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遇見最好的自己,從接受現狀開始

文 |【德】克里斯汀娜·布萊勒

譯| 劉曉

摘自 |《自我關懷》

生活中,你可曾因為期望自己變得更好而患得患失,或者經常對自己、對生活感到不滿意?

長期以來,薩賓娜都在為自己太胖的現狀而焦慮不堪,多方面考慮后,她決定節食減肥。

節食剛開始的幾天,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她也為自己能夠邁出這關鍵性的一步而感到很自豪。可當她辛辛苦苦地堅持了一周之後,甜食開始對她產生難以抗拒的誘惑,於是她屈從了,開始大啖各種心儀的甜品,儘管在她的飲食計劃里,甜品是絕對被禁止的。

緊接著,一股強烈的羞恥感與失望感向她襲來。她開始譴責自己:"真是太過分了!總是這麼貪嘴、軟弱、沒有丁點兒自控能力!難怪減肥總是不成功!你肯定就會一直這麼胖下去了!"

因為感到丟臉,薩賓娜一直躲在家裡不肯出去:"換作別人肯定都能撐過去,誰願意跟一個管不住嘴又胖成豬樣的女人做朋友呢?想想就噁心,還是別出門丟人現眼了。"

這一時的挫敗感始終折磨著她,腦中的胡思亂想也沒有停歇:"我到底是為什麼要這麼做呀?別人要是知道了這事兒,會怎麼想呢?"

內心的矛盾使得薩賓娜筋疲力盡,無可奈何她只得投降,放棄減肥,甚至用更多的甜食來自我"安慰"。

越想變成某個"應該成為的樣子",越可能失望

一如薩賓娜節食失敗后的反應,或許你也有過和她相似的心路歷程。對待自己的錯誤總是顯得不依不饒。

當我們在人生中遭遇挫折、逆境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對自己的期待和對生活的規劃落了空,倍感失望。

我們給自己設置的期望值越高,越是把自己與某個"應該成為的樣子"掛上鉤,就越容易發生這種風險:一旦事實沒有符合期待,我們的情緒就會十分低落。

可是如果我們以開放的胸懷、不預設任何期待地去面對低潮中的他人,卻能夠很容易地感受到自己正在付出關懷。這是因為,當我們接收到的情感主要以痛苦為主的時候,不管它們是由損失、失敗、失望、受傷還是身體上的不適造成的,這些痛苦都會自動引發一系列的直接反應。而正是這些反應,放大了我們正在經歷的苦痛,並使得我們對痛苦更加敏感。

這個被揭露出來的刺激-反應機制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引起我們的重視。可一旦我們理解了這種"期待-失望-痛苦"的循環實際由自我的期待而起,想從這個自動自發的連鎖反應中脫身就容易多了。

人類經過逐步的進化,已經成為一個能夠抵禦外來侵害、保障自己生存下去的有機體。我們的神經上緊了發條,敏銳的反應可以幫助我們隨時對抗一切危險,這是人類生存的首要原則。

不管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疼痛,都是提醒我們可能發生危險的有力的警示信號。因此不難理解,為何無論在感受到哪種疼痛的時候,人們總會先做出"抵抗"這一類的反應。這是在清楚地告訴自己:"這種感覺,我不想要。"

打破"別人會怎麼看你"的魔咒,才能活得好好的

假設我們在工作中犯了一個錯誤。常常會發生的情況是,千百種不同的思考方向把我們拽入了萬般矛盾之中。我們心中有一個角落在感到羞愧,試圖隱瞞真相;另一個聲音卻充滿憤怒,想要奮起反抗、為自己辯護;還有一部分的自我被恐懼所吞沒,因為擔心不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這種內心的衝突會導致我們絕望且分裂。

有一種想法能夠幫助我們,那就是認識到:我們大腦為什麼會"上緊發條",是為了讓我們活下去而不是高興起來。就像我們從屬於某個群體,如果好好合作,為團隊做出貢獻,那麼自我價值感就得以提升,就有助於生存。

人們總是會對那些可能導致自我價值降低、形象受損的行為保持高度敏感。正是由於不當的行為方式會使我們遭到社會、團隊的排擠與遺棄,因而在內心,我們總是和那個不夠好、不符合外界價值判斷的自己交戰。我們要麼自我貶低,要麼自我攻擊,與此同時還懷抱著一個期待--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自我改善的目的("打起精神來!知不知道別人都在怎麼看你?")。

在我們這個社會裡,如果一個人能做到有自控力、堅強、成功,那麼他就會被視為有吸引力的。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薩賓娜覺得自己缺乏自制力並體重超標時,會那樣地如臨大敵。

人生出現麻煩時,不要問"是誰的錯",要想"我能做什麼"

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當人處在逆境或低潮中的時候,自然沒辦法高高興興地伸出雙手,擁抱眼前令人沮喪的現實;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排斥和拒絕。

比如醫生斷定你患上了某種疾病,或許下一秒我們就會大發雷霆,抑或是開始抱怨命運:"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現在?這不公平!這可不是我想要的!我正要整裝待發,眼下一切卻都被按了暫停!"

做出以上的反應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命運無緣無故地讓打擊降臨在我們身上這個事實,會給我們造成一種錯覺,彷彿挫折與不幸都是針對我們個人的特定懲罰。

我們總是在計劃、在設想我們的生活應該如何進行,卻常常忘了,對於事物的發展,我們自己真正能控制的部分,遠比我們所認為的少得多。

我本人就很清楚這種感覺。由於某種先天的結締組織缺陷,我不得不從出生開始,就面臨著二十種不同的疾病找上門來的風險。痛苦,不便,以及為維持現狀所做的各種努力,構成了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內容。

一開始,我也抱怨老天的不公,總是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變成這個樣子是誰的錯?肯定不是我,因為這是由基因缺陷造成的。啊哈,基因!那就是說,我父母有錯。可是,在我出生的當下,他們自己的身上完全沒有顯現出這個問題的蹤影,又怎麼會知道,我日後將遭受如此的苦痛呢?

因為人類很難跟未知與不確定性和平共處,因而總是傾向於,為所有發生的事件找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和解釋。我們將會由此獲得一種表面上的安全感與確定性--代價卻是模糊了焦點。

當薩賓娜用甜品中斷了節食的時候,她需要一個解釋。

大家總是在尋找一個承擔過錯的人。不是我們自己,就是其他的人。我們責備自己,意志太過薄弱,對自我監控不夠嚴格。或者我們怪罪上司,對我們的支持和賞識不夠。從短期的效果來看,這樣的做法的確會讓我們暫時得到放鬆。可它能夠從根本上長遠地幫到我們嗎?並不能。

我們經常像智者一樣勸慰別人,像傻子一樣折騰自己。有太多的人,把生命虛耗在追求外在事物上,卻恰恰忽視了對自己的關懷,等到年華老去、健康不再時才後悔莫及:原來,當下真實的自己,正是最好的。

本文出自克里斯汀娜·布萊勒新書《自我關懷——讓生命強大的必經之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

#評論區留言#

說說你什麼時候發現,

要好好愛自己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