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在台灣,建築物的所有權,從地下到地上所有樓層所佔地面面積,土地百分百屬於自己的。至於大樓、華廈這些集合式住宅,土地權也會平均分給所有業主。對於香港人來說,只是不需付地租,不需補地價,沒有「2047地契大限」問題,感覺就已經很不一樣了!   根據香港人的習慣,移民台灣後買不買房,那還要問嗎?只要能稍微負擔得起,砸鍋賣鐵也要買。在香港,人人都被連年倍升的房市嚇怕了。較年長的一輩,多少人當年在自以為高位的時候,賣了房空手等待,結果望著繼續連年上升的房價欲哭無淚。較年輕的一輩人的經驗則是,當年不咬緊牙關上車,這輩子也就別想上車了!    這種恐懼感深深植入香港人的基因,所以港人移民台灣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周圍去看房。他們看一看台灣的房價,與香港一比,哇,好便宜!別說立腳未穩,很多人甚至人還沒正式居留,就已經先在台購入一個大單位。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噢,是樓房先行。   其實台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只計6個大都市(台北、新北、桃園、台中、高雄與台南),再加上綽號台灣版「矽谷」的新竹市,房價走勢都各有所不同。其中台北市被稱為「天龍國」,與台灣其他地區更有顯著分別。我們先看看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房價走勢圖(截至2020年第一季):     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房價,在2014年達到高峰,然後跌了2年。新北市近年有止跌回升的跡象,甚至已接近當年的高位,但台北市卻好像一沉不起。主因是台北的房價早已脫離民間收入,只靠建商與房產業者的炒作罷了。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s://www.stat.gov.tw/)的資料,2006年1月至2020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基本分類指數年增率」(這名字太長了,其實就是扣除房價後的消費通膨率)平均約為1.07%。結果就是,台北與新北的房價,近6年來連通膨都追不上。而且我其實很懷疑1.07%這個數字,台灣的通脹率有這麼低嗎?   然後我們再看看我所居住的台中市,以及剛罷韓成功的高雄市房價走勢圖:     簡直是嚇了一跳,台中市近年的房價連創新高,升勢一直爆一直爆一直爆。但是,以我自己在台中看房時的感覺,又是另一回事。   進入正題前,先釐清一些基本知識。台灣的住房基本上分成以下幾種:   雅房:類似香港的「劏房」,沒有獨立洗手間與廚房,就是房間一個。通常這種房間只有台北才多些人租住,多數租戶是學生或基層暫住者。   套房:類似香港的套房,有獨立洗手間,有部份還有簡單廚房。套房分獨立套房與分租套房2種,5坪至15坪(約175至525呎)不等。較大的套房或樓中樓型(即香港所的複式)套房還將廳與房分開,令感覺更似住家。   公寓: 4-5層沒有電梯的集合式住宅,屋齡約為20-40年,類似香港的「唐樓」。特色是屋齡老舊、實用率高、沒有公共設施、不用交管理費、每天要追垃圾車。   華廈:不超過10層樓並擁有電梯的集合式住宅,屋齡介於公寓與大樓之間。大部份華廈也沒有公共設施,但管理費較低。   大樓:超過10層樓並擁有電梯的集合式住宅,屋齡通常較新,大部份配有中庭花園、地下停車場、警衛管理室、健身房、閱覽室、兒童遊樂場等公共設施,較大型的屋邨(編按:公宅)式大樓甚至配有游泳池、電影院、麻將房、撞球室、羽毛球場、瑜珈教室等多樣化公共設施。大樓通常屋內實用率較低(台灣通稱為公設比較高),管理費也較高。   透天厝:即一般所謂「頂天立地」式的建物,從地下到上面產權都是獨立的,類似香港的村屋或別墅。一般常見的有3樓透天和4樓透天,多半散置在較郊區或鄉鎮,大都市蛋黃區這種建築物就非常貴,例如台中西區新一點的透天,售價可超過4千萬台幣(當然,這價格對見慣天價樓房的香港人來說,可能眉頭都不皺一下)。

本文由wwwbusinesstoday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