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能說出幾個中國近代繪畫大師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臨摹學習絕佳素材!

的繪畫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距今至少有七千餘年的。最初的繪畫,是畫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漸而發展到畫在牆壁、絹、和紙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筆和墨,以及天然礦物質顏料。在無數畫家不斷探索、創新的努力之下,逐漸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並有著自己獨立的繪畫美學體系。繪畫創作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油畫、水彩畫、漫畫、宣傳畫等相繼發展起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各個畫種都展示出新的面貌。下面就為您介紹近代的一些國內著名的繪畫大師。

任伯年,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任伯年是近代傑出畫家。

吳昌碩,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傑」。吳昌碩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后海派」中的代表。晚年風格突出,篆刻、書法、繪畫三藝精絕,聲名大振,公推藝壇泰斗,成為「后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近代藝壇承前啟後的一代巨匠。

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染倉室等,江西修水人。祖父陳寶箴為清末湖南巡撫,是著名的維新派成員。父親陳三立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弟陳寅恪是著名歷史學家。少承家學,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回國后先後在南通、長沙、北京等地任職和任教。曾向吳昌碩學畫及篆刻,並遠師沈周、石濤、龔賢等。工山水、花卉及人物,長於寫意,筆力雄健,著色吸收西畫之法而不露痕迹。並曾撰文對文人畫的價值進行闡釋,頗有見地。齊白石的衰年變法即受其啟發所致。可惜早逝,未能發揮更大作用。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瀕生,以號行,別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本貧農,12歲其學木工,以此聞名。27歲時學書畫,習詩文,刻印章。中年時多次出遊南北,57歲后定居北京。常與陳師曾切磋畫藝。

推崇徐渭、八大、石濤、李鱓及吳昌碩諸家,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有《齊白石全集》。

李苦禪( 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傑,字勵公。山東省高唐縣人。1899年1月11日(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唐縣李奇庄的一個貧農家庭。考入藝專后,只能靠拉養車交學費。早年在北大附設的「業餘畫法研究會」從徐悲鴻先生學習西畫。曾投入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系學習油畫,是年接受同學贈名「苦禪」。 19 2 3年拜師齊白石,成為齊門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贈其手書雲「苦禪(第畫筆及思想將起余輩,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認為「英(苦樣)也過我,英也無敵,若老死不事大名,是無鬼神矣」。

溥心畲(1887-1963),名儒,以字行,號西山逸士,遼寧人,滿族,清宗室,恭親王後裔。自幼好學,通經史,畢業於北京法政大學。辛亥革命后隱居北京西山戒檀寺,前後十年,后遷居頤和園。以山水畫聞名於世,與張大千合稱"南張北溥"。其山水畫兼有南派山水的秀麗含蓄和北派山水的力量和氣勢。1949年移居台灣,曾任教於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晚年對台灣畫家有很大影響。代表作品有藏於上海博物館的《溪舟訪友圖》軸、《秋山樓閣圖》軸等。

陳半丁(1877-1970),名年,以字行,一作半痴,又字靜山,浙江紹興人,居北京。曾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新成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副院長等職。工山水、人物、花卉,以花卉見長。初得任伯年、吳昌碩之法,后吸收明清諸家法,有秀潤蒼古之趣。代表作品有《牡丹》、《菊花》等。

黃賓虹(1864-1955),名質,字朴存,亦作朴丞,號村岑,別署予向、虹廬,中年更號賓虹,以號行。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居杭州。早年參加反清革命。后相繼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術院校任教,參與創辦和參加多個藝術團體,並主持神州國光社、商務印書館美術部編審工作多年。新成立后,歷任美協華東分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所長等職。以水墨山水畫聞名於世。

