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蜜袋鼯是夜行動物: 過著夜生活的蜜袋鼯,有著比例特別大的眼睛,同時聽覺和嗅覺也很發達,好在黑漆漆的夜裡,找尋食物,閃避天敵。 換句話說,光線刺眼的大白天裡,蜜袋鼯多半躲在洞穴或巢箱裡睡覺。     蜜袋鼯的生理資料: 壽命:野外的蜜袋鼯的壽命較短,大約只有四,五年。人工飼養的蜜袋鼯,可能可活達十二年以上。 體長及體重:成年的雄鼯較雌鼯重,分別為115-160克,及95-135克。身長為12-13公分,尾長15-48公分。 性成熟年齡:約在8-14月齡。 懷孕期:約為16日,但分娩後,小寶寶即刻爬行至母親腹部的袋中吸乳,約70日後方斷奶。雌鼯多半每次只能懷1-2隻,胎兒超過3隻以上的機會很低。 性別辨識:雄鼯的陰囊位於下腹部中央,在前胸及頭頂則有分泌腺,有以標示自己的勢力範圍。雌鼯腹中線有一平行身體的袋口。雌雄性別很容易辨認出。 體溫:蜜袋鼯的體溫較低,大約只有攝氏32度。   蜜袋鼯的食性: 有些人看到蜜袋鼯的名字,直覺的會認為牠們喜歡吃甜食。蜜袋鼯的確愛吃甜食,但不宜吃太多。有袋目動物對於高血糖的調節功能並不佳,糖份及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將會威脅牠們的健康。 蜜袋鼯屬於雜食性動物,攝食的內容,較偏重於蛋白質食物。野生的蜜袋鼯,喜歡吃各種昆蟲,尤其進入繁殖時,蛋白質食物的攝取量,更達50%以上。除了昆蟲外,也愛吃水果,樹蜜。   群居動物: 蜜袋鼯屬於群居性動物,典型的族群成員,包含了一隻地位最高的雄鼯,二隻排行老二的雄鼯,以及四隻成熟雌鼯。只要食物充足且家族成員能和平相處,族群數目可能多達12隻。 換言之,人工飼養蜜袋鼯做為寵物時,最少需飼養一對。缺乏同伴的蜜袋鼯,可能因生活無聊,而出現自殘的行為。 幼鼯的發育。 剛出生的蜜袋鼯,全身無毛,體重只有200毫克。(大約和一顆小膠囊的大小及重量相當)待在母親的腹袋中,直到70日齡時才開眼,同時身上的毛也才生長齊全。這個階段的幼鼯,可離開母親的袋中,在環境中探索。在這個年齡前,若雌鼯不幸意外身亡,或者幼鼯因意外跌出腹袋中,人工飼養無毛幼鼯的存活機會,幾乎等於零。所以飼主千萬不可因一時好奇,強行拉開襁褓中的雌鼯腹袋,免得幼鼯死亡。   人工飼養環境:   蜜袋鼯的前後肢之間,有一層皮膜。這層皮膜讓牠們如同飛鼠般,可從高處躍下,在空中滑行50公尺遠的距離。由此可知,飼養環境自然是愈大愈理想。一般來說,非寵物鼯的飼養籠舍,以長-寬-高分別為1。8米-1。2米-1。8米的大小為最小空間。為了怕蜜袋鼯鑽出籠欄,籠網尺寸不得大1X2。5公分。   除了籠舍外,還需提供牠們各式可供爬行活動的天然棲木,以及可以躲避搔擾及光線的巢箱。一般遮蔭性良好,洞口較小的鳥巢箱皆可使用。 如果是可自由活動的寵物鼯,籠舍的大小就可精簡些,也可懸掛棉製的布袋做為休憩的窩。最舒適的環境溫度,為攝氏27-31度左右。   飲食及營養: 人工飼養的蜜袋鼯,容易因營養不均衡而生病。簡單的說,蜜袋鼯的食物挑選有以下四大原則: ●    蛋白質成份不得低於25%,繁殖期時,最好高於50%。 ●    隨時提供清潔的飲水。 ●    經常補充鈣質及其他維他命,礦物質。 ●    少給予高脂,多糖的食物。   蛋白質食物的來源,以昆蟲,水煮蛋,無糖的優格,甚至是低脂無鹽的肉類為宜。 也可添加部份狗貓乾糧。不過每隻蜜袋鼯的食性都不相同,飼主可找出牠們最喜歡吃的食物種類。 餵食蟋蟀等活蟲前,最好先讓蟲兒吃些天然營養的食物,再灑上鈣粉餵食。   綜合新鮮蔬果拼盤也是牠們愛吃的食物,其中以蘋果,葡萄,蜂蜜的接受度最高。 柳橙類也是食物選擇之一,但不宜多吃,免得容易下痢。蜜袋鼯較喜歡吃軟食,所以可將煮熟後的胡蘿蔔,地瓜等食物,與水果,蜂蜜等成份一塊搗成泥餵食。 至於脂肪含量高的堅果類,瓜子種子類,也是蜜袋鼯偏愛的食物,但不宜多給,同時需提防這類食物因儲存不當,而帶有黃麴毒素或滋生其他病菌等問題。   人工餵養的寵物鼯,較常發生代謝性骨病,後肢無力,麻痺等病症,經常添加維他命及礦物質,能減少這類病症發生的機會。   常見疾病 :   其實和大多數哺乳動物相同,蜜袋鼯也可能感染細菌,黴菌,病毒或寄生蟲性疾病。