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法國.德國) /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台) / 天使愛美麗(港) / Amelie(英文) 影史上的經典電影,不管在 IMDb 或是 豆瓣電影 都是 Top 100 電影,台灣最近以數位修復版在戲院重新上映。 電影以快速節奏、幽默、惡作劇、法式浪漫為主要特色,若觀影頻率對得上就會很喜歡,若對不上就會比較無感。主軸著重於接納不同於別人的自己、善良的力量。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02/03/08、2017/08/04(數位修復版) .片長:122分鐘 .級別:輔導15級(15+)(數位修復版) .電影資訊:@IMDb(8.4/58萬+)、@豆瓣(8.7/47萬+)、@爛番茄(89%/177) .官方網站:@臉書(289萬+)、官網 .片尾彩蛋:演職表介紹演員的方式呼應劇情,無片尾劇情,約4分8秒。 .裸露激凸:孕婦懷孕過程、情侶做愛、上空舞女郎 .電影預告:官方 YouTube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咖啡廳、快速照相間;神經質、骨牌、金魚、柯達相機、金魚、自殺、月桂樹、唱片、寶物盒、霸凌、棺木、烤雞、電話亭、盲人、黛安娜王妃、車站、報攤、鎖店、蒙面俠蘇洛(Zorro)、花園地精、刮刮樂、情趣商店、鬼屋、旋轉木馬、生活雕像(Living statue)、投幣式望遠鏡、貓咪、打水漂、嬰兒游泳、環法自行車賽、馬、計程車、反手球、修女 電影背景:1997年8月30日~1997年9月28日;1973年9月 | 巴黎@法國   風格 電影頻率 近年來較為頻繁看電影後,今年特別對於「頻率是否能對上」這件事感受很深刻,覺得看電影跟戀愛一樣,頻率能不能對得上會嚴重影響喜愛與否。就像我們求學時期,班上總是會有某個人讓我們怦然心動,不管他做什麼事我們都會用正面的角度去解讀,朋友多是因為他人緣好受歡迎,朋友少是他與眾不同、很酷;但也總會有那麼幾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讓人覺得討厭,這種人朋友多是因為靠耍心機、沒有自己想法只會附和別人,沒朋友則是孤僻、自閉。 看電影的時候也很容易這樣,如果頻率有對上,就很容易對缺點視而不見或不在乎,但頻率若沒對上,就會覺得沉悶、無聊。就拿我自己來說,在看《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2016)時,真的無法從任何一個片段中獲得觀賞電影的樂趣,觀賞過程是不耐的,同樣的在看《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2014)時也是,那些改造戰車在岩地上追逐,沒能勾起我的亢奮情緒,帶給我的亦不是種享受。不過在看《歡迎光臨貝拉的奇幻花園》(This Beautiful Fantastic, 2016)或是《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2014)時,就會覺得整個觀賞過程都很享受其中。於是慢慢開始體驗到,看電影時頻率是否能對得上是件很重要的事,這比起影評評價、觀眾評分、獎項肯定等都還重要。 也會覺得看電影有點像在上課,有的人喜歡歷史課,有的人喜歡音樂課,有的人喜歡體育課,有的人喜歡家政課,這本來就很正常,每個人喜好都不同,可是人們在討論電影時,通常是種「排異求同」的心態,正因為感受這種東西是因人而異,不像電器或車輛功率是可以數值化來比較的,人們往往尋求更多的「共識」來驗證自己的感受是正確的,也因而對不同的感受容易產生排擠效果。 這部電影本來就在我的待看名單上,知道會以數位修復版的方式上映後,就刻意等到戲院上映時才去看。