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平均年齡72.3歲的上海學霸高歌《我愛你中國》 感動青年

在家裡,劉西拉和陳陳經常合奏,琴聲悠揚,繞樑不去。

青年報記者 張瑞麒 攝

清華上海校友團在表演現場。 視頻截圖

據《青年報》報道,最近,一群平均年齡72.3歲的清華學子登上了《出彩人》的舞台,他們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成員,一首《我愛你》唱得撒貝南淚灑現場,蔡國慶更是被感動得淚流滿面。不是某某歌星的演唱會,也沒有某某名人的八卦新聞。「青春上海」官微發布的《平均年齡72.3歲的上海學霸高唱《我愛你》,主持人流淚,全場感動!》的公眾號帖子在短短几個小時內突破了10萬+的閱讀量,引來眾多90后們含淚膜拜。昨天,本報記者輾轉找到了那些藝術團的清華老學霸,聆聽那些年他們傾情組建藝術團,唱響全國的背後故事。

事件回放

他們演唱的時候彷彿找回了青春

站在藝術團中的清華上海校友團的團員們大多已白髮蒼蒼,雖然被歲月改變了容顏,但他們渾厚的嗓音透著歲月滄桑,歌聲嘹亮,讓人心潮澎湃。

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熟練地拉著小提琴,在鋼琴前展露非凡琴藝,飛揚的旋律響徹全場。他們個個都是傳奇,為祖國奉獻了一生。他們當中有第一代大飛機運-10的副總設計師、已經87歲高齡的程不時先生,他也是大飛機C919專家組的成員,曾親眼目睹了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成功。合唱團中還有一對將軍夫妻,張利興將軍和妻子朱鳳蓉。在鏡頭前,張利興將軍謙虛地稱自己是「核試驗基地的一位老兵」。這位昔日的清華學子在1965年畢業后就來到新疆馬蘭核試驗基地一直工作到退休。他們本可以選擇優越的生活,但都毅然先後奔赴戈壁大漠,來到新疆馬蘭核試驗基地,把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我們乾的是驚天動地的事,做的是隱姓埋名的人。」張將軍這樣說。

他們中還有上海交大講習教授劉西拉,滿頭白髮的他仍在講台堅持講課育人。他的愛人陳陳教授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也是藝術團團員之一。他們是改革開放以來,雙雙取得博士學位后首批回國的留美夫妻。1980年,國家選送留學生出國,陳陳以出色的成績考上了一機部的公派,來到美國普渡大學電機系做訪問學者,次年,劉西拉也獲得了公派普渡大學土木系讀研的機會。回國后,陳陳到上海交大任教,劉西拉到清華任教,在家裡,劉西拉和陳陳經常合奏,琴聲悠揚,繞樑不去。

聽畢他們的歌聲,撒貝南熱淚盈眶,「看著他們,我才知道,今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就,今天為什麼能夠昂首挺胸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蔡國慶則哽咽地說道:「這個國家不能沒有你們,這個國家今天的美好,是因為你們這一代人了不起的付出。」

排練

清華學霸「相約星期六」大夥帶著醫保卡上陣,更有兩人在排練基地就醫

在清華時,學土木工程的劉西拉是學校管弦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手,幾十年後,現年77歲的他再度站上了舞台,和肩並肩的團員們演繹了《我愛你》。

時間穿梭到2008年,幾位愛好藝術的清華校友聚在一起,琢磨起建一個藝術團。得到了幾十位校友的支持。

要組建藝術團談何容易,首當其衝的就是要解決排練場地的難題。經過一番周折,有團員找到了同是清華校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傳媒學院院長,對方願意免費提供教室。後來因為學校制度改革,他們重新物色新的場所,所幸清華校友、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慷慨解囊,為他們每周六提供免費的會議廳,還讓辦公室人員加班半天為他們服務。於是,一群清華學霸開始了「相約星期六」的日子。

在很多人眼裡,清華學子以理工科見長。但陳陳老師和丈夫劉西拉的創團之舉卻打破了世俗的「偏見」。「以我和丈夫為例,我們從小在上海業餘學音樂。西拉跟著上海交響樂團的一位老師,我則師從上音附中的一名音樂老師。其實,清華一直有藝術教育傳統,所以我們的底子打得非常好。」在藝術團里擔當鋼琴手和小提琴手的這對夫婦表示,在吸納團員時,不會設太高門檻,只要是清華校友都歡迎他們入團。目的是希望校友有一個溫暖的家。作為藝術團唯一的鋼琴伴奏,別人都可以請假,唯獨陳陳老師每次都準時抵達,幾乎從不缺席。

1955年進入清華讀書的朱亦梅人稱「朱二哥」,在藝術團年齡排名第二,退休前是上海大學國際商學院計算機系的系主任、教授,曾參與編寫全國第一本計算機原理和計算機網路統編教材,曾研製了全國第一台自產元件的數字電子秤,曾研製了第一套條形碼計算機銷售網路,為商業自動化做出了貢獻。今年82歲的他於2008年底進入藝術團,算是元老級的團員。在一次參加校慶聚會時,得知同為清華管弦樂隊的隊友劉西拉組建了藝術團,立即加入進來。平時,他在藝術團里唱的是男高音,愛人俞伊望唱的是女低音。倘若有大型活動,他則自告奮勇擔當起脫口秀節目主持人。

