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第一次走進貧民窟,原來肯亞有個「北京小學」

作者

駐肯亞使館經商處 張蕾

朗讀:駐肯亞使館經商處 張蕾

寫在前面——

在肯亞,中資企業修路、造橋、鋪鐵路,在各行各業助力肯亞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此外,在駐肯使館經商處的領導下,在肯中資企業與當地經濟互利雙贏、帶動就業、保護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深入社區,走進基層,全力以赴為當地解決最基層的需求。Mathare貧民窟的「北京國小」就是一個在肯中資企業深入社區履行社會責任的集中體現,踐行著「真、實、親、誠」的對非理念,彰顯著中資企業為改善當地民生貢獻的積極力量。

清晨的內羅畢,我們的車子駛離繁華整潔的城區高速,開上了塵土飛揚的顛簸小道,車窗外的風景也換了一副模樣。遍地的塑料袋和生活垃圾里,幾隻已經辨認不出毛色的小羊羔正專心地覓食,參贊告訴我,這些羊被叫做「垃圾羊」,在貧民窟很常見。

△垃圾羊

我們到訪的Mathare Slum是內羅畢第二大貧民窟,也是肯亞最古老的貧民窟之一,在這個距離內羅畢市中心僅有十幾分鐘車程的地方,常年居住著超過50萬日均生活費不足一美元的貧困人口,用水、用電和廁所等生活基本需求也無法得到完全保障。

車子停在一片空地上,我們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姆賽多-北京國小(MCEDO Beijing School)。剛到門口,不覺間我們被熱情又好奇的孩子們圍了起來。

△校門口熱情的孩子們

你也許好奇,肯亞怎麼會有一所「北京國小」?校名的由來有一段淵源。這所學校始建於2001年,原名「姆賽多國小」,過去的校舍是簡陋的棚戶,教學環境破舊落後。2006年,學校在駐肯使館捐贈下修建了新校舍,為感謝大使館的善舉,校方將校名改為「姆賽多-北京國小」。

此後,使館一直關注這這所凝聚著中肯友誼的希望國小。2012年,學生數量增加,學校教學資源和場地面臨嚴重不足。因此,駐肯使館再次號召當地中資企業共同出資約400萬人民幣擴建學校,並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團隊設計建造了新教學樓,因地制宜地採用了輕鋼預製結構。

△擴建后的教學樓外景

現在,這裡的學生有600多人,和幾年前一樣的是,孩子們大多家境貧寒,許多來自單親家庭,還有很多是孤兒。

這一次,駐肯使館經商處和肯中經貿協會再次來到北京國小,是來向孩子們捐贈課本、鉛筆、書包、足球等學慣用品及體育用品。

△捐贈的部分學慣用品及體育用品

捐贈活動還沒有開始,孩子們已經興奮得不得了。

△二樓的學生饒有趣味地欣賞著院子里的熱鬧

一群高年級的學生擠在二層的連廊上,饒有趣味地欣賞著院子里的熱鬧;

一樓教室前,幾個男孩圍著桌上的足球,跑著、跳著、打鬧著;

有些孩子害羞,隔著教室的玻璃默默向外觀察,看到相機鏡頭時不住靦腆地裂開嘴笑了;

走進一間教室,我忐忑地嘗試與孩子們交流,生怕自己會吃個閉門羹,沒想到幾句話的功夫,幾個女孩圍著我唱起了斯瓦西里語歌—Jambo,搶著介紹每個人的名字,當然,拍手和跳舞也是少不了的。

△孩子們唱起了斯瓦西里語歌

捐贈儀式上,從參贊和企業代表手裡接過文具,孩子們露出潔白的牙齒,笑得單純而快樂。我想,對他們來說,這些文具承載著對知識和未來的渴望,就如同花朵渴望陽光。合影時,所有人齊聲喊出「Ugali」(斯瓦西里語,是當地人最愛的玉米面主食),小小的校園裡回蕩著難以言說的愉快和溫存。

△肯中經貿協會向北京學校捐贈儀式

△收到新文具的孩子們

儀式上,孩子們還為客人帶來了歌舞表演。教室樓間的一片空地一瞬間成了孩子們的舞台和遊樂場,鼓點聲、歌聲混合著笑聲,感染了在場的我們,也跟著跳了起來。一時間我有些恍惚,此時此刻彷彿身處亂世中的桃花源,這裡的一切暫時與幾米之外的貧民窟無關。

△歌舞表演

捐贈儀式結束了,我不禁細細打量起了這所學校和這裡的孩子們。教學樓是通體白色的二層小樓,透過雲層,陽光斜斜地透過挑高的落地窗,在教室里灑下一片光亮。十幾平米的教室牆上整齊地掛著地圖、識字圖和水彩畫。黑板是刷黑的一整面牆,斑駁地留著一排斯瓦西里單詞。凹凸不平的木質課桌前,孩子們把書包掛在了椅背上。

△辦公室書桌上的作業本

△校長辦公室的書柜上擺滿學校的獎盃

10歲的Michael是家裡的第四個孩子,一家人靠賣報紙和小食品為生,「我最喜歡數學課和踢足球。我想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像梅西一樣。」他說著摸了摸胸前印的足球。

Jeffery今年9歲,一雙大眼睛明亮有神,面對我的手機鏡頭他有些害羞,拍照時執意用雙手比出V字。他說,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起過,「長大后,我想去真正的北京看一看,可能是很久以後。」

△「北京國小」的學生

臨走時,孩子們跑出來跟我們合影,熱情地向離開的汽車揮手致意,臉上還洋溢著微笑。回程的路上,腦子裡不停迴響著幾個女孩子唱的歌「Jambo… Jambo sana…」(斯瓦西里語,意為你好),我想,比起我們給孩子們帶來的物資,他們贈予我們的單純和感動或許更加珍貴。

△臨行合影,孩子們臉上還洋溢著微笑

一個孩子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然而不論出生在哪個國家、什麼家庭,每個孩子接受教育、享受童年快樂的權利是平等的。對於住在鐵皮房裡的孩子們來說,教育是擺脫貧困的鑰匙,是觸摸未來的梯子。

一所國小或許不足以改變貧民窟孩子的命運,但它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讓孩子們在這屬於他們的天地里自由成長,也許,在貧瘠的土壤里會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