譜出來的,事物從「無」一下跨越到「有」的……創新者都像魔術師一樣。

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物聯網之父」凱文·阿什頓看來,這種高不可攀的幻覺,乃是對創新的誤讀。這個詞之所以會擁有如此之多的神秘感,多半是由幾百年間的各類出版物反覆渲染、塑造而來的,但人們在證明其「神秘」時所引用的例子,卻並非實情。

例如,在西方廣為流傳的莫扎特寫給父親的一封信,曾經被認為是最好地詮釋了作為創新行為之關鍵的「靈感」是如何飄忽不定、不可捉摸的:「每當我自由自在、獨自一人且心情舒暢之時,我的思維最為流暢,豐富。這一切能點燃我的靈魂。而且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我的創作主題會越發廣闊,變得清晰而有條理,即使創作內容很長,它也幾乎是以全貌完整地出現在我腦中。當我著手寫下自己的想法時,我很快就能將其付諸紙上,因為正如我之前所說的,一切都已完成;而且紙上的內容和我之前的想象幾乎沒有不同之處。」可是,對莫扎特生平的詳盡研究表明,他從來沒有寫過這封信。與此類似的,我們也許還能想起愛迪生利用聚光照明協助醫生給媽媽動手術的故事。這件事的可信度,同樣值得高度懷疑。

正是對這類故事的證偽,有助於打破關於創新的那些浪漫成見和千古神話。這些神話往往暗示了,在人類群體中,只有很少的人擁有創造力。凱文寫作這本書力圖證明的核心事實即是:創造很尋常。作為人類,每個人都擁有創新的可能,如同每個人都擁有走路、運動的能力一樣,儘管每個人的運動天賦會有差異。事實上,自15世紀專利制度在義大利建立以來,獲得專利的發明者人數一直都在增加,從初始需要等上130年,專利發明人才能湊足100萬,到2000年,每4000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名首次專利獲得者—作為迄今唯一擁有「應該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想法的物種,人類的創造力不斷進步。「創造就是人類,創造就是每一個人。」

儘管如此,直到1935年之前,還沒有人認真研究過創新的本質,也沒有人關心創新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這或許仍然是上述偏見導致的:人們認為,創新只是奇迹,可遇不可求,創新都是飛躍式的,沒有什麼「過程」可言,但一名叫做登克爾的學者,在《關於問題的解決》這部專著中,提出了「創新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這一看起來毫無魅力的結論。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做了很多實驗,例如向人們提出問題,要求他們在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種方式,他看到了思維的結構—也可以理解為創新的全過程。

由此登克爾發現,頭腦不會飛躍,解決問題並引導人類創新的是觀察、評價和不斷重複的試錯。所以,創新實際上總是循序漸進的,它不是感知上的突然變化,即所謂「靈感」能夠帶來的。並且,人類歷史上的幾乎所有重大創新,都是眾人努力的結果,每一個創造者都創造出一點新東西,把創新往前推進一點,不過有的進步不太起眼,有的則屬於重大突破。儘管被人們銘記的往往是後者,可是那些在當時看來只是細微的改變,往往是引發重大突破的「導火索」,沒有它們,也就不可能有此後那些閃亮的「啊哈!時刻」。

還有一個事實,似乎也是不應該忽視的:創新往往源於困難。喬布斯就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這樣行不通?」或者,「如何改變才能讓它行得通?」當年,很多公司以為,智能手機只是手機,他們因為產品銷量和顧客滿意度的節節攀升而欣喜不已,認為沒有什麼是需要修補的。而喬布斯看到的卻是,蘋果公司作為計算機製造商,不能滿足於讓手機僅僅是手機,它應該是人們口袋裡的一台電腦,打電話只是它的功能之一。喬布斯早就發現,傳統計算機的外觀醜陋,「看起來就像是垃圾」,因為「所有偉大的產品設計師都跑去設計汽車或建築物了」。雖然蘋果公司沒有生產過手機,但這一點也不要緊,因為它想創造的那個東西,本質上是電腦,是它一直以來都擅長的。而那些高枕無憂的手機製造商,他們從來都不願意讓困難出現在自己的視野里,所以,他們都失敗了。

曾經,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從人口和地球資源的角度論證了人類必將面臨的大飢荒和滅絕,但人類直到今天依然還在這裡。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馬爾薩斯預言的趨勢並沒有錯,人類目前的人口數量甚至遠比他預言的多得多。但是他錯在對人口紅利的估計上:人越多,創造者就越多,人們可以互相連接,繼而創造出更多的好東西,從空間到醫療,從教育到信息。在這部書的作者看來,這也是過去幾十年創新呈現出明顯加速度的原因—大量人口的消費會導致地球危機,但人類用變化擊敗了變化;人類以持續不斷的創新,延續了自己的歷史。創新一直在路上。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