60歲前學古人,60歲到70歲遊歷名山大川,70歲后自創面目,大器晚成。早年多受漸江、查士標、惲向等的影響,疏朗淡雅,被稱作"白賓虹";晚年則喜濃重的北宋山水,以積墨法求"渾厚華滋"。在近代畫家中以重視筆墨著稱。創"五筆七墨"之說。所作山水元氣淋漓、筆墨飛動、意境深邃。亦偶作花鳥。卒后,所藏金石書畫及遺作俱捐獻國家,存於浙江省博物館。亦擅美術史論,曾編纂《古畫微》等,影響很大。代表作品有現藏浙江省博物館的《擬何紹基意》軸等。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曾入佛門,法號大千,又稱大千居士,還俗后以號行,四川內江人。少年習畫,青年時隨兄張善孖赴日學畫。回國后師從李瑞清及曾熙學習書畫。卓絕有才氣,遍臨先賢作品,尤得益於四僧,得其精髓,所仿石濤作品,幾欲亂真。

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能;工筆、寫意俱臻於妙境,30年代時與齊白石齊名,並稱"南張北齊"。曾臨摹敦煌壁畫3年,畫風大變,善用復筆重色,豐厚濃重。50年代后長期居巴西創潑墨、潑彩新法。1978年,移居台北。傳世作品極多,在海內外影響極大,代表作品有藏於台北大風堂的《廬山全圖》等。

呂鳳子(1885-1959),名浚,以字行,號鳳痴,別署鳳先生,江蘇丹陽人。早年畢業於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師事李瑞清、蕭俊賢。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1939年創辦正則藝專並任校長。新成立後任江蘇師範學院教授。工書善畫長於人物、佛像、仕女,尤善寫墨筆仕女。晚年喜作減筆佛像,造型奇古,生態動人。代表作品有《仕女》冊頁等。

劉海粟(1896-1994)原名盤,又名九,后改名海粟,字季芳,江蘇武進人。幼習詩文書畫、14歲時赴上海,入布景畫傳習所學習。1912年,與烏始光等發起創辦上海圖畫美術院,並任副校長。率先使用人體模特,曾引起軒然大波。后多次赴京講學,並創辦天馬會,探索藝術道路。1919年後,多次在日本、東南亞及歐洲各國舉辦畫展及講學。

新成立后,歷任華東藝專校長、南京藝術學院院長等。早年多作油畫,后以畫創作為主,工寫意山水及花鳥,尤以畫黃山聞名,曾經十上黃山。所畫山水,多用重墨潑彩之法氣勢雄壯,富於個性。傳世作品很多,代表作品有美術館藏《黃山》軸等。並出版有書畫集及文集數十種,影響極大。

豐子愷(1898-1975),名仁,又名嬰行,以字行,浙江桐鄉人。早年師從李叔同,為漫畫先驅之一,並長於書法、音樂、文學等。1921年赴日,回國后在上海、浙江、貴州、廣西、重慶等地從事美術和音樂教育,並任開明書店編輯多年。新成立后曾任上海畫院院長、上海美協主席等職。長於人物畫,受日本畫家竹夢久二影響,勾線平塗,造型簡括,風格樸實,富有情趣。代表作品有《護生畫集》組畫等,出版有著作數十種。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少年有才,曾在鄉村學校任教。後去上海結識高奇峰。1914年入震旦大學習畫,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赴法留學,師事達仰,后入巴黎國立美校。1927年回國后,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多次赴海外舉辦畫展。抗戰開始后投身民主運動。新成立后,歷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

兼長油畫、國畫,作畫主張"盡廣大,致精微"。所作畫,題材廣泛,尤以畫馬聞名。於美術教育貢獻尤大,桃李遍天下,影響極大。傳世作品很多,畫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灕江春雨》、《泰戈爾像》、《奔馬》等。作品現多存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何香凝(1878-1972),號雙清樓主,廣東南海人。廖仲愷夫人。早年參加同盟會,為國民黨元老。49年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副主席及美術家協會主席等多種職務。1908年入日本東京本鄉女子美術學校學畫,師從田中賴章。早期作品日本風格濃厚,善山水、花卉,常畫松、梅、菊,尤工獅、虎等。用筆圓渾細膩,設色古雅,意態生動。傳世作品很多,但大多已流散。代表作品有藏於上海博物館的《虎》軸等。