回憶起藝術團成立伊始的狀況,朱亦梅坦言,「一開始的時候條件很艱苦,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借的教室連鋼琴都沒有。起初只有20多名團員,四個聲部都湊不齊,也沒有指揮。我們合唱團沒有經費來源,好不容易才借到了免費排練場地。請到了合適的指揮。」

這位在藝術團堅持迄今的糜指揮的夫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每次排練,糜指揮都會帶太太同來,坐在那裡靜靜地看他們排練。藝術團中最年長的要屬87歲的程不時老先生了,為了方便他來排練,有車的校友主動接下了接送的任務。

藝術團中有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團員,不幸罹患癌症。但團員們驚奇地發現,每周六她在女兒的陪伴下準時出現在排練會議室里,直至去世。

一位曾留學蘇聯的校友,在劉海粟美術館的一次俄國畫家的畫展開幕儀式上,熱情地邀請藝術團的團員們去唱歌。不料,數月後他也撒手人寰。

「藝術團的團員平均年齡72.3歲,60多歲都算年輕的。這些年,已經有三四名團員去世了。」朱亦梅心中無比懷念故人,悠悠地吐出這一句,隨即話鋒一轉,「我們將藝術團當作第二個家。每周必來。哪怕有人帶病也堅持出席,藝術團已經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這些年,團員也從最初的20多人穩步增長至五六十人,在冊團員數為100多人。」

去年9月份剛返滬的「將軍團員」張利興告訴記者,自己是今年春節以後才入團的。「我幾乎沒有聲樂基礎,也是跟著大家慢慢學習。能和很多校友在一起很開心。」張利興謙虛地表示,作為男高音的他一開始只會吼,屬於「濫竽充數」,參加過幾次后才漸漸有了起色。老伴起初因為身體不好,沒有參加,但在其他團員的動員下,也加入了藝術團。

這次登上央視舞台,向全國人民唱響《我愛你》,舉世震驚。這樣的反響是陳陳老師沒有料到的。「這首曲子是我們和總導演反覆溝通后定下來的。」

排練中更是湧現出許多感動。程不時老先生夫人身體不好,他帶著夫人一起參加排練。老團員們大多上了年紀,大夥帶著醫保卡上陣,更有兩位在排練基地就醫。在採訪時,張開慧的一句話讓人忍俊不禁。「每周參加一次排練不僅不會累還覺得是一种放松。每周六我回來量血壓都比平時要低。」

演出

含淚唱響西南聯大校歌通過一首校歌共同連上了愛國基因線

「這些年,讓你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演出呢?」當記者向諸位團員分別拋出這個問題時,有數人不約而同提到了去年赴西南聯大的那次合唱。

朱亦梅向青年報記者娓娓道來西南聯大的歷史:「當年日本人佔領天津、北京等城市后,清華、北大、南開大學等學生紛紛出走來到雲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聯大。這所學校一共成立了8年,堪稱世界上壽命最短的大學。但這所學校8年培養了3000多名學生,畢業生中很多都成為國家棟樑,誕生了171個兩院院士,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畢業生中不少都是我們清華大學的老師,包括電機系系主任、無線電系系主任,梁思成也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後來,西南聯大師範學院留下來成為現在的雲南師範大學。我們那次是抱著朝聖的心態去雲南師範大學。」

在參觀完后,眾人來到一處教室,在那裡,負責講解西南聯大舊址的女學生唱起了聯大的校歌。她剛起了個頭,藝術團的全體團員齊聲唱起了校歌。在慷慨激昂的歌聲中,女學生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從未接待過這樣的參觀團。」

西南聯大舊址參觀同樣勾起了張開慧老人的回憶。「儘管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但來到現場后,當看到我們的前輩在那樣的環境下學習,還是感慨萬千。那時的大學教室是由泥築成的,黑板小得可憐,教學環境異常艱苦。可以想象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唱起根據岳飛的《滿江紅》的基調改編的校歌時的心情。在唱這首校歌的時候,我們能感同身受,很多人是含淚唱出來的。」

「那名講解員是20多歲的女學生。她說,『本來我唱這首校歌給所有參觀的人聽,沒想到我卻被你們唱哭了。』這說明她也有我們一樣的愛國基因。這種愛國基因是人身上特有的。通過一首校歌,我們共同把基因線連上了。」張開慧強調說,「我們這一代人,歷經萬難,終於看到祖國大變樣,國家變得更加富強,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愛國的基因是天生的。這也是每個人身上的基因。」

令團長劉西拉記憶猶新的還有2010年世博會世界名校學子的那場演出。「那時很多世界著名大學藝術團隊都希望演出,我們也報名參加了。但主辦方覺得我們年紀偏大,認為老人不宜參加。後來清華大學抗議說,如果老校友不來,那麼年輕校友也不來。最終,我們得以和年輕校友同台演出。」

