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開學啦! 第一課從學習傳統文化開始

本報記者 程功攝 J129

經過了近一個月的寒假之後,孩子們今天紛紛返回校園,開始了新學期的生活。隨著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日漸重視,不少學校的第一課帶領孩子從學習傳統開始。

茶道扎染感悟文化傳承

「古代『香』字,上面為『禾』,下面是一口鍋,是不是讓大家想到了媽媽做的飯啊?」今天上午,燈市口國小優質教育資源帶北池子校區三年級的課堂上,在裊裊升起的香霧中,孩子們跟隨管理科學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的老師們學習起了「香道」文化。除了香道之外,校區在開學之初還引入了茶藝、古箏、繩藝、插花、扎染、太極、古典舞等共11門體驗課程。燈小資源帶東高房校區也在開學伊始就開設了傳統禮儀、茶藝、太極、書法等課。

此外,北京市第25中學在開學典禮上啟動了「文化·傳承2030」工程,並開設了班級舞蹈、茶文化、非遺剪紙、京劇、書法、篆刻等課程,弘揚優秀文化。革新里國小則將學校藝術特色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地融合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實踐中。此次開學典禮,各年級分別以故事表演、民俗展示、家務PK、傳統相聲、新學期寄語等形式將假期傳統文化實踐活動進行了成果展示。金台書院國小的學生們今天上午也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行了開筆禮。

故事展覽分享實踐所得

美麗的南極風光、神奇的南極生物、長城站里的匯文一小足跡、穿越德雷克海峽的難忘回憶……在今天下午的開學典禮上,匯文一小的鄭智學校長把隨同「少年極先鋒2017南極科學考察團」前往南極長城站的難忘經歷剪輯成視頻,編成故事,生動地講給全校師生聽。

北京市第24中學的學生代表通過開學典禮向全校師生講述了寒假參加東城區「追憶革命先烈 重溫紅色精神」環京津冀研學活動的收穫與感受,通過學習軍事理論知識,參與國防實踐體驗,參觀軍營及軍事展覽等,同學們眼中的愛國情懷有了實際的落地。

定安里國小的同學們按照不同年級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寒假作業成果展。假期中,孩子們走進博物館、觀看紅色電影、學習滑冰、滑雪……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在探索中求真知。

走進衚衕體驗京味兒

「寒假裡我走進了位於阜成門內宮門口二條的魯迅先生的故居!」「我去了梁實秋故居!」「你知道咱們禮士衚衕里走出過什麼名人嗎?告訴你們吧,劉墉!」「走進名人故居,開啟衚衕文化之門」是燈市口國小資源帶禮士校區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開學典禮上,同學們迫不及待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寒假裡走訪名人故居的經歷。

「北京有一位衚衕里走出來的大作家,你們知道是誰嗎?他就是你們以後會『熟識』的老舍爺爺!」開學第一課,率先走上講台的是來自老舍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老舍先生的故居位於豐富衚衕,大家也管它叫作『丹柿小院』,看它樸實無華的院門……」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校區「走近名人故居」的探訪之旅也正式起航。

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作品也充滿了北京味兒,是離孩子們最近的文學家。因此,校區以他作為故居探訪的第一站。「未來,還將走進老舍故居進行實地探訪,結合《茶館》給孩子講講關於茶的老禮兒,結合老舍先生的生活年代,講講老北京的吃食、遊戲」,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

「接棒」老舍紀念館工作人員登上講台的是校區教師,他們接過「話茬兒」,開啟《衚衕文化之門》綜合實踐課,從老舍故居的大門起始,一一講起衚衕里的門、小門墩、有趣的門鈸、門上的裝飾-門神和對聯,並與學科教學緊密聯繫,比如,傳統對開式的大門,就是美術中「對稱」的體現。據了解,本學期,學生將以研究衚衕里的「門」為主題,繼續學習衚衕文化,追尋老北京的風情民俗,了解北京城市的歷史、變遷和發展。

本報記者 牛偉坤 孫樂琪

J191 J245

【相關新聞】

「詩詞大會」掀起誦讀熱潮

專家:應以培養興趣為主 不宜設硬指標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要說剛剛過去的寒假裡最火的是什麼,《詩詞大會》應該算是一個。記者上午從多所學校了解到,新的學期將加強古詩詞對孩子的浸潤。不過,專家表示,對於古詩詞的學習,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人文素養為主,不應該成為對孩子的硬性要求。

多所學校語文教師向記者表示,在假期中收看《詩詞大會》時感到「很興奮」,要在新學期加強對孩子古詩詞素養的培養。其實,隨著本市考試教學對於傳統文化內容的傾斜,不少學校早已開設了古詩詞相關的活動。以燈市口國小優質教育資源帶北池子校區為例,早在2015年底,校區就曾引導孩子們接觸《中華古詩文讀本》中的300首古詩詞,並利用每周一早上的時間進行誦讀。「詩詞大會播的時候,我們的家長老師都很興奮」,學區校長呂紅告訴記者,一定程度上受到詩詞大會大受歡迎的影響,本學期開始,將每周一天的誦讀時間增加為每周三天,同時在誦讀範圍上也有所擴大,將課標中的80首國小生必讀古詩融入其中。按照學校在2014年制定的讓「學生在三年內完成背誦300篇古詩文」的目標,今年校區將迎來首屆「詩詞畢業生」。不過呂紅表示,在詩詞大火面前,作為教育工作者依然應該心懷謹慎,「古詩詞的學習還是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人文素養為主,不應該成為對孩子的硬性指標,我們得承認孩子是有差異性的,有的孩子擅長、熱愛這方面內容,有的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更為擅長。」

國家二級作家、先後擔任多家中國小報刊主編的塗國文在評價詩詞大會第二季巔峰對決時提到,雖然節目很精彩,但在評判標準上還是不自覺地帶有一點應試教育的痕迹,即只有一個標準答案。「譬如有個題目,讓選手說出體現了江南、杏花、春雨三個元素的詩句,標準答案為『杏花春雨江南』。我想問的是,如果我回答『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評委算我對還是算我錯?」因此,對於詩詞大會掀起的記誦古詩詞的熱潮,塗國文提醒,一要真正落實到實處,落到教育教學的實處,落到生活和生命的實處;二要活學活用,否則只會成為死的知識,「詩詞走入課堂,關鍵在於提升教師的詩詞鑒賞審美水平。現在中國小詩詞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教師的鑒賞水平整體不樂觀,肢解詩詞和標準化答案的現象非常嚴重。」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李舜華在看待詩詞進校園的問題上則感受到了兩難的境地,「傳播傳統詩詞,需要體制的支持,但一旦進入到體制內,必然會功利化。這還得一步步看,希望體制能夠給具體的教育者更多的空間。」李舜華表示,她個人反對詩詞進入聯考,提倡更多的講座、更多詩社的活動,偶爾的詩歌創作比賽,但不鼓勵類似中華詩詞大會的活動在校園普及。「我們還應鼓勵詩詞的日常化,譬如,飛花令,原本就是酒令,是可以在日常師生往來中進行的。」 J19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