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有這麼個民族,一直用樹葉子來寫字,且延續至今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咱四大發明之一。

截止今日,身為中華兒女,談起這人類文明歷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仍然覺得驕傲!

那麼在造紙術還沒出現之前,先民都在什麼上面寫字呢?

竹木簡,帛,娟布,甲骨上等等,整體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當然,還有一種東西可寫字,就是樹葉,而且樹葉上寫字的這種技藝,有這麼個民族,一直延續和傳承至今。

怎樣一個情況?隨手藝探索君小甜甜一起往下看。

貝葉經,在的發展歷史

在雲南的傣族聚居區,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佛塔,而這些佛寺,保存著大量由貝葉記載的南傳上座部佛教經文,傣語稱為「坦蘭」,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貝葉經。

貝葉經,起源於印度,然後經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寮國,緬甸,最終傳入。

傳入以後,首先傳至西雙版納,然後又傳到思茅,就是現在的普洱地工和寶山、臨滄一帶,流傳使用和分佈最廣的,在屬西雙版納。

那個時期,的西雙版納,因為這個造紙術不是那麼發達,甚至造紙術還沒在西雙版納被普通使用,所以傣族先民就利用當地的這個材料,選取貝葉,作為記載自己民族文字和歷史文化知識的一種載體。

貝葉經,不但記載了佛教經典,也囊括了族的天文曆法、社會歷史、法律法規、民情民俗、醫理醫藥和文學藝術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傣族文化。

正是如此,傣族人民,對貝葉經倍加珍惜,將其譽為運載傣族歷史文化的神舟,傣族文化的百科全書。

所以即使是今天,多數傣族男孩,依然在適當的年齡,虔誠地去到寺廟出家做和尚,學習知識,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貝葉經,這些看似普通的樹葉,是如何承載獨具特色的傣族文化呢?

貝葉經的製作方法

  • 準備製作貝葉經的材料階段

1、採集貝葉

製作貝葉經的貝葉,采自貝多羅樹,也叫貝葉棕。

採集貝葉的時間是有講究的,一般選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的3月,而且需要挑選老熟的貝葉。

從樹上砍下來之後,還得根據製作經書文本的尺寸要求,對貝葉進一步篩選整理。

2、貝葉加工:煮+清洗打磨+晾曬壓平+制匣+彈墨線

煮:

接下來在鐵鍋中,倒入淘米水,加入一種叫酸角的植物果實,或是檸檬之類的酸性物質,將整理好的貝葉紮好,一束束放進鐵鍋一起煮。

一般要煮半天或24小時,直到貝葉由綠變黃,從硬變軟,呈現出淺綠色,即可從鍋中撈出。

清洗+打磨:

拿清水,然後用抹布清洗乾淨,把葉片上的那些毛毛、絨毛去掉,這就是打磨。

晾曬+壓平+制匣:

打磨後接著晒乾或晾乾、風乾,之後就是把它壓平。

因為風乾后的貝葉容易捲起來,所以祖先們,發明了一套專門用來壓平的道具。

貝葉一般在60CM左右,然後中間鑽有2個孔,接著把貝葉逐一套到這個工具,把它裝訂起來后,就可以比較整齊地疊在一起。

這便是製作貝葉經的工序:制匣。

這個壓平使用的木片或竹片,藝人們稱它為「木尺」。

經過疊起的貝葉,被緊緊夾在特製的兩片木尺中間,然後沿木匣兩端的圓孔,有釘子將五百至六百片貝葉釘為一匣。

之後,把裝訂好的貝葉,用力沿著木匣邊緣修裁光滑,使其每片大小基本相同。

彈墨線:

在修裁完畢,重新打開貝葉,依然貝葉的寬窄,按照四行式、五行式或六行式、八行式四種格式,用一種與木工使用的墨斗功能相似的工具,把墨線輕輕彈在每一片貝葉上。

就像在空白的紙張上,打上一些規整的格子,便於書寫文字時更加工整有序。

至此,製作貝葉經的材料,已經準備完畢。

  • 刻寫及裝訂階段

1、用鐵筆刻寫

鐵筆的構造:

