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青蒿素 系統(IUPAC)命名名稱 (3R,5aS,6R,8aS,9R,12S,12aR)-Octahydro-3,6,9-trimethyl-3,12-epoxy-12H-pyrano[4,3-j]-1,2-benzodioxepin-10(3H)-one 臨牀數據 給藥途徑 口服、栓劑 識別信息 CAS註冊號 63968-64-9  ATC代碼 P01BE01 PubChem CID 68827 ChemSpider 62060  UNII 9RMU91N5K2  KEGG D02481  ChEBI CHEBI:223316  ChEMBL(英語:ChEMBL) CHEMBL77  其他名稱 Artemisinine, Qinghaosu 化學信息 化學式 C15H22O5 摩爾質量 282.332 g/mol SMILES O=C3O[[email protected]@H]4O[[email protected]@]1(OO[[email protected]@]42[[email protected]@H](CC1)[[email protected]](C)CC[[email protected]]2[[email protected]]3C)C InChI InChI=1S/C15H22O5/c1-8-4-5-11-9(2)12(16)17-13-15(11)10(8)6-7-14(3,18-13)19-20-15/h8-11,13H,4-7H2,1-3H3/t8-,9-,10+,11+,13-,14-,15-/m1/s1  Key:BLUAFEHZUWYNDE-NNWCWBAJSA-N  物理性質 密度 1.24 ± 0.1 g/cm3 熔點 152至157 °C(306至315 °F) 沸點 分解   (what is this?)(英語:Wikipedia:WikiProject_Chemicals/Chembox_validation)  (verify) 青蒿素(拼音:Qīnghāosù,註音:ㄑㄧㄥ ㄏㄠ ㄙㄨˋ,英語:Artemisinin,也稱黃花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現今所有藥物中起效最快的抗惡性瘧原蟲瘧疾藥。[1] 使用包含青蒿素衍生物在內的青蒿素聯合療法是現今全球範圍內治療惡性瘧原蟲瘧疾的標準方法。青蒿素提取自中醫使用的中藥黃花蒿。 化學上,青蒿素是少見的一種含有過氧橋的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普遍認爲這種過氧化結構與青蒿素的抗瘧活性有關。已知其他多種天然來源的含有過氧橋的化合物。[2]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不要單獨使用青蒿素進行治療[3],因爲有研究指出這會增加瘧原蟲的耐藥性。已證明使用包括青蒿素在內的多藥聯合療法治療瘧疾同時具有很好的效果和耐受性。使用青蒿素來治療間日瘧原蟲瘧疾也越來越普遍,並且使用其來治療癌症也是近來研究的課題之一。[4] 1969年-1972年間,屠呦呦領導的523課題組發現並從黃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5]。屠呦呦也因此獲得2011年拉斯克獎臨牀醫學獎[6]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7]。 目錄 1 醫療用途 1.1 單純性瘧疾 1.2 重症瘧疾 1.3 蠕蟲寄生蟲 2 作用機制 2.1 自由基的抗瘧作用 2.2 對紅內期瘧原蟲的直接殺滅作用 2.3 抑制 PfATP6 酶的抗瘧作用 2.4 耐藥性 3 不良反應 4 性質 4.1 物理性質 4.2 化學性質 5 製法 5.1 青蒿素在黃花蒿中的生物合成 5.2 全合成 6 發現歷史 7 衍生物 8 參見 9 引用 10 外部鏈接 醫療用途 單純性瘧疾 單獨青蒿素治療瘧疾使用會導致瘧原蟲復發,需要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清除寄生蟲。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向制藥商施壓,使其停止向市場供應純青蒿素,以免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8] 重症瘧疾 蠕蟲寄生蟲 作用機制 青蒿素無論在體內和體外的實驗中均對瘧疾有很好的殺滅效果。[9] 青蒿素的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干擾瘧原蟲的表膜-線粒體功能。青蒿素通過影響瘧原蟲紅內期的超微結構,使其膜繫結構發生變化。由於對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斷了瘧原蟲的營養攝取,當瘧原蟲損失大量胞漿和營養物質,而又得不到補充,因而很快死亡。