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所謂「民以食為天」,不論是新生兒,或是學齡兒童,父母親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孩子吃得好不好」了。在我的部落格,幾乎每個禮拜都有網友請教兒童餵食的問題。 寶寶如何吃才健康?究竟我們現在接受的飲食資訊,是來自廠商?還是真正的專家?我相信這也是每一位家長心中的疑惑..
當然商人也絕對不會放過這門生意,營養品、補充品,各式各樣的花招百出,就是在利用家長對孩子「吃」的煩惱。孩子的飲食,有這麼困難嗎?
以下五大原則,提供爸爸媽媽對抗排山倒海的兒童飲食建議或廣告。掌握這些技巧,以後幫孩子準備食物的時候,再也不用提心吊膽。讓孩子不必緊張兮兮的好好享受「吃」,就是爸爸媽媽提供給孩子最棒的禮物之一!希望新手爸媽看完之後,能信心大增,也對您的孩子餵食問題更加得心應手!1五大原則,分辨正確的飲食建議在臺灣,如果家長不知道要給孩子吃什麼,除了家裡的長輩,常常第一個詢問的「專家」,竟然是母嬰用品店老闆。現在因為網路發達,狀況比較改善,很多媽媽寫信到我的部落格留言詢問,或者是參考兒科醫師、營養師所寫的書籍文章,都是正確的做法。然而網路上的資訊,還是充斥著以訛傳訛的內容,商業廣告依然無所不在的滲透,有時候甚至連專家都被迷惑了。所謂的「專家」就是兒科醫師或營養師,如果我們不努力進修,跟上資訊的腳步,辨明哪些是真、哪些是偽,很容易就會提供給家長錯誤、落伍的飲食衛教觀念。其實只要掌握一些原則,就能讓爸媽懂得「辨明正確的飲食建議,減少聽信謠言」的機會。
✔寶寶如何吃原則一:親餵母乳媽媽的限制多?別再理會了!
親餵母乳的媽媽,常常會被要求「要擠出來餵,才知道寶寶喝了多少」、「每隔三到四小時再餵,免得寵壞了寶寶」、「學習用奶瓶,不然以後妳上班寶寶會無法適應」、「換成配方奶一陣子,不然寶寶黃疸不會退」、「媽媽正在吃感冒藥所以不能餵母奶」……莫名其妙的規矩不勝枚舉。
上面這些謠言,千萬不要理會,餵母乳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根本不需要有負擔。寶寶出生之後,好好享受與他肌膚相親的時間,餵母乳不用擠出來,不要規定時間,不用擔心黃疸,吃感冒藥或抗生素都不需停止哺乳。只要媽媽有脹奶的感覺,寶寶的尿布每天也都達到有重量的六包以上,就表示喝得很夠。很多寶寶會有大小餐的情形,這是正常的,每個寶寶的胃容量不同,也不可能一次喝太多。所以我的第一個飲食建議是:只要媽媽本身吃天然的飲食,所有限制「親餵」母乳的傳言,幾乎都是錯的。其中最讓我受不了的錯誤觀念,也是幾乎所有媽媽都會犯的錯誤,就是「把母乳擠出來,看看寶寶吃了多少毫升」這個動作。母乳擠出來的毫升數,就像海綿吸飽了水,擰乾測量含水量,但是這並非寶寶真正喝到的奶量。親餵母乳的寶寶,就像海綿放在水龍頭下,水龍頭沒有關,讓海綿上游持續有涓涓細流的水,下游同時讓寶寶吸吮,也就是一邊製造、一邊供給奶水的概念!所以「把母乳擠出來」所測量出的奶量,肯定是低估了寶寶真正喝到的奶量,只會讓媽媽更焦慮,焦慮反而奶更少!✔寶寶如何吃原則二:四至六個月之後的寶寶,除了蜂蜜,不需限制任何天然食物!別再聽信「奶、蛋、豆、魚要一歲之後才可以吃」這樣的說法,這是一項很落伍的建議,全世界已經沒有任何專家會這樣衛教了。四個月之後,寶寶的消化酵素已經趨於成熟,尤其是喝母奶的寶寶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已經從喝母奶的過程中,學習消化多種不同的蛋白質。所以,如果寶寶開始對成人的食物有興趣,一歲以前,除了蜂蜜恐有感染之虞不要碰,其實什麼都可以試。很奇怪的是,臺灣的家長對於給寶寶吃天然的「雞蛋」這件事敬謝不敏,卻對含有食品添加物的人工製品如米精、牙餅、嬰兒罐頭等趨之若鶩。其實這些食品添加物才是引發過敏的元凶之一,雞蛋反而能讓嬰兒漸漸產生耐受而「去敏感化」。還有一些家長不敢讓寶寶吃副食品,是因為寶寶牙還沒長齊。但其實寶寶的牙齦也是很強壯的,只要把食物剪碎、弄軟,他們都可以練習咀嚼,也能消化得很好。
