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專題報導 海洋 5 mins 2019 年 5 月 22 日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從減少塑膠垃圾來保護海洋生物、全臺海岸垃圾快篩調查,乃至遠洋漁業的資源保護,廣大海洋中,尚有佔地球表面 40% 的「公海」,蘊藏豐富資源,卻也飽受威脅。 以「蔚藍星球」為名的地球,有佔地表面積最大的海洋,深藍浩瀚,滋養海底萬千生物,也照顧生活在陸地上的我們。 大海永不止息,海豚躍出水面擁抱陽光,鯨魚穿梭萬里騷動波瀾,還有浮游水母點綴幽微光影,倔強珊瑚存活無光層千年。海洋食物鏈孕育無數物種,大量魚群覓食、排泄,把大氣中的碳轉移至深海,從未停歇。沒有這些海洋生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比現在高出 50% 左右,世界也將變得更加炎熱。 兩隻海象在一塊浮冰上,位於靠近北極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 Archipelago)。 海有多包容,浪有多洶湧,如今卻也無法撲滅人類活動帶來的千瘡百孔:氣候變遷、工業捕撈、海洋酸化、塑膠污染、深海採礦。海洋生物誤捕的悲鳴、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的糾結,正在請求我們對公海這片「無主之藍」加以愛護。 保護公海,大家的海洋 「公海」(high seas),顧名思義就是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海洋領域,比地球上所有陸地加起來的面積還大,是屬於大家的海洋。 公海佔所有海洋面積 61%,也佔整個地球表面 43%,這裡有媲美沿海和陸地上相當豐富多樣的物種,廣闊的海域,更是許多海洋生物一生遷徙的旅程。公海上最大的遷徙物種,鯨豚、海象、鮪魚、鯊魚等,要游過整片海洋,才能在海洋熱點相聚接著再繼續移動。相比穿梭於天際中,繁忙不停的國際航線,海底的熱鬧,更勝許多。 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國際區域組織,擔當起保育全球海洋的角色,如:奧斯陸與巴黎公約委員會(OSPAR)、南極海洋委員會(CCAMLR)等,但大部份區域組織保育的範圍,無法兼顧捕魚、海上運輸、深海採礦等衝擊生物多樣性的活動,權力、管轄海域相當有限的情況下,許多保護區只淪為有名無實的紙上談兵。 2010 年,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在日本名古屋制定「愛知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明確定義最晚於2020年要保護10%海洋。 2016 年,全球最大的世界性保護組織、成員遍及上百政府機構及 600 多個非政府組織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亦在世界自然保育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通過,響應 2030 年保護 30% 海洋的目標。 30 x 30:2030 年保護至少 30% 海洋 科學家早已表明,若要保護海洋物種、避免氣候變遷的最壞影響,我們必須在 2030 年前保護全球最少 30% 海洋。全球各國政府已踏出第一步,2019-2020 年間於聯合國商討全球海洋公約(Global Ocean Treay),若成立全球將首次有針對占了地球近一半面積公海的保護機制。 目前全球受到保護的1%海洋(橘色部分),對比30%的海洋保護區網絡。 目前全球受到保護的海洋只有 2%,公海更只有 0.8%,不到 1%。換句話說,泱泱大海只有這少部分是完全阻絕人為侵擾,可以自然休養生息的一方天地。 綠色和平聯同英國牛津大學、約克大學率領的科學研究團隊,發表《30 x 30 海洋保護藍圖》報告[1],提出「全球海洋保護區網絡」(global network of marine reserves),收集各地生物學(鯊魚、鯨類等物種的棲息地、遷徙路線等)、海洋學(海面溫度變化、上升流地區等)、生物地理學(海底山、海底熱泉、冷水珊瑚分佈等)和社會經濟(捕魚熱點、礦產開發權等)最新數據,編製地理資訊系統,以電腦程式演算數百次,從而提出海洋保育特徵覆蓋率達 30% 及 50% 的最有效海洋保護區方案。[2] 《30 x 30 海洋保護藍圖》提出概念並非唯一方案,相關決策仍需一併考慮更多專業意見及當地因素,但透過在公海上成立保護區的討論,和實質可行的建議方法,將能為全球海洋公約的推動,提供重要背景資料和數據參考。 一路走來,海洋復原之路 2006 年,綠色和平發布《復原之路》(Roadmap to Recovery)報告,提出全球 30% 公海需要受到保護,提倡這些海域需免於任何人為活動的侵犯,包含漁業捕撈,以恢復原本的盎然生機。 全球在過去已有成功推動海洋保護區的例子,其中包括南極羅斯海(Ross Sea)保護區,面積達 155.5 萬平方公里,約 43 個臺灣本島大,同時也是目前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南極羅斯海(Ross Sea)為目前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去年,來自全球 270 萬人的聲援,支持成立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南極威德爾海」(Weddell Sea)的議案,雖在少數國家阻擋之下,功敗垂成,卻成了今年您和綠色和平,以及全球超過 40個環境保護組織「公海聯盟」(High Seas Alliance),推動「2030 年實現保護 30% 海洋保護區」的前奏曲。 2019 年,研究調查提出的藍圖報告,已證明成立海洋保護區完全可行,這將是恢復海洋元氣、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解決方法。全球海洋公約接下來兩次會議,將分別於今年8月及明年上半年舉行,意味為期一年的「下半場」即將展開,面對政治領袖踟躕不前,您我需要凝聚力量,向全球發出最響亮呼聲:守護海洋! Greenpeace綠色和平需要您的支持 守護全球海洋免受傷害,還需要您我繼續關心,綠色和平將持續守住這個藍色星球,於全球各地繼續遊說政府及企業加強海洋保護相關政策,包括2020年將在聯合國會議討論的全球海洋守護區等國際協議。此外,我們的船隊長期在海上調查並揭露海洋破壞的真相,包括過度捕撈、非法作業,以及生態破壞、塑膠污染等等,讓更多全球守護者加入關心,並以具體證據向各國領導人及企業表達守護海洋的迫切性。邀您一同捐款支持綠色和平的國際環境工作! 附註: [1] 《30 x 30 海洋保護藍圖》報告(30x30: A Blueprint for Ocean Protection ) 中文摘要 英文報告 [2]研究團隊把覆蓋全球近半面積的公海,劃分成 25,000 個 100 x 100 平方公里的區塊,並將 458 個保育特徵與區塊各自配對,繼而利用Marxan程式,演算數以百計有效守護海洋免受人類活動傷害的全球海洋保護區網絡可行方案。 延伸閱讀: 《30 x 30 海洋保護藍圖》報告中文摘要 從北極到南極:保護海洋之旅 全球海洋公約:需要知道的5件事 IPCC最新海洋報告:氣候危機也是海洋危機

本文由wwwgreenpeaceorgtaiwa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