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摩拜和ofo,到底誰做的更大?

背景

昨天的朋友圈中出現了馬化騰和朱嘯虎關於摩拜和ofo誰更好的辯論,一開始我以為是有好事者開的玩笑,後來上網一搜,竟然是真的。

關於辯論誰更有道理,這個很難評判,因為各自代表自己的利益,難免會有一些護短的心態,所說的話也難免會有一些偏袒。不過,朱嘯虎最後也為馬化騰親自這麼關注一個被投企業點贊,雖然在商業上有各自的判斷,但英雄還是惜英雄的。

共享腳踏車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火拚,從資本到渠道,從質量到數量,從國內到國外,雖然共享腳踏車的顏色都不夠用了,但除了極個別的選手退出之外,其餘的腳踏車還在混戰中。根據新榜的統計,共享腳踏車有如下色系:

這個名單可能並不全,因為最新名為「終結者7號」和「七彩腳踏車」的彩虹腳踏車又來了,乾脆把幾種顏色放在一起,而且夜裡還會發光,據說用戶非常的喜歡。

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完全超出了創業者和投資人的想象,畢竟朱嘯虎最初投資ofo時,主要是考慮了校園的場景,而且為滴滴打造閉環的目的也非常的明顯。而戴威和胡煒煒們,也根本沒有想到做的共享腳踏車能夠到這麼大的規模。

雖然在各自的統計口徑上分歧巨大,但摩拜和ofo遙遙領先於其他的腳踏車是毫無疑問的,大家的共識是:市場的最終角力基本上就是摩拜和ofo的角力。

由於公開的實時數據並不多,我們來看看幾大公開的數據對比:

1、艾瑞諮詢

數量單位:萬 時間單位:小時

從第三方機構艾瑞截止5月份的數據來看,ofo的月獨立設備數多於摩拜,且環比增幅明顯,日獨立設備數雙方則大致相同,這說明ofo的使用者面更廣一些。

但總有效時長方面,摩拜明顯大於ofo,對應的月度獨立設備單位時長方面,摩拜也領先ofo,這說明摩拜腳踏車的用戶粘性更強,間接說明摩拜的用戶體驗可能更好。

另外,比達諮詢的報告顯示,2017年Q1,ofo的市場佔有率達51.9%,摩拜市場佔有率為40.7%,與艾瑞諮詢的數據結果差不多。

2、速途研究院

有另外的機構結果剛好相反,比如速途研究院《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共享腳踏車市場調研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摩拜腳踏車已佔據國內共享腳踏車市場56.56%的市場份額,領先第二名近30個百分點。

速途在報告中,引用了微信指數和百度指數作為重要的依據,不過這裡小商幫科技()提醒一句,微信指數和百度指數在引用時,一定要注意關鍵詞的選取。比如,百度指數選取:摩拜、摩拜腳踏車兩個關鍵詞,數據量相差巨大,同樣的,選取ofo時,要考慮「小黃車」、「ofo腳踏車」這樣的關鍵詞。(百度指數沒有收錄「ofo腳踏車」這個關鍵詞,而微信指數有)。

如果加入這些關鍵詞,你可以看到摩拜和ofo的百度指數差距並不大,微信指數差距較大,考慮到微信跟摩拜的關係,以及雙方引流的合作,微信指數可靠性遠不如百度指數。(正如微信指數中京東遠高於淘寶一樣,跟現實中的銷售數據是非常不同的,畢竟京東在微信有單獨的引流入口)。

從最新的百度指數上看,摩拜+摩拜腳踏車的30天總指數為33981,而ofo+小黃車的30天總指數大約為27366,雙方指數差距6615,考慮到關鍵詞「ofo腳踏車」並未被百度指數收錄,因此雙方的百度指數實際差距應該非常的小。在速途的報告中,把「摩拜腳踏車」跟「ofo」兩個關鍵詞進行比較,得出摩拜遠大於ofo的百度指數,這個比較是非常不嚴謹的。

考慮到艾瑞諮詢在國內IT諮詢領域的權威地位,他們的數據比速途的數據可信度要高得多。考慮到百度指數監測的是搜索詞為主的數據,因此,百度指數只能作為參考。

到底誰的車多

摩拜和ofo從開始運作之初,就出現了非常大的分歧,ofo主打低成本策略,而摩拜主打精品策略。

ofo的腳踏車成本根據不同媒體的匯總,大約在200-300元之間,在後續的計算中,為方便起見我們可以取250元的中間數來計算。

摩拜的成本則複雜的多,最開始的摩拜號稱成本為6000元左右,後來量產後為3000元左右,後續推出的mobike lite據媒體稱成本在600以內,為方便起見,我們可以按每輛車500元來計算成本。