其作用方式是通過其內過氧化物(雙氧)橋,經血紅蛋白分解後產生的遊離鐵所介導,產生不穩定的有機自由基及/或其他親電子的中介物,然後與瘧原蟲的蛋白質形成共價加合物,而使瘧原蟲死亡。[10] 2015年,Wang等人利用化學蛋白質組學的技術手段合成了基於青蒿素結構的化學探針,準確的鑑定出了青蒿素在瘧原蟲中的100多個蛋白靶點,並且確定了青蒿素的激活依賴於瘧原蟲中生成的大量血紅素。[11] 自由基的抗瘧作用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化學結構中的過氧橋這一基團是抗瘧作用中最重要的結構。改變過氧基團,青蒿素的抗瘧作用消失。青蒿素在體內活化後產生自由基,繼而氧化性自由基與瘧原蟲蛋白質中的活性殘基(例如半胱氨酸殘基中的巰基)形成共價鍵,使蛋白失去功能導致瘧原蟲死亡。另一種觀點認爲青蒿素轉化爲碳自由基發揮烷化作用使瘧原蟲的蛋白烷基化。目前這一觀點被廣泛認可。[9] 對紅內期瘧原蟲的直接殺滅作用 青蒿素選擇性殺滅紅內期瘧原蟲是通過影響表膜-線粒體的功能,阻斷宿主紅細胞爲其提供營養,從而達到抗瘧的目的。同時青蒿素對瘧原蟲配子體具有殺滅作用。[9] 抑制 PfATP6 酶的抗瘧作用 有研究推測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對 PfATP6(英語:PfATP6)(Plasmodium falciparumcalcium ATPase 6)具有強大而特異的抑制效果。PfATP6 是惡性瘧原蟲基因組中唯一一類肌漿網/內質網鈣ATP酶(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TPase,SERCA)。青蒿素抑制 PfATP6,使瘧原蟲胞漿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引起細胞凋亡,從而發揮抗瘧作用。[9] 耐藥性 有報道稱早在2003年和2004年,首例以青蒿素爲基礎的綜合療法的耐藥性案例就在泰國柬埔寨邊界出現。2005年以來,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物青蒿素已在柬埔寨、緬甸、越南、老撾以及泰國邊境地區的越來越多患者中失效。[9] 不良反應 少數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輕度噁心、嘔吐、腹瀉,存在胚胎毒性,孕婦慎用。 性質 碳酸鉀甲醇溶液處理青蒿素得到的產物 硫酸-乙酸處理青蒿素得到的產物 物理性質 青蒿素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針狀晶體,密度1.3g/cm3,比旋光度+68°(C=1.6,溶劑氯仿),幾乎不溶於水,易溶於氯仿、乙酸乙酯和苯;常壓下熔點156℃-157℃。青蒿素屬於正交晶系,空間羣D2-P212121,晶胞參數a = 24Å b= 9.4Å c= 6.3Å。其紅外光譜具有δ-內酯羰基的吸收(1745cm-1)和過氧鍵的吸收(831、881、1115cm-1);其質譜具有質荷比爲250的吸收,對應的物種爲分子脫去過氧橋後形成的分子離子。[12][13][14] 化學性質 青蒿素是一種內酯,因而可以與鹽酸羥胺發生反應,產物遇鐵離子顯色。雖然青蒿素含有過氧鍵,但相較於其他的過氧化物,青蒿素化學性質較爲穩定,加熱到熔點仍不分解。青蒿素可被三苯膦或碘離子定量地還原,這一反應可用於定量分析。在常壓和鈀-碳酸鈣催化下,青蒿素的過氧鍵可被氫氣還原,生成氫化青蒿素(C15H22O4)。以硼氫化鈉處理青蒿素,則內酯的羰基被還原,生成半縮醛還原青蒿素(C15H24O5)。[12][13][15] 室溫下以碳酸鉀甲醇溶液處理青蒿素一小時,酸化後可以得到一種含有環氧基團的五元環內酯(C15H20O4);以硫酸-乙酸處理青蒿素可以得到另一種五元環內酯(C14H20O3)。[12] 製法 青蒿素在黃花蒿中的生物合成 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全合成 1982年,Hoffmann La Roch公司的研究員G.Schmid和W.Hofheinz以薄荷醇爲原料首次完成了青蒿素全合成。稍後,上海有機所的周維善等人以香草醛爲原料完成了這一全合成。至2003年已有十餘種青蒿素全合成路線。這些路線的起始物包括薄荷酮、3-蒈烯和環己烯酮。[16][17][18][19] 青蒿素全合成的逆合成分析 從逆合成分析的角度看,青蒿素的一個特點是它的結構中含有一個1,2,4-三噁唑環。該環實際上是一個縮酮-縮醛-內酯體系的一部分,可以由上圖中α-過氧羥基醛(A)經縮合反應構建。過氧羥基醛(A)又可以由醛(B)的烯醇醚或類似化合物經過氧化反應獲得。過氧化是青蒿素合成中的關鍵步驟,儘管不同的路線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入過氧基團,這步反應產率總是比較低。