潘天壽(1898-1971)原名天授,更名天壽,字大頤,號阿壽,別號壽者、雷婆頭峰壽者、禿壽、懶道人,浙江寧海人。早年畢業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曾入上海美專,後任叫席。得與吳昌碩、黃賓虹等交遊。新成立后,任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協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等職。擅長寫意花鳥和山水,遠師徐渭、八大及石濤等,近受吳昌碩影響,自成一格。其畫布局奇險,筆墨濃重,色彩單純、氣勢雄闊,亦善指畫。傳世作品有《凝視》、《松石》等。著述甚多,以《繪畫史》影響為大。

在潘天壽"中西繪畫,拉開距離"的方針下,他主持的浙江美術學院比其他美術院校更加註重傳統,並率先在60年代初實行人物、山水、花鳥的分科教學,並將書法課納入國畫基礎課表中,聘請了以傳統功力著稱的國畫家、書法家到校任教,如吳茀之、顧坤伯、陸儼少等,培養了很多傳統功力好,重視筆墨表現的國畫家,這些畫家因與浙江美術學院的傳承關係和風格上的相似性,被成為"新浙派"。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又名瑞麟,因喜愛石濤,自名抱石,江西新餘人,生於南昌。青年時酷愛書畫篆刻,得徐悲鴻資助留學日本,從金原省吾攻讀東方美術史學,畢業於東京帝國美術學校。回國后,執教中央大學。新成立后,歷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美協副主席等職。以寫意山水

潘玉良,(1895—1977),原名楊秀清,原姓張,后隨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張玉良,字世秀,江蘇鎮江桐城人,1895年出生於江蘇揚州。著名女畫家、雕塑家。幼年時就成了孤兒,14歲被舅舅賣給了妓院作歌妓,17歲時被蕪湖海關監督潘贊化贖出,納為小妾,改名潘玉良,居住在上海乍浦路。熱愛藝術的她,於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績考進上海圖畫美術院(后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師從朱屺瞻、王濟遠學畫。

1921年畢業后,又考取安徽省公費津貼留法的資格,成為里昂中法大學的第一批學生,但她到法國1個月後,就投考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兩年後成為巴黎國立美術專門學校油畫班的插班生,與徐悲鴻同學。1925年她以畢業第一名的成績獲取羅馬獎學金,得以到義大利深造,進入羅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學習油畫和雕塑。1926年她的作品在羅馬國際藝術展覽會上榮獲金質獎,打破了該院歷史上沒有人獲獎的記錄。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術教育成為畫家的極少數例子。

女性畫家限於客觀條件,要成功往往比男性困難,必須付出許多犧牲,才能成就事業,潘玉良即是這樣的例子。潘玉良,畫家、雕塑家。畢業於巴黎及羅馬美術專門學校,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歸國后,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女士為東方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縱觀潘玉良的藝術生涯,可以明顯看出她的繪畫藝術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斷碰撞、融合中萌生髮展的。

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於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從古人而忘我之」的藝術主張。對此,法國東方美術研究家葉賽夫先生作了很準確的評價:「她的作品融中西畫之長,又賦於自己的個性色彩。她的素描具又書法的筆致,以生動的線條來形容實體的柔和與自在,這是潘夫人的風格.她的油畫含有水墨畫技法,用清雅的色凋點染畫面,色彩的深淺疏密與線條相互依存,很自然地顯露出遠近、明暗、虛實,色韻生動……她用的書法和筆法來描繪萬物,對現代藝術已作出了豐富的貢獻。1977年,這位旅居法國的一代畫家逝世於巴黎。遺作和遺物,已運回合肥市。