看同場次的觀眾只有三位,因此彼此的反應都感受的到,電影開演沒多久,就有位年輕女孩頻繁的笑,但那些點我都不覺得好笑,我覺得有趣、會心一笑的點,反而沒什麼人在笑(像多米尼克小時候為了撿拾更多彈珠,但彎腰時又有更多彈珠掉出來,或是退休剪票員把月桂樹剪出一個又一個的洞)。這就是我說的那種觀影頻率,我想對同場那個女孩來說,這部電影想必是她會覺得從頭到尾都很享受的那種,而我感受就沒那麼強烈。但是後半段我對「找到一個跟自己一樣奇怪的伴侶」或是某些單戀時的情節很有共鳴,說不定其他觀眾反而沒有太大感觸。 另外這部電影前半段的節奏好快,對於得透過字幕理解台詞的我來說,閱讀比聽力要額外費上不少工夫,需要聚精會神,但我比較喜歡能很放鬆看的電影。   艾蜜莉的惡作劇 猜想艾蜜莉的惡作劇對不少觀眾來說是個笑點,但我不會覺得這些好笑,或是從中得到惡有惡報、正義被伸張的快感就是了。 幼時鄰居騙她照像會引起一連串的災難,她也的確從新聞中看到許多災難(這部分應該是在描寫迷信的人會刻意與巧合做連結),她就去惡搞鄰居的天線,靠聽收音機得知賽況,在射門的關鍵時刻拔掉訊號線。 蔬果攤老闆柯立紐對待員工苛薄,時常用言語嘲諷員工動作慢,艾蜜莉發現他有次鑰匙忘了拔要拿下去還給他,發現他又在嘲諷路希昂,決定替路希昂出口氣,先是去鎖店複製鑰匙,後趁柯立紐不在家時跑去偷調鬧鐘(讓他在凌晨醒來開店)、把牙膏跟足膏位置互換(讓他用足膏刷牙)、在酒裡面加大量的糖(或鹽)、修改檯燈的電線讓他觸電、把鞋帶替換成草繩等等,自許為蒙面俠蘇洛在行俠仗義。(法國還蠻多這種反抗殘暴統治意念的電影,柯立紐這種欺壓勞工的行為算是現代版的暴君) 爸爸拉斐爾依然漠不關心艾蜜莉,生活行屍走肉,毫無生氣,就連艾蜜莉說自己墮胎、嗑藥,爸爸依然沒查覺不對勁。於是她偷走地精,假裝是地精離家出走跑去環遊世界。目的一開始像是惡作劇,但後來能看出是要爸爸不要再毫無生氣過生活,在喪妻後活出自己的人生。   法式浪漫 這部電影充滿法式浪漫,這裡指的不單只是愛情,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像是艾蜜莉費盡心思把時光膠囊還給主人,惡作劇也花工夫去做,還有跟尼諾的見面過程也是。 艾蜜莉在浴室發現牆後小空間藏著時光膠囊,一開始有點期待與鐵箱主人的會面,就像我們情竇初開時,撿到失物拿去警察局時,也希望來認領的是個帥哥美女那般。(我一開始還以為這個人會是男主角)當她知道舊房客多米尼克是個大叔後,把鐵盒放在公共電話亭內,躲在旁邊的咖啡廳,等他走到電話亭旁時打電話過去,讓他發現自己小時候的寶物盒,以藉此觀察他的反應。[附註1] 光說在休假日或是下班後,透過電話簿利用搭火車的方式跑去找所有同名同姓的人,就是個大工程。找到多米尼克後,還要偷偷觀察他的生活作息,安排他路過電話亭時打電話過去這件事,會覺得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有人會去做這種事,但還蠻常在法國電影中看到這種安排,故這邊稱為法式浪漫風格的電影。 當然還包括艾蜜莉跟尼諾相識有趣的過程,遊樂園那場費心思還相簿,刻意扮醜、蒙面、露肚子的照片線索,都是很法式浪漫風格的愛情故事。   劇本 巧妙連結 對這部作品最大的讚嘆是劇本寫得好用心,有很多鋪陳在各處的細節會在最後拼成完整的樣貌。 像是管理員太太這條線:(1) 一開始介紹到管理員太太的先生另結新歡離她而去,她還是一直掛念著先生過去寫給她的情書、房間內也掛著先生的照片。(2)艾蜜莉在報攤讀到在高山發現n年前出意外的登山客被冰封起來,後來被發現的新聞,原以為這邊是報攤老闆娘在好奇喬姬的八卦,後來才發現這觸發了艾蜜莉的發想。(3)艾蜜莉之前對管理員太太的故事不感興趣,那是垂暮老人的碎碎念,但後來突然感興趣的把所有情書都讀過一遍。(4)艾蜜莉把書信拿去影印,類似那種剪輯報紙文字的勒索信,我原以為是要寄給尼諾的挑戰書,突然想到她是想偽裝成管理員太太先生的回信,後來畫家從窗戶看到她在曬信那幕才肯定她的用意。(5)艾蜜莉成功製造出一封管理員太太先生的回信,內容是說先生最愛的還是她,但這封信因為那起高山事件而沒能寄出,後來政府在找到罹難者屍體後幫忙寄出這封信。 