[18][19][20] Schmid等人、Ravindranathan等人、Lansbury等人、周維善等人利用烯醇醚在低溫、光照和光敏劑存在下與單線態的氧分子發生的[2+2]環加成反應產生四員環中間體,然後開環形成過氧化物;Avery等人則利用烯基硅烷的反常臭氧化反應引入過氧基團。用酸處理過氧化產物就可以得到青蒿素。[18][21] 引入過氧基團的兩種策略 1989年,Nancy Acton等人發現,在低溫和光照下,二氫青蒿酸可以被兩當量的氧氣直接氧化成青蒿素,產率17%-32%。後續研究表明在反應中,二氫青蒿酸先與一分子單線態氧發生烯反應,生成過氧化物。再與另一分子三線態氧反應,開環生成α-過氧羥基醛(A),最後脫水產生青蒿素。不久這一反應就被用於改進青蒿素的全合成路線。[18][22][23][24][25] 發現歷史 主條目:523項目 黃花蒿 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時期,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軍隊受到瘧疾困擾。爲此,北越向中國求援。於是,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和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向中國大陸的頂級科學家下令,要求他們幫助研發相關藥物。當時,中國的形勢因爲文化大革命的開展正開始逐漸失控,但是,由於命令來自毛澤東本人,該項目得以進行。1967年5月23日,「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召開,代號爲523項目的抗瘧藥物研究正式工作開展。在接下來14年中,來自60所軍民機構的500位科學家參與了此項目。[26][27] 1969年,北京中醫研究院加入該研究組,屠呦呦擔任研究組長。該組從2000餘種中藥中篩選出640餘種可能具有抗瘧活性的藥方,並以這些藥方所涉的200餘種植物製成380餘種提取物。通過檢驗這些提取物對患瘧疾小鼠的作用發現常山提取物抗瘧作用最強,而青蒿提取物的實驗結果不夠穩定。在山東中醫藥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的幫助下,研究人員發現藥用青蒿中,學名黃花蒿(Artemisia annua)者有效而學名青蒿(Artemisia apiacea)者無效;而且提取溫度過高會破壞其中的活性成分。1971年下半年,研究組在低溫下用乙醚提取黃花蒿葉片,除去提取物中的酸性物質後,發現剩下的部分無毒而且對實驗動物有100%的療效。1972年,對該提取物進行了臨牀試驗,結果良好。當年年底,研究組從提取物中分離出一種無色晶體,並測定了熔點和分子量。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和雲南省藥物研究所隨即獨立重現了上述實驗。該物質後來被統一命名爲青蒿素。1973年9月,青蒿素首次用於臨牀。[28][29][19] 與此同時,項目組開始着手研究青蒿素的結構。該工作由北京中醫研究院和上海有機所共同完成。至1975年初,已確定青蒿素的分子式爲C15H22O5,是一個含有六元環內酯的倍半萜。4月,北京藥物所在項目組內部會議上報告了鷹爪素的結構。受到鷹爪素結構的啓發,上海有機所設計實驗證實青蒿素含有過氧鍵。1975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通過XRD確定了青蒿素的分子結構和相對構型。隨後又通過旋光色散法測定了絕對構型。由於涉密,1979年這些研究成果才陸續發表。[28][29][19][30] 衍生物 二氫青蒿素 青蒿琥酯 蒿甲醚 參見 屠呦呦 引用 ^ White NJ. Assessment of the pharmacodynamic properties of antimalarial drugs in vivo.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July 1997, 41 (7): 1413–22. PMC 163932. PMID 9210658.  ^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Artemisinin and a new generation of antimalarial drugs. Education in Chemistry. July 2006.  ^ WHO calls for an immediate halt to provision of single-drug artemisinin malaria pills. WHO. 19 January 2006.  ^ Douglas NM, Anstey NM, Angus BJ, Nosten F, Price RN. 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vivax malaria. Lancet Infect Dis. June 2010, 10 (6): 405–16. PMC 3350863. PMID 20510281. doi:10.1016/S1473-3099(10)70079-7.  ^ 米勒·路易斯(Louis H. Miller)和蘇新專(Xin-zhuan Su). 青蒿素:源自中草藥園的發現. 《細胞》 (CAMBRIDGE, MA 02139, USA: Cell Press). 2011-09-16, 146 (6): 855–858. ISSN 0092-8674. PMID 21907397. doi:10.1016/j.cell.2011.08.024.  ^ 屠呦呦獲2011年拉斯克獎. 科學網. 2011-09-12 [2011-09-13].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 – Nobel Prize ^ Rehwagen C. WHO ultimatum on artemisinin monotherapy is showing results. BMJ. May 2006, 332 (7551): 1176. PMC 1463909. PMID 16709988. doi:10.1136/bmj.332.7551.1176-b.  ^ 9.0 9.1 9.2 9.3 9.4 2015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與瘧疾. [6 October 2015].  ^ 青蒿素栓_化生藥說明書_臨牀用藥參考. [6 October 2015].  ^ Wang J, Zhang CJ, Chia WN, Loh CC, Li Z, Lee YM, He Y, Yuan LX, Lim TK, Liu M, Liew CX, Lee YQ, Zhang J, Lu N, Lim CT, Hua ZC, Liu B, Shen HM, Tan KS, Lin Q. Haem-activated promiscuous targeting of artemisinin in Plasmodium falciparum.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10111. PMC 4703832. PMID 26694030. doi:10.1038/ncomms10111.  ^ 12.0 12.1 12.2 劉靜明 倪慕雲 樊菊芬 屠呦呦 吳照華 吳毓林 周維善. 青篙素 (Arteannuin) 的結構和反應. 化學學報. 1979年6月.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13.0 13.1 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 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 化學通訊. 1976年.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王宗德 孫芳華. 青蒿素理化性質及其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1999年.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李英 虞佩琳 陳一心 李良泉 蓋元珠 王德生 鄭亞平. 青篙素衍生物的合成. 化學學報. 1979年5月.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G.Schmid,W.Hofheinz. Total Synthesis of Qinghaosu. J. Am. Chem. SOC. 1983年.  ^ 許杏祥 朱傑 黃大中 周維善. 青富素及其-類物結構和合成的研究. 化學學報. 1984年第42期.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18.0 18.1 18.2 18.3 周維善 許杏祥. Total Synthesis of the Antimalarial Sesquiterpene Peroxide Qinghaosu and Yingzhaosu A. Ace. Chem. Res. 1994年27期.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19.0 19.1 19.2 19.3 吳毓林. 青蒿素———歷史和現實的啓示. 化學進展. 2009年11月.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B.E. Maryanoff,A.B. Reitz. Advance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Elsevier. 1999: 128.  ^ 金紅霞 伍貽康. 有機過氧化物中過氧鍵的建立(引入)方法. 有機化學. 2005年.