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解離性人格疾患 可能被誤認的情況 李政洋身心診所 心理創傷, 李政洋醫師, 眼動減敏及歷程更新, 解離 有朋友在接受督導時,提到要分別可能會誤判為解離性人格疾患的狀況。討論中提到要注意戲劇性人格的人。Treating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書中也提到幾個可以觀察的點:  1.以像是在背誦診斷準則的方式,來描述症狀。  2.不想提供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狀況供參考。  3.對於提供太清楚的時間、事件太連貫。  4.使用來描述大部分的情緒、症狀、經驗。  5.只有在提及解離症狀時,使用或  6.在初次評估時,呈現戲劇性的轉換。  7.堅持要治療者相信他們有解離性人格疾患  8.提供詳細的人格說明,作為證據。  9.提及受到虐待和診斷,卻沒有太多負面的情緒反應。  10.提供受到虐待的資訊,但是與過去醫療病史不一致。  11.熱中參與線上的解離性人格疾患聊天室  12.次級獲益  要注意的是會誤判為解離性人格疾患,可能患者本身心靈的確受了傷,一樣也需要醫療協助,只是以不同於解離性人格疾患的方式呈現。有遇過診友一開始來就診時,曾經有評估過解離經驗量表,當時分數不高。不過後續在討論關於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以國際創傷問卷中的項目比較符合所遇到的情況。EMDR在訓練過程中,記得一開始是強調要評估解離經驗量表,後來又加上要評估事件影響量表,今年再加上要評童年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我想這樣的情況,反應出創傷在我們身上,表現出不同的影響。所以再思考鑑別診斷之餘,可能要以多種工具、評估方式,來協助我們貼近診友的經驗,進而找到適合的治療計畫。  解離經驗量表可參考: 恐慌症不會好 解離在搗蛋  參考資料:Treating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 by Suzette Boon 

本文由leepsyclinic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