艾蜜莉興趣:(1)喜歡在運河打水漂(2)她去情趣商店找尼諾時撿拾地上的石頭,我記得前面也有一幕撿石頭的畫面,這邊就能看到她隨時會撿拾表面平滑的石頭放口袋,打水漂時就能用。 空姐:(1)介紹餐廳常客時有提到這名空姐(2)花園地精跑去世界各地旅行,寄回明信片給拉斐爾,這時我還以為是艾蜜莉利用相館背景布拍攝(3)最後揭曉是空姐出勤時幫艾蜜莉帶去世界各地(莫斯科、紐約自由女神像、柬埔寨)拍攝的,空姐還被同事笑稱是白雪公主(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 望遠鏡:艾蜜莉要尼諾帶5分錢去贖,後來才知道是投幣式望遠鏡要用的。 呼應:除了頭尾呼應外,劇情中也有不少彼此呼應之處。 有些電影對角色的描寫單純只是一種「設定」,像是很聰明,但沒有實際展現出會讓觀眾覺得這角色很聰明的地方,或者只是用「設定」的方式在描寫,像是考試寫考卷比別人快。不過這部電影在提到艾蜜莉喜歡觀察小細節時,是有實際展現的,像是她進到柯立紐家後,觀察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拿來惡作劇的,或是她發現了尼諾的相簿中,有個顧客出沒在各地車站的快速照相間,我就比較喜歡這種有實際展現角色特性的電影。   角色個性鮮明 這幾年電影心得寫下來,會發現有些電影可能才剛看完隔天就已經忘記多數角色誰是誰、做過什麼事,但這部的角色就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這跟電影類型也有關,如果是戰爭片,軍人之間的辨識度就沒那麼高。   主題 這部電影可以談論的點很多,我就印象比較強烈的幾個來分享。   善良的力量 艾蜜莉透過找到寶物盒主人這件事,體驗到這種「刻意花時間」幫忙他人(意指不是看到後順手幫忙),可以讓別人感動到潸然落淚,讓別人相信生命中會有奇蹟。於是她開始做更多的好事,扶盲人老太太過馬路之外,還告訴老太太眼前的景象。或是假裝是管理員太太的先生回信,讓管理員不再終日沉溺於被丈夫拋棄的哀傷。   人與人的互動 這部電影蠻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很多角色彼此之間的關係是緊張的、陌生的,像是艾蜜莉與爸爸、畫家與艾蜜莉以及路希昂、約瑟夫與咖啡廳的所有職員、柯立紐與路希昂等。有些在艾蜜莉的幫忙下有了連結,像是約瑟夫與喬姬,有些則是成了艾蜜莉生活中的一段回憶,像是多米尼克,有些則是有了更密切的互動,像是管理員太太、畫家、尼諾。 畫家對艾蜜莉來說是個相當重要的存在,艾蜜莉在跟畫家聊到畫中少女的部分,是在呼應艾蜜莉的心境,畫家查覺到這點後,也開導艾蜜莉不要在封閉自己的情感,勇敢的去追求。   找到那個跟你一樣奇怪的伴侶 這部電影有很多吸引觀眾的點,但大部分都不至於到讓我喜愛的程度,就是前面說的頻率沒對上這樣而已,不過最後那段我還蠻喜歡的。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這裡說的不是獨特(unique),而是不同(different),但我並不享受於這種狀況,反而容易因此覺得迷惘。像對電影的喜好這件事情就很明顯,當發現大家都喜歡的電影你是打從心裡沒什麼感觸、共鳴時,以前我的想法是「就算我的喜好取向只跟1%的人雷同也沒關係,我至少可以跟這1%的人分享,推薦我的好看電影清單」,可是我發現「差異」最大的問題在於「對生存的憂慮」,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 在看電影時會把自己的狀況投入電影中,因為認為自己也是個跟別人不太一樣的人,如果能遇到一個人能接受這樣子的我,那一直都是我很期待的事情,在這部分覺得很有共鳴。另外還有一段也很有共鳴,當艾蜜莉誤以為尼諾是在追求吉娜,整個人化成水,也讓我想起自己喜歡一個女生有15年以上,但遲遲沒有表白,後來某天看到她的臉書狀態改成穩定交往中,就覺得跟艾蜜莉的狀況好像,看到兩人沒有就此錯過,真的很開心。