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楊宇:成功的商業設計是公眾與商業之間最好的媒介

楊宇身上有著濃濃的藝術氣息,這非常符合他一位央美教授的身份。其實,這也是他當初選擇走上設計道路的最初的緣因。

他長在部隊大院兒里,就讀於北京有名的重點中學101中學。當大家把北大清華當做目標時,他卻覺得生活不該是這樣,應該有個與眾不同的選擇。所以他毅然決然地報考了中央工藝美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啟了設計生涯。

經過多年的設計實踐,在楊宇看來,成功的商業設計是為人們帶來美妙的消費體驗,同時也是把品牌理念傳遞到大眾的媒介,設計師在消費大眾和品牌之間充當著溝通與傳播的角色。

"在一個消費型的社會裡,除了購物消費體驗之外,商業建築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其核心價值就在於通過創造獨特的視覺感受,使人們對於城市有更深刻的歸屬感。我們希望通過藝術化的商業設計,讓審美情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氣息產生微妙的互動化學作用,為大眾帶來前所未有的獨特體驗。"楊宇說。

2006年,做了多年設計的楊宇開啟了一個新的職業歷程,他進入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也許是因為母親是教師的緣故,他天生對於當老師有種使命感,就這樣機緣巧合,他從一名職業設計師轉身成為了大學校園裡一位老師。

雖然身份轉換,但是楊宇卻一直沒有放棄做職業設計師的想法,他覺得能夠在設計實踐的同時,成為一名職業教師也是件非常幸運的事。一方面可以接觸市場,通過實踐可以獲得學校里接觸不到的知識。一方面他又能有機會接觸一批年輕的力量,了解時代的變化和一些新奇的想法。

教學上,楊宇一直不斷尋找突破,他覺得現在的學生創意和設計能力都很強,但局限就是過於專註本專業的學術領域。他說,設計要走向市場,的設計教育需要與市場接軌,這種接軌並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從事實際的設計項目,而是需要將商業空間設計的理念植入到教學中,因為商業空間設計既要有很強的專業性,又需要大量的設計行業之外的知識,而通過教學讓學生面對設計中的各種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的方式。他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商業品牌與學校理論教學結合的優秀的項目和案例誕生,這樣才能真正讓設計服務社會。



[Hi設計=Hi,楊宇=Yang]



每次重大的決策都是行動快于思維



Hi:怎麼開始要做室內設計的呢?

Yang:我學室內設計很偶然。我是部隊大院長大的,大家習慣在同樣的價值體系下按照家長和學校的安排規劃自己的人生。我當時就有點逆反,覺得生活不應該是這樣,為什麼一定要和別人做同樣的選擇?因為小的時候總畫畫,就想著是不是可以做點不一樣的事。在那個年代,學藝術是不被理解的。我當年所在的101中學屬於市重點。我考藝術院校的時候,我們校長還找我談過話,意思是說我要是考不上美院的話,就別聯考了,別影響學校升學率之類的。現在想想,可能就是一種青春期的衝動。

對有的人來講,決定人生的選擇的那一刻其實只是一種瞬間的直覺,行動時候不一定就是思維很清晰的時候。像我們創業也是這樣,要是都想清楚了可能這事就幹不了了。我人生中每次重大的決策都是行動快于思維。

室內設計研究的是人與空間更為密切的關係,它包含了視覺,觸覺,甚至嗅覺與聽覺交織的綜合感官體驗。在其中會接觸到社會文化與人性的千姿百態。這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還有就是速度。它的周期比較短,需要解決的問題相對更單純一些。而且在室內不用風吹日晒,很多新型材料,比較視覺化的元素可以更容易得到應用。我覺得室內設計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想法。



商業設計與主流建築設計的割裂



Hi:您是怎麼開始接觸商業設計的?