✔寶寶如何吃原則三:小孩正在發展,千萬別吃得跟老人一樣! 很多媽媽問我:「小朋友可以一天吃兩顆蛋嗎?」當我說可以的時候,他們總是憂心忡忡的繼續問:「這樣膽固醇不會太高嗎?」也許是大人「三高」的問題太嚴重,讓全民對於鹽、膽固醇、碳水化合物和油脂這些詞產生莫名的害怕。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身體必需的營養,缺一不可,只是年紀大了才不能過量。 至於小孩,他們正在發育,每天所需的熱量主要來自澱粉,攝取蛋白質的比例也應該比成人還要高。有些父母幫孩子準備各式各樣清蒸或水煮的食物,自己卻在吃油炒青菜,其實應該交換才對。一歲以下的小朋友,只要不是人工的反式脂肪,所攝取的油脂成分,來自動物性或植物性都可以。至於孩子愛吃多少雞蛋,或者加一點鹽巴調味,都不需要禁止或害怕。
✔寶寶如何吃原則四:只要是裝在瓶罐裡的東西,都不是長期且必需的! 臺灣人喜歡吃保健食品,一年的消費額可蓋半棟一○一大樓。其中我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求好心切的媽媽替孩子補充的。這真是另類的臺灣奇蹟! 我的看法很簡單:除了正常飲食,不必補充「 」營養食品—上述的空格,可以填入任何你聽過的產品,舉凡鈣片、酵素、益生菌,族繁不及備載的膠囊、粉末、飲品。 很多媽媽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就是孩子不吃飯,只喝奶或只吃零食,擔心他營養不良之下,看到保健食品的廣告,決定給他補充這些東西。給了這些東西之後,家長自我安慰的以為情況得到了緩解,就更不積極解決喝奶、零食的問題,於是孩子就更放縱的吃營養不均衡的食物,直到健康出了問題。另一種心態則是「輸人不輸陣」。雖然孩子已經吃得很均衡了,總覺得別人在吃,我們家小孩不吃,是不是就會矮人一截,所以各種保健食品都要來一點,以滿足自我的危機感。 不瞞各位說,不只是家長被廣告洗了腦,連專家們如我也都會受影響,懷疑自己的信念,開始做一些模稜兩可的建議。這就是為什麼當您拿著保健食品去找醫師,想問他:「這可以吃嗎?對孩子有沒有幫助?」得到的答案往往非常模糊。 就讓我提供最簡單的飲食技巧:只要是裝在瓶罐裡的東西,都不是孩子長期必需的。就像醫師開藥一樣,吃藥總有期限,營養食品也是。就算只是吃益生菌,醫師也應該告訴家長要吃多久才是。
✔寶寶如何吃原則五:煮熟的食物,絕對比生食安全!您一定聽過有人說「青菜煮熟之後就沒營養了」。不過如果您偶爾看到新聞報導,有關歐美國家發生因生食而導致的「出血大腸桿菌汙染事件」,應該會讓家長對這個觀念有新的看法。全世界大部分的文化都還是以熟食為主,這樣的飲食習慣演進絕非偶然。在過去公共衛生還不發達時,吃生青菜或其他生食,不僅不安全,甚至可能致命!即使是現代的先進國家,每年仍會有一、兩起重大的食物汙染事件,除了前述所說的出血大腸桿菌,還包括對兒童致病力很強的沙門氏桿菌。但是,食物只要煮熟,這些細菌就很難存活了。這也是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奶粉要用七○度以上的水沖泡」,因為只要溫度不夠高,寶寶就可能有感染的危險。簡單的說:家裡食物最好的消毒法,就是把它煮熟。那麼,營養怎麼辦?不會流失嗎?基本上,我們從食物中得到的營養成分,主要是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幫助腸胃蠕動的纖維。這六種成分,只有維生素有被煮熟流失的可能,其他在非油炸的一百度高溫下,幾乎不會有什麼改變。藉由熟食,不僅可免去感染問題,也保存大部分的營養。至於會因煮熟而流失的維生素,只要吃點水果就解決了。
(編取自 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超人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 一書 /作者:黃瑽寧 /本文經 博客來 授權刊載)
分享此文:
Tweet
無相關文章
親餵 , 時報出版 , 寶寶如何吃 , 母乳
✔加line~訂閱新文章↓
(5.00 星 / 1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