不過在這個年紀來看這故事,也會覺得這只是愛情故事呀,戀愛困難的地方不在於找到一個人,而是彼此要能相處下去才是困難之處。   電影製作 攝影 有些人會開玩笑的形容這部電影攝影構圖工整到有點像強迫症,這部分會讓我想到《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不過這部我還沒看過就是了。   片尾劇情 在介紹主要角色演員名單時,是用呼應劇情「大頭照拼貼」的方式來介紹演員。   附註1 台灣絕大多數的公共電話撥打出去是不會顯示號碼的,也就是說一般人無法反過來打電話到某個公共電話去,而且多數公共電話的響鈴也被拆掉了。在多數民眾心中,公共電話應該就是「只能撥但不能接」這樣的印象。我曾經在某個農會門口打公共電話到手機是有顯示號碼的,就那樣唯一一次的經驗,但當時也沒測試打那個號碼試試看,假如在沒有響鈴的狀況下直接接起來能通話嗎(應該是可以)。不過歐洲電影好像蠻常出現這種打電話到公共電話亭的劇情,像《佈局》(Contratiempo, 2016)也有。   演員介紹 奧黛莉朵杜/Audrey Tautou 飾演 艾蜜莉/Amélie Poulain   馬修卡索維茲/Mathieu Kassovitz 飾演 尼諾/Nino Quincampoix,喜歡從快速照相間底縫撿拾別人撕掉的大頭照片來拼貼恢復原貌。   Rufus 飾演 艾蜜莉的爸爸 拉斐爾/Raphaël Poulain   Lorella Cravotta 飾演 艾蜜莉的媽媽 Amandine Poulain,被跳樓女子壓垮而亡。   Serge Merlin 飾演 畫家 Raymond Dufayel   賈梅德布茲/Jamel Debbouze 飾演 蔬果攤員工 路希昂/Lucien,眼珠大到幾乎看不到眼白。   可洛蒂德莫勒/Clotilde Mollet 飾演 艾蜜莉同事 吉娜/Gina(右側金短髮女子),約瑟夫的前女友。   Claire Maurier 飾演 咖啡廳老闆娘 Madame Suzanne – la patronne du café   伊莎貝拉南迪/Isabelle Nanty 飾演 香菸攤員工 喬姬/Georgette   多明尼克皮諾/Dominique Pinon 飾演 約瑟夫/Joseph,佔有慾超強,完全不給女友空間。 會終日坐在咖啡廳中觀察,把監視女友/前女友時看到的狀況錄音起來,錄音這件事會讓我想起《玩命再劫》(Baby Driver, 2017)中的主角,不知道是否有致敬本片的意味?   艾特迪彭吉雲/Artus de Penguern 飾演 失意作家 Hipolito   友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 飾演 公寓管理員太太 Madeleine Wallace   Urbain Cancelier 飾演 蔬果攤老闆 柯立紐/Collignon   Maurice Bénichou 飾演 舊房客 多米尼克/Dominique Bretodeau,50歲。   Michel Robin 飾演 Mr. Collignon,查IMDb資料時才發現他跟蔬果攤老闆一樣都叫做 Collignon,所以是父子?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電影週邊 電影海報   廣告看板   觀賞平台 觀賞戲院:國賓影城(台北長春廣場) (捷運松江南京站)(台北市中山區) 12廳     心得速記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其他名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台灣)、天使愛美麗(香港)、Amelie(英文) 年份:2001年 國家:法國、德國 語言:法語 台灣發行:南強影視 