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閆加偉:社會創新,其實沒有那麼多路

原標題:閆加偉:社會創新,其實沒有那麼多路

本文選自閆加偉在2017恩派年會論壇中的發言

我學的專業是社工專業,曾在基層政府部門、團市委、宣傳部門工作過,也做過社會組織工作,創辦過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去年11月,來到了國安社區——一個互聯網+社區服務的創新項目。

我有社會創新這方面的理想,這麼多年的的確確是在上下求索。40歲的時候,我覺得一定要做一件事,一件讓自己可以做一輩子的事,就選擇了做社會創新這件事。前年我和一幫志同道合者,一起推動成立了「一號社會創新群」,每兩個禮拜做一次活動,現在已經做到第47場活動。上海,乃至全國,社會領域的幾十位教授、幾十位專家、上百位的社會組織領袖,以及其他一些對社會創新感興趣的人都在裡面。做了47場活動之後,去年內部編了一本書——《社會創新者說》,足足有35萬字,這裡面是對社會創新的沉甸甸的積累。

在探索的過程中,我明白社會創新,說起來有很多路可走,但至今天,其實沒有那麼多路可走了。

首先,在政府裡面推動社會創新,挺難的,原因有:

第一,政府裡面資源的分割導致無效率。有一天,我和慈善超市的負責人交流了解到,慈善超市一年才賣20萬,那還是在經營良好的時候,現在卻只能賣10萬,只有5個工作人員,這怎麼可能去盈利?為什麼沒有效率?因為它有資源,但是很難整合不起來,慈善超市只是這個街道範圍內,不會服務於其他的街道,無法成為連鎖超市,連鎖不起來,成本就會居高不下。諸如此類的事在政府體制內是無法破局的。

第二,政府官員是管理節點,是社會創新之中的重要節點,而他們的水平決定了對整件事情的判斷。

第三,領導的調動,會影響到社會創新的成效。有時候,領導一調走,一個項目就難以持續。

第四,金字塔型的架構導致了一個社會創新活力的缺失。社會創新的關鍵點在於發動社會參與,自下而上的參與,無論是社區微更新,還是社區營造都應這樣做,但是卻很難做到。在政府里,很難把社會創新的路走得很好。

其次,我做過社會組織,也嘗試通過社會組織來推動社會創新事業,但感覺非常難。我曾接觸過大量的社會組織,感覺最麻煩的是能力和執行力,特別在社區服務相關的組織里,難以找到在能力和執行力各方面都做的特別好的。

另外,社會組織整合資源特別困難,大多數人整合資源的能力比較差。在政府得到多少資金,就花掉多少、做多少事,實際上和企業沒什麼兩樣了,體現不出社會組織的優越性來了。

另一點,規模化效應的追尋和受挫。我也曾做過社會組織,做過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服務過幾百家公益組織。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可能真的需要規模化,就像慈善超市一樣。為什麼韓國的美麗商店,每年都有幾十億韓元的盈利?為什麼樂施會的慈善商店、美國好意的慈善商店都可以盈利?因為它們有規模化效應的。沒有規模化效應是難以和其他的超市去競爭的,不會有最好的效益,而社會組織在這一方面的探索也經常受挫。

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組織角度,我都有過努力。我發現,在今天,社會創新已經接近於紅海。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判斷?我經常說,改革開放的前30年是經濟領域不斷完善和發展的30年,而現在是社會領域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初期,但是講到現在我不能再這麼講了。

因為離我講那個話的時間已經過去10年了,而在這10年我們發生了這麼多的變化,比如:政府在日益成熟,官員和社會組織打交道也有了經驗。我和很多街道書記聊天的時候,他們會指責一些社會組織,說社會組織領袖來談的時候,談的天花亂墜,但到了後面來的具體執行的人,他們覺得一塌糊塗。對於政府官員來說,這是個自然的認識過程,第一年可以這樣,第二年再這樣,在經過了四五年之後已有了判斷力,這個時候他們會再琢磨,這個社會力量是不是僅僅指社會組織?是不是也可以包括企業?當然是可以包括企業的。

而同時,政府購買服務的機制也在不斷的完善發展,完善發展之後,導致了很多公益組織已經不再單純地想獲得政府的這些資金了,因為現在的招投標機制特別複雜,有很多人正刻意地不朝這邊走,而是到市場之中去獲得應有的收益。

