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研讀經典」老莊道家自然主義思想及其價值

老莊道家自然主義思想及其價值

作者:王國良

引言

自然主義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與核心價值。自然首先是指自然而然的原則,其後具有自然界的含義。道家從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是自然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的立場來看待自然,認為人與自然息息相通、和諧共存,人與自然本質同源,人類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道家的自然主義思想反對片面強調征服自然的人類中心主義,對矯正現代工業文明破壞自然的弊病有重要意義,對當代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發展生態文明、建構環境倫理具有獨特價值。

(下文有刪減)

內容與內涵

「自然」本是道家首創的獨特概念,自然最先出現在《老子》中,戰國中期以後使用漸多。「自然」一詞的最初意義不是指自然界,其本意就是「自己如此」,「自然」的原始意義就是自然而然,其運動發展沒有原因可言,也沒有外力干預作用。道家講自然,並不是排斥一切人為,而是主要指人類應按自然原則做事。老子所講的自然恰恰是人類社會中的自然,是人類行為中的自然而然的狀態。提倡自然是對人類社會行為提出一種方向和理想,而不是提倡「不做事」。老子之自然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沒有人類文明的自然狀態,不是與「人類」或「人為」相對的概念,而是與勉強、緊張、壓迫、衝突相對立的概念,是一種值得追求、嚮往的狀態,也就是一種價值。

老子思想最深刻的體現就在於自然無為的精義,無為是構造自然和諧完美狀態,具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良好品質,天下萬事萬物生生不息,在無為的狀態下成為和諧的整體。「無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無為的根本含義就是尊重自然。在這一點上,莊子和老子一脈相承。莊子反對人們以「魯莽滅裂」的殘暴手段肆意破壞自然,主張在順應和保護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條件生產財富。

道家思想中包含不少對自然的客觀認識,但主要方面卻不是提倡認識自然的本質和客觀規律,而是體驗人與自然界萬物的息息相通,和諧交融,因此從「天人合一」思維模式中發展出自然主義。這裡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界的自然,更是因其自然、順其自然的思維習慣,同時也是富有詩意的人生態度。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主要表明人與自然不可分離,融為一體,人順應自然、因應自然而生活。尊重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優秀的傳統思想之一。莊子繼續併發揮了這一傳統思想,他認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而人不過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大自然本是一體:「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因此,人的一切行為都應與天地自然保持和諧統一。「天和」是「人和」的前提。「自然無為」作為道家生態倫理的基本原則,它要求人類因循自然,不任意妄為。人在自然面前,應當如庖丁解牛一樣,善於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地生存,否則,必將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自然主義的第二層含義是人與自然的本質同源。儒道兩家都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過,儒家強調自然從屬於人,人高於自然,人是自然的精華和靈長,「惟天地,萬物之母,惟人,萬物之靈」。與儒家相比,道家更多地是自人從屬於自然的立場肯定人與自然的本質同源,人與自然的同一、統一,天是自然之天,人是自然之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老子最先表達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遵從自然之道,人也遵從自然之道。莊子明確提出了「天與人一也」的說法:「無受天損易,無受人益難。無始而非卒也,人與天一也。」在老子看來,「道」產生萬物的過程,是一個事物自身內在矛盾運動的自然而然的過程。既然人產生於這一過程,人的一切行為就應當以這一過程為範本,將自然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道家老莊否認人與自然的差別性,否認人之為人的本質,認為人與自然可以相互轉化,人可以變成泥土、牛馬、翅膀車輪等。老子說「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人可以通過「坐忘」、忘我、喪我而意識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道家從因任自然的立場出發,提出一種反智主義的觀點,反對發揮人的智能,反對科技文明進步,認為人如果產生「功利機巧之心」,就將給社會帶來無盡的混亂、爭鬥和罪惡。老子提出「絕聖棄智」,莊子主張「墯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與大道」。 說到底,老莊還是反對破壞自然,反對扭曲人的自然性,「不以人助天」,「無以人滅天」,莊子把自然界物質的原始狀態稱為「朴」,認為任何人為的技術都有損於物的「朴」的本性,因而是有害的。莊子的目的在於告誡躊躇滿志的人類,必須以極其審慎的態度,對技術作出深思熟慮的理智的抉擇,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思想價值