它與我們平常使用的毛筆不同,也不像鋼筆、圓珠筆和鉛筆,而是一支與毛筆長短相近的「鐵筆」。

以檀香木或樟腦木等這一類為木棍(結實、防蟲,捏起來又有手感),肖光滑以後修成四方形的錐形,打入一顆縫衣針,接著用磨石把它磨尖即可。

刻寫使用的套子和木板:

套子是刻寫必用工具,起到固定貝葉的作用,方便刻寫。

而墊底用的木板呢,則是防止穿透貝葉,或者刻到下一張貝葉上。

刻寫手法:

用大拇指墊住鐵筆,然後在貝葉經上刻寫。因為貝葉紋路纖維是橫向的,在寫直的字時,用這個拇指墊,在起筆、落筆和動筆中,就比較好把握力度和方向,刻寫起來自然比較流暢。

當然,這個手法,對於長期刻寫的藝人,造成的結果是與刻刀接觸的部位,就一定會磨出厚厚的老繭。

2、用鍋底灰進一步處理,顯現文字

貝葉呈淡綠色,直接刻寫上去的經文的內容和字跡顯示不突出,所以還要對其進一步加工處理

先用比較細的河紗將貝葉打磨,然後用鍋底灰加上植物 油調在一起,添加一定的酒(+酒易揮發),然後塗上去后,再用抹布擦乾,又再晾曬。

3、裝訂

在貝葉的邊沿,塗上一層金粉,或紅漆、黑漆,加以保護和裝飾。

至此,貝葉經最終製作完畢。

貝葉經的技術要點

1、煮貝葉使用淘米水和酸角的原理

並不是剛淘出來的米水就能使用,而是有意識留存,經兩三天的發酵,產生酸性後方可使用。

淘米水,作為煮貝葉的主要原料,然後加入其字酸性的果實或植物葉,如:酸角。

當然,現在有一些藝人,也有在鍋里加入檸檬之類的酸性物質。

不管加入何種酸性物持,其目的都是讓貝葉表皮易於脫落。

2、刻寫貝葉經「鐵筆」的演變

第一種尖刀:起初用的是尖刀,但捏起來不順手,刀口寬大導致刻寫的文字難以規整。經傣族先民實踐便發明了鐵筆。

第二種鐵筆:上文介紹到的,樟腦木木棍+縫衣針,木棍削光滑,縫衣針打磨。

第三種鐵棒筆:用一根鐵棒,焊一根比較好的金屬材料。這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的一種刻刀筆。

3、貝葉經保存上千年的秘訣

經過水煮等特殊工藝處理后的貝葉經,防水防蟲,又防腐蝕,所以能夠保存幾百年乃至上千年。

貝葉經的發展困境

規格統一,做工精細的貝葉經,給人一種精湛、古樸、大方、美觀的感覺。

而在這一片貝葉經的方寸之間,傣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幾乎都被記錄下來。

然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以及受市場經濟和外來文化的影響,製作貝葉經的傳統技藝,受到嚴重衝擊。

另外,由於製作貝葉經的效益極低,一本十多頁的貝葉經,零售價15元左右,加上製作工序繁多,耗時耗力,根本就吸引不了年輕人來學。

所以如今,除了西雙版納等地附近寺廟時的和尚外,堅持刻寫貝葉經的藝人,目前已鳳毛麟角!

慶幸的是,自2001年開始西雙版納政府出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樹葉上傣族文化的拯救行動。

2008年,貝葉經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

貝葉經製作技藝及其文化,是傣族宗教信仰,社會文化生活等。它不僅屬傣族人民,也不單純屬咱,這乃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如何有組織地整理、保護這獨特技巧與文化,已是刻不容遲的重大課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