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家長面對孩子發展比同年齡小孩慢的問題總是會有很多的擔憂,可是這樣的擔憂是來自於孩子自身身體、智能的限制,還是孩子本身的特質或是父母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呢? 從發展理論來思維,人類的發展是有規律、有系統且持續性的變化過程,不過即使如此,在各個階段也會有個別差異。影響孩子發展差異的兩大因素:成熟和學習,每個人成熟的藍圖或許相似但成熟的速度卻有差異;另外學習的環境、與周遭的人事物互動過程,以及每個人學習某事的速率也都有差異。 以下針對在幼兒階段最讓家長擔憂的兩大發展領域:語言和身體動作發展,來和家長討論。 語言發展 一般而言,12至17個月大的嬰兒會開始了解言談中簡單的名詞或動詞的意義,也會試著以單字來代表句子的意思。18至20個月進入命名爆發期,學習語彙的速度會加快,此時的語言像打電報一樣會有重要的名詞和動詞,但會忽略其他修飾性的詞語,如:「媽媽衣服」,可能是要表達媽媽幫我穿衣服的意思;兩歲到兩歲半間會開始使用疑問句和否定句,比如「為什麼」和「不要」就經常被使用;三歲開始會使用複合句,來修飾自己的話語,也會開始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比如他想玩某個玩具時,會特別有禮貌的詢問別人;到了五、六歲,大部分的文法規則在交談中都會被正確使用;基本上,孩子入小學前都應該能做成人似的信息表達。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比上述年齡層的語言表現特徵慢,建議第一步先至醫院檢查,如果可以早期發現問題,才能早期接受治療,把握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如果延遲到了小學階段,不但得花更多的時間治療,其成效也不及年幼時。第二步,如果醫院檢查並無身體構造上的問題,家長得注意孩子生活中的語言環境是否豐富?孩子是否有與其他兒童互動的機會?有時跟其他孩童學習語言會比跟大人學習來得快,而且還能學習溝通技巧,此外,家長平常多與幼兒聊天、講故事、玩耍,這些活動都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聽與說是幼兒階段需發展完整的兩大語言能力,「聽」包括能理解別人的話語;「說」包括如何使用語彙來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幼兒是否能在與他人互動中作正確的回應、能參與團體的討論、能說出生活事件的因果關係或說、演出故事情節,這些能力應該比幼兒是否能閱讀和書寫來得重要。在幼兒園中常發現心急的家長要求教師教注音符號、出注音符號的作業,或是要求幼兒指著書本一字一字的念讀,如果孩子不會,家長還會到學校質問老師,「為什麼我的孩子都不會念?」,這樣的要求往往造成幼兒學習的壓力,而且扼殺了幼兒的閱讀樂趣。 曾有一份國外研究長期追蹤、比較兩類家長:一類在幼兒階段將閱讀視為一種樂趣,以培養孩子喜歡閱讀為主要目的,另一類則將書籍視為識字工具,以培養孩子具備閱讀能力為目的,研究結果發現來自前者家庭的孩子在國小階段的語言各方面表現皆優於來自後者家庭。因此,建議家長不必急著讓幼兒透過書籍作閱讀或認字的訓練,而是讓自己與孩子都享受閱讀的樂趣,讓讀本不是「毒本」,毒害幼兒欣賞圖畫書和讀繪本聲調變化的樂趣。如果可以的話,將圖畫書內容轉化為戲劇,與幼兒一起扮演,讓繪本的角色「活」起來,將繪本中的對話應用在日常生活交談中,豐富孩子描述情境、事物或是情緒的字彙量。 身體動作發展 在身體動作發展方面,以前流傳一句諺語「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在嬰兒滿周歲前身體發展的順序大致如此,只是現代人的營養比較充足,發展的速率較快。1~2歲間因身體頭重腳輕,快速前進時很容易跌倒;3歲以後,動作技巧會進步飛快,從雙腳跳到單腳跳,肌肉力量越來越強壯,平衡感也越來越好;到了5歲已可以學習騎腳踏車。 從成熟論的觀點,年齡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曾經有研究者為雙胞胎其中一個設計很多活動進行練習,但實驗證明,任何動作發展的練習僅發揮少許的作用,因為另一個未練習的雙胞胎,當時間到了,便很快就學會那些技能;但是從經驗論的觀點,如果沒有提供機會讓孩子練習,孩子也是無法順利發展出符合年齡的技能。筆者曾在幼兒園見過一位3歲幼兒,連走路都很吃力,因為父母親怕孩子受傷,因此在入幼兒園前都將孩子放在嬰兒床內,不讓孩子練習爬、走,所以孩子進幼兒園時呈現出來的活力、肌耐力都比同年齡的孩子來得弱。曾有一份研究是比較會爬和不會爬的嬰兒的差異性,結果發現會爬的嬰兒在動作的靈活度、敏捷性、活力以及情緒愉悅度都比不會爬的嬰兒好。綜合上述的學說,孩子的身體動作發展有大致相似的發展里程碑,家長只要提供適齡適性的空間、工具給孩子,不要因保護心態限制孩子肢體活動的機會,孩子的身體動作就會隨時間自然發展。 坊間幼兒園或補習班提供非常多關於身體動作的才藝課程,如舞蹈、直排輪、跆拳道等,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課程呢?原則一,不要將這些才藝課程塞滿每天的課後時間:孩子上了一整天的課,家長也上了一整天的班,大家都需要休息,如果孩子對某一個課程有興趣再安排,否則不用安排亦可,只要平常幼兒園的活動中有安排律動和運動的時間,假日父母帶孩子到公園遊玩、戶外走踏,這樣的訓練就很足夠。原則二,不要對這些課程和孩子的技能有過度期待:筆者曾看過一位堅信運動選手一定要從幼兒開始培養的家長,其在孩子很小時就送他去練網球,而且練習時都在旁邊緊盯著,筆者並不知道那個孩子後來有沒有變成國手,但筆者看見的是一位不快樂的小孩,因為打網球對他而言變成一件苦差事。孩子如果在幼兒階段的學習是不愉快的,就會很容易打退堂鼓,「越挫越勇」對大人而言都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是幼兒?所以初步階段一定要讓幼兒覺得學習是有趣的,再逐步加深難度。原則三,孩子的學習不是錢的問題:有些家長會跟孩子說:「你知道你練芭蕾舞花我多少錢嗎?你還這樣愛練不練的態度。」孩子的學習態度、堅持度是需要家長用更正向與直接的方式教導,比如跟孩子討論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學習態度、您希望他能有什麼樣的態度、是不是有修正態度的困難、如何克服等。利用孩子的態度問題,來進行社會情緒策略教導,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更重要。 因此,「我的孩子慢半拍?」或者是「家長自己快半拍」,若是後者,請家長調整自己的步伐配合孩子的步調。與其牽著蝸牛快跑,不如讓蝸牛牽著我們散步,放慢腳步看看周圍的風景,或許會比走馬看花看見更多更不一樣的事物。   was last modified: 十二月 26th, 2018 by 新手媽媽 cynthia 辛西亞 【免費索取】刊物試閱

本文由ncce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