根據摩拜自己公布的數據,截止4月份,摩拜的投放量大約是450萬輛,不過,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則差距非常大。

比達諮詢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3月,摩拜的投放量為100萬輛,而ofo的投放量為250萬輛,這兩個數字與摩拜公布的450萬輛數據差距巨大。

對於摩拜450萬輛投放,小商幫科技()有非常大的疑問,我們簡單計算如下:如果按照450萬輛來計算,假設50萬輛是第一代腳踏車,400萬輛是mobike lite,那麼摩拜的投入最少為:50*3000+400*500=35億人民幣,按照6.8的匯率,相當於5.14億美金的投入。(實際上應該會大於這個數字,因為之前的成本是6000,後來是3000。)

如果按照最低來計算,第一代成本2000,第二代成本400,總投入也將達到26億人民幣,相當於3.82億美金

根據摩拜腳踏車的融資記錄,不算上2017年6月16日敲定的這筆6億美金的融資,截止2017年2月20日的D輪融資,摩拜的融資總額大約在4億美金左右,這也意味著如果按照450萬的投放量來計算,即便按照最低成本來計算,摩拜腳踏車光腳踏車的成本就花了3.82億美金,留給其他方面的空間就非常少了,包括人員工資,運營費用,廣告,補貼,維修等等,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實際上,如果第一代的比例再增加的話,450萬輛的成本很容易超過6億美金!這已經遠遠超過了融資總額,所以,更加不可能!當然,這裡沒有考慮押金的問題,假設如網友擔心的那樣,押金被挪用的話,投放450萬輛當然不在話下。

所以,我們質疑摩拜450萬輛投放的真實性。當然,由於沒有精確的數據,這裡只是質疑,並不代表真實情況,僅作參考。(摩拜腳踏車相關負責人19日在青島說,目前,摩拜腳踏車在全球超過100個城市運營超過500萬輛智能腳踏車,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註冊用戶超過1億。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相關的數據是否合理!)

相對而言,截止Q1摩拜100萬輛的數據可信度更高一些,由於第二代產品真正推向市場已經是2016年11月以後,根據媒體報道,2016年年底左右,摩拜的數量大約是50萬輛,所以按照第一代50萬輛,第二代50萬輛的數據來計算的話,投入大概是17.5億人民幣,摺合約2.57億美金,加上人員工資,運營,推廣,補貼、維修等等,這個數據的真實性要高的多。

以同樣的方式計算,比達諮詢公布的ofo截止4月份250萬輛的數據真實性方面,至少是合理的。250*250=6.25億人民幣,摺合美金1億都不到,而ofo實際的融資額度達到了6億美金以上。考慮到小黃車的盜損率相對較高,按照1.3:1來測算,ofo實際投入腳踏車的額度在8.1億人民幣左右,相當於1億多美金,加上人員工資,運營,推廣,補貼等等,ofo看起來不是那麼缺錢?(僅為推測,實際以官方或其他權威第三方數據為準)

雖然此前有人發文說比達諮詢是夫妻店,專發黑稿,但從實際測算來看,比達諮詢的數據和艾瑞的數據接近,至少推敲起來沒有太大漏洞,而摩拜的數據和其他第三方的漏洞我們已經在上面說過了,小商幫科技()更願意相信比達的數據真實性更高一些。

所以,在摩拜本輪融資之前,100萬輛的投放相對合理,不太可能支撐起450萬輛的投放,而ofo由於成本較低,投放250萬輛則毫無壓力,甚至以之前的融資額度測算,500萬輛以上的投入也沒太大問題。

所以,2017年Q1之前,ofo的市場投放總量大於摩拜的概率要比摩拜投放總量大於ofo的概率要大得多,除非出現一些不該發生的情況。

誰更有前景

從用戶使用體驗來看,摩拜好於ofo應該沒有太大的爭議,無論是舒適度還是完整性方面,摩拜都好於ofo,艾瑞的報告中同樣可以分析出這樣的結論。

但從數量上來看,ofo大於,甚至遠大於摩拜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我們在之前已經測算過了。

那麼,到底是數量取勝的ofo未來會更好,還是質量取勝的摩拜未來會更好?

