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獨家】鄧小平關於民族團結友愛和民族發展進步的理論與實踐

民族團結友愛是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根本原則,民族發展進步是民族工作的一項根本方針。鄧小平關於民族團結友愛和民族發展進步的理論,是鄧小平民族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列主義民族理論、毛澤東民族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的重要內容。鄧小平關於民族團結友愛和民族發展進步的實踐,是特色解決民族問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對的民族工作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鄧小平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一、鄧小平關於民族團結友愛的理論與實踐

在繼承共產黨的民族團結友愛理論的基礎上,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論觀點和政策措施。

1951年4月,鄧小平和各界群眾歡迎由阿沛·阿旺晉美(正面左一)帶領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途徑重慶前往北京 。同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

1民族團結友愛是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根本原則

新成立初期,鄧小平在領導西南地區工作時指出,「現在我們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搞好團結,消除隔閡」。鄧小平還揭示了少數民族與漢族隔閡的根源,指出這是「歷史上大漢族主義造成的」,是歷史上的反動統治者實行「大民族主義的政策」的結果。鄧小平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結合西南地區的實際,注重消除歷史隔閡,疏通民族關係,加強民族團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積極倡導解放思想,強調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有機延續並創造性地發展了黨的民族團結友愛理論。鄧小平提出:「各兄弟民族經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早已陸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關係。」也就是說,經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民族關係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基本上是各民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係。這一論述在思想上擺脫了「兩個凡是」的禁錮,徹底否定了「民族問題實質是階級問題」的錯誤認識,直接推動了民族理論界和民族工作者的思想解放,開創了民族工作新的歷史時期。

鄧小平完整系統地提出了民族團結友愛的基礎、動力、核心、指導思想和目標。他指出:「只要我們堅持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不斷發展和壯大革命的愛國的統一戰線,任何困難都擋不住我們前進,任何阻力都將被我們打破。」鄧小平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民族團結友愛的政治基礎和基本條件,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是民族團結友愛的根本動力,堅持黨的領導是民族團結友愛的核心,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民族團結友愛的政治保證,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民族團結友愛的指導思想,「要爭取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是民族團結進步友愛的目標。鄧小平認為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要做好漢族與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並提出實現「祖國統一」、「振興中華民族」,實現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在愛國主義基礎上的大團結。

2民族團結友愛是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務

鄧小平把民族團結友愛視為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力量源泉,把民族團結友愛作為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並將其與不同時期黨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

上世紀50年代,針對西南地區工作,鄧小平指出:「西南最複雜的問題——民族團結問題。」鄧小平提出:「歷史上的反動統治實行的是大民族主義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閡,而今天我們政協共同綱領所規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夠消除這種隔閡,實現各民族的大團結。」鄧小平認為,消除民族隔閡,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當時西南地區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務,而且是事關全局的根本性任務。鄧小平尤其重視民族團結友愛,認為:「搞好團結,就是工作做得好,就是成績。」「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閡的基礎上,經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華民族美好的大家庭。」為了消除民族偏見、疏通民族關係,為了增強各族人民對黨和國家的認同,黨和政府派遣民族工作訪問團、慰問團和代表團深入到民族地區,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西南地區也組織了大量的參觀團、代表團、國慶觀禮團等,到首都北京和各地城市、農村參觀、學習與訪問。通過這些活動,增進了少數民族之間、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了解與信任,增強了各少數民族同胞對黨和政府的政治認同,促進了各族群眾之間的團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根據民族關係的實際,提出:「在實現四個現代化進程中,各民族的社會主義一致性將更加發展,各民族的大團結將更加鞏固。」在鄧小平看來,社會主義的一致性為民族大團結提供了客觀基礎。

3民族團結友愛促進社會穩定和民族發展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鄧小平指出:「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他還指出,「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來搞建設」,要發展,就「必須有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沒有安定的政治環境,什麼事情都幹不成」。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團結是實現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的先決條件,也是解決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前提與基礎。鄧小平在視察新疆時提出:「新疆穩定是大局,新疆一定要穩定,不穩定一切事情都辦不成。」保持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是實現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各個民族實現民族團結與民族和諧,才會充分實現民族地區的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才能充分保證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建設推向深入。

二、鄧小平關於民族發展進步的理論與實踐

鄧小平提出發展進步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時代的要求」,並把發展進步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必由之路,這是鄧小平民族理論的重要特色。鄧小平把發展進步作為解決新時期民族問題的核心路徑,提出了通過加快發展實現各民族團結穩定的民族理論與政策主張。

