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與達人有約青年講座》『從一百到一萬』 講座名稱:從一百到一萬 演講者:吳鉑源先生 Michael 📚【演講主題&講者簡介】 這次參加的講座是由『牧鹽生命培育學苑』所舉辦的《與達人有約》青年講座系列的第三場 由LAB社群及LAB SKOOL創辦人- 吳鉑源先生,來為我們演講從「一百到一萬」這個主題 下面是演講內容以及呂砲個人的小小心得。 📚【演講內容&心得】   (猜猜這些數字代表什麼?) 在演講正式開始前,吳鉑源先生,準備了一張PTT,上面寫著「25915」這個數字,讓大家猜猜這個數字,代表著什麼?有些人猜測是薪水的數字,有些人在猜測是粉絲團、社群人數。在大家一番猜測之後,主講人為我們公布了答案,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平均壽命並換算成天數 365 x 71 = 25915 ,以主講人年紀29歲,假設可以活到100歲的話,剩下平均餘命大約是15330天。 一開始藉由平均餘命的天數告誡大家,其實生命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於它是有限的。如果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永生不死的狀態,其實是很可怕的。因為會親眼目睹身邊的子女、伴侶、朋友,比自己提早離開人世間,而且較不容易珍惜每一天,態度是消極的。 並且根據美國安寧病房的統計,其實絕大多數在安寧病房的病人,最後悔的五件是分別是 1.我真希望能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別人眼中期待的我 2.我真希望自己不要這麼拼命工作 3.希望我能勇於說出我的感受 4.我真希望我能和我的好友們保持聯繫 5.我真希望我能讓自己更快樂些 在正式的演講主題之前:提出生命是有限的,而且一點一滴在流逝,期望我們在人生剩餘的日子裡,能夠活得精采、活出自我,而不是渾渾噩噩的度過,並在生命的盡頭感到懊悔。 藉著丟出了一個問題:你上一次深刻體認到自己獨一無二是什麼時候? 在場有幾位聽眾是幸運的,都在近期找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時刻,但大多數人早已回想不起來這個時刻。其中有一位聽眾說,自己上次獨一無二的時刻是15年前…。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這個問題相當重要。其實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是獨一無二的。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特別的。舉例:每的人指紋是不一樣的,從小到大成長背景、教育水平、人生經歷,都是不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卻又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像大多數人一樣,過著自己不是很滿意的生活呢? 根據不負責任統計,絕大多數的人就像下面這張PTT上面說的一樣:讀自己不喜歡的書、做自己覺得沒意義的事、把自己變得跟其他人一樣、在一樣的人裡面爭第一。 (黃金圈理論) 絕大多數的人,看著大家都這樣一路走過來,所以自然而然,也照著別人走過的路徑走。走著走著卻感到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從頭到尾沒有思考為誰而走、為何而走?以至於在人生的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從小我們走的路都是別人的期待。我們的生命是從WHAT走進來的,從小讀的書、上的學、做的工作,都是別人眼中期待的你、父母眼中期待的你。 但如果我們選擇從WHY出發,找到自己得熱情與天賦,知道該朝著哪一個目標前進,我做的事情都是我熱愛的,那麼最後我們可能會走向一條截然不同的自由大道。雖然不一定會取得大家的認同,不一定會賺錢,但是起碼我們可以活出自我。 知道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 知道自己的定位 知道自己正在累積什麼能力 可以做自己喜歡又能賺到錢的事情 不把時間花在取悅他人上面 如果以上的幾點都有達到,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個人來到這個世間,是有福份的。因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且也朝著他的自由之路前進。 我們搞不懂我們的人生在幹嘛,或許跟我們從小在學校受教育有一些關聯。學校就像一座工廠,我們五彩繽紛的進去,一片空白的出來。 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來到學校的人,都有每個人自身的利益,為了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學校必須要訂出一些體制讓大多數的學生去遵守。 規劃大家都該學的科目 設立一些評量每個人的機制 用分數去排列學生的優劣順序 當然在學校的體制之下,也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大多數人不曉得為何而學 大多數人不喜歡自己學的東西 大多數人未來做的是與學校所學無關 那麼問題來了,天賦、熱情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三者真的有交集點嗎? 以下影片是來自youtube頻道:People are Awesome  看完了這部影片以後,雖然主講人沒有明講,但是我們心中已然知道了答案。因為這部影片裡面的人,正在做天賦與熱情結合的事情。當然沒有人第一天就能做到影片裡面的這些創舉。影片中呈現出來的是結果。那怕你有天賦,也必須經過持之以恆的鍛鍊,永不放棄的熱愛,最後才能達成這樣的創舉。 演講的過程中,舉了兩個故事。「大衛的故事」及「阿比的故事」 故事1:大衛的故事 ,這條路看起來有點彎曲對吧? 上學>做廚師>幹銷售員>出版銷售手冊>加入廣告公司>加入情報處>農夫>重新加入廣告公司 表面上看起來這條路有點彎彎曲曲的,但其實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這樣的。 都是一路關著燈走過來的,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只能透過不斷的轉換工作,慢慢的拼湊出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們有興趣的工作。在大衛的故事裡,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選擇,都是出自於他自身。而不是出自於父母或朋友。後來主講人公布了答案,才知道原來這位大衛是奧美廣告公司的聯合創辦人。沒錯,奧美廣告公司創辦人的人生也是這樣曲曲折折。 