蔣兆和,早年兼事工藝美術、油畫、雕塑,早期作品有:《賣小吃的老人》、《賣子圖》及巨幅畫卷《流民圖》等;後期作品有《小孩子與鴿子》、《杜甫像》等。《杜甫》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1981年先後於深圳、北京與夫人蕭瓊舉辦書畫展。出版有《蔣兆和畫冊》、《蔣兆和畫集》、《蔣兆和畫選》等。發表有《國畫人物寫生的教學問題》、《關於畫的素描教學》等論文。

蔣兆和:原名萬綏,3歲時改名兆和,男,1904年生,自幼家貧。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20年至上海,曾畫廣告,從事服裝設計,並自學西畫。1927年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學,為圖案系教員。1930-32年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素描教授,並參加臨時青年愛國宣傳隊繪抗日宣傳畫。1935年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開始現代水墨人物畫創作。1937年春返北平,任京華美術學院教授、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師。范曾、馬振聲、姚有多等都曾師從蔣兆和先生。

吳作人,安徽省涇縣人,1908年11月3日生於江蘇省江陰市,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童少年時代。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築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後就讀於上海藝術大學、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師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並參加南國革新運動。早年攻素描、油畫,功力深厚;間作國畫富於生活情趣,不落傳統窠臼。晚年後專攻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準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的深厚造詣。

他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在素描、油畫、藝術教育方面都造詣甚深,他在畫創造方面更是別創一格,自成一家。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教務長,1955年任副院長,1958年出任院長,1979年任名譽院長。曾當選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1979年當選文聯副主席,1985年當選美術家協會主席。曾連續當選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勳章」,1985年榮獲比利時王國王冠級榮譽勳章。擅長油畫、畫。1997年4月9日逝世。

林風眠(1900—1991)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原名林鳳鳴,生於廣東梅縣,自幼喜愛繪畫,19歲赴法勤工儉學。他先在蒂戒美術學校進修西洋畫,后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1925年回國后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兼教授。1927年林風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後來的浙江美術學院)任校長。解放后,任上海畫院畫師。林風眠於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取得極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等。著有《繪畫新論》,出版有《林風眠畫集》等。

林風眠擅長描寫仕女人物、京劇人物、漁村風情和女性人體以及各類靜物畫和有房子的風景畫。從作品內容上看有一種悲涼、孤寂、空曠、抒情的風格;從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構圖,二是無標題,他的畫特點鮮明,觀者一望即知。他試圖努力打破中西藝術界限,造就一種共通的藝術語言。他無愧於是一位富於創新意義的藝術大師,對許多後輩畫家產生過極深遠的影響。林風眠是整個20世紀美術界的精神領袖。

陸儼少(1909—1993),原名岡祖,字宛若,生於上海嘉定縣南翔鎮。陸先生在山水畫中獨創了兩種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塊」。所謂「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這種白痕在陸先生的作品種多數用來表現雲霧,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徑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襯,所以陸先生又創「墨塊」法,以濃墨積點成塊。陸先生還擅長用長線條描水勾雲,他的水紋描繪寫盡了江波萬態。他的勾雲是以較細的拖筆中鋒畫雲的陽面,以較淡而毛的環曲線條勾雲的陰面。另外,先生畫石每每空勾無皴,只用一根起伏變化的線條表現山石的結構,往往起筆墨跡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飛白,才蘸第二次。

李可染(1907.3—1989.12)室名師牛堂,江蘇徐州人。原名李永順,曾用別號三企。擅畫、美術教育,是山水畫大家。自幼習畫,深受潘天壽、林風眠影響,並師從齊白石、黃賓虹學畫,曾在多所藝術院校任教。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畫研究院院長。擅山水、重寫生,並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畫,將西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翼圖本期免費分享《史國良人物畫教學》視頻全集,下期將免費分享《蘇百鈞工筆花鳥教學》視頻全集。需要的朋友按如下方法領取。

文藝天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