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每一棟老建築物,都有它背後的故事,有著屬於那個年代的在台灣的故事; 它們,或許被保留下來了,但有多少人曾正眼瞧過它們?在時代的洪流下,老建築們有些被拆遷、有些被閒置,有些則轉型成為文創基地,然而,歷經風霜的它們,有著不同時期的時代記憶,不該只是死氣沉沉的被緬懷,而該是活生生的被傳承。 跟著時刻旅行的腳步,一起來聽聽,這些老建築物背後的故事。 不只南村 還有四四東村、西村 砲聲隆隆,時序回到西元1948年,第二次國共內戰告急,當時位於大陸青島的兵工署第四十四兵工廠,舉廠撤退東遷台灣,做為當時國民政府反共的武力支援基地。 為安頓工廠員工,政府便於四四兵工廠南方搭建臨時住所,四四南村的名字便由此而來。南村內的住戶,為不具軍職的廠工及眷屬;也因此在當時,還陸續擴建給軍官住的"四四西村",與提供給一般軍人住的"四四東村"。就連現在的信義國小,也是當時提供給員工子女就學的學校,當時的名字叫,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附設子弟小學 (四四附小)。 這一處用竹籬笆圍成的四四眷村聚落,就在現在摩天大樓、百貨公司、豪宅林立的"信義計畫區"落地生根,一住,就是50個春夏秋冬...。 窮慘了!但生活比現在有趣多了! 『那時候的人們好窮的啊!以為很快會回鄉,只帶了一些衣服、日常用品,就匆匆逃難了。』從小生長在四四南村,現任四四南眷村文物紀念中心導覽志工的羅姐如是說。 四四眷村的搭建,原意在於"暫住",原本預期3~5年便會回到大陸,再加上自身沒錢、政府沒經費,也因而搭建得極其簡陋。 每戶3~4坪的空間裡,空空如也,外牆用甘蔗板製成,每戶之間則用竹籬笆填上黃泥土隔開。『晚上睡覺時,還能聽到隔壁阿姨在說話呢!我連呼吸都很小心,深怕被聽見!』 四四眷村(東村、西村、南村)的居民,一樣都是"天涯淪落人",但仍有軍階高低之分,也因此,雖然屋舍同樣簡陋,但還是以南村的格局最具"難民感"。 隨著家中人員增多,家家戶戶也開始往上加建閣樓、天窗,並往外擴建,加大室內空間。不過這樣一來,原本與對面屋子有6公尺寬、可讓車通行的距離,也僅剩1公尺、僅兩人能通過,戶戶連結得又更擁擠。 眷村的廁所尤其刺激,『每踏一步,都是膽戰心驚,深怕踩到不該踩的東西,更怕有蟲從腳邊緩緩爬上來!』 看著羅姐手舞足蹈的描述起生活情景,邊皺眉、邊帶動作,眷村的樣貌,似乎活生生的攤開在我的眼前。當她緊張地把腳輕輕抬起時,我也忍不住低頭確認我的腳邊,是不是有東西爬上來! 這一刻,我們相視而笑;這一刻,我進入了她的時代。 小時候的記憶,羅姐信手拈來就是一則則小故事,我問她,怎麼能記得這麼清楚,她笑著說,『那是我的生活記憶,怎麼可能忘記!以前的生活有趣多了!』 過客落地生根 眷村文化成型 那時候,爸爸們常從兵工廠帶回來自製手工物品,家裡的大小家具都出自他之手;媽媽們習慣到屋子前的塯公圳洗衣服、聊是非,聊的話題不外乎隔壁王媽媽要娶媳婦了、對巷劉媽媽家生小孩了、菜市場哪攤菜便宜又新鮮...;小孩們則是跳進水圳道裡玩水,或等稻田收割時去泥巴裡抓泥鰍,常常玩得太髒、太晚,回家準備被媽媽大鞭伺候! 不過對羅姐來說,最讓她回味的,還是眷村裡的凝聚力、生命力。只要一家有大事,不論是婚喪喜慶,常常都是"動員全村"。『隔壁鄰居家要嫁女兒,兵工廠內的伙房便開始啟動,煮飯、燒菜,會做木工的幫忙製作新家具,兵工廠外的空地熱鬧擺開流水席,一家嫁女兒,搞得好像全村要迎娶媳婦!』 不只如此,眷村的人們最喜愛"甲好逗相報",互相串門子。哪家有包好的水餃、煮好的家常料理,常常都吆喝著隔壁鄰居一起享用,就像個大家庭一樣, 『我們雖然窮,但感情面卻很富有。』 竹籬笆倒下了 眷村記憶卻消失了 或許是抱持著"過客"心態,當時這些飄洋過海來台灣的"外省人"認為隨時要"反攻大陸";再者,由於眷村由國防部直接控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習慣差異性大,讓他們有著極大的封閉性,不大與台灣本地人互動,竹籬笆與高牆將眷村內外切割成兩個不同的世界。 對當時的台灣人來說,這群人充滿敵意、說話腔調讓人聽不懂,而且受到政府照顧、享有特權。也因而衍發出非常嚴重的"老芋仔"、與"老番薯"省籍情結。那時候的台灣小孩,不僅被規定不能說台語,也被家長諄諄教誨著"不要跟眷村小朋友玩"。 「買賣」,促成眷村居民打開"竹籬笆",與台灣居民第一次接觸。隨著居住時間越長,隔住本省、外省人的"竹籬笆"也逐漸倒下,眷村子弟慢慢與台灣人融合,成為打麻將的牌搭、湊錢跟會的一員,甚至成為新鄰居...。 然而,隨著都市更新、眷村改建、種族通婚,原本在台灣多達879個眷村,也一棟棟被夷平,除了幾座成功發展為觀光旅遊區的眷村之外,其他仍存在的眷村,都即將面臨拆遷的命運,眷村文化凋零。身為台北的第一座眷村,也是第一座被保留下來的眷村,四四南村在歷經國共內戰、眷村聚落形成、都市計畫、住戶遷村、眷村拆遷存留爭議、各方搶地後,部分建築在當地住戶與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保存了下來,並於2003年以信義公民會館暨眷村文化公園新風貌展現。四四南村不僅看著台北一路從荒野變成都市,更見證了眷村文化50多年來的興衰。 會館外大家最愛"曬悠閒"的小山坡,從側面看起來,是一棟棟房屋的屋頂,就像是整棟屋子沉沒到地下一般,代表著眷村文化的沒落。 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以前的眷村小孩最愛爬到屋頂上去,聊天、玩樂、看天空、看星星;而現在,不論你是不是眷村小孩,都可以爬到"屋頂"上,看101。現在的四四南村,沒了那些窮困生活情景,也沒有新舊時代的分野,沒有本省人、外省人的衝突,現在的它,只是個"以前的眷村",一個名詞,一個在電視上出現的年代。 沒了隔閡與衝突的現代社會,令人欣慰, 然而,在這個歷史消逝得非常徹底的年代,我們該努力,保留這個屬於台灣歷史的一個年代。 重新回味這個舊時代,帶來的不只是回味,有很多生活情景,雖然不是現在的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但是歷史,能讓我們更理解過往種種與時代脈絡,也更認清今昔差異,對這樣一處充滿故事的老建築,也有了不同的想像。 讓我們用不同的視角,再訪一回四四南村吧!(延伸閱讀:你絕對不知道的四四南村十大必拍角落) 部分照片來源:信義公民會館(官方粉絲團:漫遊信義)吳興國民小學:話說四四南村。

本文由tripmomentcom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