導演:尚皮耶居內/Jean-Pierre Jeunet 編劇: Guillaume Laurant …… scenario & dialogue 尚皮耶居內/Jean-Pierre Jeunet …… scenario 演員: 奧黛莉朵杜/Audrey Tautou …… 艾蜜莉/Amélie Poulain 馬修卡索維茲/Mathieu Kassovitz …… 尼諾/Nino Quincampoix Rufus …… 拉斐爾(不確定)/Raphaël Poulain (艾蜜莉的爸爸) Lorella Cravotta …… Amandine Poulain (艾蜜莉的媽媽) Serge Merlin …… Raymond Dufayel (畫家) 賈梅德布茲/Jamel Debbouze …… 路希昂/Lucien (蔬果攤員工) 可洛蒂德莫勒/Clotilde Mollet …… 吉娜/Gina (艾蜜莉同事) Claire Maurier …… Madame Suzanne – la patronne du café (咖啡廳老闆娘) 伊莎貝拉南迪/Isabelle Nanty …… 喬姬/Georgette (香菸攤) 多明尼克皮諾/Dominique Pinon …… 約瑟夫(不確定)/Joseph (錄音顧客) 艾特迪彭吉雲/Artus de Penguern …… Hipolito (失意作家) 友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 …… Madeleine Wallace (管理員太太) Urbain Cancelier …… 柯立紐/Collignon (蔬果攤老闆) Maurice Bénichou …… 多米尼克(不確定)/Dominique Bretodeau (舊房客) Michel Robin …… Mr. Collignon Andrée Damant …… Mrs. Collignon 附註:除標示「不確定」的之外,都是電影字幕之翻譯。   劇情簡介 本片是《黑店狂想曲》、《異形4》鬼才導演尚皮耶居內的作品,敘述一個平凡女性和周遭身邊人生活點點滴滴的故事。在法國上映時全法成為年度賣座冠軍,觀影人次突破800萬,獲得歐洲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大獎,與《美國心玫瑰情》、《臥虎藏龍》並列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艾蜜莉(奧黛莉朵杜 飾),巴黎蒙馬特的咖啡館女侍,獨自住在五樓小公寓,她喜歡收集石頭打水瓢、拿湯匙輕敲焦糖布丁、伸手探進榖袋的最深處。有天她意外發現:浴室裡藏了個四十年前小男孩的聚寶盒,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物歸原主;她看見老先生臉上激動的淚光,童年記憶湧現……。艾蜜莉決定:從此行俠仗義,默默幫助身邊人,解決生命中的小缺憾。 老公外遇、整天以淚洗面的公寓管理員,獨居作畫、足不出戶的玻璃先生,細心待客、卻被老闆鴨?欺負的雜貨店小弟,身體虛弱、神經兮兮的香煙攤太太,慘遭拋棄、繼續死纏爛打的怪叔叔,以及母親過世後、自閉沉溺哀傷的艾蜜莉老爸,艾蜜莉都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他們的命運。然而,艾蜜莉自己呢? 尼諾(馬修卡索維茲 飾),紅燈區色情錄影帶兼差店員,偶爾在遊樂場的鬼屋列車裝鬼嚇人,他喜歡騎機車跑遍巴黎各大車站,專撿拍壞的大頭照,仔細拼湊分類,黏貼成一本快照亭相簿。巴黎地鐵站播著老情歌,當艾蜜莉第一眼看見尼諾,心臟撲通撲通跳,她知道:她戀愛了……   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本文由char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