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故意不讀不回的心態,依個人想法分為以下五種: 保持距離、在意對方、心情或精神不好、 認為不需要回,以及更換聯絡方式。 最後總結,並延伸其他想法。 / 故意不讀不回 ,適用特定的人、內容或時機。 一般原則,請參閱: 已讀不回與不讀不回的心態   / 一.保持距離(主要原因,長達兩週以上) 當感受到壓迫感,或不想深入關係, 例如:對方想當情人,我只把他當朋友, 反之亦然。 強摘的果實不甜,當兩人對關係的期待, 有所落差,就讓對方感受到壓迫感。 / 尤其是已經出現告白台詞,或質問這段關係, 例如:你願不願意跟我交往? 例如:我對你而言是什麼?   如果喜歡對方,還能接受。 反之,不知道如何回應, 害怕話一出口,關係就會破滅。 尤其是多年好友,更覺得不捨。 / 有人願意欣賞自己,感到相當榮幸。 不希望搞得尷尬,但還是要把話說明白, 避免讓對方認為有機可乘, 長期下來,對兩邊都是傷害。   採取漸進式策略。 或許也是一種殘忍的溫柔。 / 1.嘗試平和溝通,例如: 「我沒有想與你更進一步的打算。」 「我只把你當作朋友。」    若是我喜歡對方,直接跳到第二階段,  慢慢降低回覆熱度,不想熱臉貼冷屁股。 / 2.晚讀晚回   (1)降低接觸頻率      例如:每天回覆→每三天→每週  (2)降低回覆熱度     即使對方拋了一個很好接的話題,     還是簡短回覆,不說太多,   甚至化身為句點王,例如:     對方:「你在做什麼?」   回覆:「沒欸。」或是「跟平常一樣。」        若是一般朋友,就回答: 「哦,最近在準備多益,努力寫題庫!」    若是想認識對方,有時會把球丟回去:  「努力寫多益題庫,你呢?」  或者是「準備多益哦,嘿,我記得  你多益990分,有什麼建議嗎?」 / 3.已讀不回 第二階段,仍沒改善,無論訊息多長, 都已讀不回或貼圖回應。   4.不讀不回(超過兩週)   / 二.因為在意或賭氣,所以先擺著。 在GL短文《已讀不回》,提到類似心情:   有時會與第一點連結, 看到在意的人訊息通知, 想點開都小鹿亂撞。 等到心情平復才點開,努力思考回覆, 希望提升對方的好感度。 / 賭氣常出現對方常晚讀晚回, 希望透過這種作法, 能讓對方多關注自己,如: 「好啊!你之前那麼晚才回, 我也要讓你有類似的感受!」   但成效不大,反而把對方越推越遠。 發現無法達到目的,就不做了。   三.心情或精神不好(通常一週內) 就像短文《敬謝不敏》提到:心情不好, 即使關心仍感覺刺耳。 害怕別人掃到颱風尾,或不想跟人接觸, 等到情緒風暴過去,再來回覆。 / 精神不好,連點開社群軟體都懶, 思考回覆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就像在POPO文創,有些文友留言較長, 或不懂對方說什麼,當精神不好, 回覆大多文不對題。 / 每一篇留言,是對方願意與我們交流的機會。 哪怕與文章內容無關,只是單純聊天, 對個人而言,都是值得被重視的存在。   希望能用最好的一面,回饋對方的心意, 同時不希望對方等太久,當日告知得先消化, 納入閒暇時間的待辦清單。   並在隔天腦袋清晰時,例如:洗頭後, 閱讀數次再回覆。 (除非眼睛脫窗,剛好沒看到。)   四.透過預覽讀訊息,覺得不需要回。 這一點可跟其他項目連結,有些通訊軟體, 當對方發訊息時,尤其是一句話, 我們能透過通知"預覽",可以看到全部文字, 例如:1.好的。2.沒事了。3.不客氣。 / 還有遊戲邀請通知,朋友發送邀請訊息, 重點不是邀請我們玩,而是能得到體力, 繼續下一局。 