Yang:我從大學畢業那會就開始做百貨,當時是跟著一個裝修公司的老闆,第一個項目就是西單百貨商場。90年代中期是百貨的天下,所以學習的都是百貨的概念。那時候,他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在日本、韓國的考察,研究出了一套關於百貨的動線、平面的理念和技巧。

我的大學部畢業論文就是關於百貨商場人流動線分析的。這在當時還是很少有人研究的領域。1998年之後我在美國待了6年。2004年一個美國公司聘請我回國,主要做購物中心。2000年初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懂什麼是購物中心,但公司的創始人張乃尊先生一直堅持做。直到2007年的西單大悅城項目,算是他的成名作。那時候他就提出了天街,錯層平台等購物中心"街區"的理念。

從西單大悅城的項目開始我們做室內空間規劃,一邊做一邊學。做購物中心設計可以說是我的一個接觸社會的窗口,因為它能夠快速的讓你獲取消費文化以及社會文化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和商業策略。例如,2009年,我在做香港K11第一個武漢店時,就已經了解像了K11這種藝術商業的理念,並且參與到它的運作流程。所以我一直把購物中心當作一個學習的平台。

▼武漢K11新食藝

Hi:國內和國外對商業的理解是有很大差異的,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Yang:我個人認為,對於商業設計雖然不算排斥,但它起碼不在主流的價值體系之內。現在各種媒體上出現的大多是舊建築改造、或美術館這一類的文化建築,很少有關於大型商業設計的報道。而像我之前合作的商業設計公司,他們有自己的的圈子,定期舉辦論壇和各種活動。但這個團體跟主流的建築設計是脫離開的。

有一件事,我感觸特別深,在扎哈離世的時候,各個媒體都在大肆報道。而幾乎同時,以重塑"商業綜合體"著稱的美國捷得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Jon Jerde的去世卻很少有人關注。Jon Jerde對於商業建築的貢獻極大,其作品包括日本的難波公園(Namba Parks),美國洛杉磯的環球影城步行街(Universal CityWalk),聖地亞哥的赫頓廣場(Horton Plaza)等。他開創了"場所創造"這一理念,以難忘的體驗性打造精彩的公共場所。如今這種設計理念已經成為趨勢,不論是大型綜合體項目或小型原型建築設計,建築師們都開始以用戶體驗而非建築本身作為設計焦點。在我看來,相比扎哈,他才是真正影響著我們所有人生活的建築師。



設計師要跟隨時代的變化



Hi:您很早開始做購物中心,又做過很多商業項目,但現在好像做辦公多一些,會有主觀的選擇嗎?

Yang:在購物中心之前,我做過很多大型的辦公空間。室內設計的特點就是它所承載的空間始終在反映著這個時代的變遷。設計師也是隨著時代在變化。我在2010年的時候,曾經把一個辦公樓改成了購物中心,而在前年,我又把一個百貨商場改成了寫字樓。所以說這個時代在變,設計師也要跟著時代的腳步前進。儘管購物中心的消費屬性受到互聯網經濟和地產的影響,近年來正在逐漸衰退,然而,Jon Jerde所提倡的"場所創造"這一來自商業設計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了設計的各個領域。當年,安迪霍爾曾說:"美術館就像購物中心"。今天,無論是寫字樓,美術館,酒店都在秉承著情景營造,體驗式消費這一原則,可以說,購物中心存在於任何角落。

Hi:在購物中心之後的商業設計項目有什麼特別的案例嗎?

Yang:我這幾年主要在做一些大型寫字樓的公共空間設計。正如我剛才說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業態正在產生新的運營模式,寫字樓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傳統的觀念里,公共空間豪華的裝修,高大氣派的大堂入口象徵著寫字樓作為入駐企業形象的品牌榮譽感以及社會權力與地位。在南京北緯國際中心項目中,我們認為,在新型現代化城市商業環境氛圍里,寫字樓已經變成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它更加生動,這種生動,是基於當代年輕人更加開放的交流方式。它應當成為集藝術陳設,商業推廣,私人洽談等多元化的交互場所。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加強了平台的場域感,豐富了空間層次,讓傳統的寫字樓大堂成為人們相識或相遇的場所。

▼南京北緯國際中心

Hi:您是如何將商業設計策略在寫字樓項目中進行運用?

