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近年來,各國致力於加速器的籌設與催化,特別是針對新創產業的發展,而能連結其中的關鍵,在於「懂的人」,政府扮演的應是創造民間投資誘因與環境。 旅居美國加州逾半年,居家避疫後多數時間都在家。看似深居簡出,但每天過著三個時區的連線生活。全球新創活動今年都在線上,往年必須來矽谷進駐加速器、落地開拓市場的新創企業,還有本地的投資人與業師,第二季起都在線上交流。   我繼年初受邀加入UC Berkeley加速器SkyDeck擔任生醫領域業師,七月又受邀成為500 Startups第一位純台灣籍業師,輔導北美新創連結台灣與亞洲,或協助台灣新創連結矽谷。   500 Startups成立於二○一○年,至今已投資來自七十五個國家,近兩千五百家新創,可說是最國際化的新創加速器與創投機構,也是國發基金最早投資的國際加速器基金。500 Startups近期積極重整亞太區域策略,有望加強在台投資。   從我參與加速器領域十年來的心得,對於近年台灣各界積極籌設加速器,甚至提出國家級加速器的論述,感到十分憂心。因為加速器的出現是生態系發展的結果,而非起因,沒有人才、資金與市場條件,加速器就只是換個名字的育成中心而已。   就算是加速器發源地的矽谷,也不是先有加速器,而是學校、企業、創業者與投資人,都進到了激烈競爭階段,才有早期投資規模化的條件與誘因。環境條件與資源永遠都在,但能連結加速的關鍵是人,是有創業與投資經驗的經營團隊與關鍵夥伴。   辦公室要複製很容易,舉辦活動也不是一件難事。真正難的是成立並經營一個社群,一個懂創業者、為創業者設立的創業者社群。創業者要的是資金、人才、市場,這些不是加速器內部的元素。

本文由wwwbusinesstoday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