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Ronald J. Rotht,Nancy Acton. A SIMPLE CONVERSION OF ARTEMISINIC ACID INTO ARTEMISININ.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rts. 1989年.  ^ Nancy Acton,Ronald J. Rotht. On the Conversion of Dihydroartemisinic Acid into Artemisinin. J. Org. Chem. 1992年第57期.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Liu Hsing-Jang, Yeh Wen-Lung, Yeu Chew Sew. A total synthesis of the antimarial natural product (+)-qinghaosu. Tetrahedron Letters. 1993年7月.  ^ Mauricio Gomes Constantinoa, Milton Beltrame Jr.a, Gil Valdo José da Silvaa, Julio Zukerman-Schpectorb. A Novel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Artemisinin. Taylor & Francis. 1996.  ^ DONALD G. McNEIL Jr. For Intrigue, Malaria Drug Gets the Prize. 《紐約時報》. 2012-01-16 [2012-01-17] (英語).  ^ 軍事醫學科學院總結60年抗瘧歷史再繪發展藍圖. 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2011-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4) (中文(簡體)‎).  ^ 28.0 28.1 盧義欽. 青蒿素的發現與研究進展. 生命科學研究. 2012年6月.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29.0 29.1 劉春朝 王玉春 歐陽藩 葉和春 李國風. 青蒿素研究進展. 化學進展. 1999年2月.  缺少或|url=爲空 (幫助) ^ 王丹紅. 周維善院士等講述青蒿素結構的測定與全合成經過. 科學時報. 2008-12-02.  外部鏈接 青蒿素 Artemisinin 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 青蒿 Qinghao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黃花蒿 Huanghuahao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青蒿 Qinghao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青蒿素 (artemisinin) 化學空間 Chem-Station) (中文)(英文) 查 論 編 瘧疾 生物學 瘧疾 腦瘧疾 黑水熱(英語:Blackwater fever) 妊娠相關性瘧疾(英語:Pregnancy-associated malaria) 瘧原蟲 生物學 生活史(英語:Plasmodium (life cycle)) 間日瘧(英語:Plasmodium vivax) 惡性瘧 卵形瘧(英語:Plasmodium ovale) 三日瘧(英語:Plasmodium malariae) 瘧蚊 生活史 裂殖體 裂殖子 休眠體 配子母細胞(英語:Gametocyte) 預防與控制 公共衛生 DDT 蚊帳 瘧疾的預防(英語:Malaria prophylaxis) 蚊蟲控制(英語:Mosquito control) 昆蟲不孕技術(英語: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瘧疾的遺傳抵抗力(英語:Genetic resistance to malaria) 達菲抗原(英語:Duffy antigen)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 地中海貧血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 瘧疾疫苗(英語:Malaria vaccine) 瘧疾重組疫苗(英語:Recombinant malaria vaccine) RTS,S(英語:RTS,S) 診斷與治療 瘧疾診斷(英語:Diagnosis of Malaria) 瘧疾文化(英語:Malaria culture) 血液抹片(英語:Blood film) 瘧疾抗原測試(英語:Malaria