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寒濕是絕大多數慢性病的罪魁禍首,老中醫教你一招,快速趕走寒濕!

在中醫的病理中,有五邪,風,寒,濕,燥,熱(火),這五邪使人體的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引發各種疾病,可以說,這五邪是人體疾病的源頭所在,是人體健康的障礙。在這五邪里,寒和濕是最常見,最易發,也最棘手的,幾乎生活中所有的常見病和易發病都與寒和濕息息相關。所以說,在現代生活中,除寒祛濕是我們必須注意和解決的問題。只有除寒祛濕,才能身輕健康;只有除寒祛濕,才能養顏潤膚;只有除寒祛濕,才能永葆青春。

俗話說「萬惡淫為首,白病寒為先」。現代社會裡,寒是最多見的。為什麼呢?這是由我們現在的生活,工作現狀導致的。人們越來越追求時尚的同時,卻忘了穿衣最基本的作用是為了保暖,導致受寒而不自知;夏天經常喝冷飲,吹空調等,沒想到你在舒舒服服的時候,寒氣卻悄然而入;上班族經常久坐,加班熬夜,寒氣也乘虛而入……。當寒氣入體,則氣血不暢,全身得不到滋養;寒氣入體,則經絡不通;寒氣入體,則臟腑失調,各種與脾胃,心腎,肝臟,肺等疾病就會上身……。

我們的身體狀況如何,陽氣是不是虛,體內是否有寒氣,最佳的方法就是問自己「冷不冷」。人體之所以怕冷有兩類原因:一類是陽氣虧虛,體內「燃料」不足,溫煦機體的熱度不夠,這就是「陽虛則寒」;另外一類是外來陰寒之氣入侵,損傷了人體的陽氣,導致怕冷,這就是「陰盛則寒」。總之感覺怕冷,就表明陽虛有寒氣。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指出:「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人陽氣充足時,就會精神煥發,而且陽氣的溫煦能夠使人的關節,筋脈柔韌有度。反之除了怕冷外,也容易引起關節僵硬,疼痛等癥狀,體內各個臟腑陽氣不足,也分別會出現不同的癥狀。

★心陽虛——心陽虛是指心陽不足,則心臟失去濡養,易出現精神疲乏、心悸心慌、心胸憋悶、氣短、心囗發涼或者心痛等症,並且失眠多夢。心脈運血無力、血行不暢,所以面部呈白,唇舌呈青紫色、手腳冰冷。

★脾陽虛——脾陽虛又稱脾虛寒。脾陽虛衰,則運化功能失調,易出現食少不消化、噁心呃逆、噯氣泛酸、腹脹腹痛、肢體水腫、大便稀溏的現象。

★肝陽虛——肝陽虛是指旰氣不足。經常會出現頭暈目眩、兩脅隱痛、情緒抑鬱、多疑善慮、月經不調、腰腹疼痛、筋脈攣縮、手腳、關節不靈活等現象。

★肺陽虛——肺陽虛是指肺氣失宣,主要表現為身體畏寒、口不渴、易感冒、面色淡白、呼吸短淺微弱、精神煥散。此外經常咳吐涎沫,量多而清稀,客易自汗,背部易寒冷,小便多。

★腎陽虛——腎陽虛是指腎氣虛衰。主要表現力:腰膝酸軟冷痛、畏寒肢冷,尤其以下肢為重;精神委靡不振,面部呈白或發黑、發暗;小便較多,並經常泄瀉。

綜上所述,陽虛體質者以陽氣不足,喜熱怕冷為總體特徵,因此飲食應以補溫肋火為主,同時注意養陽,以保持體內陰陰平衡。

上面講的寒,下面我們再說說濕。濕與寒不同,濕本質上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是維持人體生存與健康的根本保證。中醫里將人體中除血液之外,一切正常的水液統稱為津液。津液的主要來源是飲食水谷,進入體內后,經由脾的運化,生散,肺向通調,腎的氣化,肝的疏泄,上、中、下三焦的霧、漚、運行於全身;併發揮其滋潤器官、濡養全身,化生血液、充盈血脈,調節陰陽、維持平衡,參與代謝、排出廢物等生理功能,最終排出體外。

