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同學,你面試的姿勢不對

「又被刷了,是不是我面試技巧還不夠?」

「看了挺多面經,依然過不好這一關,求教!」

每次遇到這樣的諮詢,我都會反問:面試對你來說是什麼?

你猜結果怎麼著?一半的人根本說不出來,另一半人支支吾吾說一大圈,大概意思:面試就是通過良好表現,爭取工作機會。

而我更期待聽到的答案,其實是:面試,就是跟對方探討匹配度。

兩種答案,兩種面試「姿勢」:

面試是爭工作機會:這是單向爭取,目標獲取,即 「偶姿勢

面試是探討匹配度:這是雙向交流,目標匹配,即 「相親姿勢

在我看來,許多人面試不通過,不是技巧的問題,而是壓根就沒把面試這件事情想明白,面試」姿勢「不對。

如果你是以「相親姿勢「去面試,結果一定會更好。具體好在哪裡?下面一一闡述。

平等心態,穩定面試狀態

當我們以求偶姿勢面試時,潛意識把對方當作追逐對象,狀態上是低人一等的。

所以有人直接怯場,回答問題畏畏縮縮,在面試官面前像個做錯事的小孩;

也有人表現出爆表的需求度,各種牽強附會故作高深,打腫臉充胖子。

而相親姿勢則不然,咱們是平等交流,雙向選擇。但凡有點小緊張,在對稱的交流氛圍中,我也能調整好氣場;至於提前精心準備,潤色簡歷,也不過是為了避免被你誤判看輕,絕不是誇大其詞獻殷勤。

相親姿勢,實質是心態上擺正自己,進而穩定面試狀態。

積極互動,保障基礎收益

相親姿勢更強調雙向交流,而非單向回答、爭取。從這個視角來看,你大概也清楚了吧:面試過程中主動詢問面試官必要信息,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

「你覺得勝任這個崗位的人,有哪些關鍵能力項或素質?」

「在這裡工作好的地方咱們都清楚了,最差的地方,你覺得是什麼?」

這些都是我個人面試經常反問面試官的。不是我刻意想反客為主表現什麼,而是從相親姿勢出發,積極互動變成很自然的事情。

還能保障基礎收益

對啊,萬一咱們不匹配,我至少積累了經驗,知道您這樣的團隊,大概有怎樣的需求,不至於白跑一趟;下次預判類似團隊需求,會更準確,甚至點中他們沒發現的命門,你說這收益大不大?

知己知彼,準備更加充分

求偶姿勢,是找個炮友;而相親姿勢,是找人過日子。所以對方說yes絕不是目的,目的是大家真的匹配。

按這樣的思路準備面試,咱們便不太可能去造假、哄騙、找些自以為是的面試秘籍。相反的,「知己知彼」一定是我們準備的主導思路。

知彼:

  • 從信息渠道上看,有市場信息、職位介紹、職業平台評論、獵頭、內部員工等;

  • 從信息分類上看,有公司發展現狀、前景;團隊梯隊、水平、氛圍;崗位訴求、待遇等;

  • 更關鍵的是預測,對方這種情況/訴求,面試考點可能會是什麼?

知己:

  • 我最適合什麼樣的領域、公司、團隊、崗位?

  • 當下最核心的考量訴求是什麼?

  • 什麼不匹配是可以被接受的?

  • 對方很可能考察的點,我有沒有競爭力?

  • ……

以上都是我認為面試前應該思考清楚的,否則暈乎乎去面試,是對自己和對方的不負責任,過了又能說明什麼呢?碰運氣罷了。

引導考官,結果更加可控

先來理解下面試官的判斷機制——以偏概全

什麼意思呢?即整個面試過程,面試官更多像開了個雷達,嗶嗶嗶掃描你的亮點和暗點。這些亮點和暗點,會在當下被有意無意放大,用以判斷你整個人。

亮點突出那就過了,暗點太黑那就否了,剩下那些很難判斷的,那就看團隊缺不缺人——不缺人再看看,缺人先進來試用,不行再換嘛。

為什麼會很難判斷

因為整場面試效率不高。你的回答打不到點上,不能讓面試官一拍大腿:這人我要了!但同時又不至於那麼差,所以就不上不下的很尷尬。

這就像你是一塊小拼圖,面試官想放到大畫框里,卻發現自己沒法把拼圖輪廓看清楚。

這是我推薦相親姿勢的另一個原因:關注匹配,你就會想要一場更有匹配效率的面試,從而增加結果可控度。

當你關注匹配效率,一個最自然的反應,當然是幫面試官找答案

他問一個問題,你很快反應出背後的考點,回答后還針對考點做舉證,或說明,這樣面試官自然理解清晰,印象深刻了。下面是個好壞對比。

情況一:

某深圳分公司hr:你在深圳買房了嗎?

A同學:沒。

hr:打算買嗎?

A同學:嗯,有這個計劃。

情況二:

某深圳分公司hr:你在深圳買房了嗎?

B同學:沒,但我計劃要買,因為很喜歡這城市,想穩定在這裡工作、生活。

看出差別了嗎?A同學只是一問一答,把判斷的任務交給面試官,還要等人家追問;而B同學為了更高效匹配,主動幫面試官鎖定考點(考察工作穩定度),增加說明,解決疑惑,面試官能不舒服嗎?

寫在最後

以上是我認為面試中,相親姿勢相對於求偶姿勢,最突出的幾點好處。

同時它不像是某個面經技巧,只是手段,用來解決單點問題。(比如,怎麼自我介紹好?被問薪酬預期怎麼答?)

它是從面試最基礎的認知、視角出發,調整自己的動機和行為,從而自然而然去做得更對,更好。

認知比手段更重要,這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個認知。

作者: 馬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