antigen detection tests) 抗瘧藥 青蒿素 甲氟喹(英語:Mefloquine) 氯胍(英語:Proguanil) 社會影響 貧窮病(英語:Diseases of poverty) 千年發展目標 瘧疾歷史(英語:History of Malaria) 羅馬熱(英語:Roman Fever (disease)) 國家瘧疾教育計畫(英語:National Malaria Eradication Program) 世界瘧疾日 流行病學 加勒比海地區的瘧疾(英語:Malaria and the Caribbean) 瘧疾地圖計劃 機構 擊退瘧疾夥伴(英語:Roll Back Malaria Partnership) 瘧疾夥伴(英語:Malaria Consortium) 對抗瘧疾基金會(英語:Against Malaria Foundation) 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 想像沒有瘧疾(英語:Imagine No Malaria) 消滅瘧疾(英語:Malaria No More) 非洲打擊瘧疾組織(英語:Africa Fighting Malaria) 非洲瘧疾網絡基金會(英語:African Malaria Network Trust) 南非瘧疾倡議(英語:South African Malaria Initiative) 非洲領袖防治瘧疾聯盟(英語:African Leaders Malaria Alliance) 亞馬遜瘧疾倡議(英語:Amazon Malaria Initiative) 打擊愛滋病、結合病、瘧疾的全球基金(英語:The 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 抗瘧藥品事業會(英語: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 查 論 編 抗寄生蟲藥–抗原蟲藥–囊泡藻界抗寄生蟲藥(P01) 囊泡蟲類 頂複門 類錐體綱 (抗球蟲藥) 隱孢子蟲病 噻唑立德 (硝唑尼特) 等孢球蟲病 複方新諾明# 弓蟲症 乙胺嘧啶 蹄胺嘧啶 無類錐體綱 抗瘧藥 單獨劑 瘧原蟲色素 氨基喹啉 (4-): 氨酚喹# 氯喹# 羥氯喹# (8-): 伯氨喹# 巴馬喹(撲瘧喹啉)‡ 他非諾喹† 4-甲醇喹啉 甲氟喹# 奎寧# 奎尼丁 其它製劑 苯芴醇+蒿甲醚# 鹵泛羣 葉酸拮抗劑 DHFR抑製劑 乙胺嘧啶 雙胍類 氯丙胍 氯胍# 磺胺類藥物 磺胺多辛 磺胺林 共製劑 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P/周效磺胺)# 倍半萜內酯 蒿甲醚# 青蒿素 蒿乙醚 青蒿琥酯# 雙氫青蒿素 其它製劑 阿託伐醌 (+氯胍) 四環黴素 多西環素# 克林黴素 咯萘啶 哌喹 複方劑 固定劑量(共製劑)ACTs 蒿甲醚/苯芴醇# 青蒿烷/哌喹 青蒿琥酯/阿莫地喹(ASAQ) 青蒿琥酯/甲氟喹(ASMQ) 青蒿琥酯/咯萘啶 雙氫青蒿素/哌喹 其它複方劑 (非共製劑) 青蒿琥酯/甲氟喹 青蒿琥酯/ SP 奎寧/克林黴素 奎寧/多西環素 奎寧/四環素 巴貝斯原蟲病 (焦蟲症) 克林黴素 纖毛蟲 結腸小袋纖毛蟲病: 四環黴素 不等鞭毛類 芽囊原蟲: 甲硝唑 #世衛基本藥物(WHO-EM) ‡從市場撤回 臨牀試驗: †第三階段 §未到第三階段 查 論 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抗寄生蟲病藥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  » 第一部分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 二、抗寄生蟲病藥 抗瘧藥 34 氯喹常/注 35 伯氨喹常 36 青蒿素類藥物(指衛生部辦公廳印發的《抗瘧藥使用原則和用藥方案(修訂稿)》中所列的以青蒿素類藥物爲基礎的複方製劑、聯合用藥的藥物和青蒿素類藥物注射劑。) 抗阿米巴病藥 及抗滴蟲病藥 37 甲硝唑常/注 抗利什曼原蟲病藥 38 葡萄糖酸銻鈉注 抗血吸蟲病藥 39 吡喹酮常/注 驅腸蟲藥 40 阿苯達唑常 « 一、抗微生物藥 注 = 注射劑  常 = 口服常釋劑型  緩 = 口服緩釋劑型  顆 = 口服顆粒劑 三、麻醉藥 »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青蒿素&oldid=46861515” 分類: Articles with changed CASNo 抗瘧疾劑 實驗癌症用藥 有機過氧化物 倍半萜內酯 中國發明 隱藏分類: 含有缺少網址的網站引用的頁面 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 CS1英語來源 (en) 藥物信息框具有未知參數的化學物質條目 包含Infobox drug模板條目沒有結構圖 沒有DrugBank識別碼的化學條目 沒有InChI來源的條目 藥品沒有法律信息 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 參考資料 “中国神药”青蒿素与中医无关_发现者第150期_网易探索 2011年度拉斯克奖公布获奖名单,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提炼出用以治疗疟疾 的青蒿素而获得”临床医学奖”。