實際上,這取決於幾個方面:

1、資本方的支撐力度

從目前來看,摩拜應拿到了新一輪6億美金的融資,如果其中4億美金用於投放共享腳踏車,以全部推低成本的mobike lite來測算的話,按照400元的成本測算,4億美金大約可以投放680萬輛左右。

目前,據稱ofo也正在進行下一輪的融資,ofo上一輪的融資額度為4.5億美金左右,如果本輪融資成功的話,額度應該不會低於摩拜的額度,假設為同樣6億美金,同樣4億美金用於投放,那麼,按照250元的成本測算,4億美金大約可以投放1088萬輛。

按照摩拜10%的折損,ofo30%的折損計算,實際有效投放,摩拜為618萬輛,而ofo為836萬輛!實際上,摩拜的mobike lite與ofo折損率差距不會這麼大,這裡只是假設情況。

也就是說,哪怕考慮極高的倒損率,ofo在投放力度方面也會比摩拜更加有力度。而如果ofo下一輪融資資本方加大力度的話,ofo的投放能力將大幅超過摩拜。

數量會取得決定性的優勢,這一點在共享腳踏車領域毫無疑問,所以,假設兩家都合法運營的情況下,ofo佔優的概率更大!

至於馬化騰說的ofo不能「雙向通信」等所謂的技術硬傷,想想當年QQ的前身OICQ怎麼搶奪市場的,ICQ和MSN都是怎麼被打敗的?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時代,在新興的項目中絕大多數都是速度快的打敗一開始就做精品的,速度和品質做折中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速度快佔領市場之後,你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精細化。

2、推廣速度和力度;

這個跟運營和有多少錢有關係,也跟是否存在貪腐有關係,推廣速度更快,力度更大的肯定在未來市場份額中佔優勢,不再多說。

3、兩方的運營能力;

運營能力當然也很有幫助,比如微信大戰支付寶的初期,用搖紅包的方式,硬生生從支付寶手中搶奪了大片的份額。

兩家如果有一些特殊的經營方式,導致份額突然提升,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雖然現在還沒有人想到。畢竟紅包一類的補貼方式,作用非常的有限,而且很容易被模仿。

有可能的方式是某一方引入一些黑科技,以此帶來很高的人氣。

4、貪腐和違法情況;

小商幫科技()在3月份曾經撰文《細思極恐,共享腳踏車產業可能會有哪些灰色收入》中,曾經假設了共享腳踏車領域可能會存在哪些灰色收入的機會,當時都是假設,但後來發生的ofo貪腐事件以及摩拜貪腐事件,部分印證了我們的擔憂。雖然這些貪腐事件都已經不了了之,但灰色收入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

如果在未來,哪家公司暴露出嚴重的灰色問題,尤其是挪用押金這方面的問題的話,對該公司可能會造成重大的打擊,而這種打擊很可能會直接促成行業內決定性的併購完成。

對於共享腳踏車這種與億萬群眾緊密相關的產業,應該定期由政府部門安排第三方進行專門的審計,以防止出現重大的問題。

5、背後力量的支持

摩拜背後是騰訊,而ofo背後主要是滴滴,還有阿里巴巴。

從目前的支持來看,摩拜與微信進行了結合,另外,與iPhone也進行了掃碼解鎖的合作,而ofo與滴滴打通交通閉環,並與支付寶的信用進行捆綁。

從效果上來看,摩拜與微信的結合在最初的時候,據說獲得了200%的增量用戶,但在近期,36kr報道稱:據摩拜內部員工透露,自接入微信后,來自微信的訂單量僅佔到摩拜訂單的10%左右。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微信給摩拜的引流作用有限,至少目前為止是這樣。後續蘋果的合作引流的能力很可能也不會超過微信的引流比例。

而ofo與滴滴和支付寶則是全面打通的,這種合作從互補性來看,比摩拜與微信的合作還要好一些。但ofo同樣存在問題,比如有媒體報道,滴滴希望控股ofo進而取得控制權,但ofo的管理層不願意放棄管控,目前管理層有被架空的危險。不過,對資本方而言,目前並沒有讓滴滴全面控制ofo的慾望,畢竟ofo獨立發展,很可能在速度上會比滴滴在全球布局要更快,獨立發展對資本方的回報而言會更高。

綜合而言,小商幫科技()認為,ofo在未來領先摩拜的可能性更大,ofo與滴滴和支付寶以及芝麻信用結合起來的威力更大一些(可以參考小商幫科技()歷史文章《阿里巴巴密集的徵信布局,到底有什麼戰略企圖》以及《讀懂滴滴估值500億美金的背後》)。當然,背後的可變因素很多,這裡只是目前的看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