這些年,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的身影也出現在全國各地。在朱亦梅記憶中,團員們曾赴甘肅蘭州和蘭州校友聯歡。他們也曾赴常州,參加新成立后清華校長兼黨委書記蔣南翔紀念館銅像的揭幕儀式。「我記得當年在清華的開學第一堂課就是蔣校長給我們講的。他還提出了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

藝術團的團員大多是「銀髮族」,但這些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深入位於上海郊區的親和源等養老社區,給同齡的老人做慰問演出。「那些老人和我們年齡相仿,甚至比我們還年輕。但他們身體沒我們好。能給他們演出,也是做好事,我們覺得很欣慰。」

今年6月10日,藝術團成員還參加了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紀念清華大學成立106周年演出活動,門票一票難求。

寄語

青年同胞要自強不息愛國精神的傳承需要你們接力

事實上,清華學霸們的《我愛你》不僅感動了同齡人,也讓無數年輕朋友為之動容。

6月11日下午,「青春上海」的帖子一經發布,引來了眾多青年人的共鳴。網友「夏洛克」說,「劉西拉老師教我們計算結構力學,七十七歲了還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思維非常敏捷,一次性講課兩個半小時中間只休息5分鐘,不用PPT而是自己板書講課,一寫就寫七八面黑板。雖然我經常抱怨都讀研了還要上這種作業多、考試多、全英文講授給分又低的課,但是我還是一直很欽佩劉老師的,從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們那個年代的有為知識青年將青春活力都奉獻給國家的無私奉獻精神!」網友「jacob」評價說,「今年看過最燃的!真的太感動了!我愛你!我愛你!這些可敬的人!」

還有不少網友表示,要向這些愛國老人學習。網友「Bourne」說,可敬又可愛的一群老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網友「要學習永遠的NUDTer」說,能見證祖國的成長才是這一生最幸福的事情,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這一代人更要學習這股子精神建設我們的祖國。網友「Lewis」更是跟帖道,「他們見證了新的崛起,更是參與者。當代青年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呢?呼籲青年同胞自強不息,愛我中華。」

網友「烏托邦」的留言令人動容,「這個場景給我了震撼,燃起了青春和夢想的火焰。年齡的增加會使人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關注自我,這本身沒什麼不好,甚至說是合乎人性根本的。但當你為一群為國奉獻的老人而感動時,說明自己內心深處還潛藏著一絲理想和追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願自己在窮時不忘兼濟天下之志,不忘初心。」

聽到年輕人的反饋,82歲的張開慧張老笑了。「看吧,這是年輕人發自內心的肯定。我們在台上把一輩子的情感通過歌聲表達出來,希望能感動大家,沒想到反響那麼大。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情。」

「就拿我為例,我從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就參加工作。那時,搞核能的大學生一輩子在大漠里付出。我們畢業後到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之一的黑龍江富拉爾基發電廠,當時條件之艱苦,恐怕現在的年輕人想象不到。那時,我們吃的糧食品種超過30種,實在沒東西吃了,連喂牲口的糧食都吃,吃了后胃裡發脹。我們住在『干打壘』里,那是一種由泥巴堆砌起來的房子。居住的地方沒有廁所,零下二三十度的夜裡,要跑到三五十米開外沒有水沖洗的旱廁,凍得瑟瑟發抖。」憶及過去,再看今朝,張老的語氣一如既往地平靜。「眼睛一眨,一輩子就這麼過來了。對我們當年吃過的苦,我們無怨無悔。即便我們的退休待遇和年輕人的收入有差距,我們也沒有絲毫埋怨。因為看到這幾十年來國家逐漸強盛起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成為世界有影響的國家之一。這其間有我們的一份綿薄之力,就已經很滿足了。」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認識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我!……」再度輕哼起這首歌,張老的眼中噙滿淚水,再度哽咽,「就像歌詞所唱的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是一滴水,大部分人還是最小的水分子。我們作為國家建設的長河中的一滴水分子,只講奉獻,不求回報。想當年,我們服從分配,祖國需要你去哪裡,你就去哪裡。我們專業90個人,近60個人被分配到東三省(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和內蒙古。近年來,每逢校慶回去看到昔日校友,大家都非常樂觀。」

陳陳老師也表示,一首《我愛你》之所以反響如此熱烈,主要是反映了他們這一代人的心聲。「我們藝術團的成員大多是搞工程技術的,為祖國建設付出了畢生心血。時代在變化,在進步。現在的年輕人碰到的是新問題,希望他們能做得更好。」

對於節目播出后的巨大反響,團長劉西拉也「有話要說」。「這些年,看到光怪陸離的舞台,大家是不是覺得缺了點什麼。我們內心深處要的不是一般膚淺的搞笑,而是希望有更多精彩的東西來感動年輕人。其實,我們的合唱受到關注,並非我們唱得多好。而是我們唱出了大家心裡的一句話。」

劉團長同時指出,這些年,我們太過宣傳面上出類拔萃的人,而忽視了像張將軍一樣默默無聞的人。「我希望年輕人和我們一樣,都要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振興中華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完成的使命。愛國精神能否傳承下去需要靠年輕人接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