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凡是具有能量的物體都會釋放出電磁波。低頻的電磁波必須依靠導電體才能傳遞;而當電磁波的頻率提高,成為高頻電磁波時,不需要依靠介質也能傳遞能量,形成一種輻射。而手機所產生的電磁波,稱為「射頻輻射」。   輻射並非都是有害的 類型 游離輻射 非游離輻射 項目 α / β / γ 射線、X射線…等眾多聽起來就很不妙的射線。 部分紫外線、可見光、微波、電磁場、無線電波、雷達…。 圖示 首先要清楚一點,「並非」所有輻射都是會傷害人體的。輻射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主要分成「游離輻射」與「非游離輻射」;其中只有能量極高的游離輻射會造成人體細胞受損、甚至有致命的危險。非常幸運地,手機所發出的射頻輻射屬於非游離輻射。   非游離輻射的種類與影響 非游離輻射可以再細分成兩大類:有熱效應與無熱效應。有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有太陽光、部分可見光、微波…等,不足以破壞生物的細胞分子,但會產生熱能。無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則有無線電波、電磁場等不會發熱、也不會破壞細胞分子的波。 目前科學界對於非游離輻射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尚無定論,許多非游離輻射的病變研究都缺乏明確關聯,同時在現有的物理機制上也沒有合理的機轉。   潛在風險 非游離輻射理論上無法造成生物細胞的破壞,但並非代表「電磁波傷身」是毫無根據、危言聳聽。在大規模的實驗統計下,暴露在高量非游離輻射環境的人,發生不舒服現象的機率確實比相對組高出2至6倍不等。常見現象有:頭痛、眼睛灼熱、頭暈、嘔吐、耳鳴、失眠、焦慮、肌肉關節疼痛、皮膚過敏…等。 儘管過程的有目前科技無法理解的地方,至少目前科學家們普遍認同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非游離輻射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從物理機制上來看,適當的保持距離與減少接觸機會是相當合理的防治方式。例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即表示,最好保持與手機距離10公分以上,持續時間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

本文由perskinn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