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王蒙:不能枉費你所處的這個偉大時代

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是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19歲開始創作後來紅遍全國的長篇小說《青春萬歲》至今,其文學生涯已跨越了60多個春秋,新近出版的文集45卷,1700餘萬字。談起創作生涯,他感慨萬千。

我從少年時代就開始酷愛閱讀,記得上國小三年級時,經常去離家不到一站路的民眾教育館借書讀。那時候冬天氣候嚴寒,臨近下班時,閱覽室里的鐵爐煤盡火熄,整個閱覽室只剩下我一個人。工作人員見我不走,無可奈何,只好陪著我,同時還笑嘻嘻地誇獎:「這小孩真愛讀書!」在那裡,我讀到了雨果的《悲慘世界》、曹禺的《北京人》、魯迅的《故鄉》、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和《世界名人小傳》等書。

參加工作后,我差不多將寶貴的休息時間全部用在了閱讀和欣賞(電影與演出)上。有一天,我在《譯文》(現《世界文學》)上讀到前蘇聯作家愛倫堡的一篇文章《談作家的工作》。他的文字如詩如歌,把文學創作的美麗與神奇寫得出神入化,讓我感動得喘不過氣來。原來作家的工作是這樣美好,如果在文學上有所作為,你就整天是創造和靈感,神秘和想象了。並且文學才是真正的永遠,它比事業還要永久。什麼都怕時間,除了文學。突然,一個想法像閃電一樣照得我目眩神迷:如果我寫一部小說,一部長篇小說會怎麼樣?

我有文筆,更要緊的是我有獨一無二的少年革命生活。1948年,我剛上河北高中一個月,因為此前學校的地下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上級派人來加強領導,我被介紹加入共產黨,參加解放前夕保衛北京的活動。我親眼看到舊的崩潰,參加了創造偉大嶄新歷史的鬥爭,嘗到了人生百味歷史百圖,而時代、歷史,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你如果不去寫,留下的是一大片空白。

本文作者劉承波(右)採訪后和王蒙先生合影(攝影/周志浩)

1953年,我已經是共青團北京市東四區委副書記了。單位領導不贊同自己的部下沉溺於文學寫作,所以,我的創作全是在悄無聲息中進行。休息時間,單位組織活動,能不參加的我會盡量不參加,悄悄地躲在一個僻靜的地方從事我那有點像冒險家的嘗試。那個時候我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文件,稍微一有空,就開始寫小說,門一響我就用文件將小說草稿紙蓋上。用了整整一年時間,寫成了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我父親的一位同鄉兼同學、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潘之汀老師看后,感覺寫得不錯,就將書稿介紹給了青年出版社文藝室負責人吳小武。1955年冬,吳小武和作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老作家蕭殷找我談話,在肯定了稿子的基礎和藝術感覺后,指出書稿的問題在於主線,沒有主線成不了書。蕭殷老師後來還讓作協出具公函,給我請了半年的創作假,以便我集中精力修改書稿。

在修改《青春萬歲》的同時,我又創作了一篇青春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被1956年9月號《人民文學》刊發。這篇被毛主席誇讚作者有文才的小說,改變了我的命運。先是小說引起了激烈討論,不久我被劃為右派,被安排去山區農村參加勞動改造。之後,我申請去了新疆,一待就是16年。直到1978年,我被平反調回北京,《青春萬歲》的出版才再一次被青年出版社提上日程,第二年得以正式出版。小說發表后反響很大,1981年被評為全國中學生最喜歡的十本書之一,1986年又獲人民文學出版社獎。後來被改編成電影,獲得了1984年蘇聯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文/劉承波)

【相關鏈接】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出生於北京,當代作家、學者;曾任《人民文學》主編、作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53年開始創作後來紅遍全國的長篇小說《青春萬歲》至今,其文學生涯已跨越了60個春秋,新近出版的文集45卷,1700餘萬字。

【作者劉承波,筆名奚流,號東湖居士,70后,現為東湖講堂總經理、總編輯,22年新聞記者職業生涯,著有《波瀾不驚——劉承波新聞作品選(1992-2002)》】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