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元節」的前世今生 茄子與黃瓜變身祖先坐騎

東北網9月5日訊 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佛教傳入后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傳入日本。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周左右,稱為「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此時像大都市(如東京、大阪等)街道多顯冷清,有點類似的清明節。

節日由來

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書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后,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日本節日】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お盆)原指陰曆7月15日的中元節,但在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採用新曆后,盂蘭盆節一般在陽曆8月15日度過。盂蘭盆節為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現在已經成為日本僅此於元旦的第二大節日。

盂蘭盆節(お盆)原指陰曆7月15日的中元節,但在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採用新曆后,盂蘭盆節一般在陽曆8月15日度過。盂蘭盆節為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現在已經成為日本僅次於元旦的第二大節日。

盂蘭盆節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在節日期間先祖及已故之人的靈魂會回家,要為其照亮以防止亡靈迷路。在13日傍晚,應當點上燈籠,並在院子里燒麻桿,點燃迎接亡靈的火苗。亡靈會在14日或15日回到家裡,16日夜裡離開。離開時依舊要燒火,為亡靈送行。

由於盂蘭盆節正值暑假,同時節日前後各大公司都會放假,因此除祭祖掃墓外,盂蘭盆節也成為了回家探親、外出旅行的日子。而在此期間日本全國也因為出行人數過多而非常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節日習俗

在日本,13日早上要擺設祭祀祖先亡靈的祭壇,上面擺上盆花、時令水果、蔬菜等各種供品。為迎接亡靈,傍晚在門前點燃麻桿。15日則要請來僧人在供桌前念經。16日傍晚,在門前點燃麻桿,將亡靈送走。在盂蘭盆節期間,要在供桌擺上「精進料理」,即素齋,家人們也要一日三餐吃素齋。

精進料理

「精進」在佛教中指的是一心修行。吃素齋也被認為是修行的一種,因此在飲食上要避開大魚大肉,食用以蔬菜、山菜、穀類為主的粗食,基本為兩湯五菜。這其中也暗含「不殺生,澄凈身心」之意。在吃素期滿后的餐食則被稱為「精進落とし」「精進明け」。

供品

盂蘭盆節供桌上的供品很有講究。首先,要避開大魚大肉等腥物。其次,食物要準備成可以直接入口食用的狀態,如要把葡萄在水中洗凈放入小碗中,蘋果或梨則要削皮,但圓形水果一般不切塊,直接擺上供桌。而點心等物則要從盒子里取出,擺放在盤子里。

白玉糰子

作為送往極樂世界的伴手禮。

素麵

15日中午供奉上。

花型點心

將糯米炒熟磨成粉,放在木頭模型里做成的點心,多為蓮花、菊花等逐漸張開的形狀。

盆花

盂蘭盆節時供奉亡靈的鮮花。如桔梗、荻、酸漿果、黃花龍芽等的花朵。要盡量避免擺放有刺、有毒或是香味濃郁的花。

茄子與黃瓜

黃瓜、茄子在盂蘭盆節期間變身為祖先們的坐騎,日本人會在黃瓜、茄子上裝上四隻腳,還有人會裝上玉米絲尾巴,祖先們乘著它們往返於兩界之間。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用兩種,而不用一種呢?這裡面就大有名堂了。日本人把黃瓜比作馬,把茄子比作牛。分別這麼久,親人們急切盼望祖先的歸來,祖先們也是歸心似箭,日本人貼心地為他們準備了速度飛快的馬,助他們早日返世。到分別時,雙雙依依不捨,於是日本人就準備了速度慢的牛,希望祖先走的慢些。選擇牛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牛馱的東西多,日本人希望祖先能夠多帶些供品到另一個世界。但至於為什麼選擇黃瓜跟茄子,就不得而知了。

在古代,中元節是這樣的

古時,人們傳承著以家為單位的祭祖習俗,祭祖先、薦時食的古老習俗

元盂蘭盆道場

道場超度安亡魂,原有盂蘭古意存。慶贊中元貼門首,酒海肉山饗[xiǎng]活人。

【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人們認為,中元節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也稱「燒包」。

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

這是因為「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

【做茄餅】

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乾糧。

【送羊】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在古代,羊代表吉祥之意。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

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

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不管是燒袱紙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祭先人,亦或是放河燈,即使是陰陽相隔,也隔不開彼此的牽挂和思念,坦然面對死亡,好好珍惜當下,是中元節真正的意義所在。

世界還有哪些國家過盂蘭盆節

朝鮮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然後發展出朝鮮族特色。相對於、日本的中元節較著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福建人(閩南人)稱之為「七月歌台」或簡稱「歌台」。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台,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台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台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

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也稱盂蘭勝會或慶贊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貫的傳統習俗、戲劇外,他們也和新加坡地區一樣通過「歌台」的形式以娛樂鬼魂。此外在檳城有尊北馬最大紙紮大士爺,每年中元節期間,就有很多遊客湧入大山腳市區的埠眾盂蘭勝會大士爺殿,進行膜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