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清明祭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清明祭祖的起源

文/陸威儀

譯/李磊

校/周媛

選自《分裂的帝國:南北朝》

本文為節選,標題為編者所加

在唐朝以前,沒有證據表明在家族居住場所之外會集體進行祖先崇拜。兒童向父母或祖父母的墓地獻祭,但是隔了更多輩的子孫後代絕不會為其高祖組織類似的集體祭祀,而這種祭祀活動通常將參加成員視作一個充滿含義的社會團體。無論如何,到7世紀末或者8世紀初,親屬們開始到四代或五代之前的祖先的墳地掃墓並舉行獻祭。這些獻祭發生在清明節,即在冬至日之後再過105天左右,也就是在農曆二月末或三月的時候。清明節的出現意味著通過共同祭祀遙遠的祖先,遠親們逐漸形成自我意識,並成為有組織的父系家族中的成員。

這一節日以前的歷史預示了這一新的發展。在漢朝時期,既有在宗廟的獻祭,也有在墓前的獻祭,但是沒有記錄表明在某個特定的節日所有的親屬都會在墓前獻祭。《四民月令》寫成於東漢,其鼓勵在四季的每個季節都進行祭祀。春季祭祀是在農曆二月,與當地的社稷祭祀結合起來。一些東漢的文獻提到這期間有幾天不能動火,有一份文獻提到要禁火兩個月,在此期間只能吃冷食。最早的文獻提到這一禁忌是在隆冬實行,是為了紀念公元前7世紀的一位官員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祿,隱於山,晉文公為了迫使他出仕,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卻被燒死。為了紀念他,他的老家太原附近形成了專門的獻祭活動。漢代政府曾經試圖禁止這種對身體健康有害的寒食做法。206年的時候,曹操也頒布法令禁止它,指出應該在冬至過後105天,也就是說在清明節舉行獻祭活動。幾十年後,太原當地人也將這一日期記錄下來。

還有幾次禁止寒食的嘗試沒有獲得成功,分別是由石勒在317年、北魏在474年和496年做出的。兩部6世紀中期的文獻描述了冬至后105天全國範圍內舉行的節慶。《齊民要術》解釋說這都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荊楚歲時記》援引《周禮》(成書於戰國晚期或西漢早期)說明,在春季的第二個月,使者會振著「木鐸」宣布在該國都城禁止用火。保存在一些戰國晚期與西漢早期文獻中的統治者年曆,記錄了敲響木鐸來禁止性行為和禁止放火燒山的行為,因為正是這種焚燒山林的行為害死了介子推。對火或性行為的禁令也在夏至頒布。這些文獻明確地將這種對歷史事件的紀念與一個更廣泛的禁火令聯繫起來,認為這是辭舊迎新儀式的一部分。每年一次,通過禁火來熄滅舊年的火,重燃一把新火,這種儀式可能推動了隋唐時代掃墓習俗的出現。

在唐朝早期,寒食節為家族成員重聚提供了機會,那一天,他們齊聚在祖先墓前,掃墓、獻祭,並且享受盛宴。與墓前獻祭相關的逸事最早出現在7世紀60年代的文獻中,即發生在隋朝時期。到了8世紀,這一活動變得普遍,正如732年頒布的一項法令所指出的,雖然經典中沒有提及在寒食節掃墓的做法,但是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一種習俗,並應該得到鼓勵:「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用拜埽禮。於塋南門外奠祭,撤饌訖,泣辭。食余於他所,不得作樂。仍編入禮典,永為常式。」幾十年後,流亡中的柳宗元感嘆,即使是他身邊為馬治病的大夫、謙遜的田間農民都能夠到他們的祖先墳前獻祭,只有他無法前往自己祖先的墳墓。

對於祖先崇拜而言,這樣的發展帶來兩個主要的後果。首先,家族墓地的修建鼓勵人們去祭祀更久遠的高祖。因為越往前回溯祖先,越多的人會建立親屬關係,這就擴大了一個家族的規模。其次,寒食節為共同祖先的後代們聚到一起提供了機會,因此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熟悉程度。這樣就有可能形成規模更大、更有自覺意識的家族,使家族成員能夠一起行動,或是在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但是,也不能過分誇張這一節日所造成的影響,因為並沒有證據表明很多親屬真的就會在某個人的墓前聚到一起。少量的詩歌和文章表明,祭掃陵墓很大程度上還是單個家庭的事務。

《分裂的帝國:南北朝》

China Between Empire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美]陸威儀(Mark Edward Lewis)著

李磊 譯周媛 校

已上架

《分裂的帝國:南北朝》是「哈佛史」叢書的第二卷。作者陸威儀認為,「南北朝」這一名稱儘管反映了這個時期政治分裂的事實,但它同樣表明中華文化領域的擴張和多樣化,並將其視為帝制歷史上極具開創性的、劃時代的時期。地理的重新定義,新的社會精英的出現,採用世襲制的軍事人口和新的軍事組織的出現,朝廷在軍事力量的支撐下逐步與社會民眾隔離開來,以及因主要宗教的興起而不再嚴格地按社會與政治來劃分人群等五個多樣化特徵,無一不在證明:在漢代與唐朝之間被忽略的這幾個世紀——南北朝——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永久的印記。

哈佛史

(精裝版 全六卷)

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

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已上架

「哈佛史」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自2009年出版第一卷以來,至今全六卷已經出版完畢,並被數十所世界知名高校指定為通史課程教材。叢書編寫者分別為卜正民、羅威廉、陸威儀和迪特·庫恩等四位知名漢學家,四位編寫者傾十年之功,顛覆傳統史敘述模式,結合半個世紀以來最新的西方漢學研究成果,打造出一套面向大眾讀者的權威、簡潔、清晰、獨特的全新通史。

本叢書是一套完整的古代通史著作,系統地講述了古代從秦至清的諸代王朝歷史,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活等,編排圖文並茂,文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它敘述的起點自公元前221年,直至20世紀初期,涵蓋古代2000多年興衰歷程,分為六個帝國時代——早期秦漢古典時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國大唐、儒家時代宋朝的社會轉型、氣候變遷下的元明帝國和成就斐然的大清王朝,進而串起兩千年中華文明跌宕起伏的榮辱命運。從全球史角度重寫「世界史」,引導世界重新思考當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