接下來舉出了另外一個故事,阿比的故事。然後這次不讓大家猜謎啦,直接公布答案:阿比就是主講者吳鉑源先生自己的故事。 故事2:阿比的故事 ,看起來同樣是好幾個髮夾彎,對吧? 阿比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的打掉重練,經歷了建築業、新創電子商務、餐飲服務、人資長、企業運營、物流地產、創業…這些看起來都不像是安排好的事情。紅色的那條旁支,在22歲時建立LAG社群、27歲受洗成為基督徒、29歲走向知識教育…有時候我們做一些看似與人生、工作無關緊要的事,旁人可能看不懂做這些事有什麼意義,有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也看不懂,但至少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或許日後的某一天這條旁支會漸漸並入主軌,勾勒出我們更加豐富的人生藍圖,阿比的故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其實人生就像登山一樣,我們想像的畫面與實際上的情況差很多。我們站在山腳下,我們看不到山頂在哪?當然如果走前人走過的路,沿途中有告示牌,可能會比較好爬相對輕鬆一些。但如果今天登的是一座從來沒有人登過的山呢?那可能就沒這麼好爬了,對吧? 在這裡阿比老師很貼心的為我們提供了三個方法,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可以爬的比較輕鬆。 第一個方法是結伴同行,不管是創業工作,還是集結社群。 你最親近的人是哪五位?他們的職業是什麼?收入是多少? 第二個方法是找到生命中的人生導師 不侷限幾位導師,可以同時擁有很多位。不論是健康方面、理財方面、家庭教育方面,所有可以帶著我們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並且值得我們學習的長輩、前輩。我們都可以將他們作為我們生命中的人生導師,虛心的向他們請教、學習。 當一位長者,生命只剩下不到5000天的時候,追求的不是有沒有上周刊,有沒有發大財。而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些足跡,希望世界因為有我而變得更好,並將自身的經驗、技藝傳承給下一個世代。 第三個方法找到你的羅盤 以下有沒有你夢想中的工作?如果有,是哪一樣工作?如果下列的工作都不是我們夢想中的工作,那麼你心目中的職業是什麼?為什麼? 看完這部同樣來自People are Awesome的影片後,我想會顛覆多數人的想像,因為這部影片裡出現的人,就是上面那張PTT提到的洗碗工、賣場人員、棉花糖小販..。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才是我們夢想中的工作呢? 剛開始時,我們心中充滿恐懼,遲遲不敢跨出那一步,非常在意別人用什麼眼光看待我們,很在意我們自己的表現。大約會有80%的人卡在這個階段,裹足不前,甚至根本就沒有勇氣踏出改變的那一步。 在我們好不容易踏出那一步,並且找到自己的目標後,我們必須持續不斷的練習,練習的過程是漫長的、是痛苦的,就像NBA球員、健美先生、極地馬拉松選手。都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大家可以去聽聽蘇打綠的那首【十年一刻】,相信大家會有更深刻的體悟。 練習久了,我們不斷的進步,漸漸地找到了方法。我們手法變的老練,技巧變得純熟。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更加專注心無旁鶩,並持續精進。 在反覆的練習後,我們逐漸地建立起自信,得到了成就感。我們不再恐懼、痛苦、害怕、迷惘。 到了最後一個階段,終將享受這一切,偉大的NBA球員在場上是享受比賽、享受當下的。觀眾們光用看的就覺得很舒服,所有的動作行雲流水。就像一場秀一場演出。目前大多數的人,都只看到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的第5階段,而忘記了1~2階段的默默耕耘。但前面2個階段卻是最重要的。因為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堅持,都想要直接從0跳到100。能夠堅持不懈的人是少之又少。 有許多人,學歷很好、經歷不錯,但做著一份自己不認同的工作,整天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生活過得非常空虛,沒有安全感。所以只好拿著自己的薪水,依靠物質來滿足自我。買更多的包包、更好的手機、更好的車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陷入惡性循環。 做到最後得了癌症或者職業病,覺得人生非常的累、非常的辛苦,其實工作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我們可以賦予工作意義。我們可以改變對工作的看法以及態度。 我們唯二可以改變的,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我們的熱情。天賦可能無法改變,因為天賦絕大多數是與生俱來的。假如我們不滿足現況,這裡提供一個解決辦法:就是閱讀,大量閱讀。一年有50週,一週讀一本書,一年就可以讀超過50本書。如果想要改變現況的話,就只能透過我們的兩耳之間,比電腦還要厲害的這個東西,叫做大腦。下面這張圖是我們腦神經元之間連結後,分泌化學物質的圖像。密度越稀疏,能做的事情越少。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捷運網絡,越密集就越發達。 透過這張圖告訴我們,人生的巔峰在6歲(笑),如果我們沒有經常去使用我們的大腦,那麼大腦會漸漸的退化,幸好我們能透過訓練、練習,慢慢將這些腦神經網絡重新產生連結,讓大腦內那些荒蕪已久的地帶,重新運作起來。 最後阿比老師送給了大家六道練習題,呂砲在這裡一併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跟呂砲一樣,誠實的面對自己,並且將這六道題目做完。 📚【講者簡介】 吳鉑源(阿比、) 1.前KiKi餐廳人資長 2.前KiKi餐廳董事長特助 3.LAB社群及LAB SKOOL創辦人 更詳盡的作者介紹,大家可以參閱以下兩篇文章: 少年得志後重摔,吳鉑源遇見基督找回真實的自己(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被提名大人物名單 x 生活領域 – 吳鉑源(文章來源:未來大人物) 📚【結論】 感謝阿比老師,為我們帶來了這場精彩的演講。也感謝『牧鹽生命培育學苑』舉辦了這場青年講座,期望大家可以找到夥伴及人生導師結伴同行,並找到自己夢想中的工作,發揮自我的天賦與熱情。 (圖左:LAB SKOOL創辦人 – 吳鉑源) 在此附上一張與帥氣的吳鉑源先生合照,期待下一次的講座,我是【說書人呂砲】本次講座的心得在這邊分享給大家。我們下次再見~BYE!

本文由lupaoblog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