我曾認為社會創新有無數條路。還曾因這個專題寫過一本書,叫《磨合的空間》,政府、市場、社會,在磨合的過程之中會產生大量的創新空間,就像養老+地產轉變為「養老地產」一樣,會有很多類似的創新點。但是在今天,任何一條路上面,都塞滿了車子。無論做社區服務,還是做議事規則、社區空間微更新,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做了,會遇到很多競爭者。這條路上不僅有公車、有私車,還有改裝車。公車是指政府背景的公益組織,而改裝車是指街道這兩年成立了大量的社區服務社,他們拿社區項目天經地義的,因為它們的創始人都是街道的退休科長。所以,我們看到社會創新的路其實越來越曲折。

今天,我發現社會創新的路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現在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時代,而在充分競爭的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和執行力。最終還是要靠效率和執行力來證明自己。我們既要有整合除政府資源之外的能力,有不花錢也能營銷的能力,還要有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而這說白了,就是市場能力。

我們還需要項目創新的能力,我們需要「隨手公益」的項目,讓大家參與其中,同時要方便於傳播,也方便營銷,這樣的項目才是非常好的創新項目。無論是對於項目的創意,還是對於項目的傳播,都有了創新的要求。

另外,我們要有攻堅克難的能力。目前政府再讓社會組織去做的社會創新的事,已經有很多社會難題了。比如有些社會組織,開台做裝電梯這樣的事,上海的老公房,六七層樓,剛住進去時只有30歲左右,但到現在六七十了,爬不上去了,因此要求裝電梯,裝電梯最難的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共識達成的問題。如何讓一樓居民同意裝電梯,實際上是很難的,要讓他出錢,他更加不願意。社會組織去做攻堅克難,就是要去做這種事。現在整治環境的事也越來越多,該如何把這些攤販給組織起來?該怎樣形成規則意識,讓他們自我管理?像這樣政府有需求的項目其實很難的,也成為我們繞不過去的社會創新領域。

社會創新是正在進行的革命,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我們發現了社會企業的興起,也發現了互聯網領域共享經濟的興起,韓正書記曾在人代會上把共享腳踏車當成社會創新項目來講。另外還有公益眾籌的興起,前天我看到一個新聞,在大連有一個由佛教組織創辦的免費的養老院。

如果想讓社會創新再朝前走,我們一定要市場化,並提高執行力和效率。公益圈有很多把情懷當飯吃的人,大談願景、模式和理念,但落不了地都是空的。還有一些人一直在不停地抱怨,抱怨群眾、政府。現如今,如果只依靠情懷去和人談,別人是不會再買賬了,因為大家都在成長、成熟,對於社會組織評價的標準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對我而言,我到了一個企業,我稱它為社會企業,是一個社區服務的互聯網企業。進到企業以後,我發現自己更加無路可退,無路可退不在於我的身份。前面我提到做社會創新有很多路,我們在不停地實踐,實踐過後,我發現,政府推動社會創新很難,社會組織模式也很難,我們只有在市場這條路上狂奔了。想在社會創新的路上走的更遠、更好,無路可退,必須面對市場機制的挑戰。

我進入企業之後的感受是,有了一個更靈活的機制,有了效率。做一個事,早上決策,馬上就可以推出去,且具備了整合資源的能力,到底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實際上這對於一個初入企業的我,是巨大的挑戰,我也在自我加壓,看看社會創新通過市場機制能做出什麼樣的成果?作為一個社工,每邁一步,我都特別糾結。前幾天,我們的老院長說,我們的學生有一點特別好,就是社工價值觀深入骨髓,那些同學無論到了任何一個領域,始終能保持著平等、尊重、接納這樣的一些價值觀,事實正是如此。

一進入到商業,我們就在商業的算計和社會責任兩方面糾結,有時候想想,有些錢是不是不要去賺?另外就是與政府走得遠,還是走得近的問題。走得近了需要不斷協調、開會,但走得遠又覺得心理不踏實。還有我們要不要有互聯網平台?如果要建就會有高投入,需要不斷地迭代,不建又符合趨勢。我會遇到很多類似這樣的糾結。