但是如果人體內的水多了,就成了「濕」。中醫里講平衡,過少則不足,身體會變弱;過多則為「毒」,給人體增加負擔。而「濕毒」給人體帶來負擔的首先就是脾。「濕」它是有形之邪,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會阻擋氣在身體內的運行,從而致使脾失健運,不能行其津液而濕從內生行成「濕毒」。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其中寒濕對身體健康影響最大。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總之濕邪不祛,百毒常纏身。

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卧濕地、穿未乾的衣服、淋雨、吹空調、吹電扇、洗頭未及時吹乾而浸入體內;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喝冰啤酒,冰棋淋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那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1.早晨起床看看你的舌頭兩側是否殘留牙齒壓迫的痕迹,也就是俗稱的齒痕舌。2.看看舌苔的顏色,如果是粉潤紅潤,那就是比較正常的,舌苔顏色過於發白髮黃,且比較厚實的,體內濕氣都比較重.

3.看看你每天的大便狀態,注意觀察大便是否成型,是否黏膩在馬桶上多次沖洗不幹凈,是否每次大便都感覺便不幹凈。

4.頭髮愛出油掉發,油光滿面,愛長痘痘,濕疹等。

5.渾身無力、常感疲倦、精力不集中

6.睡覺流口水、囗臭、身體浮腫有異味。

7.臉色蒼白暗黃,耳內濕(耳拌濕),小肚子大,常有脹氣。

8.機能衰退,對房身不感興趣質量不高。

9.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手腳冰涼。

10,常感到累,怎麼睡都不夠,沒勁連話都不想說,

11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后反彈,越減越肥。12.陰部潮濕(騷癢異味)菌類腐敗。

綜上所述有1-2種癥狀,說明體內定有濕氣,特別是有前3種癥狀的體內濕氣很重,不可乎視。

下面對照自己的癥狀,看看濕毒在第幾級

一級濕毒: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椎肥厚酸困,腰酸力乏。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

癥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癥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針對濕氣重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

★食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 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濕。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党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

★運動——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按揉穴位,除濕凊熱「自身求」。

1)豐隆穴:補益脾胃,祛濕化痰。

豐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2橫指處。按摩豐隆穴時,用大拇指採用點按式按三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揉十分鐘,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十分鐘即可。

2) 足三里:健脾胃第一穴,除濕少不了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之前上部,脛腓兩骨間,膝蓋邊際下三寸。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3) 陰陵泉:健脾祛,脾經的合穴

陰陵泉穴位在膝關節的內側,脛骨上端,髁狀下面凹陷處。按摩時要注意按摩時候一般為10分鐘左右。因為陰陵泉所在的徑脈是陰經,手法不要太重,以有明顯酸脹感即可。

4) 承三穴:常按可消滅體內頑濕

承三穴在水腿肚子下方正中,這裡肌肉分成「人」字形,承三穴就在人字中間。承三穴按上去非常的酸痛,開始只能輕輕地按,輕輕地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

5) 曲池穴:能燥化大腸經濕熱

曲池穴在手肘的內側,在兩側肘部橫紋外側,按壓上去有酸重感。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6) 消濼穴:消除體內濕氣

消濼穴位於人體臂外側,當清冷淵穴與臑會穴連線中點處。左右手握拳,互敲消濼穴,每天堅持敲10分鐘,或者揉消濼穴5分鐘,每天兩次。

穴位貼敷——也是目前祛濕散寒效果最好的一種方法,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濕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你也可能聽過,生薑能夠祛濕,但是用發酵姜根粉做穴位貼敷療法,效果最好。據載: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風寒,常多疾病。若常貼湧泉穴,兼貼腎俞、關元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壽,此後漸漸流傳於民間,經現代科技改良製成藥包貼湧泉穴叫【酵素足貼】。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濕效果要好。

《金丹秘訣》說:「每臨卧時,一手握赤足,一手摩湧泉,多至干數,少亦百餘.生精固陽,久而彌益。」湧泉穴為人體長壽穴,如果堅持每天貼敷湧泉穴,祛濕散寒,百病不生,美容養顏。貼敷湧泉穴可以防冶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便秘、風濕、腰腿酸痛等因寒濕所致的病證,讓您擺脫亞健康,遠離疑難雜症,健康生活每一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