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他是陳冠宇,一名中醫醫師。念大學的時候,他的爺爺被發現胃癌末期。今年,爸爸也被診斷出口咽癌四期。家人的罹病,讓他行醫以來,比其他醫生多了一份同理心。 早期病痛勿輕視   回憶起家人相繼罹病,冠宇說,其實在確診之前,自己的爺爺和爸爸,都有出現長時間的不適與異樣。   但可能就是因為工作太忙碌、也不特別重視身體狀況,他們對健康的態度總是草草了事,才會拖延到後期,演變成更嚴重的狀況。   用同理心行醫   冠宇說,由於自己就是醫療背景,身為家屬在得知自家人罹癌時,他還是能保持醫者的鎮定,不會過分恐懼和擔憂。   但因爲這樣的經歷,自己才能更加理解病人和他們的家屬,在確診時那種慌亂焦慮的心情。   多了一份同理心後,冠宇說自己往後在看診時,都會特別留心,患者還需要什麼樣的協助。   多一句的解釋   冠宇舉例,像自己的父親在做癌症檢查的時候,他都會進一步向爸爸解釋:這個檢查背後目的是什麼,預期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父親心裡有個底之後,情緒上比較不會那麼焦慮。   因此看門診時,如果是遇到第一次來或是狀況比較嚴重的病患,冠宇都會盡量多留點時間,和他們做詳細的解釋和說明,設法讓病人與家屬安心一點。   「適時的給予多一句解釋」——這便是冠宇現在的行醫態度。  

本文由wwwbusinesstoday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