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飯桌上對孩子做這2件事,後果難以置信

孩子的生長發育離不開食物,吃飯。讓孩子好好吃飯,也就成了所有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

但一些家長在飯桌上的一些行為,可能會在不知不自覺中傷害孩子。

比如,以下這2種。

一、長期喂飯

不能否認,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每到飯點,媽媽奶奶齊上陣,輪流追著寶寶喂飯,「寶貝,來,吃飯啦,張嘴」「乖孫子,啊~奶奶做的飯可好吃啦」……結果往往是,吃幾口,寶寶就跑去玩玩具了,又沒吃幾口,張牙舞爪地抗議別擋著他看動畫片……

其實,長期給孩子喂飯,對寶寶的潛在傷害或深遠影響非常大。

生理方面

1.使寶寶進食過快,不能充分咀嚼食物,長期如此勢必會影響消化吸收,增加寶寶腸胃負擔。

2.使寶寶失去動作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訓練的好機會,影響寶寶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建立,不利於寶寶正常發育。

心理方面

1.容易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喂飯的寶寶常常會吃飯不專心、東張西望、離開吃飯位置跑來跑去、玩玩具、看電視等。這些對寶寶從小注意力的培養非常不利。

2.使孩子缺乏自我服務能力和獨立性

孩子認為吃飯並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會讓家長開心的事情,不吃飯是可以拿來要挾家長的事件,這種不正常行為將導致孩子認知上的錯誤,也容易養成依賴、懶惰、生活能力低下、無責任心、害怕困難等壞習慣。

3.遏制孩子的自主發展

習慣於「喂飯」的孩子,將來也會事事依賴家長,例如讓爸媽幫忙做錯題集、做作業、整理書本課桌、做各種補習規劃等。扼殺了孩子原有的天生學習探究才能。

另外,長期喂飯還會導致兩種極端:

要麼寶寶對吃飯產生抵觸情緒;要麼寶寶似乎永遠吃不飽;

前者使寶寶五六歲依然不會獨立吃飯。

而家長催促和逼迫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使得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一種強迫性的任務,易誘發厭食或挑食。

後者使寶寶無法感知饑飽,越長越胖。

因為喂飯的時間總和,有可能都夠其他人吃一頓正餐+加餐了。在嬰幼兒時期,讓寶寶自己感知饑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感知能力發展。但喂飯卻扼殺了這種感知能力的發展。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千萬別再由著自己、慣著孩子的喂飯了!

可能會有媽媽說:站著說話不腰疼,孩子就是不吃飯怎麼辦?只能喂啊!

但樂媽想說:每個小孩都有自己能吃好飯的潛力,父母不懂引導、教養,就別怪孩子難搞、自己受累了。

二、「餐桌教育」

以前餐桌禮儀講究「食不言」,現在提倡多交流溝通。

但此處的「飯桌教育」可不是父子、母女其樂融融,在很多家長那裡,飯點,不是關心孩子的時間到了,而是樹立威嚴與責任的時候到了。

平時擠不出時間教育孩子,好不容易吃飯了能聚在一張桌子上,當然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啊。

所以,每次吃飯都會忍不住數落:「吃飯別吧唧嘴」「今天單元測驗考多少分?」「吃個飯這麼積極,學習咋沒見你這麼上心呢」……搞得孩子們都跟飯桌結仇了……

何必呢?好好的吃一頓飯不好嗎?只考慮自己有沒有時間,是否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呢?好不容易在飯桌上見到了爸爸媽媽,結果卻被訓得傷心難過。而且這樣做,對孩子的健康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啊。

首先,孩子在吃飯前或吃飯時突然受到父母的責問、訓斥,自然難於下咽,即使食物吃進肚裡,也不能得到充分消化,難於吸收。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孩子食欲不振,營養不良,最終引起疾病。

其次,孩子在進食時受到父母訓斥、打罵,必然傷心落淚,邊哭邊吃,很可能在抽泣時將食物吸進氣管里去,引起劇烈的嗆咳,嚴重時會造成窒息,是十分危險的。

吃飯就好好吃飯,教育就好好的教育,一事歸一事,每件事就該專心完成,包括吃飯。

所以,給各位父母們提了一個醒:教育孩子,真的要分時間、分場合,要不然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情緒,還有可能是身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