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內心強大的孩子,背後都站著這樣的父母

總有一兩個熊親戚,對著我們的孩子說:你是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會喜歡你了~~面對這些話,希望我們的孩子有底氣頂回去,而這份底氣來源於父母對他的愛。

1.

前幾天一位媽媽發了一封郵件求助。說最近孩子總是問自己,「媽媽,你真的愛我嗎?」

每天要問好幾遍,每次告訴孩子說愛。但好像一點用都沒有。

原來這位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外出差,有時候還會帶隊出國。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路上,孩子就放家裡給老人帶。

在孩子出現這個情況的前幾天,家裡來了一位客人。孩子的一個姨奶奶,人特別愛說笑。所以看到孩子之後就逗孩子。

「你喜歡你媽媽多一些還是喜歡你爸爸多一些呀?」

三歲的女兒一愣,不知道怎麼回答。旁邊的奶奶趕緊暗示說,「都喜歡,都喜歡」。孩子就順著說了一句「都喜歡!「

那個姨奶奶興緻盎然,不甘心地繼續說:

「你媽媽是不是不要你了,經常不在家。是不是給你偷偷生了一個弟弟在外邊?」

這時候孩子就馬上停下了手中的玩具。看了看奶奶。奶奶趕緊說「沒有呢,姨奶奶逗你玩兒的。「

沒想到孩子當真的了。接連幾天都不高興,心事重重的樣子。然後就開始問媽媽這個問題了。

知道真相后的媽媽真的想去找老人理論一番,又礙於情面。只能忍氣吞聲。

可是孩子的傷害卻是真正的。

馬上要過年了,真的希望所有的大人都能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捉弄我們的孩子。你用來解悶或者取樂的玩笑話,也許讓孩子焦慮,甚至會討厭媽媽,抵觸媽媽,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這樣對孩子成長的殺傷力很大,拜託你積一點口德,做孩子真不容易!

讓孩子真正避免這種傷害,除了躲開這種「親戚「之外。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2.

當愛住在孩子心頭,孩子的內心就會充滿力量。

我也碰到過一次這樣的事,記得有一次在老家,我媽一個朋友逗兒子。

「你爸爸說要給你生一個妹妹。」

「我喜歡妹妹。」

「那你不怕妹妹搶你的玩具,不怕你爸爸去疼妹妹就不疼你了嗎?」

「我不怕,因為我爸爸說他最愛的那個孩子就是我呀!」

這時輪到大人呵呵了。

在他的心裡,覺得爸爸媽媽永遠會在他的身邊,會愛著他,會保護著他。有了這樣的守護,他離開我們也就不會焦慮吵鬧。面對捉弄也能建立一道安全防線。

父母的愛,讓孩子強大。

1960年,心理學家Eleanor Gibson設計了一個「視崖裝置」測試嬰兒的深度知覺。這個裝置是用大玻璃板和黑白格花紋的布,做成一個視覺上的懸崖。Gibson選擇了30位6-14個月的嬰兒進行實驗,嬰兒在視崖面前的表現表明他們不僅能夠知覺物體的高和寬,而且能夠知覺物體的距離、深度、凹凸等。

同時還有個意外收穫,當嬰兒爬到「懸崖」邊猶豫不決時,如果站在「懸崖」另一頭的媽媽對他微笑、點頭表示肯定、鼓勵,他就可能勇敢地越過「懸崖」,爬向母親;如果母親表現出害怕、緊張的表情,嬰兒便不敢跨越,甚至哭起來。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對周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們通過父母的神態、眼睛、行為、語言來認識這個世界。什麼是安全的,什麼是危險的,從父母那裡學習,自己也開始去小心翼翼地探索,形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為什麼說家庭教育重要,就是因為在生命的初始,父母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

3.

就像需要身體營養一樣,孩子需要心理營養:

第一個心理營養:無條件的愛

很多媽媽說,我當然愛我的孩子,甚至願意為孩子付出生命。

可是到了問題出現時,馬上就變得「有條件」了。

「你這麼不乖,不要叫我媽媽」

「你還這個樣子,我就不喜歡你了。」

「你看看你們班那個誰誰誰,你能有他一半好,我也高興」

「期末考試考砸的話,這個寒假就閉門思過」

看上去好有道理,滿滿的「愛」,但是都綁著條件。

對於2歲前的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滿足他們對愛的心理需求。如果在這個階段對孩子苛求打罵多於愛撫,會造成孩子心理問題,集中的一個表現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孩子會有分離焦慮。

常常是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因為要去上班跟孩子強制分開,或者躲起來偷偷溜掉。

要麼就是孩子需要一樣東西,你因為手頭忙,就不斷延遲,孩子一直沒有被滿足過。比如孩子需要你給他遞一個杯子,你卻說要鍛煉他的獨立性。

在最初的階段,父母的情緒平和以及陪伴、加上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就是安全感的最好來源。

愛需要發聲練習。平時可以跟孩子說出自己的愛。

比如我常常跟兒子在床上玩遊戲的時候。

我會假裝睡著,然後去抓他,說:「這是誰的崽崽呀?是兔子的嗎,還是大灰狼的呢?」

「是你的呀!爸爸,是我,是你的崽崽!」

然後睜開眼睛,「還真的是呀,是我最愛的寶寶,爸爸永遠愛你。」

孩子滿心地歡喜,我也每個細胞都幸福。然後一個緊緊地擁抱。

第二個心理營養:尊重

愛,就如他所願,而非如你所願。

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覺得孩子的想法幼稚就忽視,甚至嘲笑。

有些東西孩子能做主就尊重孩子的選擇。比如衣服的顏色,鞋子的款式。還有他們選擇的朋友、書本,都可以放開手讓孩子去選擇。

第三個心理營養:接納

我們誰都是不完美的,特別是成長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接納與鼓勵。

如果不留心就會讓孩子的內心種上自卑的種子。自卑感往往深藏於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左右著大腦的價值觀,對行為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

很多人因為童年時期的一句話,就開始深深地批判自己。

接納孩子的情緒,容忍孩子的不足,永遠站在孩子的一邊。

《不完美的禮物》中有一個故事:

「有一天,作者帶著八歲的女兒逛百貨公司買鞋子,結果當時賣鞋子的專櫃正放了一首流行歌曲,她的女兒竟然當場跳起舞來。就在那時,大家全盯著她女兒跳奇怪的機器舞。她注意到旁邊人的表情,不是欣賞,反而是為她的女兒感到難為情。

當時她也超尷尬的。當圍觀的人正交頭接耳,可能在說些取笑她女兒的話時,她女兒頓時不知所措,身體僵住,突然停了下來,看著作者,眼神彷彿在問:『媽咪,我接下來怎麼辦?』沒想到,她看著女兒說:『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動作加進去呀!』

於是,女兒繼續開心地跳她的舞,從那一刻起,她的視線就不曾離開女兒身上,她在一旁欣賞著女兒的即興表演。她說,她不想『背叛』她的女兒,她選擇站在女兒這邊。

4.

你給我的愛,不僅僅溫暖我,而是讓我強大起來。

這是我們想對孩子說的,也是希望孩子能感受到的。

如果你不小心傷害了孩子,那就趕緊給孩子道歉,擁抱他,說一聲「對不起,請原諒我。」孩子內心的傷痕會撫平,而且會感覺道歉也不丟人,寬恕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孩子的人格特質在童年已經開始養成了!每個經歷過人生百味的父母都應該知道:內心的強大,才能幫助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即使遭遇逆境也能積極地微笑面對。

這就是父母之愛……

轉自:指尖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