Yang:新街高和項目是將一個舊的百貨商場改造成一個以中小型金融企業為目標人群的出租型寫字樓。原建築外部既是熱鬧的帶有傳統風貌的新街口北大街,又臨近北京時尚潮流聚集的什剎海。在我們看來,金融行業的都市化,冷靜,內斂與建築外部環境的古樸喧囂的對立正如同今天的北京,在高樓林立、霓虹閃爍的現代都市景觀背後,是一個個無序而具有城市活力的藝術,文化場景。室內公共空間應當去表達這種有趣的跳躍關係。我們實際上是以商業設計的手法來進行室內空間設計,讓辦公樓變成一個充滿活力的街道。同時,把藝術作品帶入空間,將不同的藝術視覺體驗組織在不同的空間角落與界面中,通過戲劇性的情境激活一成不變的空間屬性,讓人們在行走中產生驚喜。

▼新街高和



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成為遊戲的設計者



Hi:您從職業設計師到教師,這個身份的轉換有什麼影響?

Yang:我2006年來到央美。當了老師以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對設計的理解不太一樣了。以前就覺得形式感很重要,一定要好看,很少就設計的本質有過多的思考。到學校以後,出於知識講授的需要,慢慢的就會通過所做的每一個項目,對設計過程的有更多邏輯性的梳理和總結。這樣的梳理和總結多了,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對於設計的理解和理論構架。這也是我當了老師以後的最大收穫。

Hi:從教學上講,央美的室內設計專業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Yang:因為央美的室內專業是5年制,跟著建築走。所以我們就會想,比別的學校多的這一年該幹些什麼?這麼多年從業的經歷包括我對設計的認知讓我一直覺得,設計師必須要跳出形式語言的圈子去思考到底是什麼決定了設計的結果?

設計其實不需要那麼宏大的理論系統,更多的是需要你對社會的理解,包括對人性的理解,對生活方式的理解。理解的越透徹,未來在設計上施展的空間就越大。所以在教學中,不管是建築改造、餐飲、辦公、酒店等不同課題,我們提倡的是首先讓學生對相關行業進行細緻的調研,然後對相應的商業模式進行探討,探討之後他們會發現,除了設計的形式語言之外,業態背後的功能需求或運營模式可能才是決定設計結果的重要因素。之後,我們鼓勵學生打破傳統的業態模式,以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消費體驗來探討新型線下商業拓展的可能性。我一直跟學生講:如果說設計是一場遊戲,你們要做遊戲的設計者,不要總做遊戲的玩家。未來的設計師絕不再是單純的設計服務者,一定要去參與到制定設計策略的工作里去。

Hi:您在學校這個環境里,通過什麼方式來獲取新鮮的觀點,保持跟上社會的節奏?

Yang: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這種學習是雙向的,向學生學習,也向業主學習。當下的學生具有非常廣闊的視野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在學校里和他們進行交流的時候,總是能感受到他們不同的思維亮點。而在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業主會教你很多東西。大家總說業主是我們對頭,而我認為業主是最好的老師。

無論是大型國企老總還是開發商,亦或是開飯館的小老闆,他們都有各自的知識儲備,這些知識都是他們經過長時間的嘗試和努力沉澱下來的。在與他們合作的每個項目中,我都會得到很多不同的知識點。所以我挺珍惜職業設計師這部分的經歷和這份工作,因為它確實可以讓我得到很多書本里沒有的知識。



設計就是一種改變世界的方式



Hi:這麼多年來您追求的是什麼呢?

Yang:可能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我母親就是老師,所以天生的對於當老師有種使命感。我們這一代人都有點理想主義,總覺得我需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也許這挺可笑的,但這可能就是一個自我價值的體現。大學老師就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實現方式。學生像是一顆顆種子,他們每個人在未來都會對這個社會做出一點改變,這讓我覺得我對這個社會的改變將是巨大的。

做設計也是一樣,其實我不太喜歡做那種豪宅,高檔會所,或是美術館。因為我覺得那種空間使用的人很少。我更喜歡設計商業空間,或者辦公空間這種人流穿梭的場所,它意味著我所創造的空間會跟更多的人發生關係。如果我把空間做的有趣些,在他們日常生活中喚起哪怕是小小的不易覺察的感動,我就會覺得我在改變著這個世界。



▼保定植物園遊客中心

▼首地大峽谷購物中心

▼中央美院501畫室改造

點擊原文閱讀了解更多內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