儘管我出來才5個多月,但是我已經感覺到自己其實走在了一條非常坎坷的路上,會遭受到一系列的打擊,會遇到很多事,這些事是以前在政府部門裡面不可能想象得到的。我在政府里推動的公益事業是溫室裡面的公益,因為有保障,也有地位,人家也尊重你。在今天再去做這樣的事,會遇到一系列的打擊,反思的角度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一些以前沒有的概念,現在都有了。每天面對壓力、風險,還有失敗,肯定會有恐懼感。但我覺得,恐懼感是促使我不斷成長的最好的動力。還有一些認識也越來越清晰,更加清楚說和做是兩碼事,以前有的說會說的天花亂墜,但是現在更加看重如何做。對於免費這個事情看的也比較淡了,知道免費的東西未必是好的,一些免費的東西,輕易贏得的客戶,往往是最容易背叛你、拋棄你的,這個是切身體會。另外還有,一些資源不難拿,但拿的成本特別高,就像政府的資源。

最後一部分,我想大家交流一下我們正在做的事,我們正在探索哪些事。

第一個,全空間的運維網路。大家都知道政府提出了15分鐘的生活圈。做社區服務就必然涉及這一領域,目前只有政府的資源是達不到15分鐘生活圈的,即便把政府所有的空間設施活動都拿出來,也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我們和街道的合作就是全空間的合作,政府會拿出像文化中心、活動中心、睦鄰中心、居委會活動室,而我們拿出的是商業空間,我們也會幫助政府整合周邊的商業空間。因為我們是一個企業,所以我們有很多合作的商戶,而合作商戶的一些優惠產品、服務,都可以提供出來,我們會打造一個全空間的運維網路,我們幫助把各類服務資源整合在一起。政府做這個事很難,因為有部門利益。市場去整合就有可能?因為市場會有利益。當我們和商戶、企業合作的時候,我跟他們談的是一個整合的合作,比如我們會把活動帶到他們的空間去,把他們的產品推到社區去,這是一種交換和交易,這樣談會比較容易一點。

第二個,城市微更新。從去年開始,社區空間微更新的計劃已經實施了,今年也在做,2016年、2017年一直不停地在做。我們怎麼做?很多政府空間迫切地需要更新,在這裡面最容易做的是設計。因為設計有專業的設計師團隊,而後面就是營造,我們該如何讓周邊社區的居民同意更新它?我們幫助把社區這一塊的營造做好,就是我們讓大家形成共識,形成共識的事由我們來做,而最後的運維也是由我們運維。我們聯合了上海的知名建築師,他願低下頭去做,去發現社區之美,也不掙大錢了,他覺得掙點小錢也挺好,他是一個有情懷的設計師。我們就此形成了設計師+營造+運維的聯合招標體,以這種聯合招標體和政府去談,每談一次就成功一次。

第三個,社區服務的專業運營商。今天在任何一個領域,把服務的產品簡單化供我們使用,這都叫供應商,就像電信一樣,給我們一個定價,我們去享受就可以。我們要做社區服務的專業運營商,就像保利院線專門運營大劇院一樣,我們也希望我們能夠成為社區服務設施的專業運營商。我們有一系列的資源,這些資源來自於我們擁有了大量的服務供應商,我們知道哪些供應商會更好,我們會把更好的推薦給老百姓。比如說小修小補,像修鎖,可能會有十幾家供應商,但我們會把最好的給居民,我們會給這個社區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而這就是專業運營,它有規模、有網路平台,線上線下都有。未來的平台公司,一定既要有線上,也要有線下。大家都知道阿里是一個線上已經達到極致的公司,但它也在做盒馬鮮生,在和百聯合作,做線下體驗的新零售。京東要在未來開一萬家線下體驗店,所以未來的平台必然既有線上,也要有線下,而國安社區就想打造成這樣的一個平台。

最後一個,國安一號。國安一號其實是一號社群之後,我們結合企業的項目推出的一個新品牌。國安一號其實是一個新媒體的內容平台,我們希望把社會創新領域的一些大咖、一些好的項目,通過直播、視頻,半個月打造一個一號人物,將他宣傳出去,讓我們不斷在社會創新領域有見地、有影響力。我們知道,在各個領域都有這樣的新媒體平台,而未來我們肯定離不開新媒體,我們就想通過國安一號這樣的平台,為做社會創新的一些先鋒、一些領袖,能夠提供一個更好的機會,讓他們的影響力達到應該有的輻射度。在社會創新領域可貴的人、可愛的人、值得欽佩的人其實有很多,我們就是幫助讓大家的影響力達到極致。同時我們還可以把這些一號人物的一些項目,直接落地到我們的門店去,落地到我們政府的合作空間去,這樣一號人物對於這些人就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持,不僅可以形成視頻產品、還可以形成社群,可以把他們項目和產品幫助營銷出去,這就成了一個整體服務的內容平台,這是我們最新啟動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