道家自然主義思想對人文精神的特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後世文學藝術的發展也有極大影響。莊子曾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對美學思想產生重要影響。山水詩、山水畫的發達是文藝的重要特色。陶淵明也許是表現道家自然意識的典型。首先應承任,陶淵明並非渾身都是靜穆。他在《讀山海經》中,對精衛、刑天、夸父一類的神話英雄致以仰慕之情;《詠荊柯》慷慨悲涼,令人振奮;《擬古》諸篇,也大抵是傷時感事之作。但陶淵明影響最大之處,確實在於表達了對自然和平生活的依戀和讚美。其詩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還自然。」「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不為流俗所累,不為五斗米折腰,歸田園居,復歸自然,與松菊為友,托體同山阿,「此中有真意」,也許就是人生「本真」的自然生活吧!陶淵明所達到的自然境界,已經不是原初簡單的人與自然的相關依託,而是具有高度自覺的人所表現的平淡沖和,情深意真。

老莊道家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協調的思想,確實提供了豐富樸素而又精闢的關於保護環境的見解,這是不容否認的。積極繼承和有效開發這些思想資源和生態智能,無疑將對現代社會條件下保護環境有所啟發和助益。西方文化長期以來科技理性過於發達,片面強調改造、利用、征服自然,對於保護自然環境缺乏相應的思想資源和理論準備。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反對認識改造征服自然,文化中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不發達,恰恰是其缺陷與不足。但西方自近代以來,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成為近現代文明的主題,工業文明愈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性就愈大,大氣污染,海洋污染,水土流失,動物減少,濫伐森林,濫採煤油,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所有這一切已經使人類的生存家園變得岌岌可危。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嚴峻課題。文化中的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思想理當在現代條件下顯現其意義和價值。

應該承認,道家傳統的自然主義思想有一定的理論缺陷與不足。道家傳統不重視認識論,對人如何在認識、利用自然的基礎上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沒做認真具體的、實際可操作的探究。自然物、包括動物在內,不可能自覺地與人和諧相處,主動適應人的需求,只有人能夠自覺地認識到、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除了要有高遠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之外,還必須依靠人自己的認識、實踐,掌握自然物本身的規律,以改造自然物、利用自然物,使自然物為人服務,為人利用,「道法自然」,遵循自然規律,首先就要認識自然規律,特別是要認識不同自然物的具體特殊屬性,不能籠統地講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不能代替對分殊的認識,也不同於對分殊的認識。但與道家自然觀的缺陷相比,道家自然主義理論的合理之處具有更高的現代價值。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越來越威脅著人類自身生存,保護環境、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保持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幾乎成為全球共識與普世價值。道家的自然觀在這方面可以提供豐富的理論資源,對人類中心主義為滿足人類需求而犧牲自然環境的弊病起到矯正與遏制的作用,有助於人們從新的視角看待自然。

總之,我們現在建設生態文明、探索現代環境倫理時,要用道家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自然主義思想、境界為指導,充分汲取其合理因素,重視、吸收西方哲學中認識自然、支配自然的精神,合理的利用自然,在利用自然的同時,也使自然得到按其自身規律要求的發展,使自然與人類和諧共存,使自然環境成為人類的美好家園,使天地本身所具有的無言之大美,既按其本性、又符合人類最高審美境界追求的面貌展現出來,讓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人與自然的本質同源同時也成為真善美的統一。

註:

授權發布,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台:changanjie-read長安街讀書會

相聚長安街,走讀長安街。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近千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剛剛

長安街讀書會長安街讀書會:即可關注,自助申請入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