一位中国人摘取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美誉的拉斯克  … 青蒿素_互动百科 青蒿素,又名黄花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 … 談良藥青蒿素 青蒿素(artemisinins)原是我國中藥裡一種治療瘧疾的祕方,尤其是對於對老藥喹. 嚀 (quinine)有抗性的瘧原蟲,特別有效,這現象筆者曾在《中國時報》(92年9月18. 青蒿素_百度百科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即中药青蒿)叶中提取得到的 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它的茎中不含药青蒿,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 …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青蒿素或可治紅斑狼瘡| 大紀元 2016年9月9日 … 暫無法根治的紅斑狼瘡症,或許有治癒曙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團隊,近期 針對青蒿素的研究又有新突破,研究發現青蒿中還有其它抗瘧 … 青蒿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青蒿素(拼音:Qīnghāosù,注音:ㄑㄧㄥㄏㄠㄙㄨˋ,英語:Artemisinin,也稱黃花蒿 素)及其衍生物 … 化學上,青蒿素是少見的一種含有過氧橋的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 屠呦呦善用中醫智慧靠青蒿素拿諾貝爾獎| 重點新聞| 中央社即時新聞 … 2015年10月5日 … 中央社台北5日電)大陸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她以青蒿素在抗瘧藥物上 的創新研究,造福全球許多貧困地區的居民,也讓中醫在現代醫學 … 青蒿素 抗瘧疾代表性新藥劑. ─青蒿素. 屠呦呦是2015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之一,她的 團隊所發現的青蒿素,是新的抗瘧. 疾代表性藥劑,提供革命性的治療方式,使人類免  … 科技報導: 2015諾貝爾生醫獎—抗瘧藥物的故事與省思 青蒿素是從中藥青蒿(黃花蒿)中提取的高效、速效抗瘧藥。作用於瘧原蟲紅細胞內期 ,適用於間日瘧及惡性瘧,特別是搶救腦型瘧均有良效。其退熱時間及瘧原蟲轉陰 … 「科學家也是凡人,一樣會名利薰心、耍些手段…」從青蒿素的誕生,看 … 2015年10月9日 … 科學家也是凡人,一樣會名利薰心,學術競爭,耍些手段,中外皆然。畢竟這是學術論 劍,無關品德高尚或做人是否厚道。 標籤: 屠呦呦, 瘧疾, 諾貝爾獎 … 青蒿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青蒿素(拼音:Qīnghāosù,注音:ㄑㄧㄥㄏㄠㄙㄨˋ,英語:Artemisinin,也稱黃花蒿 素)及其衍生物 … 化學上,青蒿素是少見的一種含有過氧橋的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 「科學家也是凡人,一樣會名利薰心、耍些手段…」從青蒿素的誕生,看 … 2015年10月9日 … 編按: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5日揭曉,受中藥啟發而發現新型抗瘧藥——青蒿素 和雙氫青蒿素的屠呦呦,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 … 青蒿素 抗瘧疾代表性新藥劑. ─青蒿素. 屠呦呦是2015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之一,她的 團隊所發現的青蒿素,是新的抗瘧. 疾代表性藥劑,提供革命性的治療方式,使人類免  … +1 Share Pin Shares 0 antimalarialArtemisininebenzodioxepinBLUAFEHZUWYNDECommunicationsDihydroartemisinicfalciparumcalciumpharmacodynamicRavindranathanSesquiterpene青蒿素 Share:

本文由healthniceorg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