以下僅就較特別的病症介紹。   白內障: 有些幼鼯,出生就為先天性白內障(瞳孔看起來是白色,或混渾)。造成白內障的原因可能為遺傳性疾病,不過獸醫發現,懷孕期過度肥胖的雌鼯,或者該期營養不良,如飲食缺乏維他命A,血糖過高(可能原因為雌鼯患有糖尿病,或者飲食內容糖份過高),都容易產下患有白內障的幼鼯。   角膜受傷: 由於蜜袋鼯常在樹林間滑行,加上眼睛又大又凸,所以不慎發生擦撞時,較易造成眼角膜受傷。(這種情形與眼睛較凸的北京狗,巴戈犬類似)   牙結石與牙周病: 雖然蜜袋鼯長著和兔寶寶一般的大門牙,但蜜袋鼯的門牙並不會像齧齒類動物或兔子一樣不斷的生長。所以牠們不需要一直啃咬東西,以保持門牙適度的長短。 然而人工飼養的蜜袋鼯,由於食物內容多變偏較軟性,所以蜜袋鼯較易得到牙結石及牙周病。這種時候,就需由獸醫師為牠們進行口腔清潔的治療了。   腸炎,脫肛: 小型哺乳動物較容易因感染腸炎,(細菌性,寄生蟲性,病毒性等病因)嚴重下痢,脫肛,也就是說,在肛門外頭,掛著一截紅通通的“肉”。這時需儘快進行醫療行為,免得脫出的腸管發炎,甚至壞死。   肌肉無力,後肢麻痺: 如同先前提及,蜜袋鼯可能因缺鈣,缺乏維他命A,E,D等營養,而發生肌肉無力,甚至痙攣,麻痺等病症。   腫瘤: 蜜袋鼯較容易得到淋巴系統的腫瘤疾病。這類腫瘤可能破壞脾臟,肝臟,腎臟等器官,死亡率不低。   育兒袋發炎,皮膚炎: 因為營養不良,飼養環境衛生差,感染等原因,蜜袋鼯也可能得到皮膚病。育兒袋也可能因感染細菌或黴菌而發炎。   自殘,創傷: 生活過於無聊,緊迫,飼育環境不佳,夫妻感情失調的蜜袋鼯,可能出現自殘行為。此外,因為爭奪地盤或伴侶,蜜袋鼯也可能短兵相接。這類咬傷或抓傷的傷口,都需予以治療,且徹底檢討傷亡誘因,並改變飼養方式。 除了自我或被同伴咬傷外,也需提防狗貓等掠食者的傷害。   其它常見問題:   蜜袋鼯的寵物性好不好? 個性溫和的蜜袋鼯,很少會主動攻擊人。加上是群居性動物,本來就喜歡有家人的陪伴。體型嬌小,但智商並不低,所以算得上是寵物性極佳的動物。   幼兒期的蜜袋鼯,可愛指數是20000分,幾乎無人能抵擋牠們的吸引力。不過隨著年齡漸增,蜜袋鼯也會發展出自我個性,和飼主的磁場合不合就因鼯而異了。 只是別忘了,蜜袋鼯是夜行性動物,除非你是個夜貓子,否則別怪牠們白天怎麼都不理人,總是在睡覺。   蜜袋鼯會不會臭? 動物自然有體味,蜜袋鼯也不例外,尤其是公鼯在性成熟後,更會“刻意”將自己的皮脂腺體,塗抹在領土範圍內。有些人將這種味道,形容為淡淡的麝香味。我沒聞過真正的麝香是什麼味道,不過有心形容派翁尼斯鸚鵡,以及亞馬遜鸚鵡的身上,也有所謂的麝香味。我個人倒是頂喜歡這種味道的。 不過蜜袋鼯的排泄物頂臭的,別忘了需經常清潔牠們的排泄物,也需訂期清潔牠們居住的巢箱或布袋。   蜜袋鼯會不會吵? 蜜袋鼯可發出各種不同的叫聲,但不至於稱得上吵。多半在受到驚嚇或發生爭執時才會叫。只是別忘了,牠們是夜行性動物,同樣的音量在白天或許沒人注意,不過在夜深人靜時就另當別論了。   蜜袋鼯要不要打預防針? 不知道。 不知道也敢寫出來?不是啦,是因為目前根本沒有專為蜜袋鼯研發的疫苗,所以不清楚蜜袋鼯該打那些預防針。 哺乳動物都可能得到“狂犬病”,然而狗貓施打的狂犬病疫苗,能否用於蜜袋鼯尚不得知。   蜜袋鼯是那裡的動物? 提到有袋動物,大家一定會想到袋鼠,無尾熊。對了,蜜袋鼯的原棲地也是位於地球南半球的澳洲,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 不過蜜袋鼯的分佈點,從北澳的約克角,到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省,以及南方的塔斯馬尼亞都有。   蜜袋鼯怕不怕冷?怕不怕熱?   由上述的分佈範圍來看,蜜袋鼯應可適應炎熱及酷寒的環境。但重點是有能遮陽禦寒的蔽護所。 蜜袋鼯是夜行性動物,平時自然不喜歡也不需要曬太陽,所以飼養環境溫度別超過30度較理想。真的遇到嚴寒的氣候時,蜜袋鼯會減少活動量,彼此蜷縮在洞裡取暖。    

本文由citygolds88pixnetnetblog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