1981年8月,鄧小平在新疆吐魯番視察時,維吾爾族老大爺送上豐收的果實。

1關於民族發展進步的理論內涵

鄧小平關於民族發展進步的理論,主要解答了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改變民族地區貧困落後的面貌,以實現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命題。鄧小平於1988年11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時題詞:「加速現代化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實現繁榮進步的根本出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實現發展,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全面發展,其中經濟發展是最為核心的內容。鄧小平指出:「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其他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發展還是民族團結的基礎。鄧小平提出:「要使生產發展起來,人民富裕起來,只有這件事辦好了,才能鞏固民族團結。」鄧小平還指出:「觀察少數民族地區主要是看那個地方能不能發展起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是衡量和評價民族工作好壞的重要指標,只有實現全面的發展,才能說民族工作的開展富有成效,民族工作的實施才具有根本的意義與價值。

2關於民族發展進步的根本方針

鄧小平認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應當堅持「外源性輸入」與「內生式發展」雙軌并行的方針,即: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不僅需要國家給予照顧與幫扶,通過對口支援、特惠政策的方式予以幫助,更需要通過自身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通過自身努力與自我發展,由「輸血」向「造血」的方向發展。在新成立之初,鄧小平就提出:「要幫助少數民族把自己的貿易活動組織起來,這不是我們能夠包辦的。」並在1978年指出:「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區,那裡的生產和群眾生活還很困難,國家應當從各方面給以幫助,特別要從物質上給以有力的支持。」從1979年開始,國務院通過設立專門委員會,對民族地區進行專項扶持,並組織發達地區進行對口支援。上世紀80年代以後,一方面,國家向沿海地區實行傾斜政策,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另一方面,通過採取許多切實有效的措施,如設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溫飽基金」、「民族教育專項補助經費」、「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發展專項低息貸款」、「牧區扶貧專項貼息貸款」等,堅定不移地支持民族地區實現全面發展。

1992年1月,深圳民俗文化村的少數民族演員熱烈歡迎鄧小平。

3關於民族發展進步的實現途徑

鄧小平把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置於沿海與內地「兩個大局」中加以認識,創造性地提出民族發展進步的實現途徑。他指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侯,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民族地區的發展要服從於「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通過沿海地區的率先發展帶動內地的發展,進而實現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的發展。鄧小平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到那個時候,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並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達地區」。

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與核心要素。鄧小平明確指出:「改革是的第二次革命。」「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主張必須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實現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的全面發展。鄧小平指出:「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改革開放是改變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貧困落後的必由之路與必然選擇。其中,改革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實現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而開放是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實現發展的外部因素。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實現根本的發展。

鄧小平指出:「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鄧小平尤其強調,要「搞兩個開放,一個對外開放,一個對內開放」。他特別注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應實現「對內」和「對外」兩個開放,「兩個開放」相結合。即:既要有本民族與本地區內部的開放,還需要有對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區的開放。這種開放以資金、技術、人才的互通有無與互補互鑒為主要內容。一方面,把自身的優勢與特色充分挖掘出來;另一方面,將外部優勢與條件充分利用好,兩相促進,共同發展。也就是說,少數民族只有充分實現對外開放,通過學習其他民族和地區的先進經驗,才能充分認識自身的發展差距並發現自身的優勢,進而才能將自身的優勢與外部發展的文明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最終才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4關於民族發展進步的政策制定原則

鄧小平主張因地制宜並堅定不移地幫助與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並強調民族地區不可簡單地照搬漢族地區的做法,提出:「我們對少數民族地區確定了一個原則,就是在漢族地區實行的各方面的政策,包括經濟政策,不能照搬到少數民族地區去。要區分哪些能用,哪些修改了才能用,哪些不能用。要在少數民族地區研究出另外一套政策,誠心誠意地為少數民族服務。」鄧小平提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不能由外力去搞什麼改革」,「所有少數民族內部的改革,都要由少數民族內部的力量來進行」,「改革必須等到少數民族內部的條件具備了以後才能進行」。他認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改革不能按部就班,照搬照抄,脫離實際,應當立足於本民族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搞改革,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包辦代替。要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群眾的意願,深入了解實際情況,研究並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

【本文系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一般項目《雲南省城市民族事務治理機制建設和實施路徑研究》(項目編號:YB2016041)、國家民委青年項目《雲南省民族事務治理與民族工作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7GMC023)、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西南省會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風險治理與民族工作創新研究》(項目編號:17BMZ014)、雲南民族大學民族團結進步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項目(項目編號:16YMDXT018、16YMDXT019)的階段性成果。】

圖片源自網路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俞虹 製作審校:趙琳

微信ID:zgmzbwx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民族報微信期待您的關注哦

聲明:本微信是國家民委主管的民族報社主辦的官方新媒體平台,發布的內容不代表本方立場。內容主要來源於民族報和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感謝您對本微信的關注!

民族報微信、微博歡迎各界朋友踴躍投稿。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82685958


歡迎訂閱民族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
郵發代號:1-236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