除非覺得有興趣,才會點進去。 / 不適用的時機:訊息或文字較多,以及傳送圖片, 這樣都會進去看,除非涉及上面三種情形。 如果只是一個貼圖,個人視為話題結束就不回。   聽朋友說過:有工具輔助我們,即使讀訊息, 也不會留下已讀紀錄。 個人認為不需這麼累,從未試過。 / 從另外一方面,能了解有些人, 比起不讀不回,更討厭被已讀, (自己曾有過類似感受) 可參考情形三,先告知對方需要思考回覆。   五.換帳號、手機或常用的通訊軟體,沒告知對方。 舉通訊軟體改變為例, 之前求學時代習慣用臉書。   直到發現它暴露上下線時間,陷入資訊疲乏。 加上工作用賴群輔助聯絡, 而改用以傳訊息為主的賴。   (明明有上線卻不回訊息,主要是保持距離, 或只是單純想放鬆,不想聊天。)   為避免曠日廢時,只跟幾個比較親近的人, 或常聯絡的人告知。 (現在想來太懶惰,別學) / 等到心血來潮看一下臉書, 才發現有人請我提供報告資料, 讓他參考,而時間是半年前。   雖然感到抱歉,但是感受人際的斷捨離, 以及拿捏距離,才是世界上最難的課題。   好險賴換手機和帳號時,能無痛轉移, 能減少對方連絡不到的情形。   //結論與想法延伸 有人或許會問:不讀不回怎麼辦? 綜合所言:上述以個人主觀出發,只能參考。 只有當事者才明白:不讀不回, 出自於"故意"、"原則"或"無心"。 (例如:手機壞掉,又沒人幫忙說)   無法得知等待的他,是抱著什麼心情, 面對我們的訊息。 人不可能到達他人,心聲的跑馬燈, 只有當事人能夠知道。 嘗試猜對方的想法,越想越焦慮, 有可能產生誤會。 / 舉自己的例子而言, 詳《被已讀不回與未讀未回的心情》 對方是我很在意的人,結果鑽牛角尖, 發一堆情緒字眼,例如: 我是不是做錯什麼?惹你不開心?   事後了解,他那時候準備大考, 兼顧社團和打工,加上他朋友眾多, 根本沒時間回覆。 / 現在來看,發現兩點: 1.那段時間,根本理智線斷線。   這樣質問對方,他一定黑人問號,   並可能產生壓迫感,讓關係更緊蹦,   這不是我們樂見的。 2.認為對方比自己重要   等到釋懷,才能正視這個想法。   因為在意對方,所以希望對方把我視為第一位。   對他來說,搞不好我只是普通朋友。  (眶瑯,聽見自己玻璃心碎滿地的聲音)     換句話說:我在對方心中的地位,   跟期望不對稱,而產生失落感。   渴望把對方抓緊,卻達到反效果。 / 個人認為,與人的關係能豐富生活, 希望透過訊息聯絡感情, 增進彼此互動和親密度。   同時深刻感受到:人生是自己的, 從回憶中體悟,並靠行動展開未來。   若完全託付在某段關係, 或以某個人為生活重心, 等到幻想破滅,造成心情上的打擊。 (這篇短文,是紀念從在意到放下的作品: 《愛情故事-放下一個人-釋懷》) / 練習拿捏與人相處之距離,,發現有趣的是: 每個人對於訊息的看法,都有獨自的見解。   有人跟我一樣,認為訊息只是輔助。 也有人認為:訊息是彼此唯一的管道。 (遠距離戀愛或網友)。 / 認知的差異,將影響我們的行為, 有人認為沒差,有人很在意, 需要溝通與協調。 同時培養興趣和嗜好,專心在生活上。 相較以前,更能坦然面對人際關係的焦慮, 過得更充實和快樂。 圖源來自:Pixabay CCO圖庫 創作者:Tumisu #R0 2020/05/30  #R1 2020/09/12 增修明明有上線卻不回訊息之說明 #R2 2020/09/17 文章修潤

本文由tanoshiegaopixnetnetblog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